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趣历史小编就给大家带来康熙和鳌拜,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康熙帝被一些学者誉为“千古一帝”,这是有些道理的,康熙确实是中国古代一位非常了不起的帝王。
作为清朝的第四位皇帝,清廷定都北京后的第二位皇帝,清圣祖爱新觉罗·玄烨(1654年5月4日—1722年12月20日)创造了好几项前无古人的记录。
康熙帝8岁登基,14岁亲政,在位61年,是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清王朝的“康雍乾盛世”便是康熙帝开始创造的。
康熙帝十四岁正式亲政,而就在亲政的十天之后,他便带着一群少年“布库”,在宫殿里,把前来觐见的鳌拜活捉了,除去了专权擅政的权臣。
康熙皇帝(剧照)
康熙帝平定“三藩之乱”,统一台湾,挫败沙俄侵略军,三征噶尔丹,取得大胜,大大扩展了清王朝的统治版图。
康熙帝设立南书房,选拔才品兼优的文臣参谋机要,草拟圣旨;他颁布《圣谕十六条》,公开宣布其施政纲领;他恢复京察、大计等考核制度,严肃整顿吏治;他六次南巡、三次东巡、一次西巡,注重体察民情,力避被昏官欺瞒,根据实情来治政,是开明的君主和杰出的政治家。
康熙智擒鳌拜可以说是最能代表康熙雄才大略、胆识过人和多谋善断的才略的。
康熙皇帝。
那么,康熙帝是如何智擒鳌拜的呢?
顺治十八年(1661)正月初八,一直想出家当和尚的年轻皇帝福临去世了。临终前,顺治帝立下遗诏,诏令由皇三子爱新觉罗·玄烨嗣位,令索尼、苏克萨哈、遏必隆、鳌拜四位大臣为新皇帝的辅政大臣。顺治帝去世后,索尼等四位辅政大臣在顺治帝灵前盟誓,表示同心同德辅佐小皇帝玄烨。四位大臣当时信誓旦旦,坚决表示忠心辅佐年轻皇帝。
可是,玄烨即位之后,为了争夺权力,索尼、苏克萨哈、遏必隆、鳌拜四位大臣逐渐展开了争斗。当时,索尼是四位辅政大臣中的领班大臣,在朝中很有影响力。索尼是清朝的四朝元老,位高权重,在朝中的影响力很大,可是,他年老多病、为人谨慎,为避开朝中争斗,常常称病在家休息,较少过问朝中大事。在四辅臣中名列第二的苏克萨哈是正白旗人,原本是跟随多尔衮的,可是,在多尔衮死后,苏克萨哈却站出来告发刚刚去世的多尔衮,这也算是改变立场,受到了重用,因此受到顺治帝重用,然而,他虽被重用,但朝中一些老臣,如索尼等,对苏克萨哈卖主求荣很反感,看不起他,因而,他在朝中也不太吃香。在四辅臣中名列第三的是遏必隆,他出身名门,满洲镶黄旗人,清太祖努尔哈赤的外孙,“开国五大臣”额亦都的第十六子。可是,遏必隆生性懦弱,遇事无主见,只能跟随别人,不敢自己做主。在四辅臣中名列第四的是鳌拜,他资格也很老,而且,战功卓著,为了很强势,他与苏克萨哈虽是姻亲,两人政见不合,常有争论,但有时为了利益,又能沆瀣一气;鳌拜有遏必隆追随,且索尼常称病在家不问政务,变得越来越目中无人了。渐渐地,鳌拜擅权自重,骄横跋扈,后来变得目无朝纲了。
鳌拜。
康熙年少,在朝中缺少强有力的支持者,主要还是靠四大臣来辅佐,刚即位不久的小皇帝自然是斗不过四大辅政大臣的,幸亏还有孝庄太皇太后在康熙后面支持他,为他压住阵脚,朝中才没有乱起来。但是,鳌拜专权越来越厉害,他经常故意给康熙皇帝下马威,包括故意处置康熙帝身边的人。
