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朝历史 商朝历史 周朝历史 汉朝历史 秦朝历史 三国历史 晋朝历史 南朝历史 北朝历史 隋朝历史 唐朝历史 宋朝历史 元朝历史 明朝历史 清朝历史
×取消主题

西汉学者刘歆到底是个怎样的人?助王莽登基后又发动政变

历史趣闻 2024-02-19 21:33:01 文/会员上传 下载.docx文档
文章导读:今天趣历史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刘歆的文章,欢迎阅读哦~说刘歆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学者之一,一定没有人反对。他是汉高祖刘邦的弟弟楚元王刘交的五世孙,著名文学家刘向(《战国策》、《列女传》等作品的作者...

今天趣历史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刘歆的文章,欢迎阅读哦~

说刘歆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学者之一,一定没有人反对。他是汉高祖刘邦的弟弟楚元王刘交的五世孙,著名文学家刘向(《战国策》、《列女传》等作品的作者)的儿子,父子两代人同为著名学者,名噪一时。

刘歆是一位难得的复合型人才,他既是伟大的经学家,又是伟大的天文历法学家、史学家、校勘学家和诗人。章太炎甚至称其为,继孔子之后最伟大的人物。

刘歆首次发明了“岁星超辰”的计算方程,将岁星超辰的周期,精确到84.71年,并编写成了当时最先进的《三统普历》。他还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抛弃“周三径一”的圆周率计算方法,他的计算方法,将圆周率数值确定为3.15471,被后世称为“刘歆率”。

刘歆与他的父亲一起,承担了五经校对工作。父亲去世后,他又独立承担起这项浩瀚的工程,编撰成一部图书总成《七略》,著录图书13219卷。

刘歆最大的贡献是创立了古文经学派。古文经学派是相对今文经学派而言的,秦始皇焚书坑儒后,大量的儒家经典佚失。西汉立国书禁重开,很多老儒生,根据自己的记忆,默写曾经读过的经书,并以此教授学生。这些书籍是以当时的文字书写,称今文经。

刘歆十几岁以黄门郎身份,负责内藏图书整理工作,发现了大量先秦时期的经书,这些书籍都是难懂的古文字书写,因而被称为古文经。刘歆的青年时代,就一头扎进了古文经学的研究和整理,最终创立了古文经学派。

古文经学派对我国的文化史的意义是非凡的,没有它我们的文化将是割裂的,甚至经典的传承是谬误的!

正是因为发现了今文经学派的谬误,导致他卷入了,与今文经学派为代表的政治势力的斗争。结果,势单力孤的刘歆,受到排挤和打压,被迫辗转于各郡出任地方官。

郁郁不得志的刘歆,在他的诗歌中,流露出了对朝政的诸多不满,和对人生的哀叹。让他重新得到舒展的就是王莽,他在担任黄门郎期间,结识的挚友。

随着王莽在政坛的突起,刘歆被王莽召回中央。从此,他的政治生涯,伴随着王莽一路飙升。刘歆也成了王莽在政治上的重要帮手,为王莽代汉立下汗马功劳。

王莽建国后,刘歆官居四辅,两家还结成了儿女亲家。可惜的是,他们的友谊没有善始善终,新朝末年刘歆参与了一起针对王莽的绑架事件,结果失败了。事件败露后,刘歆自杀身亡。几个月后,新朝被推翻,王莽被乱军杀害,他们共同建立的王朝灰飞烟灭!

有意思的是,后世对刘歆的关注点,大多停留在了其年轻时代,而对他在新莽政权期间的事迹,都尽量小心翼翼地回避。一部分人认为,刘歆就是王莽的帮凶,按照世人的标准,他应该被立为奸臣;另一部分人认为,刘歆是不赞同王莽代汉自立的,他虽有错,但本质上不算奸臣,尤其是后来有反莽的义举。

那么,他对王莽“篡汉”究竟是什么态度?我们究竟应该如何评价刘歆?这些纷争背后,又隐含着什么样的历史玄机呢?

