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朝历史 商朝历史 周朝历史 汉朝历史 秦朝历史 三国历史 晋朝历史 南朝历史 北朝历史 隋朝历史 唐朝历史 宋朝历史 元朝历史 明朝历史 清朝历史
×取消主题

康熙当初为什么要六下江南 康熙南巡动机是什么

历史趣闻 2024-05-15 13:54:02 文/会员上传 下载.docx文档
文章导读:对康熙下江南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趣历史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康熙皇帝登基后的第二十三个年头,三十岁的他刚刚完成了平定“三藩之乱”,统一台湾的重任。便马不停蹄率领南巡船队,扬帆起航,开始了第一次...

对康熙下江南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趣历史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

康熙皇帝登基后的第二十三个年头,三十岁的他刚刚完成了平定“三藩之乱”,统一台湾的重任。便马不停蹄率领南巡船队,扬帆起航,开始了第一次下江南的新奇旅程。这一次是康熙皇帝第一次踏上他南方的国土,一路之上的所见所闻,让康熙皇帝兴致勃勃。

此后的二十四年之间,这个皇帝便不知疲倦地开始了多达六次的江南之行。但是,这多达六次的高密度南巡,仅仅就是为了皇帝的一时之快吗?在康熙皇帝龙旗飘扬的船队背后,在康熙皇帝兴奋的表情背后,究竟隐藏着怎样深奥的南巡动机呢?

解文化的结

清朝从太祖努尔哈赤1583年起兵,到康熙二十二年,统一台湾,中间整整一百年。一百年间,满汉文化始终存在一个打不开的“结”。

原因在于努尔哈赤屠杀汉儒,皇太极六掠中原,多尔衮又推行剃发政策,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使满汉之间文化隔阂越来越深。

康熙六下江南,是沿着京杭大运河,跨过海河、黄河、淮河,长江和钱塘江。跨过六条大的河流,下江南。这在清朝皇帝来说,开了一个先例。

康熙下江南为解决满汉文化隔阂做了什么呢?一是祭孔子,康熙自小就开始学习论语,五岁开始,对《论语》是念诵120遍,背诵120遍,可以说是滚瓜烂熟,了然于胸。所以他从小对孔子就有一个很崇高的印象,南巡到了山东曲阜,祭祀孔子。孔子的后代衍圣公孔玉祁率领孔门的子弟在东门外,跪在夹道欢迎康熙。到了大成殿,面对孔子的图像,他内心很是激动。

仰惟先师,衡侔元化,圣集大成,开万世之文明,树白王之仪苑,永言光烈,翼不钦崇。《清圣祖实录》

孔子是开了万世的文明,还御赐了“万世师表”,行了三跪九叩大礼。说明康熙赞同、认可儒家思想,儒家文化。

二是祭岱庙,途经泰山,登上了泰山顶。泰山是五岳之首,相传炎帝、皇帝、尧舜禹、周公都曾祭祀泰山。秦始皇称皇帝时,也到泰山爬泰山,但途径大雨,只能在半山腰停住避雨。汉武帝也曾封

康熙是满洲人,满洲的神山是长白山。而泰山是汉族的神山。此时,康熙皇帝祭泰山,行礼。也就是说,接受了汉族的文化。

三是祭明陵,到了南京。想要祭祀明太祖的孝陵。看到孝陵杂草丛生,说到:“明太祖,一代开创令主,功德并隆。”

康熙皇帝说这话可是不符呀!他的爷爷皇太极曾和明朝作对,他的曾祖父努尔哈赤也和明朝作对,皇太极曾说明太祖朱元璋不过是一个穷和尚而已。到了康熙,态度就变了,肯定明朝的地位和历史贡献。

四是祭禹陵,康熙到了大禹陵后,向大禹陵行三跪九叩大礼,也在间接肯定儒家文化的地位,目的是要缓和满汉之间文化的冲突,接受儒家文化。

解君臣的结

康熙皇帝刚在位期间,满汉官员也存在冲突问题。

在六下江南,进行了“八赐”,以缓解君臣关系。赐匾,赐字,赐宴,赐物,赐银,赐盒,赐见,赐官。其中,赐物还有个有趣的小故事。陈鹏年,江宁府的知府,相当于现在的南京市市长。可是个清官、好官,有人因恨他,借机举报他把江宁城里的一个妓院给封了,改建为乡约讲堂。把康熙皇帝的语录张贴到大厅里,并在大厅中间写了“天语叮咛”。

原本陈鹏年是想在乡间宣传教化,改良民风。但有人就说,这原来是个妓院,妓院上面挂了四个字“天语叮咛”,有犯上欺君之罪,几个大臣讨论最终—论斩。正好这个时候,康熙到了江宁,江宁织造曹寅想救陈鹏年,给康熙皇帝跪着磕头。

跪地不起,阶石有声。

后来,免除陈鹏年一死,去北京武英殿修书处修书。陈鹏年随后步步高升,一心一意为皇帝做事。如果康熙皇帝没有南巡,那陈鹏年就难以免于一死,后续的事情也不会发生了。所以说,康熙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君臣之间的隔膜。

解君民的结

在六下江南之行中,江南的百姓对康熙皇帝什么态度呢?年轻的康熙皇帝走出紫禁城,来到他的子民中间,他们的距离会有所拉近吗?

赈灾行至山东时,遇上闹灾,康熙拨款了数百万两银子,派了四五百个官员,分地方去赈灾。

蠲免由于自然灾害,老百姓还不上欠款银两或者粮食。康熙路过时,全部蠲免,百姓可是非常高兴,康熙在途中赢得了民心,百姓爱戴。还有就是赏赐和救火了。

五次南巡,平平安安。最长的一次南巡,110多天,合计四个月的时间,和老百姓直接接触,进一步缓解了君民矛盾。

康熙皇帝的六下江南,解决了君民、君臣,文化隔阂,为政权的稳定提供了有利局面。但在一定程度上也劳民伤财,造成了大量的浪费。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吧!

注:文章参考《清圣祖实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分享到:
赞助商AD位
个性签名:无意影响世界,但求安顿自己。
近期热门
赞助商AD位
格言警句:天下本无事,庸人自扰之。
本站最新文章
本栏图文推荐
赞助商AD位
格言警句:天下本无事,庸人自扰之。
网站首页|关于本站|网站地图
趣历史感谢每一位喜欢本站的人,欢迎将本站分享给你的朋友!历史知识尽在 ─ 趣历史!
本站部分内容来源于互联网,若无意侵犯您的权利,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鲁ICP备2021008856号-18 Copyright © 2021-2024 趣历史 www.028gtxx.cn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