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们知道蔡邕的故事吗?接下来趣历史小编为您讲解。
提起董卓,相信大多数人都不会陌生。他原本驻扎在西凉地区,在汉灵帝驾崩之后,大将军何进,听取了袁绍的建议,打算召他入京,震慑何太后,让何太后同意诛杀宦官之事。不过,在他入京之前,何进就死在了宦官手中,于是他入京之后,无人可以钳制,再加上他本身心术不正,所以他不仅没能匡扶汉室,反而成为了汉室最大的威胁。
他入京之后,不仅把持朝政,祸乱朝纲,还打算行废立之事——“遂废帝为弘农王,寻又杀王及何太后,立灵帝少子陈留王,是为献帝”。除此之外,董卓还骄奢淫逸,甚至淫乱后宫。这种情况下,朝中的大臣自然难以忍受,反对他的人越来越多。然而董卓根本不放在心上,解决方法也非常简单粗暴,那就是反对者来一个杀一个,来两个杀一双。可是,凡事皆有例外,这般目中无人的董卓,对一个六十岁的老头,却颇为敬重,这个老头是谁呢?这又是怎么回事呢?
此人不是别人,正是当时的名士蔡邕——蔡邕生于公元133年,公元189年的时候,受到了董卓的征召,在董卓的软硬兼施之下,无奈入朝,被任命为代理祭酒,还担任过侍御史、治书御史、尚书等职,三天之内遍历三台。而且,董卓本人非常敬重蔡邕,甚至能够听取蔡邕的意见,放缓自己揽权的脚步。
《三国志》注引《献帝纪》记载,公元190年的时候,董卓的门客想让董卓称尚父,与姜太公比肩,蔡邕说,姜太公辅佐周朝灭亡商朝,功绩非常大。你现在虽然有一定的威望,但是比起太公还是差点火侯,不如等平定关东,陛下还于旧都在讨论此事,董卓果然接受了他的建议。次年六月发生地震,他又对董卓说:“这是臣下不遵守国家制度引起的,春天郊祀的时候,您乘金华青盖,爪画两箱,大家都认为不合适”,董卓也听取了他的建议,改乘皂盖车。
《献帝纪》曰:“卓既为太师,复欲称尚父,以问蔡邕。邕曰:‘昔武王受命,太公为师,辅佐周室,以伐无道,是以天下尊之,称为尚父。今公之功德诚为巍巍,宜须关东悉定,车驾东还,然后议之。’乃止。京师地震,卓又问邕。邕对曰:‘地动阴盛,大臣踰制之所致也。公乘青盖车,远近以为非宜。’卓从之,更乘金华皂盖车也。”
说到此处,我们不得不承认,经常迫害忠良的董卓,的确非常敬重蔡邕,那么他为什么要这么做呢?对于这个问题,小编认为,主要有两个原因。
一、蔡邕的才学
无论在哪个时代,有才华、有名声的人,都容易受到敬重。蔡邕是当时的大儒,是著名的书法家、文学家,又精通音律,早已名扬四海,这样的人受到董卓的敬重,并不令人意外。
二.蔡邕并不迂腐
当然了,当时著名的大儒并不少,例如何颙等,但是只有蔡邕受到董卓的敬重,他一定是有过人之处的,那就是不迂腐——大多数名士,都非常看重骨气,坚决不定与董卓这样的人同流合污。蔡邕本人也不谄媚,不因为董卓的权势而折腰,但是他却并不与董卓硬碰硬,反而通过迂回的方式劝说董卓,从而让董卓听取自己的建议,这让董卓非常受用,因此更加敬重他。
通篇分析之后,我们不难得知,汉末时期,暴虐无恩的董卓,拿迫害忠良当作家常便饭,却唯独敬重名士蔡邕,看似令人惊讶,实际上却是必然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