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趣历史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李悝变法的文章,欢迎阅读哦~
作为“三分之一的晋国”,凭啥就能成为战国首雄?“正规的答案”很简单,几乎任何一个战国时期的国家强盛都是千篇一律的总结为四个字——变法图强。史料记载从魏文侯时期就开始改革,就是所谓的李悝变法,这也是战国第一个变法,改革措施包括什么奖励农耕啊、兴修水利啊之类的。
那么问题来了,难道类似这种措施在之前的魏国或者在与魏同时期的其他各国就不会奖励农耕,就从不兴修水利的么?难道这么平淡无奇的举措就能够让一个弱国华丽变身为强国?哪有那好事儿。
其实魏国之所以能成为战国首雄,实质上还是在于“底子厚”。本来其前身晋国就是春秋时期最为强盛的诸侯国之一,而且所谓的春秋五霸,实质上自从晋文公接过齐桓公的“霸主接力棒”之后,就一直称霸到春秋结束,所谓秦、楚、吴、宋都只是后期强了强或者局部称霸,且国力根本没超过晋国。
在如此雄厚实力的基础上崩盘后,魏国占据了晋国最为庞大的领土和资源,主要的城镇也都攥在魏氏手里,哪还有不强之理。
当然了,也不能说李悝变法不关键,因为李悝的副手就是吴起,专门负责军事方面的改革。吴起通过武卒制在魏国建立起了战国第一支职业化军队,这才是关键。所谓职业化就是区别于以前的战时征伐、闲时农耕,因而也就能做到战时征伐、闲时训练。换句话说魏国能做到一个大头兵顶别人一个半到两个,那打起仗来肯定占便宜。
正是由于家底厚和武卒制这两大因素的相互促进,才成就了魏国在战国初期的雄霸表现。家底厚就有足够的土地和人口用于养兵,才有资本实行武卒制;有了职业化军队才能够无所顾忌的外出征伐,抢来的新地盘又可以变成用于供养更大规模军队所需的经济基础。在这种良性循环下,魏国后来灭中山,吞秦国西河之地,还把面积虽大、全是丘陵的楚国唯一保有的中原一点土地给夺了过来。
那么吴起这么牛,为何只能当副手,李悝的贡献在哪里?其实李悝是功在千秋而不在魏国,李悝所主持的主要是行政、经济、文化方面的改革,他崇尚儒家和法家,用儒家来规范现有的社会秩序、用法家来奖励有功之人。看起来简单,但在那个久远的年代,在那个世卿世禄的时代,下级能够通过功绩而得到地位的显著提升实属不易。
且李悝在经济方面也很有造诣,他提出了平粮价的构想,就是在丰年国家平价买入百姓余粮,等碰到灾年的时候再以平价出售给百姓,避免丰年浪费和灾年暴动。这一系列举措都成为了战国期间后来商鞅秦国变法和吴起楚国变法的蓝本,其平价策略更是直到千年后的王安石变法还在用。但是对于当时的魏国来说,李悝的深谋远虑却完全跟不上魏国后来的衰败速度,丰年平价收购的余粮也早已成为了强盛一时时期的军粮给吃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