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这里是趣历史小编,今天给大家说说常遇春的故事,欢迎关注哦。
一、草根出身
常遇春,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麾下数一数二的猛将,与徐达齐名,为明政权的建立立下赫赫战功。
少年时期,出身于贫农之家的常遇春勤快上进,一方面给人干活赚取生活费帮补家用,一方面偷偷留一点钱买书看和趁着闲余时间到私塾外偷偷听课学习。不仅如此,常遇春仿佛天生有使不完的精力,尽管白天辛苦干活,晚上仍然会抽出时间自己或者跟附近的武术师傅学习武艺。
过人的天赋加上成倍的努力,青少年时期的常遇春长成了一个身高臂长,力气巨大,文武兼备的热血男儿。这个时候,适逢元末乱世,民间起义不断,田亩已经无法束缚常遇春上进的步伐。
正巧朱元璋当时正在附近攻打和州,于是常遇春特意装成普通百姓近距离观察朱元璋和他的军队。当他发现朱元璋是一个仗义豪爽、胸怀天下的将军,且朱元璋的队伍与民无犯之后,主动投入朱元璋的帐下效力。
二、战功累累
但是一开始,朱元璋并没有看到常遇春的才能,认为他只是个和其他来投军的平民百姓一样的普通大头兵,除了身材健壮和力气巨大外,似乎没有什么其他的才干。
这样的误会一直持续到朱元璋攻打采石矶,当时河对面是严阵以待的元朝主力军队,朱元璋率领队伍几次试图强行登陆对岸,都遭遇了失败。
正当整个队伍陷入僵局,对河对岸的元军束手无策之际,常遇春身先士卒,带着手下几十个兄弟,撑出一艘小船就往对岸去。在到达一半路程前,常遇春凭借惊人的力气把船桨摇得飞快,元军的飞箭纷纷射偏,而到了一半路程的时候,元军的弓箭准头大大提升了。
于是,常遇春把船桨交给手下人,自己站在船头,指挥小船左冲右突,躲开飞箭,而靠近身边的箭矢则用长枪拨开。最后,在小船快到对岸的时候,常遇春以枪为杠杆,直接示范了一波古代撑杆跳,从小船甲板飞入元军队伍中,将元军杀得人仰马翻。
看到对岸的元军发生混乱,朱元璋当机立断,命令大军抢攻采石矶,而手下诸位大将以徐达为首,早已追随在常遇春之后,将对岸的元军打得节节败退。随着朱元璋主力登陆对岸,采石矶之战也以元军惨败作为收场。
自此之后,常遇春被委以重任,时而担任独立方面军征战四方,时而与徐达配合,歼灭了陈友谅、张士诚、元朝大军等军事力量,建立了卓著功勋。
三、嗜杀成性
常遇春和徐达一样,虽然是草根出身,但都兼具文韬武略,在军事方面有很高的天赋,并且,两人的战术配合有极高的默契度,面对强大的对手,两人往往可以通过无间的配合发挥出手下军队数倍的潜力来战胜,因此,常遇春和徐达在历史上经常被相提并论。
无论如何,两人的性格却有巨大的差异。根据史料记载,徐达平时沉默寡言,善于使用策略和智谋,而常遇春则是勇猛刚劲,身先士卒,更偏好使用战场上的战术和布阵。除此之外,两人最大的区别是常遇春具有嗜杀成性、残忍暴虐的性格特点。
据记载,常遇春每打破城池,必定会放纵下属士兵进行屠城,无辜的百姓惨遭屠戮。有一次,常遇春梦到许多百姓抓着他,不让他离开,常遇春拿着刀四处挥砍,却怎么也杀不死包围上来的人,过于激动的常遇春从梦中惊醒,一直怒骂“这些刁民,我要杀光他们”,好一阵才清醒过来,发现手下的士兵早已经屠城二十里,在更远的地方烧杀劫掠了。
还有一个例子,就是常遇春和徐达在攻克陈友谅的九华山时,俘虏了四千士兵。常遇春第一时间想要坑杀这些降兵,而徐达认为士兵已经投降,杀降会落下不好的名声,建议常遇春暂缓坑杀降兵,自己则连夜回大本营请示朱元璋。朱元璋听从徐达意见,让徐达拿了一封免死令押解这些降兵。等到徐达到的时候,才发现常遇春早已坑杀过半,由此埋下了陈友谅誓不归降、决意与朱元璋血战的火种。
四、暴毙之谜
常遇春虽然有惊人的军事天赋,但是其嗜杀成性、多次残忍屠城和杀降的案例确实遭人唾弃。最后,常遇春在对外征战结束,率大军回师时暴毙于途中。
在后世历史研究者眼里,常遇春的暴毙原因有许多猜测,有人说常遇春可能是因为功高盖主而被朱元璋设计杀害,但这个理由不太能成立,原因是当时大局未定,周边还有很多需要用到常遇春的地方,因此,精明的朱元璋不可能在当时杀害常遇春。
有人说常遇春可能是水土不服加旧疾并发,这个原因倒是有可能。我们都知道,北方士兵到南方作战时,常常会因为水土不服而染上恶疾,曹操南下攻东吴和诸葛亮讨孟获时都遇到过这样的问题,加上常遇春年年征战,身体早已承受不了太多负荷,于是,新病加旧疾,常遇春立马一命呜呼。但是,这个理由并非完美,常遇春出身安徽,并不算北方人,虽然同样有可能水土不服,但不至于那么严重。
最后,有人说,常遇春的暴毙是天道轮回的结果。一生嗜杀成性,屠戮了许多无辜百姓和降兵,常遇春最终受到因果的反噬,骤然离世,一代将星早早地离开了本该属于他的天空。这个原因虽然没有客观科学依据,但是仍有许多人愿意从主观上去相信这个原因,毕竟,常遇春有再高的军事才能,失去了做人的原则和根本,就不可能是一个受人尊重、流传千古的好将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