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朝历史 商朝历史 周朝历史 汉朝历史 秦朝历史 三国历史 晋朝历史 南朝历史 北朝历史 隋朝历史 唐朝历史 宋朝历史 元朝历史 明朝历史 清朝历史
×取消主题

明朝灭亡前左良玉在做什么 左良玉手握大军为何没有救援

历史趣闻 2024-06-10 19:57:01 文/会员上传 下载.docx文档
文章导读:今天趣历史小编给大家准备了:明朝左良玉,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左良玉,是大明朝最后的掘墓人!不是因为他没有出兵救崇祯,当时吴三桂也没有去,而且,左良玉根本不是李自成的对手。左良玉的蠢,在于他的窝...

今天趣历史小编给大家准备了:明朝左良玉,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

左良玉,是大明朝最后的掘墓人!

不是因为他没有出兵救崇祯,当时吴三桂也没有去,而且,左良玉根本不是李自成的对手。

左良玉的蠢,在于他的窝里斗。

崇祯死后,福王朱由崧在南京称帝,建立弘光政权,史称南明。开局非常稳,江北四镇严防死守,清军一时难以攻破,如果精诚团结,和大清划江而治甚至收复失地都是有可能的。

左良玉拥兵百万,本来应该是抗清的主力,但是,他却头脑发热攻打南京,美名其曰“清君侧”,其实就是反叛,就是“窝里斗”。

左良玉的反叛,无形中成为了大清豫亲王多铎的“神助攻”,南明弘光政权被两面夹击,最终南京城破,南明失去了最富饶的江南地区,从此奄奄一息。

崇祯皇帝紧急求援,左良玉按兵不动

1644年,李自成的农民起义军逼近北京,一路势如破竹,北京城内乱作一团,有头有脸的富商大官们都在计划着出逃。崇祯皇帝急忙发出两道调令,要求大军火速救援。

一道命令是发给三海关总兵吴三桂,另一道命令,就是发给左良玉。

当时左良玉屯兵于武昌,有80万兵力,对外号称百万,在当时来说是明朝兵力最多的一支队伍。

为了调动左良玉的工作积极性,崇祯皇帝还特意加封他为“宁南伯”,封他的儿子左梦庚为“平贼将军”,并承诺,事成之后,可以让他们父子世代镇守武昌。

但是,左良玉并没有火速出兵,反而先写了一个“出兵计划表”,送给崇祯过目,说:“老板,你先看下这个计划可行不可行,您签字后,我就执行”。

可惜,这个计划还没有送到崇祯手上,李自成就攻破的北京,崇祯在无可奈何之下,上到煤山自尽而亡,临死前高呼:

吾非亡国之君,汝皆亡国之臣。吾待士亦不薄,今日至此,群臣何无一人相从?

接到消息的的左良玉掩面痛哭,哭到吐血。

他是为崇祯之死而哭吗?他是为大明之亡而哭吗?

不是,他是为他自己而哭。

大明公司破产了,他就得自谋出路了,在公司混日子时间长了,早就没啥一技之长了,作为“4050人员”,他的再就业之路可是有点困难啊。

有人说,左良玉不是骁勇善战吗?不是屡破农民军,军功赫赫吗?怎么会是混日子呢?

那是很早以前的事情了,后来的左良玉拥兵自重,早就成为割据一方的军阀,对崇祯的指令是阳奉阴违,而且军纪极差,烧杀抢掠,民怨极大。

孤儿出身,善于做人,左良玉的逆袭之路

左良玉是孤儿,从小在他叔叔家长大,一天学也没上过,大字不识一个。但是,左良玉也有一个优点,那就是非常“社会人”,善于笼络人,这也成为他后来统兵的法宝。

入伍后,左良玉表现的非常勇猛,一开始他在辽东和清军作战,后来在东林党人,兵部右侍郎侯恂的推荐下,进入关内镇压农民起义军。

就是在镇压农民起义军的过程中,左良玉不断的收容残兵,逐渐的扩大了自己的势力,慢慢的变得娇纵跋扈起来,拥兵自重,不服从调遣的事情时有发生。

崇祯九年,农民军攻破颍州,进入凤阳后大肆破坏老朱家的皇陵,当时左良玉驻守许州,却拒绝出兵。

崇祯十三年,崇祯命杨嗣昌督军,因为杨嗣昌曾经有意让贺人龙取代左良玉的位置,因此,左良玉对杨嗣昌怀恨在心,眼睁睁的看着张献忠攻打襄阳,拒绝出兵,最后把杨嗣昌给气死了。