刘歆在王莽集团中的地位

刘歆的政治生涯可以分为很清晰的四个阶段,第一阶段为担任黄门郎期间专注于学术研究;第二阶段为外放出任地方官;第三阶段为回到从中央,充当王莽的助手,担任文化意识领域最高领导人;第四阶段为新朝建立,作为四辅成为新朝核心领导人之一。

他第三阶段的主要工作就是,大力推动古文经学的弘扬,兴建太学、建明堂辟雍、修订典章制度等。这些工作都是配合王莽推行的改革开展,为汉平帝时期,汉帝国所呈现出的短暂复兴,做出了重要贡献。

如果说第三阶段刘歆还不能成为王莽集团的核心,第四阶段,刘歆是毫无争议的核心成员。这个阶段,他被封嘉新公,出任国师,成为新朝改革的总设计师之一。我们在新朝的官制改革、典章制度重建、货币改革等一系列活动中,都能看到他的影子。

一名文化学者,在短短几年内,以火箭般的速度跃升为帝国核心,恐怕不是简单地以个人友谊能够解释的。毕竟王莽身边,故交好友众多,为什么偏偏垂青于刘歆?

这里面是有玄机的,涉及到王莽集团内部的政治派系斗争。

刘歆在新朝代汉中的作用

长期以来,史学家以“王莽篡汉”的粗暴态度,忽视了对王莽集团内部的研究。其实王莽集团内部存在不同立场之争,他们内部至少存在两派。

一派以“更天命”的思想为主导,主张汉室气数已尽,要顺天应人,由王莽完成改朝换代。我们姑且称这一派叫“代汉派”,或者叫“汤武革命派”。

另一派以传统的维护汉统思想为主导,主张拯救大汉,由王莽辅政,充当修补匠,做大汉的“周公”。我们姑且称这一派叫“辅汉派”,或者叫“周公派”。

经过长期研究,笔者发现,这两派的斗争,有两个明显的时间节点。第一个时间节点出现在汉平帝驾崩后,自汉武帝后期以来,就一直喧嚣的“更天命”论调再次重提。这次斗争的结果,以王莽力挺“辅汉派”结束。

第二个时间节点出现在居摄二年,翟义叛乱平定后,关于“代汉”和“辅汉”的争议再起。大约在居摄三年王莽的母亲去世前,王莽做出了代汉的决定,从王母葬礼的安排细节,就可以窥见其中的奥妙,限于篇幅不细说。

王莽集团的核心成员中,甄丰肯定是“辅汉派”的代表人物,所以新朝建立后,反对王莽称帝的甄丰,受到了王莽的冷处理,待遇直线下降。而刘歆正是“代汉派”的坚定支持者,所以他从一名“边缘核心”,一跃成为核心中的核心!

这就是刘歆平步青云的根源!刘歆在分管的文化领域工作中,以他的学术思想,为王莽代汉提供了大量的理论依据,让王莽以和平的方式完成改朝换代,立下了汗马功劳!

刘歆与王莽反目成仇的原因

那么,刘歆又为什么与王莽走向反目成仇,不顾四十五年的友谊,决定参与政变呢?这次政变真的就是史书所说的,劫持王莽扶立“南阳刘秀”吗?

表面上看,刘歆与王莽的决裂,是由于十年的时间里,王莽连续杀害了他的两个儿子和一个女儿。不过笔者认为,这肯定不是主因。

刘歆有三个儿子一个女儿,女儿嫁给了王莽的三子王临,做了太子妃。三个儿子都受到王莽的恩遇,被封了侯。尤其是他的次子刘棻,因为才学出众,备受王莽赏识。然而,莫名其妙的是,刘棻和他的弟弟刘泳,都卷入了甄丰甄寻父子的谋反案,结果受牵连处死。

刘歆的女儿刘愔,卷进了太子王临的谋反案。刘愔自幼跟父亲学习天文历法,擅长观天象,王临作乱前,刘愔以“白衣会”的说法鼓动王临,结果事泄身亡。

二子一女死于王莽之手,刘歆确实有理由怨恨王莽。不过,这不能成为充分条件,王莽不是枉杀,两个事件间隔十年,十年间,刘歆与王莽的亲密关系并未见衰减。同时,王莽对刘歆父子的信任一直未改,直到新朝灭亡,刘歆的长子刘叠,还是王莽的贴身侍卫官,这种信任绝对罕见!

按《汉书》记载,刘歆发动政变,是因为天象显示“汉室复兴”,所以他准备劫持王莽,向“南阳刘秀”献礼。不过这个说法扯淡扯到大西洋了!

