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朝历史 商朝历史 周朝历史 汉朝历史 秦朝历史 三国历史 晋朝历史 南朝历史 北朝历史 隋朝历史 唐朝历史 宋朝历史 元朝历史 明朝历史 清朝历史
×取消主题

吾内不除黄皓,外不制姜维 诸葛瞻这句遗言到底是什么意思

历史趣闻 2024-05-01 12:12:02 文/会员上传 下载.docx文档
文章导读:对诸葛瞻遗言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趣历史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原因应该两点:1诸葛瞻才学远远不及其父,犯了嫉贤妒能的小忌。2姜维始终身份不纯属于魏国降将 必然遭受更多的压力还有打击 事实也证明确...

对诸葛瞻遗言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趣历史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

原因应该两点:1诸葛瞻才学远远不及其父,犯了嫉贤妒能的小忌。2姜维始终身份不纯属于魏国降将 必然遭受更多的压力还有打击 事实也证明确实如此。

并不只有诸葛瞻不信任姜维,蒋琬、费祎也同样不信任姜维,他们在世时,姜维从来统兵不过万。诸葛瞻实际上也是否定了他父亲的北伐。诸葛亮常年驻军汉中,哪里有什么能力内政、外交、军事都兼顾均衡,他在世时,蜀汉还有不少东西消耗,经他的消耗,到姜维时东西更少了,他们俩一起消耗完的,诸葛亮不死,迟早也要消耗在他手上,他若成功,必是第二个王莽。

现在来看北伐才是正确的,同时休养蜀可能灭亡的更快,人家魏休养一年顶蜀休养十年的。主要是姜维和魏延两个人的方针不同,魏延防守汉中是在险要地方驻军把手,小股部队轻出骚扰,还打破郭淮。姜维是把险要地方全部放弃,把兵力收缩到一起,想让魏军进来一举歼灭,结果汉中失手,自己被困,还哪有兵力支援他处。

姜维这个人很矛盾,说他不行吧,其实后期蜀汉就他还算能人了,说他行吧,到后期真不该连年北伐,一心想吃成大胖子反而徒劳无功。诸葛瞻这种就不要抬出来了,纯粹是搞笑的,要不是他是诸葛亮儿子,我估计陈寿都不想写他。

姜维亏死了,为了报答恩师诸葛亮,一人承担了多大的压力,不被信任,受打压,就这样仍然对恩师的主子忠心耿耿,在主子已经投降的情况下还想帮他复国,世上有几人能做到?

费祎死后最得利的是曹魏集团?曹魏集团还能和蜀汉主战派姜维有利益共同点了?费祎那可是货真价实的鸽派,费祎掌权时曹魏省了多少心?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人人都怀疑郭循刺杀费祎是姜维主使,而不是曹魏用计,郭循诈降。魏国即便要刺杀也是刺杀姜维。费祎之死曹魏获利的说法不是胡说八道么?

诸葛亮的北伐让蜀汉越来越强,姜维的北伐让蜀汉“面有菜色”,诸葛亮北伐每次都会放弃占领地而把占领地人口全部迁入蜀,除了最后一次在五丈原是完完全全的死磕,其他都是时机一逝马上撤退,战略意图完全围绕着强化国力,所以这段时间将帅之才却完全主战的魏延是被压制的,诸葛亮之后的继任者应该是明白诸葛亮的真实战略意图的,所以在魏延杨仪问题上全都保杨仪,这个时候姜维还排不上号,诸葛瞻是做为四相继承者来培养的,可惜他还没上位姜维就已经全面掌权,开始了为北伐而北伐,使得国力被迅速消耗,加速了蜀汉的灭亡,也正是姜维的全面掌权,蜀汉内部为了制约,才会默许黄皓的存在,另,诸葛瞻的战败,葬送了蜀汉最后的死忠勋贵集团,这对刘禅的打击是致命的。

诸葛亮任蒋、费为相的主要目的就是由北伐转为收缩,透支的国力是一方面,更重要的还是政权的更替使得蜀国隐藏的内部矛盾会爆发出来,蜀国的成分结构太复杂,诸葛亮在的时候还能勉强统一思想北伐,死后很多人会失去对北伐的信心,世大家族更不想牺牲自己的利益去做没有希望的事,孔明不是不想,实属无奈。而且这点在姜维北伐过程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体现,北伐似乎是姜维抓住统一的最后一点希望,但同时也加速了蜀国灭亡。

其实诸葛亮时的北伐已经很多非议了,在出师表中就能看出,北定中原,完成先帝遗志,需要这样的口号才能凝聚人心,再加上诸葛亮强大的个人号召力,才能上下一心。但是诸葛亮死后,姜维肯定没有诸葛亮的号召力,国内反对声音一浪高过一浪,再加上几次北伐并不成功,很多人就会觉得姜维是穷兵黩武,其实姜维也很难,不北伐要他何用,北伐他自己也知道很难,只能一条路走到黑,所以,任何事情你都得在那个时代背景下去看,北伐虽然是蜀国基本国策,但是诸葛瞻成长环境肯定是很多反对声音的,人是受环境影响的,他不认可也很正常。

