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恪的故事大家喜欢吗?今天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详细解读一下~
作为官二代,三国时期的诸葛恪绝对称得上才子。为什么?人家不靠父母,不投亲戚,凭着自己的能力独受孙权垂青,甚至被其视为“托孤大臣”。可如此能干的他,为何在世人眼中却只是小聪明,甚至被叔叔说成志大才疏,日后必败呢?
诸葛恪是著名的三国神童,年纪轻轻就备受孙权看重,将他看作“托孤大臣”
诸葛恪除了有着显赫家族之外,自身也有一定的能力,不但会武术,还善计谋,小小年纪便出道了。当时孙权“面试”诸葛恪的时候,出了这样一道题:“你的父亲与叔父,哪一个更厉害?”
显然这是不好回答的一道题,不要说诸葛亮之才智天下闻名,只是站于诸葛恪的叔父这个角度,就很难让他对比。但人家诸葛恪却极淡定:“还是我父亲更好一点。”为什么呢?因为人家后面有说明:“我父亲知道为谁效命,而我叔父却不懂。”言下之意,以当时天下之势,为东吴出力的才是识实务者。
孙权一听,心里那叫一个高兴,这个考生不但会思考还非常会说话,恭维话讲得一点都不浮夸!所以,诸葛恪一出仕,便被封了个骑都尉的官职。这一官阶可不低,按古时候文官品级的话,应该有五品了。
不仅如此,诸葛恪还仗着自己的口才出众,睿智博学,成为了东吴太子的宾友。这就是交上高阶为友了,自然他的官路注定平步青云。所以很快就成了左辅都尉,约为三品的样子吧,诸葛恪升得够快。
当然,如果说这些都来自于小聪明,似乎对诸葛恪有失公允。人家的机警与应变能力都是出了名的,有一次东吴接待蜀汉特使费祎。孙权为了彰显自己的傲气,让手下都不要起来迎接费祎。
费祎进到厅内,看看大家都自顾吃东西,并不起身。便当场作诗一道:凤皇来翔,骐驎吐哺,驴骡无知,伏食如故。
这就是文人,说脏话也不吐脏字。孙权等人一听傻掉了,大家正面面相觑,诸葛恪却开口了:爰植梧桐,以待凤皇,有何燕雀,自称来翔?何不弹射,使还故乡!
这让费祎大吃一惊,没想到东吴也有文化人呀。于是当场就做了一篇《麦赋》,这当然是想为难诸葛恪。可没想到,诸葛恪就是个不吃亏的主儿,马上回了一篇《磨赋》给费祎。在座各位读完两篇文章,都“咸称善焉”。
由此可见,诸葛恪之才名不虚传。也正是因为如此,到后来孙权病重,便下诏给诸葛恪行使辅佐太子理政之职。这可以说是无上的荣光了,孙权连国家之未来都交给了他,可以想见对其是何等器重。
不只是诸葛亮说他志大才疏,其他人也不看好诸葛恪,日后必败就成了自然之事
可是,如此聪明的诸葛恪却并不是人人眼中的才子,当年诸葛亮对他便不看好。东吴节度官徐详死了,孙权便想让诸葛恪为节度官,专门管理军粮的事情。诸葛亮一听,马上就摇头了,他给陆逊写了封信,结果诸葛恪的节度官就没了。
诸葛亮的信是怎么写的呢?原来,他认为诸葛恪粗心大意,行事太过莽撞,而自己的哥哥就这么一个儿子,容易出事,还是照顾一下兄长的为人父之心情,不要让诸葛恪出任此职了。
有人说这是不是诸葛亮瞎担心,怕诸葛恪出事而做出来的事呢?事实上,诸葛恪的才能在军事方面并不出彩。
比如说诸葛恪曾带兵指挥东兴之战,出于种种侥幸,他最终取得了胜利。真正聪明的人,在这个时候肯定要总结自己的失误与不足,但诸葛恪却不一样,马上乘胜出击合肥新城。
结果,十万人马在新城门外站了三个月,才将新城攻下。而新城当时有多少驻军呢?说起来让人不敢相信:四千人!十万对四千,这个悬殊恐怕也是别人做不出来的事了。
可就算是这样,诸葛恪也不认为自己不行,相反,他还对那些有意见,不服其领导的人采取打击政策。最后,连自己的大将都杀了。当他发动了进攻魏国的策略时,东吴实在人人自危,结果他便成了大家生存的障碍,从而被人家用计杀死。
由此可见诸葛恪在军事方面的能力不足,当然,打仗可能本就有胜负之说。但为人的性格才是诸葛恪最大的问题,他不但高傲而且很难听进他人的话。
其实,不只是诸葛亮不看好诸葛恪,他的父亲诸葛瑾也心知肚明。当年诸葛恪为官丹杨郡太守,自己夸下海口:三年可得武士四万人。他的父亲便说:“诸葛恪不可能使我家兴旺,而是要为我家带来灭族之祸。”
这就是诸葛恪的为人,孙权看好他除了自身的昏聩之外,就是诸葛恪能言善道,且懂得拍马溜须。他后来将儿子及国家之大业托付诸葛恪时,人家大司马吕岱不过好心劝了他一句:世事多难,凡事应该十思。
这本是长辈对于年轻人的语重心长,可诸葛恪却马上回人家:过去孔子就是这样让他的弟子这样三思而行,你却让我十思,是觉得我愚笨低能吗?得,这真成了好心当成驴肝肺了。人家不过一说,你只要一听便是,有什么非要怼回去的必要吗?可见诸葛恪冲动与难听进他人劝言的性格。
其实,诸葛恪之才未必是才疏,而是他少年得意,太多的恭维已经将他惯坏了。走上社会之后难以听取别人的真话也就在所难免。面对这样的事实时,诸葛恪不但没有反省自己,相反一直与人唱反调,最终落得个“才而疏”的名声,以及抛尸野外的下场,也是咎由自取了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