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使用范围很广,按照上级部署或工作计划,每完成一项任务,一般都要向上级写报告,反映工作中的基本情况、工作中取得的经验教训、存在的问题以及今后工作设想等,以取得上级领导部门的指导。优秀的报告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又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最新报告范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校园文化调查报告篇一
高校校园文化调查的健康氛围,是高校大学生成长的沃土,它通过影响大学生的价值观念从而对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具有巨大的影响。高校校园文化相对于社会的主文化实属“亚文化”的范畴,它与社会的文化相互影响、相互约束或相互促进。在其先进独特的基础上,高校校园文化对于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影响可能是正面的,也可能是负面的。当高校校园文化发挥其学生勤奋好学、开拓创新,教师敬业爱岗,刻苦钻研的和谐向上的文化,并以此去熏陶和促进社会文化的进步时,它的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影响是正面向上的。但当高校的教师不务正业,不好好教学,学生不在勤奋好学,大家都变得追名逐利,舍本逐末时,它的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影响是负面消极的。于是,对高校校园文化的现状进行调查,发现其不足,并及时采取相应的矫正措施,从而积极健康的校园文化是十分有必要的。
一、校园文化的概念
李晓辉(20xx)指出高校校园文化是高校建校后的很长的成长历程中,逐渐缓慢形成的由学校全体成员共同发现、创建、信奉和遵循的,符合学校办学特色的校园精神、心理状态、思维方式、价值取向以及行为准则等精神成果的总和。高校校园文化包含了:生活文化、精神文化、物质文化和制度文化等要素。其中,精神文化是它的核心要素,是一所高校的办学宗旨和特色的精华。要对高校校园文化的现状进行调查,可以从高校全体成员的生活态度,学校校园的制度文化,学校校园的'精神文化,学校校园的学术和文体活动等方面着手。
二、调查方法及目的
本调查主要采用问卷调查法,通过问卷的设计、发放、回收以及相关数据的分析,旨在了解和把握当前昆明高校校园文化的现状,并提出相应的建设性意见与建议。
三、调查对象
以昆明市呈贡大学城各高校大学生为调查对象,主要包括昆明理工大学、云南大学、云南民族大学、云南师范大学、云南财经大学、昆明医科大学等9所高校,并进行分层随机抽样调查。
四、调查结果分析
根据所选的调查对象,针对各高校各年级的大学生及教师共发放问卷1800份,回收1764份,回收率为98%,其中学生占85%,教师占15%。根据调查问卷的调查数据显示,绝大多数的高校成员(教师、学生等)的对校园文化的概念都不是十分清楚,近五层的大学生都不太清楚校园文化的概念,甚至有12%学生不知道校园文化是什么。有六层的大学生都会主动参与各种校园活动(学术、文艺、体育等),而被动参与各种活动占的比例为28%,也有的大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参与校园活动,也有8%的大学生不愿参与学校的校园活动,而更愿意待在舍里。从高校大学生知识的获取途径来看,绝大多数学生都倾向于通过“教学”(教师的教学、家人的传授或朋友的交流)和网络(视频、课件等)进行获取知识,通过书籍或是凭借自身的经验的相对较少,大学生对书籍仍不够重视。有38%的大学生不愿参加学生会或社团,而另外62%的大学生会选择参加社团或学生会,他们认为参加学生或和社团既能结识不同的朋友,又能提升自己与人沟通、有人相处的能力,此外还能提升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针对“您对校园文化活动的评价”的回答,58%的受访者认为自己学习的校园活动丰富多彩,能很好地迎合学生和教师的需求,26%的受访者认为校园活动比较单调,没有新意,其他16%的受访者认为自己很少参加,不好评价。
针对学校三风问题的调查,首先,对于学校的学风,29%的受访者认为自己的学校学风良好,学生热爱学习,刻苦专研,53%的受访者认为自己学校的学风一般,还有18%受访者认为自己学校的学风较差,学生都不爱学习;其次,对学校教风的评价。40%的受访者认为,教师“不务正业”,为了挣钱或搞科研,对教学不够重视,29%的受访者认为,学校教风一般,其他的受访者认为学校教风很好。
有关对学校制度的评价,一半的受访者认为学校的制度比较健全,但相对陈旧。近三层的受访者认为学校的制度既严肃又具备一定开放性,比较适合大学生教育,其他受访者人为学校制度对学生影响不大,全靠学生自觉。当问到“您对您的学校有归属感吗?”的问题时,觉大多数学生的回答都是肯定的。对身边学生的评价,其中,认为自己身边的同学勤学上进,有目标的占18%,认为自己身边的同学应付学习,得过且过,倾向于追名逐利的占45%,剩余的都是沉迷于网络,不愿学习和改变的。
五、小结与启示
高校校园文化在引领大学生的业余生活中起到了不可替代的积极作用。但也存在一定的问题,一方面,高校目前对于校园文化的建设更倾向物资文化建设,精神文化的建设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冷落;另一方面,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不少高校优秀中国传统文化被快餐文化所替代。
