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李渊亲如兄弟的唐朝功臣裴寂,他的下场如何你知道吗?不知道没关系,趣历史小编告诉你。
对中国王朝历史有一定了解的大家,想必都知道,在大业十四年(618)时发生了一件大事,那便是唐王朝的建立。大业十四年(618)三月,以隋朝的第二位皇帝隋炀帝杨广被宇文化及杀害的事件为标志,隋朝的统治正式宣告结尾,同年五月,李渊便逼迫隋恭帝杨侑禅位,自己成称帝,并在隋朝首都大兴城宣告建立唐朝,国号为唐,年号为武德,将首都改名为长安。
在建立唐朝后,李渊大肆封赏文武百官,在这些开国功臣中,有一位名叫裴寂的功臣,直接被李渊封为尚书右仆射,成为了唐朝的第一位宰相,在之后虽然一个为君一个为臣,李渊仍然十分地信任他,待其如同亲兄弟一般,裴寂得到的待遇,满朝文武无人能及。但是,令人没有想到的是,就是这样一个被皇帝宠信的开国功臣,其最后的结局却非常的悲惨,先是被罢官,后流放至死。而裴寂从一国宰相最后变成如此下场,在这其间又究竟发生了什么?让我们接着往下看。
在解决这个问题之前,让我们先来了解一下裴寂其人。裴寂,字玄真,是蒲州桑泉(今山西省临猗县)人,出身河东裴氏西眷房,河东裴氏是中国封建社会史上久负盛名的一大世家,在当地乃至全国都是一个非常有名望的大族,因此,裴寂算是出身名门,也是贵族子弟。裴寂自幼便十分的聪慧,相貌清俊疏朗,小小少年,便已是一位翩翩公子,加上雄厚的背景,年纪轻轻的裴寂便早早就入朝为官了,十四岁时,裴寂补任蒲州主薄,正式步入仕途。在之后,裴寂在官场上更是如鱼得水,混得非常好,在担任蒲州主薄后又升为左亲卫,之后又是一路高升,在这过程中担任了齐州司户参军、侍御史、驾部承务郎、晋阳宫副监等官职。
而裴寂也就是在担任晋阳宫副监的时候与同在晋阳的唐国公李渊结识,两人相交甚好,经常聚在一起喝酒。在此期间,隋朝内部统治已经破败不堪,王朝摇摇欲坠,在这样的情况下,李渊便也有了谋划。据《旧唐书》记载,秦王李世民早已有起兵反隋的想法,但害怕说服不了父亲李渊,便先去结交了裴寂,让手下的人故意输钱给裴寂,裴寂也赢得非常高兴,渐渐便与李世民结识交好,在知道李世民谋反的想法后,便答应了。
之后,裴寂、李世民和刘文静三人给李渊设下圈套,打算逼迫李渊谋反,一次,李渊和裴寂喝酒,醒来后发现自己睡在晋阳行宫的龙床上,这可是灭族之罪!就这样,李渊不得不走上了谋反之路,而裴寂自然是他的第一支持者,他将晋阳行宫中仓库的藏物连同自己的家产都资助给了李渊,“进宫女五百人,并上米九万斛、杂彩五万段、甲四十万领,以供军用”。实际上,纵观李渊起兵反隋事件的前因后果,我们也可以发现,与其说是裴寂和李世民联手给李渊下了圈套,不如说是裴寂给了李渊一个起兵反隋的理由,而他也成为了李渊背后最强有力的支持者。
也因此,在李渊称帝后,便对裴寂大加赏赐,直接封他为尚书右仆射,位居宰相,在那时,李渊只要临朝,必请裴寂同坐,散朝之后,还会将他留在宫中用膳,对其十分信任,而裴寂对李渊也非常够意思,作为李渊的心腹,对李渊一直是忠心耿耿,但是,裴寂的能力实在是很一般,担任宰相多年,在朝政上却一直碌碌无为,武德二年(619),裴寂曾被李渊派去围剿在山西作乱的刘武周,但是这一战裴寂被打得惨不忍睹,只身逃了回来。
对于这样的结果,李渊虽然很生气,但到底还是自己的心腹,因此依旧很是信任他。武德六年(623),裴寂也曾向李渊提出如今朝政已经稳定,想要辞职,退休归田,但唐高祖极力挽留,因此裴寂也就继续在李渊这座大靠山的庇佑下安稳度日。
但是,裴寂的安稳日子很快被打破,也让他为没有坚定辞职归乡这个想法而后悔。武德九年(626),玄武门事变爆发,李世民让李渊禅让皇位,同年八月李世民便正式成为了唐朝的第二位皇帝,改年号为贞观,而对裴寂来说,这绝对不算是一个好消息,首先,毕竟自己忠于的是李渊,对于李世民来说必然是敌人,其次是,裴寂曾因为嫉妒好友刘文静,借“谋反”之名冤杀了刘文静,而刘文静又是李世民非常看重的人,可以说,这下是直接得罪了李世民。
因此,可以想象,没有了李渊这座靠山的裴寂,面对一个还算是敌人的上位者,结局也只有落得个凄惨的份了。果不其然,为了稳固皇权,李世民故作信任和倚重裴寂,在利用他笼络旧臣党之后,便借助“法雅案”将裴寂免职,让其归乡。一朝宰相沦落到被罢官归乡,任谁也无法接受,裴寂便请求李世民让自己继续留在长安,但直接被拒绝了,据《资治通鉴》记载,当时李世民怒斥道,“你主政时,贪污盛行,朝纲混乱,都是你的失职和过错,现在能让你平安回乡,已经算是对你的恩泽了。”
然而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等裴寂回到老家后,又被人举报,原来是有一个狂人曾去到裴寂家里说他将来能当皇帝,而裴寂因处理不当让消息传出,于是,便被人举报其与妖人结交,被李世民知道之后,裴寂直接被流放到了四川旺苍地区,三年后,裴寂在流放之地去世,享年六十,唐朝第一位宰相便也就此陨落。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