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由趣历史小编给大家带来深受重用的李斯为什么会斗不过一个赵高,感兴趣的小伙伴可以接着往下看
秦朝丞相李斯,是法家学派的杰出代表人物,更精通权谋和政斗手段,略施小计就坑死了老同学韩非,更让秦始皇这等雄才之主,也在国策大政上对他言听计从。
然而,秦始皇死后,李斯却在政治斗争中输给了宦官赵高,而且几乎无还手之力,落得满门抄斩的下场,他和秦始皇一手搭建的大秦帝国也随之覆灭。秦朝丞相:李斯
这是什么缘故?首先当然是“内外有别”“疏不间亲”。
秦始皇时期,朝中大政主要出于丞相李斯代表的外朝。
李斯秉行法学学说,通过强化中央集权和郡县制,通过焚书令和禁私学,将老秦人勋贵、宗室贵族、士人客卿均严格限制和打击,使之对自己的权势不构成威胁。
秦始皇对李斯也充分信任,并未如后世很多皇帝那样,大力扶植内朝亲信来制衡外朝大臣。那个时候,作为内廷官员的赵高,对帝国丞相李斯只有仰望和恭敬,绝不敢有丝毫与之争权的念头。秦始皇:嬴政
在秦始皇死后,李斯因为不能接受如果皇长子扶苏即位,自己便要将丞相之位让给扶苏亲近的蒙恬、蒙毅兄弟,所以他接受了赵高的教唆,发动“沙丘之变”,拥戴胡亥即位,为秦二世皇帝,一时得以大权独揽。秦二世:胡亥
李斯和赵高合作,不但逼死了扶苏和蒙恬、蒙毅,更在秦始皇尸骨未寒时,就杀光了秦始皇除胡亥以外的所有儿女。不止是皇子要杀,而且连没有继承权的公主们也全部杀掉,正是为了以此连坐,铲除与皇室联姻的各家勋贵。
铲除心目中全部威胁和异己后的李斯,几乎已经成为秦朝历史上权力最大的丞相,他需要摆布的只是胡亥这么一个只知骄奢享乐、全无身为君主自觉性的年少皇帝,看似不费吹灰之力。
然而,赵高不止是宦官,更娴熟和精通秦律,长年教导胡亥学习律法,两人之间的亲密师生感情,绝不是作为后来者的李斯可比的。因此,身在内廷,从官职到个人情感都更接近皇帝的赵高,便可以扯大旗当虎皮,挟天子而令大臣,这就让李斯在和他相争时,名分上处于被动地位。郎中令:赵高
当然,作为多年辅佐秦始皇,一手打造了大秦帝国国家机器的李斯,在朝中威望无以隆高,亲信党羽遍布朝野,其长子李由又手握兵权,驻守战略要地三川郡,要击败这样一个权倾天下的大权臣,单凭胡亥一个幼主、赵高一个宦官的力量,以及君臣名分是远远不够的。
然而,秦始皇死后不到一年,陈胜吴广起兵了,不过三个月,关东各地皆反,几十万起义军打破函谷关逼近了咸阳。这是秦国数百年历史空前的惨败。那么,谁来为这样的惨败负责呢?
无论秦二世还是赵高,显然不能为此事负责,当时他们远没有控制朝政。国家大政主要还是由李斯来主导。
秦国差不多丢掉了整个关东大地,还让六国叛军打进了战国数百年难攻不落的函谷关,如此惨败的责任,除了李斯这个丞相,谁还够分量来负责?
对赵高来说,这是时来天地皆同力,
对李斯而言,这就是运去英雄不自由了。
而且,当几十万起义军攻克函谷关,秦朝中枢居然到了此时,才知道关东已经大乱了,就算秦二世讳病忌医,贪图享乐,不愿听任何坏消息,可李斯身为当朝权相,难道就可以眼睁睁的看着关东六国故地皆反,而拿不出任何有效的对应措施?
秦国历史上,丞相范睢一度深得秦昭襄王信任,甚至听信他的谗言,自毁长城,杀害了大秦军神“武安君”白起。可是,到了范睢举荐信用的郑安国兵败降敌,即使是秦昭襄王有心袒护,范睢也不得不因罪免职,按最新出土文献,终究还是死于“坐法诛”,也就是被连坐而处死。秦昭襄王赐死范睢:
秦法之森严,连商鞅这个“始作俑者”行到末路,也不得不感慨“作法自毙”。同为大秦丞相,商鞅如此,范睢如此,李斯又怎能例外?
少府令章邯组织骊山戍卒绝地反击,击败了周文率领的起义军,暂时化解了秦王朝这场危机。
然而,章邯军在平叛战役中越是节节胜利,便越是反衬了此前李斯当政的无能。
从二世皇帝胡亥的角度,一个本身权势就让自己忌惮、当政还如此无能,险些让国家万劫不复的丞相,他还有什么存在价值?
光秦二世一个人这么想,对李斯来说还不可怕,可如果秦朝满朝文武都这么想,李斯的处境立场当然就处于极端被动中。
偏偏在此时,李斯为了缓和秦朝与广大民众的矛盾,上书劝谏秦二世,停修阿房宫,减轻赋税徭役。
【右丞相(冯)去疾、左丞相(李)斯、将军冯劫进谏曰:“关东群盗并起,秦发兵诛击,所杀亡甚众,然犹不止。盗多,皆以戌漕转作事苦,赋税大也。请且止阿房宫作者,减省四边戍转。”】
可这样的谋国之言,在一心享乐的秦二世看来,等于是李斯把无能祸国的责任,全一股脑推给了同样大修坟墓宫室、同样完全不爱惜民力的秦始皇。
再加上赵高别有用心的教唆,李斯被下狱拷打、腰斩于市、全家被杀,又有什么可奇怪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