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朝历史 商朝历史 周朝历史 汉朝历史 秦朝历史 三国历史 晋朝历史 南朝历史 北朝历史 隋朝历史 唐朝历史 宋朝历史 元朝历史 明朝历史 清朝历史
×取消主题

为何杨玄感和李密身首异处李渊却能得天下?同一件事情只有李渊选择对了!

历史趣闻 2024-02-18 02:39:01 文/会员上传 下载.docx文档
文章导读:为何杨玄感和李密身首异处李渊却能得天下?同一件事情只有李渊选择对了!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隋炀帝杨广继位后,开始了他的雄心壮志、远大抱负。兴建东都洛阳、开凿大运河、三次发兵高句丽,结果将...

为何杨玄感和李密身首异处李渊却能得天下?同一件事情只有李渊选择对了!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

隋炀帝杨广继位后,开始了他的雄心壮志、远大抱负。兴建东都洛阳、开凿大运河、三次发兵高句丽,结果将自己的江山弄得乌烟瘴气、民怨沸腾,忍无可忍的民众纷纷揭竿而起。在众多起义队伍中,最让隋炀帝杨广头疼的是杨玄感的叛变。

杨玄感是杨素的儿子,也是礼部尚书,更是关陇贵族。此人是根正苗红的关陇贵族成员,不仅人长得非常英俊魁梧,而且能力非常强,爱好也非常广泛,先后在郢州、宋州等地担任一把手,政绩突出,后被调回中央担任鸿胪卿。

父亲杨素去世后,他便承袭为楚国公,升任礼部尚书。杨玄感在黎阳起兵反隋,一时聚众十余万,直逼东都洛阳。

接下来,该怎么走?他的谋士李密给了出了三个策略:第一个策略是长驱直入向北攻占幽州,切断隋炀帝的归路。第二个策略是向西径取长安,控制潼关。第三个策略是就近攻打洛阳。

三个策略中第三个策略近攻打洛阳必然造成顿兵坚城之下,胜负难料,实际上可以否决。至于攻占幽州,虽然有较大的冒险性质,但成功的概率很大,只要切断隋炀帝的退路,隋炀帝的大军得不到粮草的供应,支撑不了多久就会崩溃。所以说这是上上策。

第二个策略向西占领关中,据守潼关天险,东向争天下,这个耗时较长,不过这个策略可以稳操胜券,可能是最为稳妥的策略。

那么,杨玄感最后选择了哪一个呢?抱歉,选择了第三个,也就是攻打洛阳。结果呢?失败了。杨玄感久攻不下洛阳,随后才决定进攻长安,但为时已晚,宇文述和来护儿率援军赶至,最终战败被杀。

杨玄感当时为何会选择下下之策呢?

按照杨玄感的意思是:朝臣们的家属都在洛阳,只有攻下洛阳才能稳定人心,也只有拿下洛阳,才能显示威力。

结果威力还没显示出来,就失败了。同样的选择题,随后也轮到了李密自己。

杨玄感起义四年后的大业十三年。此时的李密早已成为瓦岗军割据军阀的首领,先后攻占兴洛仓、回洛仓,开仓赈民,军势大盛,达到数十万,同样进逼东都洛阳。

这时李密也同样面临当初和杨玄感一样的选择,他的军师柴孝和向李密建议,先不管洛阳,向西占领长安,以关中为根据地稳步发展,兵马强壮后再向东平定天下。这一策略,和李密当初向杨玄感提出的建议并没什么两样。

那么,李密自己是怎么选择的呢?

