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学者查慎行写过一首诗《汴梁杂诗》:“梁宋遗墟指汴京,纷纷禅代事何轻;也知光义难为弟,不及朱三尚有兄。将帅权倾皆易姓,英雄时至忽成名;千秋疑案陈桥驿,一着黄袍遂罢兵”。这首诗的主题,说的是宋太祖赵匡胤通过陈桥兵变,夺取后周帝位的旧事。赵匡胤建立宋朝,与其他开国皇帝有所不同:别人都是先打江山再称帝,他则是先称帝,然后再打江山。
赵匡胤登基后,仅仅拥有了原来后周的地盘,其他地区依旧是小国林立的割据状态。赵匡胤要成为天下之主,必须要发起统一战争。赵匡胤在位期间,先后灭掉了荆湖军阀周保权、四川的后蜀、广东的南汉、江苏的南唐等一批军阀和小国,持续了半个多世纪的五代十国乱世,在赵匡胤摧枯拉朽的攻势下一步步走到尽头。
五代十国时期有两个鲜明特点:一是割据小国多如牛毛,二是昏君暴君层出不穷。比如后梁的朱温、后唐的李存勖、后晋的石敬瑭、石重贵、后汉的刘承祐,南汉的刘鋹、南唐的李煜等等,有的残暴嗜杀,有的贪财好色,有的沉迷享乐,成为五代十国时期一大特色。
不过,也不能说天下乌鸦一般黑,后蜀皇帝孟昶,就是其中的另类。他不仅不算昏君,恰恰相反,还是个爱民如子的仁义之君,说他是五代十国最仁慈的皇帝也不为过。后唐时期,大将孟知祥长期镇守四川,后唐覆灭后,孟知祥就在四川割据称帝,建立了小朝廷后蜀。
孟知祥死后,他儿子孟昶继承皇位。孟昶登基后,孜孜求治,勤政忧劳,后蜀在他治理下,万民乐业,国泰民安。孟昶天性宽厚善良,也深深懂得“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之理,始终把善待百姓、爱惜民力当成一个基本国策。
他在位期间,大力整顿吏治,一批暴虐害民的节度使、武将如李仁罕、张业等人被他无情诛杀,身居高位却贪婪无度的大臣赵廷隐、王处回等都被罢免,后蜀朝廷风气为之面目一新。为了随时能倾听底层百姓声音,接受百姓监督,他“朝堂置匦以通下情”,在宫殿大门外设置“匦函”,专门接受百姓上书。
史书记载,孟昶“颇勤于政”,“躬亲国政”,为了不受奸臣蒙蔽,他亲自处理朝政国事,所有判处死刑的案犯和卷宗,他必要亲自复审一次,以免冤枉好人。他“性复仁慈柔怀,每决死刑,多所矜减”,不忍多开杀戒,但凡有一线之机,他都会予以减刑或者赦免。
孟昶非常重视农业生产,与民休息,在位期间,几乎没有任何大兴土木、对外征伐的举动。在五代十国乱世中,后蜀成为唯一的一块世外桃源,社会秩序安定,百姓生活安宁富裕,周边大量流民闻讯而来,在后蜀定居,孟昶也都即使予以安置,拨给土地,使得他们不致于冻饿。后世评论孟昶“本仁祖义,允文允武,乃天下之贤主”。
然而,孟昶生不逢时,正好赶上了赵匡胤的北宋统一战争。偏安一隅的后蜀,自然无力抵抗实力强大的北宋大军。公元965年,宋军攻破成都。孟昶成了战俘,被押送到北宋国都汴梁。赵匡胤表面上善待孟昶,封他为检校太师、中书令、秦国公,仅仅7天后,孟昶就离奇暴死,《烬余录》记载,孟昶是被赵匡胤用下毒手段杀死的。
孟昶死讯传到四川,川中百姓“万民拥道,哭声动地”,悼念他们的曾经的国君。孟昶虽是个好皇帝,但在“合久必分、分久必合”的历史大潮中,他也无法独善其身。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