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朝历史 商朝历史 周朝历史 汉朝历史 秦朝历史 三国历史 晋朝历史 南朝历史 北朝历史 隋朝历史 唐朝历史 宋朝历史 元朝历史 明朝历史 清朝历史
×取消主题

王之涣的传世诗词只有六首,却是名副其实的绝句无冕之王

历史趣闻 2024-06-05 04:21:02 文/会员上传 下载.docx文档
文章导读:说到王之涣,大家都会想到什么呢?下面趣历史小编为各位介绍一下相关的历史事迹。  在正式开始之前,要先说一个4A级景区。  鹳雀楼,始建于北周,现位于山西境内黄河东岸,楼体壮观,结构奇巧,周遭风景秀...

  说到王之涣,大家都会想到什么呢?下面趣历史小编为各位介绍一下相关的历史事迹。

  在正式开始之前,要先说一个4A级景区。

  鹳雀楼,始建于北周,现位于山西境内黄河东岸,楼体壮观,结构奇巧,周遭风景秀丽,千百年来,登临作赋者不绝。

  一千多年前的盛唐,此楼作为诗坛圈子里著名的打卡地,吸引了一批又一批的诗客咏歌作赋。

  可唐代是怎样一个时代啊,藏龙卧虎,牛人跌出,初唐四杰、饮中八仙、仙圣鬼佛,哪一个不是名耀千古!

  这一年,李益登上鹳雀楼,眼前景色壮阔,一时叹为观止,挥毫洒墨:

  鹳雀楼西百尺樯,汀洲云树共茫茫。

  汉家箫鼓空流水,魏国山河半夕阳。

  事去千年犹恨速,愁来一日即为长。

  风烟并起思归望,远目非春亦自伤。

  ——《同崔邠登鹳雀楼》

  畅当自持才高,写下又一首诗:

  迥临飞鸟上,高出世尘间。

  天势围平野,河流入断山。

  ——《登鹳雀楼》

  多少年来,鹳雀楼迎来送往多少文人骚客,可后来者终不如前人,这一年,一位高手飘然而至,他登高而望,见黄河之水奔流而去,群山叠峦,落日苍茫,随即缓缓吟出: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全诗四句二十个字,无一字生僻,无一句难懂,但展现出一幅一泻千里、气势磅礴,气势连贯,厚重有力,虚实相生,意境雄浑,从此鹳雀楼的宣传文案就此敲定了,千百年来,从未变过。

  此人,便是王之涣,一个史料记载极少的盛唐诗人,只知他精文善诗,兼善填词,辞赋无数,可传世只有六首,而单凭这六首,成了名副其实的绝句无冕之王。

  少有微名,填词作赋传唱甚广

  688年,武后垂拱四年,初唐四杰影响已经逐渐式微,有的已经英年早逝,倡导复古的陈子昂已接近而立,然尚未喊出“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张九龄也仅仅只有10岁,"沈宋"正值壮年,正是盛名赫赫之际。

  这一年,黄河岸畔绛州大地的太原王家,王之涣降世,祖上多有朝官,王之涣也算出生名门,官宦世家。

  在这个山河形胜、英雄云集,史诗永续的河东大地,家中排行老四的王之涣从小就敬仰三黄五帝,尧舜禹皇,青少年起就追逐古圣,仿效先贤,诵读于涑水河之畔,致学于紫家峪之中,习武练功,击剑悲歌。最喜仗义疏财,热衷扶贫济弱!虽五陵少游,牵狗架鹰,朋友圈中,非富即贵,尽其豪侠。但煮酒论道,却也心系百性,胸怀天下,不及弱冠,便能精研文章,未至壮年,便已穷尽经典。

  二十多岁,便已经诗作频出,每有填词。便有人谱曲而唱,传播甚广。

  不屑科考,不惑之年应荐入仕

  有才又有名,王之涣就不屑参加科考了,到处拜谒名公钜卿,期待一步登天。混了好久,已近不惑的王之涣得到了衡水县令的欣赏,年近不惑的王之涣,当上衡水县主簿。

  期间,虽无从考究,但这个年纪,事业起步,爱情、友情、相思、离别,可以想见是一个创作巅峰期,王之涣可能也写下了不少的诗作,而后世留存,却少的可怜。

  一次送别朋友靳能时,写下一首脍炙人口的送别诗:

  杨柳东风树,青青夹御河。

  近来攀折苦,应为别离多。

  送别,或许是人生当中最常见的一个场景了,而送别诗也是最常见的一种表达情感的方式了。正因为越是常见,想要别出心裁,写出新意,可以想象难度之大。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王勃);送君还旧府,明月满前川(杨炯);朝闻游子唱离歌,昨夜微霜初渡河;鸿雁不堪愁里听,云山况是客中过(李颀);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王昌龄);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高适);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李太白);

  王之涣此句可谓别出心裁,不写苦,以杨柳入题,杨柳的苦是因为离别的人太多,所以被攀折的太多了,焉能不苦。杨柳都知道苦,更何况离别之人?

