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天荡之战初期韩世忠是怎么赢的?下面趣历史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
黄天荡之战是先胜后败,过程不错,结局不好。这场战役历时两个月,对参战双方的人数和结果,宋金双方的史料记载不同。《宋史》记载,金军人数十万人,韩世忠八千人;《金史》记载,金军四千人。《宋史》只以“世忠败绩”四个字为结尾,具体伤亡多少没记载;《金史》则说:“世忠不能军,追北七十里,舟军歼焉,世忠仅能自免。”
黄天荡之战
不过,从过程描述来看,两本史书记录差异不算太大,金山一战,规模相对较大,金军被打败,死了二百人。除此而外,基本上是金兀术拼命突围,韩世忠沿江堵截,没有大的战斗。
即便如此,在宋金前期的交战史上,黄天荡一战的过程,还是值得称道的,它改变了南宋军队见到金军望风而逃的历史,是一次主动的阻击战,打出了军人的气势。
那么,黄天荡之战前期为何能取得胜利呢?原因主要以下几点:
一、金军过于骄纵,对宋军的主动出击估计不足
金军的这一次入侵,从前一年的十月开始,一路上没有受到任何抵抗,就直接逼近南宋都城临安。这其中就包括攻破建康时,镇守在建康附近的韩世忠部众,一路逃亡江阴。
金兀术
金军到达临安后,又一路向南追捕逃亡中的赵构,最后赵构在惊险中成功逃到海上漂流,才躲过了金兀术的追捕。这段历史,就是让宋人耻辱的“搜山检海捉赵构”。
赵构虽然逃了,但南宋朝廷的不抵抗,让老百姓吃尽了苦头,金国人一路劫略,满载而归。
说是打仗,金国人一路恐怕除了拿老百姓撒气,几乎没碰到宋军的一丝抵抗。进来都没遇到抵抗,回家更不会有人抵抗了,这就是金军的逻辑。所以,当韩世忠给他们在江口布下陷阱时,完全出乎金兀术的意料。
二、金人不熟悉地形,行军比较被动
南方多港汊水道,跟北方完全不一样,金国人人地生疏,不熟悉地形,吃了大亏。出不了江口,金兀术当然需要找个高地观察地形,结果差点进入韩世忠的伏击。
韩世忠
金山一战失利后,金兀术心怀恐惧,想跟韩世忠谈判,被拒绝后,心慌意乱的他们,被追击之下,误入死胡同,跑进了死水汊黄天荡。如果不是汉奸出卖信息,或许黄天荡就是金国人的葬身之地!
三、军人不习惯于水战,以短搏长
金军之所以在金山之战,以及黄天荡追击战中连连失利,很重要的原因就是金国人不善水战。
金军没有水军,乘坐的都是轻便的小船。小船不稳,韩世忠为他们量身定制了战术:用铁索铁钩钩住对方的小船,使劲一拽,船就翻了。就这么简单的战术,让金国人吃尽了苦头。
梁红玉
本来坐到摇摇晃晃的船上就发晕,再受到翻船的威胁,金军狼狈不堪。金兀术再次向韩世忠求和,再次被拒绝。江北的接应金军又被韩世忠打退,眼看金国人走投无路,又是汉奸帮了金国人的忙。
汉奸给金兀术献了五条计策,要了宋军的命:
1.在船底装上泥沙,船的重心下沉,变稳了,重量也加大了,韩世忠再也拽不翻金军的船;
2.船上铺木板,人行其上,如履平地,克服了金国人的恐惧心理;
3.船两侧加两派桨辑,不但船速加快,展开来也有利于船的稳定性;
4.专挑风平浪静的时候出击,有风就缩在港汊里,金国人船小,无风更稳,韩世忠船大,无风难以行走;
5.第五条最要命,汉奸让金国人多置火箭,专往韩世忠船上的篷帆射。
擂鼓战金山
这几条要领被金国人掌握后,韩世忠的优势荡然无存,甚至由主动变为被动。最后一战的失利,就是败在了金国人的火攻上。
四、韩世忠全军,被激发出来的战斗意志
南宋中兴四将之一韩世忠,少年时期人称“泼皮韩五”,他为人勇猛彪悍。韩世忠的军队,在南宋被称为“家军”,与“岳家军”齐名。
就是这样一支军队,当金国人南下之时,锋芒之盛,让他们竟然不敢做一丝抵抗,就匆匆忙忙逃往江阴。我估计,等他们冷静下来,看到家乡父老遭受金国人掳掠时,羞愧让他们的血管涨满了雪耻的愿望。
韩世忠
虽然,没有人要求他们挺身而出,但这时候他们既然能站出来,就一定是猛虎!这才是黄天荡之战初期的胜利之源!
黄天荡之战的结局虽然不好,但是它总算让金国人看到宋人的抵抗决心,心有余悸的金国人,从此很少轻易过江作战。这一战,也拉开了全国人民抗金的序幕,不久以韩世忠、岳飞、吴玠等为首的将军们,在与金寇的战争中,将宋人不屈不挠的反抗精神,表现得淋漓尽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