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人对宋真宗赵恒的评价怎么样?宋真宗是个怎么样的人?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
后人对于宋真宗赵恒的评价并不高,一方面是源于他的懦弱,另一方面是源于他的妄自封禅。那么我们该如何正确看待宋真宗呢?
宋真宗
宋真宗赵恒,是宋朝的第三位皇帝,也是宋太宗赵匡义的第三个儿子。原本按照宗法制的规定,宋真宗既不是长子,也不是嫡出,他是无缘继承皇位的。但是大哥赵元佐因事发疯,二哥赵元僖意外暴毙,因此宋真宗的帝位算是捡来的。
宋真宗即位之初,还算勤于政事,重用一代名相李沆,并减免税赋,让建立不久、百废待兴的宋王朝高速发展。值得一提的是,宋真宗的反腐手段也极其高明,他先是完善了官员制度,后又建立官员档案,最后他又颁布了《文武七条》,以告诫百官不得贪污。在宋真宗的一系列措施之下,宋朝经济快速发展,史称“咸平之治”。
优点说完,我们再来说说缺点。
一、澶渊之盟
公元1004年秋,辽国萧太后与辽圣宗亲率20万辽军南下,深入宋境,直逼澶州(今河南濮阳)。澶州一旦失守,北宋国都东京(汴梁)岌岌可危。北宋自“雍熙北伐”惨败之后,对辽国一直心有余悸,因此北宋朝廷内以王钦若为首的诸多大臣主张南逃,而宋真宗也认同这一观点。
萧太后
但是一代名相寇准却坚决反对这一观点,并认为提出这种观点的人都该杀。寇准先是列出了南逃的种种危害,后又鼓动宋真宗御驾亲征,以鼓舞士气。宋真宗迫于压力,只得御驾亲征。大军行进途中,王旦问宋真宗:“十日不胜,何以处之?”赵恒沉默良久回答道:“立太子!”
寇准
但是宋军尚未抵达澶州,听闻辽军声势浩大的宋真宗又萌生了退意,“立太子”的气势也不复存在。好在寇准一再劝阻宋真宗,才让宋军顺利抵达澶州。抵达澶州后,在寇准的鼓励、劝说之下,宋真宗登上城墙鼓舞士气,宋军士气大振,辽军陷入被动,节节败退。加之辽将萧挞览被射死,辽萧太后多次请求议和。
宋真宗本就无心恋战,于是不顾大好局势以及寇准的苦苦哀求,同意和解。宋真宗并对派去和解的使臣说:“如事不得已,百万亦可。”(实在不行,赔款上百万也行。)
寇准得知此事后大为恼怒,指着使臣愤怒地说道:“皇上虽有百万之约,但要是超过三十万,我就砍了你的脑袋!”
最后和议的结果为:宋、辽以白沟河为边界约为兄弟之国,宋每年送给辽岁币银10万两、绢20万匹。
二、妄自尊大
宋真宗好大喜功,但又胆小懦弱。他这一性格特点被王钦若所熟知,于是就诱导宋真宗举行“封禅”大礼。“封禅”是古代君王的最高成就,自宋真宗以前,仅有五位皇帝实行封禅,分别是:秦始皇、汉武帝、光武帝、唐高宗、唐玄宗。都是拥有杰出贡献的皇帝。
封禅
宋真宗为了能过封禅,甚至伪造天书,以证明自己封禅的合法性。封禅活动耗资巨大,将宋真宗初年累计近四十年财力几乎挥霍一空。再加上后期宋真宗迷信宗教,到了宋真宗晚年已经到了“内之蓄藏,稍已空尽”的地步。
好了,优点、缺点都说了,那么该如何评价宋真宗呢?
小编是这样认为的,“澶渊之盟”并不能说是个错误的决定,“兴,百姓苦;亡,百姓苦”。如今56个民族是一家,宋、辽之间的战争本就属于自家兄弟的内部矛盾。谁胜谁败,意义并不是很大。反而停止战争,才是对老百姓最好的保护。
而“封禅”一事,确实是宋真宗一生最大的错误,一是过于劳民伤财,二是他确实资质欠缺。与宋太祖、宋太宗、萧太后以及后来的宋仁宗这些人相比,他确实稍逊一筹。但是在他的治理之下,北宋呈现了一副欣欣向荣的景象,他也不失为一个好皇帝。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