  不久,县令又将三女儿许配给王之涣,值得一说的是,两人结婚时,王之涣是已婚并且有孩子之人,而李氏年方二九,比王小十多岁正值妙龄。县令千金嫁给已婚的小小县尉,颇耐人寻味,也很大程度上可以看出王之涣受人器重欣赏有加。

  辞官云游,作诗饮酒绝句大成

  可好事不长,王之涣天性豪迈,无意科举,加之性直平实,虽身负绝学,却因不会长袖善舞,拍马经营,在衡水县衙的机关里混的极其艰难,更不愿为了主薄这一秘书之职而折腰攀贵,加上小人妒贤忌能,穿小鞋,打报告,致使清高孤傲、书生意气的王之涣愤然留下一封辞呈,随即归家云游,结交好友。

  东方欲晓,莫道君行早。踏遍青山人未老,风景这边独好。

  王之涣这一走就是十五年,沿黄河的山西、陕西、甘肃等数省北地一路迤逦出发,赴河陇,出玉门,漫游西北边地,行一路孤寂,走千里草原;涉一身艰险,穿茫茫大漠,凭吊前人,寻名仿胜,揽大唐山河之壮美,发边关塞外之情思。

  正是这十五年的自驾游和风雨砥砺,才使王之涣西傍长安之风,东临洛阳之气,笔浸黄河水,墨染天际云,掀滔天之巨浪,拢宇宙之笔端。

  他登上鹳雀楼,用一口晋南方言缓缓吟唱: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以神来之笔书写大自然雄景奇姿,道出对生活的深刻理解和向上的积极情怀,堪称“命运交响曲”。 “千里”“一层”,都是虚数,是诗人想象中纵横的空间。“欲穷”“更上”词语中包含了希望、憧憬,与前两句写景承接自然、紧密,从而把诗篇推向更高的境界。把对人生的思考和“天行健君子自强不息”的追求,化作了磅礴汹涌的黄河水,引得无数英雄尽折腰,黄发垂髫皆能诵!

  宋人沈括《梦溪笔谈》曾有评价:河中府鹳雀楼两层,前瞻中条,下瞰大河,唐人留诗者甚多,唯李益、王之涣、畅当三篇,能状其景。

  他又步入边塞,一首《凉州词》赫然惊世,被誉为唐人绝句压卷之作: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如投枪、如匕首,上诘皇室之寡恩,下恤三关儿郎之疾苦,人气指数爆棚,赢得四海点赞。

  《唐诗别裁》引王渔洋的话说:

  必求压卷,王维之《渭城》、李白之《白帝》、王昌龄之‘奉帚平明’、王之涣之‘黄河远上’其庶几乎!而终唐之世,绝句亦无出四章之右者矣。

  后世,王之涣的一个忠实粉丝——国学大师章太炎,用了四个字来形容此诗:绝句之最!

  此诗在彼时传唱甚广,王之涣与高适、王昌龄等人常有唱和,且在“旗亭画壁”的典故中,战胜两大高手。

  此时的王之涣,年近半百,绝句已是大成。

  晚年复职,又遭病疾阖然而逝

  闲了十五年的王之涣,已经五十五岁,晚年的他补文安郡文安县尉。

  或许飘零太久,又或许流浪过远,同一年,王之涣身患重疾,药石无医,55年的壮丽人生轰然结束。

  遗憾的是,王之涣的生际在新旧《唐书》均无传,《唐才子传》所记也甚简,后世也只能从他的好友为他撰写的墓志铭中窥探一二:

  孝闻于家,义闻于友,慷慨有大略,倜傥有异才!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

  一袭青衫,衣袂飘飘的王之涣仅凭余生剩下的6首诗歌,历经千年风霜,毅然迎风站立于高高的鹳雀楼之上,接受众生的朝圣,可惜之余何尝不是一种幸运?

  我们无法想象,为什么这么牛的一个诗人,新旧唐书都难寻其踪,而其诗作,却仅余六首。

  或许有是官名太小,史书编撰者未闻其人;又或许是王之涣为人耿直,得罪小人,当权者官本位思想作祟,故意不收其介绍;又或许是后人收集不力,大量诗作丢失。具体的原因或许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现在依然能够看到“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这样的千古绝句,依然能够在他的诗歌世界里去感受到诗中所蕴含的雄浑悲壮,大气磅礴,朴实的人生哲理和深刻的道理。

  灵光乍现,却足以炳耀千古!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分享到:
赞助商AD位
个性签名:无意影响世界,但求安顿自己。
近期热门
赞助商AD位
格言警句:天下本无事,庸人自扰之。
本站最新文章
本栏图文推荐
赞助商AD位
格言警句:天下本无事,庸人自扰之。
网站首页|关于本站|网站地图
趣历史感谢每一位喜欢本站的人,欢迎将本站分享给你的朋友!历史知识尽在 ─ 趣历史!
本站部分内容来源于互联网,若无意侵犯您的权利,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鲁ICP备2021008856号-18 Copyright © 2021-2024 趣历史 www.028gtxx.cn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