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趣历史小编就给大家带来为什么蜀汉不能完成统一大业?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三国演义》中,有这样一句流传天下的名言:“伏龙凤雏,二者得一,可安天下”。“伏龙”是指卧龙先生诸葛亮,凤雏是指庞统。两人都是汉末三国时期的济世良才,胸怀锦绣腹藏韬略,指挥若定善晓兵机,是三国众多谋士中的出类拔萃之辈。
正常情况下,只要得到其中一人辅佐,就能平定天下,开创万世基业。但离奇的是,刘备同时把诸葛亮和庞统揽入麾下,结果却令人大跌眼镜。拥有三国超硬核谋士组合的蜀国,不仅未能笑到最后,反而在三国争霸战中第一个灭亡,令人遗憾地早早退出历史舞台,让刘禅成了亡国之君。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不可思议的结局?其实细细品读一下相关史实,就会发现其中奥妙所在。老百姓常说:“兄弟同心,其利断金”,“人心齐泰山移”,都阐明了团结合作的重要性。蜀国的超硬核谋士二人组,就是在这一点上出了问题。这二人之间存在矛盾和内耗,导致两强组合未能发挥出最大优势。
《三国志》记载了这样一件事。庞统没有诸葛亮那样的好运气,没有什么大人物屈尊前来请他出山。他的第一份工作,是东吴某郡县的一个功曹。当时的东吴人才济济,周瑜、鲁肃、张昭、黄盖、程普群英荟萃,庞统因此一直得不到重用。
公元208年赤壁之战后,刘备占领荆州,庞统慕名前来投奔,刘备对他最初也没有什么好印象,只给了他一个耒阳县令的芝麻官。庞统郁郁不得志,每天借酒浇愁,荒废政务,刘备一怒之下撤了他的职。
东吴都督鲁肃听说后,对怀才不遇的庞统非常同情,立即给刘备写了一封信:“庞士元非百里才也,使处治中、别驾之任,始当展其骥足耳”,认为刘备应当放手重用庞统,才能使其一展才华。诸葛亮知道后,“亦言之於先主”,跟着随声附和几句。鲁肃这封信成为庞统一生转折点,刘备由此开始重视庞统,并提拔他为军师中郎将,从此庞统才得以出将入相一展雄才。
那么问题来了。庞统投奔到刘备麾下时,诸葛亮已经是刘备的心腹干将和头号谋士,地位尊崇,一语千钧。但庞统到来后,他坐视刘备只给了庞统一个县令,却冷眼旁观一言不发。直到鲁肃来信之后,诸葛亮才迫不得已出来随声附和几句。
要知道,诸葛亮和庞统并非素不相识,而是渊源不浅。在出山之前,二人都曾拜在大名士司马徽、庞德公门下,说起来还是同学。苏东坡写庞德公的诗句“鹿门上冢回,床下拜龙鸾”,“龙鸾”指的就是诸葛亮与庞统。可见二人曾经同室求学,不仅认识,彼此也必定非常了解。
但诸葛亮对庞统的才干心知肚明,庞统前来投奔刘备,他却不肯在刘备面前出一语相助,可见二人之间确实存在矛盾,关系并不和睦。另外一件事也证实了这一点、诸葛亮在得意之作“隆中对”中,极力主张刘备占据荆州,“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国”,认为荆州是非要不可的战略要地。
但庞统的看法与诸葛亮正好相反。《九州春秋》记载,庞统向刘备建议,“荆州荒残,人物殚尽,东有吴孙,北有曹氏,鼎足之计,难以得志”,认为荆州是处境凶险的四战之地,应当舍弃。两人对军国大事见解不同,也是矛盾的起因之一。
如此一来,诸葛亮和庞统虽然都是当世奇才,但却矛盾重重,非但不能形成合力,反而还会出现互相掣肘互相拆台的恶果,导致二人的才干都不能很好地发挥,他们救不了蜀国也就顺理成章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