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趣历史小编给大家准备了:刘备和汉献帝,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
公元221年,成都的蜀汉皇宫中,正在举行一场盛大的追悼会。丧主不是别人,正是前东汉皇帝刘协。
据说,曹丕篡汉后不久,刘协就遭到了暗杀。汉中王刘备闻讯后悲不自胜,他亲自披麻戴孝、祭奠先君。为匡扶大汉,延续刘氏皇族的香火,他在几个月后毅然称帝,扛起了蜀汉这面大旗。
问题是,人家献帝压根就没死。虽然被夺了皇位,但曹丕并没有下手杀人,还以“山阳县公”的名义,把他养了起来。直到14年后,刘协才舒舒服服的自然死亡。
那刘备这一出到底是什么意思?他年轻时一直打着匡扶汉室的旗号招兵买马,并无处不在强调自己“皇叔”的身份。官渡之战前,他还参与了董承的衣带诏事件,意图刺杀曹操、还政于献帝。这样一个无比忠诚的宗室干部,为什么要揣着明白装糊涂,给老主人“判死刑”呢?
要回答这个问题,就必须对刘备的身份、背景,以及蜀汉政权的性质,有一个比较清晰的梳理。
论出身,刘备确实算皇亲。问题他们家那一支属于疏宗,离东汉皇室非常远,不仅跟刘表、刘彰、刘虞等大宗根本没法比,家境也十分破落。到刘备这一辈,能靠织席贩履为生。要不是天下大乱,刘协压根就记不起自己在河北还有这么个穷亲戚。至多,他只能算是个有点宗族背景的草根。
黄巾起义爆发后,在两个富商的赞助下,刘备拉起了一支队伍,还吸收了关羽、张飞两个同样出身底层的豪杰。但他们并不属于官军,而是不折不扣的地方义勇,叛乱平定后,马上就面临着被朝廷遣散的风险。为这事,刘备还跟某督邮发生过冲突。假如有官方背景,或者人家认他“刘皇叔”这个头衔,应该不会发生这种事。
因为缺少名分,也没有靠山,刘备的处境非常困窘,不得不投奔老同学公孙瓒。6年后,抱着试试看的心情,刘皇叔来到了徐州。结果被陶谦惊为天人,并很快成了徐州牧。但是,这次权利继承,是二人私下交易的结果,并没有得到朝廷的认证。
事实上,在许昌受封左将军和豫州牧之前,刘备一直都缺少“朝廷命官”的头衔。跟吕布、袁术这类“坏人”的争斗,固然可以放大他的正义形象,却并不能让他成为“王师正统”。
此外,除了益州刘彰的班底外,刘备很少能吸引到东汉士族的加盟。像关羽、张飞、赵云、诸葛亮、庞统等人,多是来自江湖的英豪。而郭嘉、荀彧、崔琰、贾诩等名士,则大多跟了曹操。这也不奇怪,因为献帝在曹操手上,他才是朝廷真正的代表。
这说明,刘备集团与东汉政权根本就扯不上多少关系。所谓匡扶大汉,不过是他用来扩张实力和对抗曹操的一个政治口号。从头到尾,刘备都是一个独立武装组织的老大。
问题是,独立组织的老大就可以随便当皇帝吗?汉末群雄中,最早称帝的是袁术,结果被群起而攻之,死的既屈辱又难看。殷鉴不远,刘备难道就不怕成了众矢之的吗?
首先,这要感谢曹丕。天下还未平定,他就大行废立,不光搞没了自己的正统性,也给刘备、孙权提供了称帝的借口。
其次,是集团骨干的期望。兄弟们出生入死图的是什么?当然是建功立业、封侯拜相、光宗耀祖。不然辛苦一辈子,连个“开国功臣”都没当不上,那不真成反贼了?尤其在占领西川和取得汉中之战的胜利后,集团内部要求“更进一步”的呼声越来越高。
第三,刘备内心的想法又是如何呢?事实上,称帝既是他一生的夙愿,也是他唯一的选择。因为关羽的死和荆州的沦陷,动摇了他在益州的威望。为了扳回败局、转嫁矛盾、重新巩固统治,他迫切需要干上几件大事∶一件是称帝,另一件则是伐吴。
不幸的是,理想很丰满,现实却很骨感。夷陵之战的失败,进一步加剧了刘备的统治危机。但就是在这么糟糕的形势下,他居然还能平稳的完成权利交接,让蜀汉的寿命又延续了40年的寿命,不得不让人叹服这位开国皇帝高超的政治手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