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这里是趣历史小编,今天给大家说说仁宪皇太后的故事,欢迎关注哦。
孝惠章皇后又叫博尔济特氏,她的祖父是忠亲王宰桑儿子察罕,而察罕与卓礼克图亲王吴克善、达尔罕巴图鲁亲王满珠习礼以及孝庄文皇后都是兄弟姐妹关系。孝惠章皇后的父亲是绰尔济,最初被封为科尔沁镇国公,后来晋封贝勒。
由于孝惠章皇后是孝庄皇后的侄孙女,因为这层关系,她13岁进宫,不到14岁就封为皇后。但顺治皇帝却不喜欢这个皇后,他喜欢是董鄂妃。孝惠皇太后也没有怨言,所以考惠章皇后进宫后陪顺治不到7年,并未生下一儿半女。
由于顺治皇帝并不喜欢皇后,因此一度想废掉孝惠章皇后。据史料记载,顺治十七年:“十五年正月,因昭圣太后不豫,世祖责后礼节疏阙,停用中宫笺表,下诸王大臣议论废后事宜;二月皇后病;三月,因昭圣太后旨,事未成。”这段史料记载,孝惠章皇后对孝庄太后照料不周,顺治想废她。但由于孝庄太后有旨,顺治没有废成,不久顺治驾崩,康熙继位,于是孝惠章皇后21岁就成皇太后,这个年龄也是清朝历史上最年轻的皇太后。如果顺治皇帝不早死,恐怕孝惠章皇后连皇后之位也保不住。这就是人的命运。
不参政事
孝惠章皇后成为太后,由于康熙并不是她所生,但她是嫡母的身份,康熙封她为仁宪皇太后。因为康熙母亲佟佳氏早亡,因此康熙把仁宪皇太后奉为自己的母亲。
皇太后有权掌握后宫的权力,此时孝庄太后没死,仁宪皇太后知道自己是什么样的位置,莫不如什么事都不过问。困此,她把自己关在深宫里,对政事从来不过问。
孝庄太后驾崩后,康熙对仁宪皇太后更加尊重了。此时仁宪皇太后的权力也大了,但仁宪太后从来不乱用权。此时的清朝后宫里,除了仁宪太后的懿旨,就是康熙的圣旨。
仁宪太后当太后时,她有长辈孝庄太皇太后,还有康熙的皇后,但祖孙三代婆媳之间从来没有矛盾,而且非常和谐,成为清朝历史上的佳话。孝庄太后去世后,仁宪太后依然延续这种和谐的感觉,这就为康熙解决了很多烦心事,使他能集中精力处理其他事务。
当时康熙既要面对边境上的叛乱分子,还要管理好国家大事,最让康熙皇帝烦心当属皇子们继位之争。如果后宫女人再给康熙添乱,那康熙得累死。正是因为仁宪太后维护着清朝皇室感情,这段时间是清朝后宫最清明的时期。
正是因为仁宪太后宽容,不过问政事,而且维护爱新觉罗家族的感情,因此康熙对她始终很尊敬。
深受尊崇
康熙五十六年,仁宪太后病危时,康熙此时也患病了,但康熙依然忍着病痛去探望。仁宪太后去世后,康熙很伤心,他曾说:“此之时,止有孝敬朕之人,并无爱恤朕之人”。此时康熙已经是古稀之年,他说出心里话,他认为仁宪太后去世,自己将失去世间最疼他的人。康熙都是老头了,也渴望有长辈疼爱。但从康熙的话中,能体会到康熙母亲去世早,能看出他对这位嫡母的感情很深。
仁宪太后在宫中64年,时间最长,但她的口碑却很好。她的名声一直到雍正当皇帝时,雍正还教育后宫要向仁宪太后学习,要求诸母妃像仁宪太后对待孝庄文皇后那样,对待的雍正皇帝的生母孝恭皇太后。 仁宪太后孝顺及名声成为清朝后宫的典范。
据《清史》记载,仁宪太后去世前两天,康熙帝都住在苍震宫守候,不回寝宫住。仁宪太后驾崩后,康熙皇帝把她葬于孝东陵,规格比董鄂妃还要高。
总体来说,清朝后宫情况并不复杂,只是后人演绎多了,野史传的多,让后人产生神秘感。清朝初年的后宫未出现女人专权现象,主要因为延续入关前的一些制度。而且强势皇帝也是制约后宫女人不敢参政。古代王室都有“主少母壮”之说,后来慈禧掌权,也因为同治皇帝年少而且短命,在那样的环境之下,慈禧如果不及时确立接班人并掌权,她也会成为被打击的对象。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