夏朝历史 商朝历史 周朝历史 汉朝历史 秦朝历史 三国历史 晋朝历史 南朝历史 北朝历史 隋朝历史 唐朝历史 宋朝历史 元朝历史 明朝历史 清朝历史
×取消主题

面对游牧民族薛延陀的威胁,李世民是如何解决的?

历史趣闻 2024-06-14 09:27:02 文/会员上传 下载.docx文档
文章导读:还不知道面对游牧民族薛延陀的威胁,李世民是如何解决的读者,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秦始皇一统七国后,派蒙恬北征匈奴,秦朝大军在蒙恬的带领下把游牧民族打的落花流水,因此才有“胡...

还不知道面对游牧民族薛延陀的威胁,李世民是如何解决的读者,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

秦始皇一统七国后,派蒙恬北征匈奴,秦朝大军在蒙恬的带领下把游牧民族打的落花流水,因此才有“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之说。不过,随着秦朝的消亡,匈奴又恢复了彪悍的作风,“白登之围”时,曾把汉高祖刘邦逼入绝境,汉朝和匈奴之间的战争,持续了300多年。直到南北朝时期,五胡乱华,匈奴这个民族才逐渐衰落。到了隋唐时期,北方最大的游牧民族变成了突厥,匈奴的余部大部分已经向西转移,只有一小部分还在漠北草原上,这个部落就是——薛延陀。

薛延陀原本是匈奴的部落之一,因其结合了薛部、延陀部,所以称之为薛延陀。据《新唐书·回纥传》记载:

回纥,其先匈奴也,或曰敕勒,讹为铁勒。其部落曰袁纥、薛延陀……

意思是说,薛延陀为回纥的部落之一,也有人称之为铁勒,是匈奴的后裔。

而《隋书》也记载:

铁勒之先,匈奴之苗裔也。

可见,薛延陀的确是匈奴的部落的后裔。

隋朝乃至唐朝初年,漠北被东突厥所占领,薛延陀不过是个不起眼的部落,靠依附东突厥而存活。但到了唐朝贞观年仅,东突厥被李世民所灭,薛延陀猛然强盛起来,并且对唐朝产生较大威胁。

《资治通鉴》记载曰:

初,突厥颉利既亡,北方空虚,薛延陀真珠可汗帅其部落建庭于都尉犍山北、独逻水南,胜兵二十万。

原来,薛延陀原本投靠东突厥,因为东突厥的处罗可汗多次欺辱薛延陀,薛延陀对东突厥仇恨日深,唐朝和东突厥对峙期间,为了结合更多的力量来对付东突厥,唐太宗李世民派使者封薛延陀的首领乙失夷男为真珠可汗,允许他建立薛延陀汗国,帮唐朝共同攻打东突厥。

贞观四年(公元630年),李世民派李靖率领六路大军征讨匈奴,李靖冒险夜袭阴山,成功灭掉了东突厥,并且俘虏了颉利可汗。东突厥的10万兵马被俘,先后被安置在黄河附近,东突厥原来的活动范围被薛延陀继承,薛延陀一跃成为草原上的另一强大实力。

唐太宗李世民最早忽略了薛延陀的壮大。不曾想,薛延陀在真珠可汗的带领下,迅速扩展疆域,吸纳众多部落来投奔,仅仅用了8年时间,真珠可汗就拥有了20万兵马,兵强马壮,对唐朝虎视眈眈。

此时,李世民如梦初醒,刚灭掉一个东突厥,又来了一个薛延陀。房玄龄等众臣对此非常担心,不过李世民却已经想好了应对之策。

李世民对房玄龄说:真珠可汗已经年迈,他的两个儿子素有野心,朕封他二子为小可汗,让二子相互争斗,其国必亡。于是,到了贞观十二年(公元638年),李世民正式封真珠可汗的两个儿子为小可汗。

上以其强盛,恐后难制,癸亥,拜其二子皆为小可汗,各赐鼓,外示优崇,实分其势。(《资治通鉴》)

其实,这个办法也不是李世民的创新,自古以来,中原民族对付游牧民族的最好办法,并不是将他们打败,因为一旦他们缓过气来,游牧民族又重新来袭。因此,从汉朝开始,就以“分而治之”为首选策略,让他们不断把精力花在内耗上。例如,汉朝的“昭君出塞”,其本质目的还是结合南匈奴而对付匈奴其他部落。隋朝初年,隋文帝为了对付突厥,不惜先后出嫁两位公主给启民可汗,以达到分化东突厥的目的。

自从李世民封真珠可汗的两个儿子(大度设、突利失)为小可汗后,这两个儿子都以自己为可汗继承人的身份自居,薛延陀很快形成两方势均力敌的派系,那些归附薛延陀的部落也不得不跟着站队。两大势力相互争斗了7年,导致薛延陀的国力逐渐消耗。在此期间,李世民只需要做一件事情,就是:防御,不主动攻打,不轻易消耗唐朝的国力。

7年后,公元645年,李世民御驾亲征高句丽,真珠可汗突然去世,他的两个儿子为了争夺汗位大肆攻伐,最终长子获胜,但兵力已经不足原来的三分之一。

李世民征讨高句丽并不成功,正好想重振军委,于是拿薛延陀立威,第二年,李世民派大将李绩领兵十万,征讨薛延陀。薛延陀经过多年的内耗,国力已经十分薄弱,面对老将李勣,显得不堪一击,最终被唐朝打败。

兵败后的薛延陀,群龙无首,在逃回故土的路上,各部落酋长相互厮杀,仅仅过了一年薛延陀全国仅剩7万多人,被唐朝所灭。从李世民封了两个小可汗,到薛延陀国灭,仅仅用了8年时间。

薛延陀灭亡后,其残余部落被漠北的其他势力所兼并,2年后,漠北已没有任何部落宣称和薛延陀有关。

《群经平议》曰:

凡邦之有疾病者,疕疡者造焉,则使医分而治之,是亦不自医也。

这就是“分而治之”的精髓,这种治理邦国策略,至今被很多大国沿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分享到:
赞助商AD位
个性签名:无意影响世界,但求安顿自己。
近期热门
赞助商AD位
格言警句:天下本无事,庸人自扰之。
本站最新文章
本栏图文推荐
赞助商AD位
格言警句:天下本无事,庸人自扰之。
网站首页|关于本站|网站地图
趣历史感谢每一位喜欢本站的人,欢迎将本站分享给你的朋友!历史知识尽在 ─ 趣历史!
本站部分内容来源于互联网,若无意侵犯您的权利,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鲁ICP备2021008856号-18 Copyright © 2021-2024 趣历史 www.028gtxx.cn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