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趣历史小编给大家准备了:吴三桂造反,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
吴三桂再强,也不可能以云贵一角之力,对抗全国。即便短期上吴三桂拥有局部优势,但从战争的长期性上讲,一个被视为没有气节的汉奸,又怎么可能得到重视气节的传统人才的支持呢?注定是悲剧的一仗!
机会是有的,吴三桂如果年轻十岁,天下可定。三番起兵,除了自身部队之外,更多的原先明朝降将的跟随。但是摊子大,必须要有一个能控得住场子的大佬,吴三桂在,郑家和福建都闹的不可开交,不在了基本gg。
这跟当年蒋先生能在西安安全活下来一个道理。不进入湖北呢,也没什么大问题,如果吴三桂不死,有精力,在湖南这个地方击溃满人主力之后进入平原地区,会更接近成功。俱往矣了,吴三桂要是真能够翻盘,那也是顶尖的传说了。提早进入平原进行割据,对南方一直不算是太有利。万一端平入洛呢。
历史曾给了吴三桂机遇 而吴三桂却坐使机遇擦肩而过 吴三桂败于康熙更败于自己首先战略上吴三桂是以两省之地对抗一个国家机器,因此速战速决是上策 这场战争拖久了就会变成消耗战对吴军不利 唯有 全师疾行 北渡长江 趁着京城附近防务空虚 挥师中原 直取京城 一旦京城失手康熙便无力回天了 吴军虽起义之初势如破竹 但都采取的方式是诸城诸地的争夺不仅伤亡巨大攻下之后还要大量的分兵驻守使得吴军无力西征北进 此外从大周的版图可以看出吴三桂既没有下金陵控制江南富庶的苏湖之地切断清庭漕运南北之通道 也没有出川蜀 塞姚涵之地以自固 哪怕后者能实现也能最大程度缩小与满清在实力上的差距 足以与满清周旋 甚至划江而治 然而其所部控制的地方大多都是没有多少战略价值的西南区域 最终使己方从进攻陷入被动防御 这样一来也给了清庭足够的准备时间得以组织起力量进行反扑。
其二 没有争取和团结天下更多反清力量以及阵营内部不统一 满清入关不过三十余载统治基础并不牢固 民间各地的反清运动此起彼伏 最具代表性的要属当时的天地会 此外士大夫阶层很大一部分仍对前明念念 即使吴三桂早年叛明 但当吴举起反清复明大旗的时候江南乃至中原各地士绅豪强百姓支持吴三桂的也不在少数 甚至纷纷脱掉满清的胡服猴冠蓄发改弦更张 而吴三桂后期却再一次异志 自称昭武帝建立大周政权 定都衡州再一次寒了天下遗民 士子的心 师出无名 不得人心 此外汉族军阀大大小小割据一方俨然是一个个小朝廷 平南王尚之信 镇南王耿精忠 盘踞甘省的王辅臣 广西的孙颜玲 以及仍然忠于前明的台湾郑氏仍与满清隔海相抗 然而潜在的反清势力并没有能够团结一致甚至是反清的军队间相互攻伐 给清庭以可乘之机 从头至尾大多时候都是吴军在孤军奋战 导致后期力战不支 加上后期清庭的政策对除吴三桂以外的反清者进行招抚 逐步分化吴的反清阵营 清庭充分信任并放权给汉军 恢复士气调整战略战术 调集重兵对已经是强弩之末的吴军进行个个击破吴军节节败退。
其三 个人认为也是最重要的一点 吴三桂并无坐拥天下的胸襟和野心 之所以起兵造反不过是为了保住吴家的功名富贵 且只想着偏安一隅 起兵之初吴军几乎战无不胜攻无不克 吴三桂以为年幼的小皇帝会为他兵威所惧 心想着与康熙谈判希望能继续让他永镇司土 其实这一点他倒应该学学人家放牛娃朱重八 要不就别做要不就做绝 康熙没有被他吓怕 吴三桂这样的历史投机者或许会在乱世夹缝中能凭借自己的才华 能力和一点小聪明占据一席之地 却永远无法理解一个真正的帝王的格局和胸襟 机灵善变之人固然能得利一时目光短浅终究还是难成霸业。
基本没有机会。三藩再加上广西,台湾,半个青海,准格尔等所有加上,也不过七省之地。康熙手中还有18个省。个人感觉,康熙故意逼反吴三桂等人,战场主要在天府之国四川,鱼米之乡湖南等地,恶意推测为了饿死/战死大批汉人。
没有大义名分,绞死永历帝意味着和明朝彻底决裂,三藩心不齐,江浙没有占领意味着从军队人数,财力都比不过清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