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白帝城托孤重用李严是对诸葛亮不信任吗?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毕竟曹丞相前车之鉴在前,曹丕拖孤也是拖给了太子四友的而不仅仅是司马懿。曹睿也拖孤的是曹爽和司马懿,只不过后来李严斗不过诸葛亮,陈群等人死早了,曹爽是个窝囊废,这才让司马懿独揽大权。
实际上诸葛亮和司马懿,曹操没太大区别,都是一个人把持朝政,不同的是诸葛亮始终没有篡权夺位的迹象罢了。
除了拖孤制度历来就是互相制衡,以防备权臣把持朝纲之外。刘备还有缓和派系斗争和不看好诸葛亮实际作战能力意思。
刘备不认为或者说是不知道诸葛亮有用兵之能
虽说诸葛亮的隆中对让刘备刮目相看,深以为然,但是刘备甚至诸葛亮本人都是以战略和内政人才自居的。刘备认为诸葛亮是自己的张良、萧何而不是韩信,所以刘备在世虽然给诸葛亮的起点就很高“军事中郎将”有自己的部曲,但是这就不代表认同诸葛亮会用兵,会带兵了。私人部曲是当时身份的象征,也是恩宠诸葛亮的表现,规模即不大,一般也不会参与战事。
从刘备身前,诸葛亮的表现来看,也没有人认为诸葛亮会用兵,刘备也是把诸葛亮放在足兵足食,整顿后方的任务上,或者参与外交,真正军事战术上,诸葛亮是没有建言的。火烧博望坡的是刘备自己也和诸葛亮没关系,入川的谋主是庞统,辅佐的是法正、黄权等人,关羽和诸葛亮留守荆州。
庞统不幸被流矢射死之后,刘备才让赵云和诸葛亮前来支援,而后来攻占汉中的谋主是法正,诸葛亮留守成都,也就是说诸葛亮自始至终没有机会展露自己的军事才华的。因此刘备托孤的时候,是不放心把军政大权都放在一个始终没有指挥和参与过大规模作战的书生手上的。
于是托孤李严的职位是“以严为中都护,统内外军事,留镇永安”,也就是虽然刘备连“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国,终定大事。若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这种话都说出口,就是给予了诸葛亮可以废立阿斗,甚至自己掌握权力的权柄,但是刘备显然是认为诸葛亮更适合掌握政治大权,而将军事权利给予李严才是合理的分工。
实际上孙策托孤是时候也对张昭说过类似的话,“若仲谋不任事者,君便自取之。”只是张昭能力和权利都没有到全面掌握军政大权的,孙策托孤也是一文一武,这是标配。
而且刘备是比较担心诸葛亮的用人
,对诸葛亮说过“马谡言过其实,不可大用,君其察之。”在刘备的安排下,东吴有李严,曹魏有魏延,还提拔了向宠、马忠等人,可以说是非常务实和适用的一套班子,然而诸葛亮还是重用了马谡,甚至启用姜维而排挤魏延和李严。在用人方面刘备继承了老刘家的基因,是三国当之无愧的魁首,从一穷二白到三分天下,刘备的用人、识人才是真正的枭雄之资。
为何是李严?
稍微有些研究蜀汉政治集团的就知道,蜀汉朝廷麻雀虽小五脏俱全,派系林立。李严是跟随刘璋入主益州的东州集团,和法正、孟达等人关系匪浅,刘备能入主益州,这些东州人出力不小,以荆襄为核心,东州、益州为辅助是诸葛亮的用人原则,而刘备虽然也大多遵循这个原则,但实际上刘备以其个人魅力和识人、用人的才能,做的更为无迹可寻,无懈可击。因此这种安排也是平衡派系斗争,团结大多数的精心安排。
李严本人的军事才能也是让刘备比较看好的,汉中之战的关键时刻,成都已经出现“男子当战,女子当运”的危机时刻,刘备背后一场以盗贼马秦、高胜为首的叛乱爆发,叛乱时机很准,规模很大,李严却用5000人马轻松平定,这一次的关键先生,让刘备认识到了李严用兵之能。
李严的忠心也是毋庸置疑的,是李严投其所好,在曹丕代汉的时候,乘机献上黄龙祥瑞,让刘备登基顺利成章,可见李严是个会来事的武人,并不是关羽、魏延一般的军事天才,政治白痴。
以刘备的设想来看,刘备的托孤是失败的
李严被诸葛亮边缘化之后,想和诸葛亮争权,其策略和政治智慧显然是远远不够的,诸葛亮也还是启用了马谡,甚至启用姜维,也不汲取蜀汉内部的人才。《三国演义》中诸葛亮还重用了关兴和张苞,实际上诸葛亮一直让关兴、赵统等人赋闲,包括夷陵之战将领的后代都大多不被重用,这和诸葛亮的用人原则有关,但单论用人方面诸葛亮远远不如刘备。反倒是张苞,诸葛亮是准备启用的,因为张家和诸葛亮关系更近,诸葛亮很多时候和曹操想象的点就在于任人唯亲,别看曹操唯才是举,在军政大权上,一直都是夏侯家和曹家担任最为重要的位置。
五子良将大多数作战,大多有监军,还有宗室主将节制,后期曹丕冷落排挤兄弟宗室,曹叡早死,曹爽草包,这才让司马懿钻了空子。放在诸葛亮这儿一样,马谡被重用就在于,马谡是荆襄大族身份地位高,又历来崇拜诸葛亮,是诸葛亮的心腹。诸葛亮想要独揽大权,没有人支持单凭刘备遗言,最终会合张昭一样,沦为没什么实权的老资历臣子罢了。就是张昭也推荐了吕蒙、徐盛等等名将,更遑论诸葛亮了。
诸葛亮是优秀的政治家和军事家,想要以益州一地争夺天下,就必须大权独揽,容不下争权夺利,但往往事无巨细,最终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