刘秀那时候还是乡间的一名读书人,根本没人认识他,这分明是后人的附会,为了说明刘秀得天下是天意,不惜篡改了历史而已!

那个符谶中说的“刘秀”,其实就是指刘歆,因为刘歆早在汉哀帝(刘欣)时期,为了避讳,更名为“刘秀”。明白了吧,所谓的符谶就是有人伪造,用来拉拢刘歆加入造反阵营的诱饵而已!

所以,刘歆造王莽的反,恐怕是借助所谓“天象”,和自己是刘汉宗室子弟的身份,产生了不该有的“想法”!

这才是真相!

德道还是立场?刘歆的是非论

大概由于刘歆对中华文化突出的贡献,以及他后期与王莽的决裂,历史对刘歆表现得相对宽容,一直以淡化的手法,不过多渲染他那段经历。

不过,刘歆在王莽集团中的地位太重要,历史无法举重若轻,我们到底该如何评价刘歆这个人呢?

首先,应该抛弃狭隘的唯道德论,刘歆的选择就是政治立场问题,不用背负道德枷锁。

关于改朝换代的合法性,西汉开国之初就一直存在争论,最典型的就是汉景帝时期的“汤武革命”合法性的争论。按照封建社会皇权更替的法则,其中有一条就是,承认“有德者居之”,承认改朝换代的合法性,否则西汉王朝就不该存在!

既然如此,当西汉没落了,王莽完成改朝换代有何不可?新朝玩不下去了,刘歆动动心思也未尝不可嘛!

给刘歆套上道德枷锁的,是东汉政权,他们为了维护“东西两汉一体”,维护东汉政权的合法性,强行给王莽戴上了“篡位”的大帽子,刘歆也跟着受灾了!

其次,刘歆不是一名合格的政治家。

其实刘歆最擅长的是学术,王莽看重的是他的学说,有助于王朝的统治,绝不是刘歆个人的政治才能。

新朝的改革失败,刘歆是难辞其咎的!他主持的官制改革、典章制度修订,包括后来的立九庙等一系列举措,难听一点说就是头痛医脚,泥古不化,忙中添乱。对本就艰难的改革事业,不是起到促进作用,而是火上浇油!

所以,本质上说,刘歆是理想大于能力,眼高手低的不合格政治家!他被提拔到如此重要的岗位,说明王莽也一样!

从历史的大背景下审视那段历史,无关忠奸

有一个很司空见惯,其实很畸形的现象:现代人的价值标准,在某些方面居然跟古人惊人地一致!比如,判别忠奸。古人说王莽是“篡国奸贼”,我们也接受这个观点,跟着摇旗呐喊。

古人为什么认为王莽是“篡国”?甚至不承认他建立的新朝?原因很简单,书写历史的是东汉的士大夫,他们代表了东汉政权的立场,所以,为了证明东汉政权的合法性,以及文人士大夫忠君的立场,他们必须说新朝是不合法的,王莽是不合法的,是篡位,所以刘歆也必须上道德审判台!

我们呢?难道也是东汉的遗臣?也是文人士大夫阶级?为什么要陷入别人的视角,用别人的眼睛看世界?不奇怪吗?我们所在历史时代,给了我们一个更高的视野,为什么有人却弃之不用?怪哉!

当我们变换了角度,来审视那段历史就会发现:其实包括王莽和刘歆在内,他们都是一群充满理想的新士族阶层,他们都有很强的责任感,和强国富民的强烈愿望。他们始终摆脱不了历史的局限性,在道德与立场之间的羊肠小道上,艰难前行!

他们是一群,挣扎的士族阶层,他们个人的失败,没有抹杀历史的光辉,我们应该为他们喝彩!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分享到:
赞助商AD位
个性签名:无意影响世界,但求安顿自己。
近期热门
赞助商AD位
格言警句:天下本无事,庸人自扰之。
本站最新文章
本栏图文推荐
赞助商AD位
格言警句:天下本无事,庸人自扰之。
网站首页|关于本站|网站地图
趣历史感谢每一位喜欢本站的人,欢迎将本站分享给你的朋友!历史知识尽在 ─ 趣历史!
本站部分内容来源于互联网,若无意侵犯您的权利,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鲁ICP备2021008856号-18 Copyright © 2021-2024 趣历史 www.028gtxx.cn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