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7年,北宋在靖康之变的浓烟烈焰中灰飞烟灭。宋徽宗赵佶的第九子康王赵构,侥幸躲过金兵的毒手,南渡大江来到江南,依托长江天险,在临安建立南宋。金国占领北方地区和中原后,仍然得陇望蜀,兵锋直指南宋。南宋与金国之间旷日持久的战争,就此拉开帷幕。
面对金兵的疯狂进攻,南宋大臣分化为两个派系:主战派与主和派。主战派包括宗泽、李纲、岳飞、韩世忠等人,主和派的代表人物是秦桧、万俟卨、汤思退等人。主战派主张采用武力对抗金兵侵略,不但要击退金国进攻,还要进一步恢复中原,迎还二帝,甚至直捣黄龙灭掉金国。
而主和派则认为,南宋并不具备与金国掰腕子的实力,因此对金国应该采取妥协议和之国策,只要能保住南宋,割地、赔款、称臣纳贡也在所不惜。主战派与主和派之间尖锐对立,在朝堂之上双方你来我往,明枪暗箭,斗得不亦乐乎。南宋掌门人宋高宗,则在战和之间游移不定。
一般人认为,主战派都是赤心为国的正面角色,大义凛然值得崇敬。而主和派则都是罪该万死的千古罪人,千刀万剐死不足惜。这种看法不能说没有道理,但确实也有不够客观之处。实际上,真实的历史远比我们想象的要复杂许多,正面人物与反面人物之间,往往不会像戏台上画着脸谱的忠臣奸臣,让人一目了然。
南宋最坚定的主战派张浚,就是这样一个极为复杂的历史人物。他身为主战派的中流砥柱,对南宋造成的伤害却比秦桧还要大。张浚,四川汉州绵竹人。宋徽宗政和八年,张浚高中进士,从此开始他长达半个世纪的仕途生涯,先后担任北宋枢密院编修官、侍御史,南宋知枢密院事、川陕宣抚处置使、检校少保、定国军节度使、丞相,是对南宋历史产生过重大影响的历史人物。
宋金战争期间,张浚力主与金国进行针锋相对的武装斗争,“勉力疆场,亲持桴鼓”,亲自指挥和组织了对金国的多次大型战役。但是,张浚有两个极为明显的缺点,使得他对南宋带来的负面作用远远超过正面作用。
张浚的第一个缺点,是志大才疏。张浚虽然热衷于与金国开战,但其军事才能极为拙劣,与同时代的岳飞相比,简直天上地下。糟糕的是,张浚的职位比岳飞高得多,是岳飞、韩世忠、吴阶等名将的顶头上司。他亲自指挥的两次大型战役、富平之战和淮西之战,最终都以惨败告终,史称“东溃淮楚,西败富平”,两次大战,导致南宋丢失整个关陕地区和江淮地区大部,损兵折将超过十万余人,给南宋国防实力造成难以弥补的重创,国防形势急剧恶化。
张浚的第二个特点,是心胸狭隘,无容人之量。南宋川陕战区主将曲端,江淮、中原战区主将岳飞,武略超群能征善战,屡立奇功。但两人都与张浚合不来,多次因为军事指挥、兵力调度问题发生争执。张浚怀恨在心,罗织罪名诬告曲端谋反,“杀之于狱”。岳飞则被他在宋高宗面前结结实实打了几个小报告,使得宋高宗开始对岳飞有了成见,为岳飞被害埋下祸根。
宋高宗赵构对张浚的评价可谓一针见血:“毋信张浚虚名,将来必误大计”,“张浚措置三年,竭民力,耗国用,何尝得尺寸之地,而坏事多矣”。可以说,正是张浚的瞎指挥给国家造成惨重损失,严重消耗南宋国防实力,更为恶劣的是,使得宋高宗从此对主战派彻底丧失信心,全面倒向主和派,南宋恢复中原的梦想彻底化为泡影。宋朝学者朱熹对张浚的评价也很到位:“张魏公才极短,虽大义极分明,而全不晓事。扶住东边,倒了西边;知得这里,忘了那里”,可见有德无才,也照样会把事情办砸。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