说也奇怪,当时的农民军有好多股势力,左良玉可以追着张献忠的屁股打,但是就是打不过李自成,看见李自成的部队就赶紧跑。

崇祯十一年,张献忠来到南阳,左良玉率军追击,在追击的过程中,左良玉两箭射中张献忠的肩膀,并抽出大刀向张献忠砍去,砍的张献忠满脸是血,幸亏被部下及时救走。

崇祯十三年,在川陕一带,左良玉和张献忠再次遭遇,张献忠再次大败,妻妾被俘,众多农民军首领被杀。左良玉因为有功,被加封太子少保。

有人会问,左良玉为什么要追着张献忠的屁股打,难道是张献忠好欺负吗?

其实,这是左良玉玩的“猫捉老鼠”的游戏,他明白,没有了农民军,也就没有他存在的意义了,所以他就和张献忠玩起了猫捉老鼠的游戏,张献忠到哪里,他就跟到哪里。

所以,当时有大臣评价左良玉“养寇自重”。

崇祯十五年,崇祯命令侯恂为督军,并拿出50万两银子奖励士兵,在金钱的刺激下,左良玉和李自成在朱仙镇大战,结果溃不成军,一路小跑跑到开封,李自成攻打开封,左良玉再次逃跑到襄阳,李自成攻打襄阳,左良玉再次逃跑到武昌。

在武昌,左良玉向驻守在武昌的楚王要兵源粮饷,没有得到满足后,左良玉纵兵对武昌城进行了大肆的掠夺,连停泊在漕运上的船只都给抢劫一空,然后跑到了九江猫着。

等到张献忠进驻武昌后,左良玉又逮到练手的机会了,出兵把张献忠赶到了四川,自己占据了武昌。

这个时候的左良玉,虽然号称有80万兵马,但是其精锐已经在朱仙镇一战消耗殆尽,后来的都是补充的新兵,人数很多,战斗力不堪一击。《明史·左良玉传》记载:

良玉兵八十万,号百万,前五营为亲军,后五营为降军。每春秋肄兵武昌诸山,一山帜一色,山谷为满。

面对崇祯的求援,左良玉为什么不出兵?