很遗憾,他否定了柴孝和的建议。给出了两条理由:首先自己的部下都是山东人,如果不打下洛阳,他们肯定不愿意西行入关;其次,投靠瓦岗的将领多半是强盗出身,组织纪律性太差,互不服气,如果自己离开,这些人一定会“各竞雌雄,如此,则大业隳矣”。

李密和杨玄感二人的理由可谓是出奇的一致。那么,李密最后的结局呢?跟杨玄感一样:失败、身首异处。

选择攻打洛阳的李密在洛阳一带与王世充、宇文化及死磕,一直打不停,最后耗尽老本,不得已向李渊投降。

问题是,李密曾经自己给了选项,为何最终跟杨玄感一样呢?要搞清楚这个问题,我们先看他自己说的两条理由。

第一条理由完全是无稽之谈。所谓山东人不愿意跟随入关的问题,完全是个伪问题。军队哪有不调动而长期只待在一个地方的,那就不用打仗了,何况又不是一入关中就不回山东了。而且以李密“虽盛夏,皆如背负霜雪”的严明军纪,不可能出现他想打而部下不愿意跟的情况。

至于第二条还有点意思,第二点的重点是李密怕自己走了以后,部下“篡寨夺权”。李密的担心也不能说没有一点道理,当时瓦岗军的组成人员本来就很复杂,除了李密的蒲山公营,还有以翟让为首的瓦岗元老型、以裴仁基父子为主的官军投降型以及以孟让和郝孝德为代表的山寨土匪型。

人员构成复杂,各有各的算盘。但分析起来,也是不成立的,正因为三股势力互不相让,所以瓦岗军能达到一种平衡。平衡即稳定。所以,他的担心也是多余的。

因此,李密之所以重蹈了杨玄感的覆辙,而且还是否决了自己当初提出过的正确策略,根本原因是李密这个人的问题。

首先他没把握,他对取长安还是取洛阳没有十足把握。当初作为杨玄感的谋士,眼看着杨玄感选择了打洛阳而不是长安,李密似乎也没有努力去争取一下,可见李密的态度也不是很坚决,对打洛阳还是存在侥幸心理。否则的话,自己作为一条船上的命运与共的人,想必不会坐视杨玄感大概率走向失败还一味死跟。

其次,李密骄傲自满。他太过于自信,当时的他是瓦岗军的首领,坐拥数十万之众。瓦岗军是当时实力最强的起义军,我们从《隋唐演义》中已经领略到瓦岗军的厉害。什么程咬金、秦叔宝、徐茂公,都是瓦岗寨出来的人。

正因为李密太志得意满,之前瓦岗军发展太过顺利,以至于让他心态膨胀,认为凭自己的能力和目前的实力,夺取天下毫无悬念,根本不需要去先抢关中。沉浸在胜利喜悦中的李密随便就被李渊灌了一下迷魂汤,就已经神魂颠倒,找不到北。

最后李渊自己一路顺利攻取长安,据守蒲津和潼关这些险要,安安心心扫清陇右凉州势力,然后毫无后顾之忧地东出潼关,此时各路势力便再难与之相抗。而李密还做了李渊的挡箭牌,顶在关外挡住东路势力。

所以说人性是个问题,所有的成败归根到底都是人的问题。在这个选择题上,李渊就做对了。

李渊自晋阳起兵,径直攻取长安,数年后平定天下,则充分证明攻取长安确实是正确的战略选择。长安有险可守,洛阳毫无屏障、四面受敌、无险可守,想要扎稳根基进而平定天下,除了自己要有足够的实力,否则免谈,这是毫无疑问的长安比洛阳有优势得多。

其实,当年如果李密选择先一步取长安,据守蒲津等黄河渡口,鹿死谁手还真是难以预料。如果李密占据了关中,李渊当时就面临前不能进、后有刘武周和突厥势力的形势,这可是灾难性的。

所以,李渊当时为什么不惜一切代价拿下关中,这就是根本所在。杨玄感和李密先后失败,证明当时的情况下,攻取洛阳的战略选择是不明智的,他们都犯了同一个错误。而李渊做对了,于是得了天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分享到:
赞助商AD位
个性签名:无意影响世界,但求安顿自己。
近期热门
赞助商AD位
格言警句:天下本无事,庸人自扰之。
本站最新文章
本栏图文推荐
赞助商AD位
格言警句:天下本无事,庸人自扰之。
网站首页|关于本站|网站地图
趣历史感谢每一位喜欢本站的人,欢迎将本站分享给你的朋友!历史知识尽在 ─ 趣历史!
本站部分内容来源于互联网,若无意侵犯您的权利,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鲁ICP备2021008856号-18 Copyright © 2021-2024 趣历史 www.028gtxx.cn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