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不了解卢植,接下来跟着趣历史小编一起看看。
作为凡人,总会被各种各样的事物影响,从而心有杂念,也正如另一句俗谚所说:"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可见,既然人人都有缺点,杂念和过失,那么自然是不能成为完人的。
不过,有人却提出了异议道,汉末三国时期就曾经出现一个完人,而他也被誉为是那个时期唯一的完人。昭烈帝刘备对他以师礼相待,魏武帝曹操评价他是"士之楷模",隋文帝杨坚赞他为"前代名贤",他便是汉末名臣卢植。
东汉末年,卢植生于涿郡涿县,也就是今河北涿州一带。据《后汉书》记载,卢植相貌堂堂,且"身长八尺二寸,音声如钟"。按照今天的计量单位,那他便是一个足有一米八八,声音浑厚有力的人。
少年时代,卢植前往著名经学家马融处学习。因为好学而聪颖,他很快就"能通古今学,好研精而不守章句。"
马融是东汉开国名将伏波将军马援之后,又是明德皇后的从侄。因而家大业大,府中有很多的歌女,舞女。然而,卢植在府中待了多年,从未看那些女子一眼,这一举动博得了马融的敬重,可谓十分不易。
学成之后,卢植回到故乡涿郡教书,日后扬名的诸侯公孙瓒,成为皇帝的刘备,都是他的学生。
据史书记载,这段时期的卢植"性刚毅有大节,常怀济世志,不好辞赋,能饮酒一石。"
能够体现卢植心怀天下的事例,发生在建宁元年(168年)。
当时,窦武因为拥立灵帝有功被封大将军,而一人得道的窦武想要给族人封爵。卢植得知后写了一封长长的劝谏书阻止,但窦武没有采纳,结果数月后,他便因大肆扩张势力被宦官忌惮而死于政变。
也是在建宁年间,原本一直拒绝做官的卢植终于响应征辟,成了一名博士,掌管经学传授。
熹平四年(175),九江郡爆发了蛮族动乱。卢植因为文武双全被推荐前去平定,他到任后很快平定了叛乱,使得"蛮寇宾服",但水土不服也导致卢植不得不因身体抱恙离开职位。
后来庐江郡也发生了蛮族的动乱,卢植又不辞劳苦前往,很快取得成效。
庐江平定后,卢植回到朝中开始了《东观汉记》的编写工作。但汉灵帝认为卢植这样的人才不应该从事这样不要紧的工作,便封其为侍中、尚书。
光和元年(178),汉朝境内有日食发生,在讲究"天人合一"的当时,发生异常现象代表着皇帝的治理出了问题。此时,卢植趁机上奏,提出了"一曰用良,二曰原禁,三曰御疠,四曰备寇,五曰修礼,六曰遵尧,七曰御下,八曰散利"共八条治国良策,但都被灵帝无视。
光和七年(184),著名的黄巾起义爆发,卢植被封为北中郎将,前往家乡冀州平乱。
卢植在战场上接连取胜,将贼首张角逼得退守广宗城,而卢植则是在城外修筑工事,准备与之持久作战。当时,灵帝派出左丰前去督战,而卢植不愿对他行贿,招致了他的不满。于是,他故意报告说卢植消极作战,于是愤怒的灵帝"遂槛车征植,减死罪一等。"
好在,另一位名将皇甫嵩在消灭黄巾后为卢植邀功,灵帝才将其释放,并官复原职。灵帝驾崩后,外戚何进掌握了大权,为了铲除宦官势力,他不但暗中调兵准备将其一网打尽,还叫来了并州牧董卓,准备借助其兵力以求更加稳妥。
卢植清楚董卓"凶悍难制,必生后患",会成为一个非常不稳定的因素,于是苦谏不要召其入京,但未被何进采纳。后来,何进因计划败露被宦官骗入宫中杀死,而董卓进京后又将宦官清楚一空,掌握了朝政,这又印证了卢植的猜测。
掌权后,董卓想要废除少帝刘辩,改立其弟刘协为帝。当时朝臣们都畏惧董卓的淫威而不敢反对,只有卢植敢于直言,董卓本想将其杀死,但蔡邕等人为其求情,称"卢尚书海内大儒,人之望也,今先害之,天下震怖"。董卓这才作罢,只是将其免职。
不久之后,卢植以年老体衰为由请求辞官归隐。董卓答应后又派人暗中前去刺杀,但卢植早已料到。他从小路离开,并且一路行到幽州上谷郡才停歇。
初平三年(192),卢植去世,临终前,这位曾经的汉室重臣让儿子将他"俭葬于土穴,不用棺椁,附体单帛而已。"
卢植的身上具备着许多美德而难找到缺点,说他是完人,可以说并不过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