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趣历史小编就给大家带来董卓为什么要迁都长安的文章,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初平元年(190年),关东的诸侯反董之势已成燎原,群雄怒斥董卓残暴,兴起义兵西进讨伐。面对关东诸侯的讨伐,当事人董卓做出了一个惊人的决定。这个决定不仅让关东诸侯瞠目结舌大出所料,也让本来就步履蹒跚的东汉王朝更加脆弱不堪。董卓的决定就是迁都长安,可迁都在任何朝代任何时期都是大事,费时费力。如果面对关东群雄的讨伐,董卓大可以据险守住洛阳即可,但仗还没有打董卓为什么就要想着如何逃跑呢?
时至今日,我们大多数人依旧认为关东诸侯给董卓的军事压力过大,董卓畏惧关东诸侯才不得已迁都西逃。但事实上董卓并没有害怕关东的诸侯,相反关东诸侯不少人在董卓的手下吃了大亏,如王匡、曹操等人都被董卓打的大败,其他的人也畏惧董卓兵强,仅仅是装腔作势的喊喊口号而不采取实际行动,讨董只是为了给自己捞取声望和政治资本,并非真心想要进行到底。真正让手握天子董卓害怕的是山西境内的一支农民起义军——白波军。
白波军是黄巾的余部,黄巾起义失败后的第四年(188年),郭太等人在西河白波谷(今山西襄汾县永固镇)起义,因地得名白波军。在董卓进洛阳的那一年,白波军挺进到了河东队伍发展到了十来万人,白波军联合内迁汾河流域的南匈奴连破太原河内等郡声势浩大,威胁到了洛阳。白波军如此嚣张,比他们更嚣张的董卓是无论如何都忍不了的,刚刚掌握大权的董卓派出了自己的女婿中郎将牛辅前往征讨,可事实证明靠裙带关系上位的人靠不住,牛辅被这群农民起义军打败了。
其实白波军并不比关东诸侯强,说到底农民起义军是无法和关东的政府军比的,但令董卓头疼的是他们所在的位置,学过地理的都知道,山西的位置正好在河南山西的正上方,白波军如果南下成功就会切断董卓退往关西的退路,到时候董军将面临着被关东军和白波军夹击的处境,两线作战极为不利。关东军不可怕,白波军更不足为惧,但二者一旦联合这其中的隐患即使是强横的董卓也不得不慎重考虑。偏偏这时候牛辅个不争气的东西打了个大败仗,这就更让董卓不安心了。回想起自己干的那些坏事,董卓越发的不安,继续死守着洛阳有可能面临失败的风险。
规避风险最好的办法就是远离风险,洛阳是非之地不宜久留。而拥有崤函之固的长安绝对是挟天子以令诸侯的绝佳之地。退到长安既可以抵御关东群雄又不用担心后路被白波军切断,还离自己的老家凉州更近,占据着长安进可以平定关东,退可以关起门来做皇帝,一举多得,又何乐而不为呢?经过慎重考虑的董卓做出了迁都长安的决定,和关东诸侯的犹豫不决不同,董卓是雷厉风行杀伐果断,在初平元年(190年)就把汉献帝和朝廷迁到了长安。
迁都唯一的坏处就是:劳民伤财对于疲惫不堪的东汉王朝来说,更是伤筋动骨元气大伤,洛阳周围的百姓和财富董卓是不会留给关东诸侯。由于长安残破不堪,董卓发动百姓修缮,于是百姓成了这场浩劫中的最大受害者,当然百姓的死活从来都不是董卓考虑的事情。
不得不承认董卓这一招十分高明,让他对手近乎绝望。关东诸侯本来就是临时拼凑起来的乌合之众,人心不齐,他们更多的是为自己捞取资本发展自己的势力,没几个真心为汉室卖命,董卓西逃让他们鞭长莫及。而真正将讨董进行到底的孙坚、曹操因为自身势力和董卓相去甚远,而无法威胁到董卓。曹操大败于汴水,孙坚虽然击败董卓占据洛阳,最后也不得不撤军。关东诸侯失去了共同的目标后,开始了激烈的内斗。虽然董卓没有笑道最后,但如他所愿,关东的诸侯在他走后便起了内讧,斗得不亦乐乎。如此说来,董卓也算是通过迁都而击败了他们!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