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拓跋珪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趣历史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
拓跋珪,本名拓跋开,鲜卑族。北魏开国皇帝(386年~409年在位),昭成帝拓跋什翼犍的孙子、献明帝拓跋寔的儿子,母为献明皇后贺兰氏。天赐六年(409年),在次子拓跋绍发动的宫廷政变中,遇弑身亡,终年三十九岁,谥号宣武,庙号烈祖。
李延寿《北史》:“道武显晦安危之中,屈申潜跃之际。驱率遗黎,奋其灵武。克翦方难,遂启中原。垂拱人神,显登皇极。虽冠履不暇,栖遑外土,而制作经谟,咸出长久,所谓大人利见,百姓与能,抑不世之神武也。而屯厄有期,祸生非虑,将人事不足,岂天实为之乎?”
道武帝拓跋珪晚年时期,经常服食一种叫“寒食散”的补品,这其中矿物的提取物对身体很不利,促使这名还不到四十岁的皇上屡次病发,或数天不食,或数夜不睡,精神状态忧闷烦躁,有时候,他一整夜一整夜地自说自话,仿佛对身边其他人看不到的鬼物讲话。
大白天早朝时,他又敏感多疑,缅怀诸臣旧恶前怨,倍加残害。看到重臣面色有异,或吸气不调,或言语惊慌失措,就大喊而起,亲自施暴至死在正殿以上,遗体都一字排开放置于天安殿前。这一来,朝野内心躁动,各怀忧惧。
拓跋珪年轻时,在贺兰部看到自己妈妈和皇太后的亲妹妹很美,就对妈妈表明情意,要娶小姨为妻(拓跋珪部起自荒漠,礼仪知识伦常有别于汉人)。那时候贺兰皇太后果断回答:“不好!我这个亲妹妹太过度好看了,必有不当不吉的征兆。并且她早已出嫁了,不可以夺抢别人的妻子。”
拓跋绍从小就凶悍蛮横无理,喜爱抢劫路人,剥光别人的衣服裤子取乐,又经常宰猪剁狗,荒悖诸行无常。拓跋珪很生气,之前把他头部朝下吊在井中,垂危之际才放他出去。
公元409年的某一天,性格诸行无常的拓跋珪当众大骂贺兰妃,把她关在宫中,要干掉她。贺兰妃派人向大儿子拓跋绍求助。那时候这名小王爷才十六岁,凶狠性情神似父亲,晚上与太监宫人合谋,绕过宫墙,冲进天安殿。周边侍从高呼“有贼”,拓跋珪四处摸索大半天也找不着弓刀,被冲进来的不孝之子拓跋绍一刀杀掉,时岁三十九岁。
拓跋鲜卑,在道武帝拓跋珪之前,的确是鲜卑物种中文化落伍的一支。军队战斗,拓跋部均是以部族机构为企业,即国防部族方式。
北魏登国九年(394),拓跋鲜卑内部才采用相近汉族人屯田制的“分土居住”。伴随着道武帝四出征伐的节节胜利,大部分慕容鲜卑、中华汉族人、“高丽王朝杂虏”这些各族群众均被西汉迁往塞外,“给予耕牛,计口授田”,为拓跋鲜卑部队出示兵力及其军用口粮。
慢慢地,拓跋鲜卑从宗族形状变化为地区形状,日渐效仿中华汉人政党方式,奴隶社会方式渐渐地转换,国防皇室也逐渐变成汉地郡县制的执政种类(也就是中国一直沿用的“封建制”叫法。
实际上,“封建制”一词极为不精确,自秦之后中国经济各皇朝一直是以“郡县制”为执政,皇族成员、皇室即便 有“封国”也是“食俸”而不“食邑”,对领地内老百姓没有具体领导权。特别是在汉朝“七国之乱”后,真实实际意义上的“封建制”在我国早已衰落)。
刚好是拓跋鲜卑规章制度的“简体中文版”和兼容并包的灵活化,田租户调日渐变成拓跋西汉的关键执政方式,原先的鲜卑国防皇室也都慢慢变成相近中华汉人的“地主”,从而,确立了今后赫赫大魏的强劲的经济发展、政治基本。
北魏文成帝年间,命僧侣昙曜负责开凿五个大佛,以代表北魏五代皇帝,是为昙曜五窟。一般认为,云冈石窟第20窟就是拓跋珪的造像,也是云冈石窟最具代表性的造像之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