比如,孝献皇后之弟、内大臣费扬古之子倭赫是康熙身边的侍卫,他仗着是皇帝侍卫,在御前常对鳌拜表现出不那么礼貌,鳌拜对此很气愤,康熙三年(1664)四月,鳌拜便以倭赫等人擅骑御马、取御用弓矢射鹿等罪名,将倭赫处死。费扬古对鳌拜极为痛恨,经常表现出对鳌拜的愤怒举动,鳌拜则以“怨望”罪名,将费扬古及他的儿子尼侃、萨哈连一并处死,没收了其家产,并将没收来的家产送给他的鳌拜的弟弟、都统穆里玛。
对鳌拜在朝中的专权,朝中多数大臣敢怒不敢言,但却有一些胆大的,敢于抵抗鳌拜。鳌拜想用自家比较差的地来换取的大臣的优质地,户部尚书苏纳海、直隶总督朱昌祚、巡抚王登联三人对鳌拜的恶行非常气愤,极力想阻止鳌拜换地,这事让鳌拜非常恼火,于是,鳌拜便抓住机会,污蔑苏纳海“藐视上命”、拨地迟误,诬告朱昌祚、王登联是“纷更妄奏”,欲将他们三人论罪处死。
康熙帝虽然年幼,但他才识过人,并颇有心智,他心里清楚,苏纳海等三人并无大罪,是因为得罪了鳌拜才被妄加议罪的,于是,康熙帝召集辅政四大臣,询问处置意见。鳌拜十分霸道,坚持要将三人处以极刑。索尼隐忍,不想交恶鳌拜,附和鳌拜的意见;遏必隆胆小怕事,一味听从鳌拜;苏克萨哈是个狡猾的大臣,他知道自己反对不但没有用,而且还会惹火烧身,于是,他便保持沉默,既不想得罪小皇帝,又不想得罪鳌拜。可是,康熙帝年纪虽小,却很有主见,他不准鳌拜所奏,只批准刑部拟定的将苏纳海等三人各鞭打一百的处罚,没收了其家产。而鳌拜根本就不把康熙的旨意放在眼里,他矫旨将苏纳海等三人处死,而后,鳌拜又强行换地。无疑,鳌拜的狂妄的擅权行为是对康熙的蔑视,康熙虽暂时无力抗拒,但在他心里,定是暗暗下决心,一定要除掉鳌拜。
康熙六年(1667)六月,朝局发生了变化,位居首位的辅政大臣索尼病死了。索尼这一死改变了朝局的态势。一方面,索尼活着的时候,虽然不敢站出来采取遏制鳌拜势力的举动,这助长了鳌拜的嚣张,但是,在另一方面,索尼在临终前却挺身而出,采取了一个非常重要的举动,他上奏朝廷,遵循先帝顺治14岁亲政的先例,请玄烨亲政。在孝庄太皇太后的支持下,朝臣们于当年七月,跪迎康熙帝亲政。
这回鳌拜失策了,他轻视小皇帝,误以为一位14岁年少皇帝在朝中翻不起什么大浪,觉得让他亲政又如何?
而康熙帝却变得聪明了,他亲政后的第一个举动便是赏赐辅政大臣,并命他们继续佐理政务。在当时的局势下,面对着强势的辅政大臣,康熙帝采取了以退为进的策略,以此来麻痹强势的大臣鳌拜,这是很聪明的一招。
此时,狡猾的苏克萨哈为了表现给亲政的康熙皇帝看,他上疏请求解除自己的辅臣之任,表示愿往遵化去守护顺治的陵寝。这也是一个以退为进的计策。这意味着,在索尼死后,位居辅臣第一位的苏克萨哈自请卸任,如此一来,鳌拜、遏必隆两位辅臣照理也应该辞职。
苏克萨哈这一招让鳌拜没有料到,鳌拜有些担心,他觉得,若是让苏克萨哈的计策得逞,他便会失去了朝中的一切权力,而康熙帝必定会严厉地处置他,说不准,还会将有功的苏克萨哈召回再辅政。鳌拜当然不能顺着苏克萨哈的意愿,于是,鳌拜开始反击苏克萨哈,他给苏克萨哈罗织了心怀奸诈、久蓄异志、欺藐幼主、不愿归政等24条罪名,上奏皇帝,坚持要将苏克萨哈凌迟处死,并诛灭其族。
康熙心里当然清楚,苏克萨哈不该被处死,但是,鳌拜气势汹汹,霸道地坚持自己的建议,在御前“攘臂上前,强奏累日”,非置苏克萨哈于死地不可。康熙帝当时知道还斗不过鳌拜,只能准鳌拜之奏,将苏克萨哈处以绞刑,并诛其族。苏克萨哈死得有些冤,而这使康熙帝对鳌拜更气愤了。康熙帝知道,接下来,他与鳌拜的殊死较量将开始了。
至此,在辅政大臣中,索尼已病故,苏克萨哈被绞杀,遏必隆平庸无能,鳌拜便可以独掌朝中大权了,他变得更加肆无忌惮,在朝中为所欲为。此时,康熙虽已亲政,但鳌拜不但没有归政于他,而且还更加专横跋扈了。
