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由趣历史小编给大家带来晋惠公被俘之后为什么又会被放走,感兴趣的小伙伴可以接着往下看
秦晋“韩原之战”,秦穆公取得了最后的胜利,晋惠公不仅兵败,还被俘虏了。
秦穆公经过深思熟虑,加上秦穆姬以死相要挟,最终还是决定放晋惠公夷吾回国。然而,此时秦穆公的心中对此仍有所顾虑,万一晋惠公回国之后,让晋国的国力恢复了,那么这场仗不是白打了?
此时,晋国的使臣吕省前来与秦穆公会面,因此,秦穆公特别地询问了有关晋国国内的情况,意欲以此作为处理晋惠公的依据。
吕省告知秦穆公,目前晋国国内有两股势力,即国人势力和大夫势力。这两个派系之间,彼此意见相左而且并不和谐,国人势力虽然对国君被俘的事情感到羞耻,但是仍然愿意不顾一切地为国君报仇,甚至“宁事戎狄”;而大夫势力则一心向着秦国,并表达出了强烈的意愿,想要报答秦国的恩惠,甚至怀有必死的决心,即“有死无二”。
如此看来,晋国内部的这两股势力,对晋惠公皆是一片忠心。
吕省的这番话,向秦穆公点明:如果秦国能够释放晋惠公回国,那么晋国上下必将一心一意地接受秦穆公的领导,如此一来,对彼此都是好事;倘若晋惠公最终不能回国,那么晋国将另立新君,乃至同仇敌忾,这种结果未必对秦国有好处。
早前,秦国大夫公孙子桑就已经提醒过秦穆公万万不能不武、不仁、不智,秦穆公心中其实还是很压抑的。而此时吕省在最后又称赞秦穆公在“韩原之战”中获胜,其实力已经足以称霸于中原,这番美言自然是说到了秦穆公的心坎里。
秦穆公是何等人杰,他当然不可能只听吕省的一面之词,就完全接受吕省的言论。由秦穆公最终决定释放晋惠公就可以看出,要么这是秦穆公综合各方的信息之后,才做出谨慎的决定;要么就是吕省一语中的,说出了秦穆公心中所想。
事已至此,秦穆公并不想再节外生枝,因此在送晋惠公回国之前,先改变了对他的待遇——此时的晋惠公从原本的阶下囚变成了座上宾,秦穆公不但将其居住的地方从灵台改到了宾馆,更是以“诸侯之礼”相对待。
由此可见,秦穆公对待晋惠公的态度有如此大的转变,这都要归功于吕省。孔子说“临危受命”,又说“一言兴邦”,从劝说秦穆公一事,就能看出吕省实是当之无愧的外交家。
吕省所展现的外交功力,起到了以下四点作用:
一、拉高了晋国在“韩原之战”败后的气势,使晋国不至于再次受到秦国的威胁。
二、让秦穆公不敢小觑这样一个国君被俘的国家,因为即使没有国君,晋国依然可以另立公子圉为君。
三、直指秦穆公的想法,让晋惠公不必一直受尽屈辱,即使战败被俘,仍然让他能保留有诸侯的尊严。
四、让晋惠公安然回国,并使其重新受到国人势力的支持。
这些都是吕省的功劳。
吕省的遣词用句恰到好处,不仅让秦穆公明白晋国愿意服从秦国的立场,但同时话中暗藏有举国抗秦的决心。这一正一反的谈吐之间,表明晋国既不想战,又不怕战。
不仅如此,吕省的言谈之间还十分谨慎。因为如果一着不慎,就会触到秦穆公的逆鳞,可能会前功尽弃。
幸运的是,吕省最终还是以“仁义之名”说服了秦穆公。他仅凭言语,就力挽狂澜,足可以见其外交斡旋功力之深厚。
此后,吕省一手安排了晋惠公回国一事。吕省的政治手腕、政治眼光以及外交才干,在晋惠公回国前后的各种场合中,更是展露无遗。
晋惠公回国之前,吕省派人回晋国代表晋惠公发出宣言“孤虽归,辱社稷矣。其卜贰圉也”——虽然侥幸回来了,却已经给国家社稷带来了耻辱,你们还是择日另立新君吧!
在晋惠公被俘、国家存亡之际,吕省帮晋惠公把姿态放低,旁敲侧击地询问了人们关于立新君的事,结果得到了满意的回馈——“众皆哭”。
就在此时,吕省一鼓作气地推行了“作爱田”的改革政策,以此博取国人的同情和好感。同时他以晋惠公置生死于度外、体恤群臣的立场,来凝聚众人的心,让全国上下同仇敌忾、团结一心,使晋国迅速从战败受辱的阴霾中走了出来。
可以说,吕省既兼顾了大臣们和国人们的核心需求,又为晋惠公回国准备了最好的舆论条件。
当吕省代替晋惠公宣布“作爱田”、“作州兵”这两个重大决策时,实际上晋惠公人还在国外,但很明显,晋惠公想借由这两个决策来笼络国人,以便重新挽回在“韩原之战”战败后的颓势,帮助其回国继续执政。
从“众皆哭”到“众说”来看,晋惠公在晋国国内还是受到多数人拥护和爱戴的,否则不可能只凭吕省的几句话,就能让众人又哭又笑、忧喜交加。
人们常以“成王败寇”的历史观点来看待晋惠公,实际上,晋惠公虽然有“背信弃义”的性格缺陷,却并不是一位无能之君。他对晋国多有建树,否则轮到晋文公回国的时候,短短四年时间如何能逐鹿中原、称霸诸侯呢?因此,正是晋惠公“作爱田”、“作州兵”的改革成功,为晋国打稳了基础。
这其中,吕省起到了相当大的作用,他的功劳实不可被埋没。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