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朝历史 商朝历史 周朝历史 汉朝历史 秦朝历史 三国历史 晋朝历史 南朝历史 北朝历史 隋朝历史 唐朝历史 宋朝历史 元朝历史 明朝历史 清朝历史
×取消主题

袁崇焕死的冤不冤?为什么都觉得他罪有应得?

历史趣闻 2024-06-04 17:30:02 文/会员上传 下载.docx文档
文章导读:说到袁崇焕,大家都会想到什么呢?下面趣历史小编为各位介绍一下相关的历史事迹。  梁启超曾经评价过袁督师在一天,满清就取代不了大明,历史上对于袁崇焕的评价非常之高,明末的抗清英雄,大明的最后救命稻草...

  说到袁崇焕,大家都会想到什么呢?下面趣历史小编为各位介绍一下相关的历史事迹。

  梁启超曾经评价过袁督师在一天,满清就取代不了大明,历史上对于袁崇焕的评价非常之高,明末的抗清英雄,大明的最后救命稻草,是努尔哈赤评价中唯一一个能与自己抗衡的人物,就是这样一个充满各种头衔的英雄人物,在京城内被处死时,没有一人为他叫怨,甚至百姓都是高声叫好,乃至都觉得他是罪有应得,为什么会出现如此诡异的想象?袁崇焕到底死得冤不冤?

  敌手为其洗白,以宣正统,以树榜样

  是谁最先认为袁崇焕死得冤并且开始为他洗白的?是他的对手大清。一些清朝的史料或档案记载,袁崇焕的死最重要的是中了皇太极的反间计,这个计谋大体就是故意让被俘太监听到袁崇焕与满清的交易,然后等太监回去,自然会向崇祯帝告密,接下来就是坐等袁崇焕被处死。

  可以说这个反间计从预谋到实施,中间漏洞百出,不说被看守的太监是怎么跑出去的,就是袁崇焕真想通敌早就通了,还抗什么清。总而言之,这出反间计使用了,但是起到的效果只是个微小的由头,崇祯最后给袁崇焕定罪的几大罪名中,根本没有“通敌”这一项,作为满清之人的乾隆,当然不会管那么多,反正袁崇焕的死与反间计也有关系,就当是老祖宗的计谋已经成功了。

  乾隆之所以要为袁崇焕洗白,将袁崇焕塑造成一个英雄,最后却被冤死,这就是“臣明主昏”,崇祯帝一昏暗无道,清朝推翻他的统治就是合理的、正统的。另外,所有的朝代都要有忠臣的形象作为榜样,以此号召下边的臣子要忠于自己。

  谣言四起,人设崩塌

  这样来看,袁崇焕真正的死因与反间计的关系并不大,那袁崇焕的死因是什么呢?其实己巳之变才是导致袁崇焕被处死的真正原因。公元1629年,皇太极率领军队突破明军的层层防守,直逼京城,这就是“己巳之变”。

  皇太极的这次突袭,不亚于在京城内发生了以此地震,从公元1619年萨尔许之战大败,到此时11年的时间里,即使明清之间打的再凶,边关的危险再急,都是在边疆打的,京城内的百姓自然不会有什么感觉,等到皇太极这次真的打到城下,就要破城的时候,京城内的百姓才把烧杀抢掠的危险与自己的个人生活联系起来,这时候的百姓考虑的就是,为何镇守边关的袁督师未战就让敌人兵临城下了?因此百姓陷入了对袁崇焕的质疑和怀疑当中,恰好此时,满清散播袁崇焕“通敌”的谣言发酵,这个抗清英雄的人设正式全面崩塌,一传十十传百整个社会都对袁崇焕怨恨不已,乃至朝野之间都在骂袁崇焕是卖国贼。

  袁崇焕有没有通敌,崇祯自己心里也明白,将袁崇焕关进大狱中好几个月,各种罪名定了好几条,唯独就是没有谣言中的“通敌”。既然没有通敌为什么崇祯还是非要他死不可?最重要的是,敌军越过防守直逼京城,出了这么大的事,总得有个人出来担责吧。更何况此次己巳之变本来就与袁崇焕脱不了关系,而且根据辽东战事不利必责督抚的惯例,袁崇焕这个罪名是怎么都逃不掉的,更何况外边还有成千上万的将士与百姓正在等着。可以说此时的袁崇焕,崇祯帝不杀他不足以平民愤,不杀不足以定军心。

  忽悠上位,挑战帝威

  据《明史》记载:“臣受陛下特眷,愿假以便宜,计五年,全辽可复。”

  而且公元1628年,赋闲了好几个月的袁崇焕为了重新上位,忽悠欺骗了崇祯帝,当时当着崇祯帝以及大臣的面,夸下海口,扬言只需五年时间,便能剿灭满清,收回辽东。对于这个“五年计划”,很多人都看不好,依照双方军事实力对比,一个日薄西山,一个蓬勃发展,能守住边境遏制住满清的发展就不错了,拿什么去复辽。

  袁崇焕这就是典型的先忽悠上位再说,崇祯皇帝听完也是大喜过望,尚方宝剑也赏了,军中的钱粮也优先满足,朝中谗言也不听了,就信袁崇焕自己,结果是啥?结果就是别说五年收复,仅仅过了一年敌军就兵临京城了,这时候的崇祯有的只是被忽悠后的怒火。结果就是给袁崇焕定罪的第一条就是“付托不效,专恃欺隐”,意思就是违反了约定。

  另外袁崇焕不仅在朝中与同僚关系差劲,还屡次挑战崇祯的权威,毛文龙该不该杀暂且不说,就是杀也得看着崇祯的意思来,结果是袁崇焕拿着尚方宝剑先斩后奏,此举毫无疑问就是挑战了崇祯的权威。而且为了使用缓兵之计,私下决定与清谋求议和之事,这又是替崇祯做决定,挑战崇祯的权威,结果在最后罪名中,就有条叫“以谋款则战帅,纵敌长驱,顿兵不战。”意思就是袁崇焕为了谋求议和,杀了毛文龙,解了满清的后顾之忧,最终和也没议成,反而让敌人打到京城。

  虽然崇祯曾经同意了议和的请求,但是去跟敌军议和这种事,如果是一个皇帝去做,真的能把面子丢没了,甚至可能还会千夫所指,所以这么锅,袁崇焕不背也得背了。

  而且袁崇焕的军中子弟多是从两广招募而来,眼中只有袁崇焕,没有什么朝廷,结果就是被皇帝猜忌,被皇帝担忧。所以说,即使没有反间计,袁崇焕最终都会因为这样或是那样的原因,终究难逃死亡的命运。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分享到:
赞助商AD位
个性签名:无意影响世界,但求安顿自己。
近期热门
赞助商AD位
格言警句:天下本无事,庸人自扰之。
本站最新文章
本栏图文推荐
赞助商AD位
格言警句:天下本无事,庸人自扰之。
网站首页|关于本站|网站地图
趣历史感谢每一位喜欢本站的人,欢迎将本站分享给你的朋友!历史知识尽在 ─ 趣历史!
本站部分内容来源于互联网,若无意侵犯您的权利,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鲁ICP备2021008856号-18 Copyright © 2021-2024 趣历史 www.028gtxx.cn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