姜维北伐损兵,诸葛亮很少损兵。姜维是蒋帅之才,诸葛亮却是军事家,谋略家,政治家。差了好几个档次。诸葛瞻什么都不是,充其量就是将才连姜维的才能都不如。姜维北伐连和它一起的将军都反对,可以看出来姜维也不怎么得人心。谋略不如马谡。马谡若是活着,出谋略北伐还有希望!第一北伐出奇顺利就是马谡献上的谋略有很大关系。

那诸葛亮为什么北伐?玩过策略性游戏没有?诸葛亮姜维都不北伐,蜀国,魏国各自和平发展十年,以魏国的地域和人口,可以完全碾压蜀国。蜀国的国策就是北伐,我发展不了,也不让魏国有机会发展。避免两国之间国力差距拉大,出于蜀国的人口稀少,历次北伐都限兵力在三到五万,并不是穷兵黩武般没有节制。蜀亡亡于国力差距。

主要是他们都没明白诸葛亮的深意!诸葛亮为什么要北伐,而不是修养声息!主要就是为了巩固刘备政权,都知道刘备是从荆州打过来的,还带了荆州一部分臣子!这就会和本土臣子产生矛盾,这是上位者愿意看到的,因为任何一方过强对上位者都是不利的!可是本土实力强大,要钱有钱要人有人,要是明面上帮助只会出现反弹效果!毕竟你要在这里扎根,把他们逼急了只会出现反效果!但北伐就很好解决这个问题!其一这是大义你既然你忠于大汉,你要不要支持,你不支持就可以借此孤立你,然后收拾你!

其二他北伐用的是荆州和本土官员,既然你参战了,你要不要出钱出人,这就很好的削弱了本土势力,又不至于原荆州势力过强!这样刘备就能慢慢把权力和人心老老掌握在自己手里!可惜关羽的死让刘备急了,刘备死后,刘禅不明白,而且明显刘禅和诸葛亮之间是有问题的,诸葛亮不可能和他明说,这样自己不仅死得很惨,两波势力很可能联合起来架空刘禅,这就造成后期诸葛亮劳心劳力,结果诸葛亮死后他所有担心的问题全暴露出来了!人心和权力一样不在自己的手里,刘禅最后投降一大部分劝降不都是本土官员,因为在他们看来,你当不当权我们不管只要我们的利益不受损害就行!至于此间乐不思蜀,只能说他真的不想再做那个傀儡皇帝了吧!

应该是采纳黄崇的战略才对!你看历史上有哪个战役在退守平原上取胜的?!诸葛瞻真乃书生也!黄崇据险而守正应了蜀地山险地之利!而去地利而选平原,乃大错也!试想魏人长期生活在平原当善于平原城池战也!瞻弃优势而选劣势,乃不败乎!呜呼,亮知子如此也,不痛心乎!

黄皓就不说了,小人一个。姜维这个人吗感觉天生的斗士,只要有仗打就行,总共有十多次北伐,有胜有负。有点穷兵黩武了,蜀汉帝国本来就弱小,国家经不住连年动兵,加上遇到邓艾这位克星,姜维还是输了。总体来说姜维打仗能力还是不错的,只是不会分析国情!

客观讲,三国中,蜀汉的灭亡是必然的事,迟早的问题而已。 刘备兴兵伐吴,夷陵大败就已经决定了蜀汉走向衰落,接着诸葛亮六出祁山,北伐中原,打的国库空虚,人才凋零,将士身死。诸葛亮死后,好不容易安兔了一段时间,休养生息,姜维这个好战分子又掌握了军权九伐中原。蜀国,从建立起,对外战争几乎就没停止过,人口越打越少,人才凋零又没法补充,国库空虚,人心厌战,在三国中蜀汉灭亡是必然的。 只是,诸葛瞻也好,黄皓也好,姜维也好,处在了这个时代,那自然就与蜀汉的灭亡挂勾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分享到:
赞助商AD位
个性签名:无意影响世界,但求安顿自己。
近期热门
赞助商AD位
格言警句:天下本无事,庸人自扰之。
本站最新文章
本栏图文推荐
赞助商AD位
格言警句:天下本无事,庸人自扰之。
网站首页|关于本站|网站地图
趣历史感谢每一位喜欢本站的人,欢迎将本站分享给你的朋友!历史知识尽在 ─ 趣历史!
本站部分内容来源于互联网,若无意侵犯您的权利,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鲁ICP备2021008856号-18 Copyright © 2021-2024 趣历史 www.028gtxx.cn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