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趣历史!
今天趣历史小编为大家带来少年康熙的一个举动 为何让吴三桂感慨低估了他?清朝顺治十八年(1661年)正月,罹患重病的顺治皇帝在临终前经过多番斟酌,在外国传教士汤若望的建议下,决定让自己与庶妃佟佳氏所生的三皇子玄烨继承皇位,原因是玄烨已经出过天花,获得了对这种致命传染病的免疫力。玄烨即后来的康熙皇帝。
康熙登基时只有8岁,且此前一直生活在宫外,由保姆抚养长大。主少国疑,大臣未附,许多人对这位少年天子都带有轻视的想法,其中最为突出的是辅政四大臣之一的鳌拜。
康熙亲政之前,鳌拜倚仗自己的军功和地位,在朝中大肆结党,诛锄异己,甚至敢当面违抗康熙的谕旨,径行将同为辅政大臣的苏克萨哈满门抄斩。
鳌拜对少年康熙的轻视,很快就为此付出了代价——康熙隐忍多年,训练出一支由少年摔跤手组成的善扑营,趁鳌拜不备一举将其拿下,消除了这一多年来的心腹大患。
康熙以干净利落的手段迅速收拾鳌拜势力,让许多人都对这位少年天子刮目相看,不敢轻视于他。然而,康熙的能力和魄力,实在远超一般君主,所以即便许多人对他重新审视,但仍然低估了他。第二位因为低估康熙而吃了大亏的,就是清初的平西王吴三桂。
吴三桂本是明朝旧将,受命镇守山海关。明末李自成攻陷京师,吴三桂为报家仇,选择与建州女真合作,引清兵入关。清朝在后来平定中原的过程中,以投降的明朝旧部为前驱,吴三桂就是受清朝驱使的鹰犬之一。
康熙元年(1662年),吴三桂杀南明永历帝,自绝于明朝以媚清廷,因而被晋封为平西亲王,代替明朝的沐王府,镇守云南,与福建耿精忠、广东尚可喜并称“三藩”。
三藩之中,以平西王吴三桂势力最大,拥有极大的人事自主权和财权。三藩拥兵自重,对清朝中央统治形成巨大威胁,朝中有识之士提出抑制三藩势力,却因阻力过大未能施行。不过在康熙心目中,撤藩一直是其政治目标中的头等大事。
康熙十二年(1673年),尚可喜因自己年迈,请求回辽东养老,留下儿子尚之信镇守粤藩。对康熙而言,这是一个难得的机会,因此同意了尚可喜归辽东的请求,但同时顺水推舟,一并撤除了粤藩。康熙的这项举措,让吴三桂和耿精忠非常震动。不久,吴三桂和耿精忠先后上奏,请求撤藩。
吴三桂的本意,并非真心想撤藩,而是想借此窥探朝旨,同时也是对康熙的一种威胁。不出吴三桂所料,在奏折到达京师后,大多数官员慑于三藩的势力,不敢赞成撤藩。但没想到当时才20岁的康熙皇帝英明果决,下令撤藩,打了吴三桂一个措手不及。
撤藩令下后,吴三桂不甘失去权位,决定举旗反清。由于吴三桂厉兵秣马,辛苦经营多年,起事之初,便迅速攻陷了云南、贵州、四川、广西、湖南等省,闽藩耿精忠亦起兵响应,大有颠覆清朝之势。
实际上,吴三桂军队越往北方,越接近八旗精锐的势力范围,再进一步的难度就越大。吴三桂心里其实也有算盘,在战争胶着时,双方都没有必胜的把握,大可以与清廷谈判议和,理想的情况下可以划江而治。然而此时,康熙做了一件大出吴三桂意料之事。
在顺治年间,清廷为了笼络吴三桂,将顺治皇帝的妹妹建宁公主嫁给了吴三桂之子吴应熊,两人成婚后,一直居住在京城,吴应熊一直承担着向吴三桂传递朝廷密报的功能。而在吴三桂起兵反清后,康熙不顾与建宁公主之间的亲情,下令将吴应熊及他与公主的幼子处死,来向吴三桂表明斗争到底,绝不求和的决心。
当吴三桂听说吴应熊被处死的消息后,大惊道:“上少年,乃能是。”吴三桂一直以为康熙虽然有才能,但毕竟是个年轻少年,没想到竟能如此果决和心狠手辣,过去一直低估了他。至此,吴三桂和康熙双方都已无退路,只能背水一战,最终由准备更充分的康熙赢得了胜利,彻底削去三藩之害,为清朝统治的长远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希望对你们能有所帮助。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