见死不救是左良玉的一贯作风。

左良玉这个人,在当时的口碑极差,崇祯十一年,许州发生兵变,他一家被灭门就是一个例子,没有天大的仇恨,不会祸及妻儿。

在当时,左良玉名义上是大明王朝的军队,实际上和私人军队已经差不多了。崇祯穷啊,拿不出更多的军饷来,左良玉只能靠榨取地方来获取军饷。

每到一处,左良玉都会对地方进行抢劫一空,当地的巡抚,总督等地方官在左良玉眼里,根本不值一提。

而且,自从自己一家被灭门后,左良玉已经心灰意冷,不想再为大明卖命了,他只剩下一个儿子左梦庚了,他更想为他父子保命。

左良玉不出兵,还有3点其他原因。

第一,左良玉怕李自成。

左良玉和农民军打了很多仗,他能完虐张献忠,但是唯独怕李自成,他和李自成交手,就没有赢过。

当时围困北京的正是李自成,你让左玉良去救援,这不是让耗子去见猫吗?以左玉良的性格,他能去才怪。

第二,勤王的都没有什么好下场。

当年皇太极搞定了蒙古以后,借道蒙古突袭北京,守边大将袁崇焕急忙调兵回援北京,结果被崇祯皇帝批评守关不利,凌迟处死,家人流放千里之外。

1636年,多尔衮的弟弟阿济格率军攻打北京,身在南阳的唐王朱聿键主动带兵进京勤王,结果被崇祯以“违反祖制,藩王未经诏不得出封地”为名给关了7年。

第三,明朝大势已去,消极怠工已成常态

接到命令的左良玉也在观察,他发现三海关总兵吴三桂也在消极怠工,一周的路程墨迹了一个月还没有出三海关,左良玉就决定先按兵不动。

一念之差,左良玉做了大明最后的掘墓人

李自成贡献北京,崇祯皇帝在煤山上吊后,留在南京的明朝大臣史可法,马士英等人拥立福王朱由崧在南京继位,就是历史上的南明“弘光政权”。

当朱由崧的继位诏书送到左良玉那里的时候,左良玉居然拒绝接受,经过别人劝说才勉强接下。有将领表示,既然新皇帝已经继位,我们就领兵南下,归顺新皇帝吧。

但是左良玉坚决反对,他的副将马士秀甚至架起船上的大炮,阻断长江航线,并表示:“谁要走我杀了谁”。

左良玉为什么不肯归顺弘光政权?其实还是源于党争。

左良玉是侯恂提拔的人,而侯恂是东林党的人,因此,左良玉也被视为是东林党的人。

马士英和他的好基友阮大铖都是魏忠贤提拔的,算是“阉党”的人。他们始终对左良玉不放心,甚至在西线布置了一道防线,专门布防左良玉。

就在这一年,发生了“假太子案”。一位叫王之明的少年,自称是崇祯皇帝的太子朱慈烺,在街上招摇撞骗,被送到了南京,经过曾经担任太子伴读的人指认,确认为冒牌货,随即被关到监狱。

而一向对弘光政权不感兴趣的左良玉,这个时候突然表现出了他对大明王朝的无限忠心,他声称:“监狱里的少年,就是大明太子朱慈烺,马士英扶持的福王朱由崧不合法,应该由太子继位”。

光说不练是假把式,左良玉开始集结大军,要攻打南京,进行“清君侧”。

左良玉是良心发现了吗?为什么突然有如此的爱国之心?

其实不是左良玉有多么的爱国,所谓的“清君侧”也不过是一个幌子,真正的原因是“老鼠见到猫”了。

李自成从北京跑出来以后,辗转来到湖北,攻克襄阳,马上就要捅到左良玉的屁股了,左良玉最害怕的就是李自成,所以,他要再次跑路了。

但是,跑路多不好听啊,“清君侧”就显得非常高大上了。

左良玉顺江东下,光船队就排了200公里。到达九江的时候,左良玉邀请总督袁继咸上船,出示了他伪造的“皇太子密诏”,被袁继咸当场看穿,拒绝与他一起。左良玉的手下就火烧九江。

就在九江,左良玉病死,众人推举他儿子左梦庚继任将领。

左良玉的东进,吓了史可法和马士英一跳,他们赶紧把江北四镇的兵力抽调出来,向西布防。

结果,正好被虎视眈眈的大清豫亲王多铎逮住了漏洞,趁着江北兵力空虚,多铎一举攻克了南京,福王朱由崧出逃,弘光政权覆灭。

左良玉的“清君侧”正好成了大清八旗的“神助攻”,此后,左梦庚率众集体投降了清军。

作为大明朝最后一支有生力量,面对清军的进攻,左良玉本应该奋起反抗,最起码也应该和弘光政权一起守好长江防线。

本来,左良玉是有机会成为名垂千古的抗清名将的,但是,一念之差,他做了大明最后的掘墓人。

正因为此,左良玉在历史上没有什么存在感,即便有人知道他,也会说他是大明的一个忠臣。

为什么会出现这么大的认知偏差?有两点原因:

第一,左良玉很会装。

崇祯吊死,左良玉哭的死去活来的,很好的展现了一个忠臣的自我修养,给了大家一个错觉。

“假太子案”,左良玉站在道德的制高点,拥护崇祯皇帝的太子,至于那个太子到底是真是假已经不重要了,在舆论战上,左良玉已经赢了,很多不明真相的吃瓜群众又被他骗了一次。

第二,《桃花扇》的宣传作用。

《桃花扇》是明末文人孔尚任写的一部传奇剧,描写的就是南明小朝廷的事情,在这部剧中,左良玉被塑造成了一个忠臣的形象。

这部剧后来被改变成了黄梅戏,京剧,话剧,流传的非常广。在人们普遍不认字的年代,戏剧就是普通群众获取知识的重要来源。

其实,对于左良玉的评价,顾诚先生在著《南明史》时,就说过:

左良玉是个“勇于虐民,怯于大战”、“心目中既无朝廷,也无百姓”的人。

我觉得这个评价,应该是最公正的。

一个没有任何信仰,没有任何价值观的军头,本就没有资格在历史上留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分享到:
赞助商AD位
个性签名:无意影响世界,但求安顿自己。
近期热门
赞助商AD位
格言警句:天下本无事,庸人自扰之。
本站最新文章
本栏图文推荐
赞助商AD位
格言警句:天下本无事,庸人自扰之。
网站首页|关于本站|网站地图
趣历史感谢每一位喜欢本站的人,欢迎将本站分享给你的朋友!历史知识尽在 ─ 趣历史!
本站部分内容来源于互联网,若无意侵犯您的权利,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鲁ICP备2021008856号-18 Copyright © 2021-2024 趣历史 www.028gtxx.cn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