鳌拜(剧照)
对于鳌拜的专权霸道行为,在宫廷中的法国传教士白晋记载道:“在康熙十五六岁时,四位摄政大臣中最有势力的宰相(即鳌拜),把持了议政王大臣会议和六部的实权,任意行使康熙皇帝的权威。因此,任何人都没有勇气对他提出异议。”可见,当时鳌拜专权擅政已到了非常严重的程度,鳌拜的专权已构成了对皇权的严重威胁,而这是康熙帝所不能忍受的。
此时,年仅十四岁的康熙帝开始筹谋着除掉鳌拜,并铲除朝中鳌拜的势力。康熙帝年纪虽轻,但很有韬略,他谋划周全、处事稳重,计划得谨慎而细致。
当时,鳌拜的党羽已经遍布朝廷内外,朝中大臣几乎无人敢违逆鳌拜,康熙帝不敢与朝中忠臣联络;不敢借助于宫中护卫力量来对付鳌拜;担心打草惊蛇,酿成大变故。
于是,康熙帝抓住了鳌拜狂妄自大、自以为是的弱点,他利用迁就鳌拜的方式来对付鳌拜。当时,鳌拜所希望的是康熙帝不问朝政,完全放权给他,让他独掌朝纲,所以,鳌拜最乐意看到的是少年康熙沉醉于玩乐,忘了朝中的政务。
康熙帝则故意顺鳌拜之意,开始一个劲儿地在宫中玩乐起来了,他挑选一批壮实的、腿脚好的亲贵少年子弟,在宫内整日练习“布库”,玩起摔跤游戏。对于满族少年来说,这就是很喜欢玩的一种游戏,没有什么奇怪的。
鳌拜见了,心里乐着,在他看来,小皇帝真的开始好玩乐了,年少好玩,在宫中大玩“布库”。鳌拜见康熙帝年轻爱玩,对他已构不成威胁了,因而也放松了对朝中力量的掌控。而康熙帝在孝庄太皇太后的支持下,开始秘密地联络一些亲信大臣,拉拢京城卫戍部队的一些将领。
康熙八年(1669)五月,康熙帝找准机会,分别将鳌拜的亲信派往各处,让他们离开京城,同时,又让自己的亲信逐渐掌握了京师的卫戍权,然后,开始筹划着对鳌拜下手。
康熙将平时陪他一起练习“布库”的少年们召集到一起,康熙帝说:“尔等皆是朕的股肱亲旧,尔等惧朕,或是惧鳌拜?”少年齐声道:“惧皇帝。”康熙对他们讲明了利害关系,并仔细布置了如何实施秘密行动。
接着,康熙帝召鳌拜入宫觐见,鳌拜觉得自己大权在握,掌控着朝中全局,经常独自入宫,多次见到小皇帝和小伙伴在玩“布库”游戏。可是,这次康熙帝召见,一定跟往常没有区别。因而,鳌拜就毫无提防地入宫。待鳌拜进入宫中,又看见康熙和小伙伴在玩“布库”,不过,此次不同了,宫门很快关闭,玩“布库”的少年组成阵型,朝他围过来。鳌拜看着他们,知道这一次是对着他来的,但是,他被称为“满洲第一勇士”,面对着眼前一群少年,他根本不在意。但是,在康熙一声令下,少年们一拥而上,缠住鳌拜,鳌拜一人难敌专门训练着抓捕他的众少年,终于,被少年们摔倒在地,被结结实实地捆住了。
逮捕了鳌拜,康熙帝立即命议政王大臣等审讯鳌拜,经过审讯,康熙帝宣布鳌拜的30条罪状,依罪当革职处死。可是,康熙知道鳌拜是战功赫赫的勇士,而且他之前还救过康熙祖父皇太极的命,在他身上,还留下了很多伤疤。康熙帝念鳌拜跟随过上两代皇帝征战四方,功劳很大,便留住了鳌拜的性命,对他宽大处理,下旨将他长期囚禁。的功绩,终于使他保住了性命。康熙念及鳌拜资深年久,屡立战功,且无篡弑之迹,遂对他宽大处理,下旨将其长期囚禁,可是,不久,鳌拜便死于禁闭的狱中。
到了康熙五十二年(1713),康熙帝感念鳌拜的旧日大功劳,且鳌拜虽专权但并没有谋反,便追赐其为一等阿思哈尼哈番(爵名)。到雍正时期,鳌拜被赐予祭葬,复一等公,加封号“超武”,世袭罔替。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