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占领太平,手下大将为何不愿出战?下面趣历史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
朱元璋(1328年—1398年6月24日),即明太祖,字国瑞,原名重八,后取名兴宗,濠州钟离人(今安徽凤阳),明朝开国皇帝。在位期间励精图治,政治上废丞相,设承宣布政使司、提刑按察使司、都指挥使司分掌权力,进一步加强中央集权,严惩贪官和不法勋贵;军事上实施卫所制度,北伐残元,平定西南、西北、东北等地,统一中国;经济上大搞移民屯田和军屯,兴修水利,解放奴婢,减免税负,派人到全国各地丈量土地,清查户口等;文化上紧抓教育,兴科举,建立国子监培养人才;对外加强海外交流,恢复中华宗主国地位。经过洪武朝时期的努力,社会生产逐渐恢复和发展了,史称洪武之治。
红巾军六月初一占领太平,这时已经两个多月过去了,眼看到了八月下旬。秋凉天气,正是行军打仗的季节。这天,朱元璋在原来的太平路总管大堂上召开军事会议。他让都元帅郭天叙坐了首位,次位叫右副元帅张天祐坐了,自己位居第三,第四位让给了陈野先。依次是文官李善长、冯国用、陶安、李习和武将徐达、汤和、常遇春、胡大海等人,济济一堂,俱是当时的豪杰俊彦。
郭天叙坐在堂上正中,放眼看去,堂上堂下都是朱元璋的部下,其中不少人倒也是濠、滁二州的旧相识。但再看看自己带来的几员将领,却只在末座占了几个座位。他原来雄心勃勃,想借着亡父的余荫,再倚靠大宋明王韩林儿的威势,继承父亲的遗志打出个天下来。可是如今看这阵势,这个义妹夫比自己厉害得多。昨天朱元璋曾带他和张天祐视察过军营。
一样的红巾军,自己那部分松松垮垮,邋里邋遢,而朱元璋所部却军容整齐,军威雄壮。现在想想,此次过江似乎有点儿多此一举了。会上,朱元璋推郭天叙主持会议。郭天叙借口身体不适,推掉了。
其实他这位公子少爷,确也没经历过这样的场面,不知怎样开口。朱元璋又让张天祐,这个一勇之夫倒不推辞,他张口便问:“好吧!谁来打这个头阵?”朱元璋的部下都不做声,停了一会儿,陈野先慢腾腾地说:“末将不才,愿做先锋。”
“谁来接应呢?”朱元璋问。天祐想,朱元璋怕是跟自己不一心,还是亲外甥可靠些,便以商量的口气说:“都元帅做二路接应吧,好不好?”
“太好啦!”朱元璋好像正等着这句话,立刻表示同意军事会议就这样决定了:进攻集庆的大军,前锋是陈野先的二万人和张天祐的五千人,郭天叙率所部五千人接应,朱元璋的大军则作第三梯队,并负责军需给养。至正十五年九月,红巾军前部离开太平,沿大江朝东北方的集庆进发。
朱元璋已看出陈野先不是真心投降,但却不能杀他,因为陈野先代表着第三势力——田主们的势力。这些人有的站在元朝统治者一边,有的却跟起义军有来往,所以朱元璋要争取这些人。如果杀了陈野先,就会使这股中间势力却步,转而更加与元朝靠拢了。
偏偏这个时候郭天叙和张天祐跑了来。说心里话,朱元璋对郭子兴一直是感激的,因为就是由于郭子兴对他的赏识,才使他有了今天的地位。但对于郭天叙,他没有一丝好感,即使抛却以前迫害他的私怨不算,就凭那样一个庸碌猥琐的公子哥儿,竟成了自己的顶头上司,这使志大气豪的朱元璋无论如何不能忍受。
然而他又不便于公开除掉天叙,因为郭天叙的都元帅是小明王韩林儿和刘福通任命的。目前,这拨红巾军的主力正在北方跟元军苦战,实质上是做了本部的屏障,才使自己能够腾出手来在大江下游进行经营。
他不能得罪韩林儿。于是他跟李善长、徐达等人商量,想出一个三路攻打集庆的策略,让陈野先、郭天叙和张天祐做先头部队,而自己则在后方坐山观虎斗。所以开军事会议那天,他部下那些虎将们一个个装聋作哑,不去争着充当先锋,就是由于李善长和徐达事先跟他们打了招呼的缘故。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