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遥望历史的河流,感受历史的沧桑,和趣历史小编一起走进了解朱棣的故事。
明太祖朱元璋去世后,由他的孙子朱允3炆登基继位史称建文帝,建文帝上台后面对诸多的朱姓藩王,他听从几位师傅的建议推行了激进的削藩政策,最终导致了“靖难之役”的发生,他和叔叔燕王朱棣之间爆发了长达数年的战争。“靖难之役”最终由燕王朱棣取得胜利,建文帝下落不明而宣告终结。
《明史·卷五·本纪第五·成祖一》:王内自危,佯狂称疾。泰、子澄密劝帝除王,帝未决。
朱棣从侄子建文帝手中夺取了明朝的皇位,后世很多人认为明成祖朱棣是明朝一位伟大的君主,他并没有像他父亲一样屠杀有功之臣,反而是在他登基称帝后重用跟随自己的靖难功臣。
明成祖朱棣为何要重用这些靖难功臣呢?
首先,朱棣虽然在手段和性格上非常的像他的父亲朱元璋,但是要论心胸和眼光绝对要比父亲朱元璋强。朱元璋在登基后大肆屠杀有功之臣,很大的原因是因为朱元璋出生在社会最低层加上太子朱标死得早,朱允炆年幼,他害怕这些大臣会有不臣之心,对这些人缺乏最基本上的人与人之间的信任感。反观明成祖朱棣作为帝王之子,出身高贵,天生就有优越感,对待人和事的心胸以及眼光是和朱元璋不一样的。
其次,朱元璋在屠杀功臣时是有特殊目的性的。前期为了废除威胁皇权的宰相制度,朱元璋通过“胡惟庸案”屠杀功臣,使得宰相制度形成虚设。后来他又因太子朱标早死,他为了皇太孙朱允炆能够顺利接班,而开始屠杀一些有实力而不好控制的大臣,例如著名的“蓝玉案”把蓝玉等战功显赫的武将除掉。反观明成祖朱棣他并没有这样的特殊目标,而是需要这些大臣们来为他巩固天下,所以就不需要大杀有功之臣了。
最后,明成祖朱棣重用这些靖难功臣,也是为了制衡对他有威胁的文官集团,他在皇位继承上是有污点的,因为他并不是靠继承或者禅位得来的,而是通过推翻自己的亲侄子建文帝后,才登上帝位的,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篡位”。朱棣登基时在朝中并还没有形成自己的嫡系班底,这就导致了朱棣在登基后有被文官集团排斥的风险,正好朱棣通过重用这些和他同甘共苦的靖难功臣,可以有效的制衡朝中深根蒂固的文官集团。
朱棣登基称帝后,为大明王朝做了很多贡献,例如编撰《永乐大典》、派郑和下西洋、五征漠北以及迁都北京等大事。朱棣在办这些大事的时候,有些遭到了文官集团的反对,最后都还是在靖难功臣支持下完成的。比如姚广孝主持编撰了《永乐大典》以及郑成功的七下西洋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