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趣历史!
三国孙策传位给二弟孙权,为什么不传位给孙翊?是很多人要的问题?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解答。
从中国封建制度的世袭制“父死自续,兄终弟及”的特点看,孙策去世时传位给自己的嫡长子比传位给孙权更加名正言顺。但从当时的社会环境来看,传位给弟弟则更有利于江东发展。
孙策是孙坚的长子,下面有4个弟弟,孙权是他的二弟,除此之外还有孙翊、孙匡、孙朗,孙权18岁,孙匡、孙朗年龄稍小,但孙翊已经16岁了,史书上说他“性似策”,性格非常像孙策,张昭等人认为孙策“当以兵属”之,但孙策最后把印绶交给了孙权,众人当时都感到吃惊。
受伤后孙策对自己之前的不足有了清醒的认识,孙翊的性格太像自己,孙策不愿意让自己的悲剧在他身上重演。相比而言,孙权的战绩虽然不突出,之前带兵还连打败仗,但他的优点是“性度弘朗,仁而多断”,能“亲贤贵士”、“善于任使”,如果他接班,更能以相对柔性的姿态协调江东内部,弥补之前的裂痕。
孙策临终前对孙权说:“举江东之众,决机于两阵之间,与天下争衡,卿不如我;举贤任能,各尽其心,以保江东,我不知卿。”打仗,你不如我;举贤任能,我不如你。这些话里体现出孙策对自己的反思,也有对孙权的期待。
孙权有政治资本
孙权曾经到荆州刘表那里,要回孙坚的遗体。这使得江东的那一班大臣对年幼的孙权刮目相看,而且孙权展示了极大的政治天分。连孙策都另眼相看,觉得孙权能力要比自己突出。
孙策如果传位给儿子,他儿子压制不了一批大臣
首先就是周瑜,孙策儿子对付不了,而且面对朝野利益关系。孙策儿子没有应对的手段,没有政治资本。
而且最坏的结果就是,大臣拥戴孙权结党营私,一旦这种势力形成,那么江东局势将不稳。周瑜念在与孙策之交,很可能会成立另外一个集团来保卫孙策儿子,但是由于孙策儿子能力不突出,周瑜将掌控实权。
孙策知道弟弟绝非等闲之辈,只有在孙权手里才可以报杀父之仇
孙策从孙权只身一人赶赴荆州,从刘表那里要回父亲遗体开始。孙策心里其实就已经知道了,孙权绝非是等闲之辈。
总结:事实也证明了孙策的眼光,孙权继位后江东政局非常不稳定,更有官员公然通敌谋反,孙权以张昭为师傅,以周瑜、程普等旧臣作为统帅,平定了叛乱稳定了局势,并且最终在“三分天下”中占有了一席之地。可以说和当初孙策的选择是分不开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