要改善和解决以上问题,首先,在高校校园文化与社会文化的互动过程中,注重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积极吸取祖先遗留给我们的优秀文化;其次,各高校应该在校内建立校园文化建设的相关机构,注重共青团、学生会、志愿服务协会以及社团等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指引作用,加强学生干部的培训力度,提高他们自我管理和服务的意识;再者,加强“三风”建设和制度建设,在校园内营造良好的风气;最后,各高校应该积极培育学校精神,让学生铭记小学,以校为家,此外,还有建设积极向上的网络文化,让学生合理使用网络工具。
校园文化调查报告篇二
(一)、调查概况
笔者于20xx年秋对我实习所在的小学(x县xx基金小学)进行了校园文化建设调查。通过调查研究,对该校的校园文化建设现状有了初步的了解,为准确地掌握当前农村小学的校园文化建设现状,深化教育改革,加强农村小学校园文化建设的针对性,提高农村小学校园文化建设的实效性,探索实施素质教育的新路子提供了客观依据。
(二)、调研目的、意义
校园文化建设是学校办学理念的具体体现,是学校发挥育人功能的重要抓手。为加强校际学习联系,进一步探索具有各校特色的校园文化建设新路子,打开学校德育与教学相互促进的新局面。
(三)、调查切入点:
此次调查以校园文化建设为主要内容,即物质文化建设、精神文化建设、制度文化建设为主要切入点展开调查。
(四)、调查时间及对象:
调查时间:
调查对象:x县xx基金小学及该校部分教师、学生
(五)、学校概况
x县xx基金小学原名大埠中心小学,是一所始建于1934年的名不见经传的典型山区小学,因条件所限,学校规模极小,校园破烂不堪,当时的校园面积仅有3000多平方米,校舍不足1000平方米,且一半以上还是低矮破烂、阴暗潮湿的一级危房。在校的学生也不过200多人。因为校舍严重不足,周边村庄里的许多学龄孩子都无法入校读书,只能分散在另外几个教学点--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生产队的土仓库里上课。就在这一年,正在寻找资助对象的洪逸挥先生,在赣州市旅游局的牵线搭桥下,与大埠中心小学结上了不解之缘,大埠中心小学也从此更名为xx基金小学。
如今,该校的办学条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校园面积翻了几番,危房全部被拆除,建起了宽敞明亮的教学楼和宿舍楼,教学环境和设施设备得到大大的改善,学校办学规模也不断扩大,目前已拥有学生1167人,教职工46人,且30岁以下的教师占教师总人数的2/3,比原来增加了近三倍。
10年来,逸挥基金会以一种全新的精神理念一直关心学校的成长,使学校管理大大加强,办学质量显著提高,由全县后进一跃进入了先进行列。在20xx年举行的三年级语文、四年级数学抽考中,该校成绩分别名列全县同类学校第一、第二名。20xx年起,在全县抽考中,该校又连续四年取得全县同类学校第一名。师生中还涌现了一大批工作、学业、操行优秀分子,受到各级表彰,其中有一名教师被评为全国模范教师。加上学校其他各方面均取得不错的进步,从20xx年起至今,该校连续获得“市文明校园、德育示范学校”、“红领巾示范学校”、“小公民道德建设示范基地”、“文明校园创建先进单位”、“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先进单位”等众多荣誉。
x县xx基金小学把校园文化建设置于体现学校理念、学校精神、学校品位的高度来积极构建,使其在倡导素质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素质的过程中,较好地发挥其育人功能,成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有力支撑。
一、精心设计,构建绿化、美化、知识化的校园环境。
在创建过程中,学校在布局调整、建筑设计、区域划分、小品点缀、绿化配套等方面进行了精心的设计与构建。尤其在学校内部环境的建设上,以“从新”、“从特”、“从细”来装点布置。目前,校园内教室、宿舍、走廊、活动室都能做到美观洁净,而各式宣传橱窗、画廊、黑板报上丰富多彩的内容成为全校师生经常驻足,翘首以待的一道可口的精神快餐。展现在各区域的宣传标语、校训、名人警句无不体现出师生们的人生信仰或教育理念。教师、学生的一些书法、美术作品的点缀,加浓了学校典雅怡人的文化氛围,给师生提供一个赏心悦目、充满生机的教育空间。学校的校园环境真正成无字的诗、无声的歌、立体的画。
二、规范有序,形成制约、自律、激励的法治环境。
以法治校、以法治教,应是实现学校管理序化优化的重要途径,也是弘扬校园文化的重要原则。近三年来,学校依据学校章程,建立与健全了一系列具有客观性、稳定性、系统性特点的规章制度,使学校在校园管理、评先荐优、行为规范、考绩考勤等诸方面有章可循。在制定或修改每一项制度时,学校都组织教师或学生积极参与,发动大家充分发表意见,力求各项制度能为全体成员共同认可,共同接受。
三、与时俱进,倡导开拓、进取、创新的`人文环境。
x县xx基金小学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十分重视人文环境的构筑,尽最大限度地把时代信息、时代精神、时代理念融入校园文化之中,使学生能做到“立足校园、关注祖国、放眼世界”。一周一次的国旗下讲话,直接成为“世纪论坛”。在这“世纪论坛”上,讲话者歌颂改革开放以来的丰硕成果,介绍科技发展的最新成就,畅谈个人的社会责任,描绘献身四化、献身祖国的宏伟理想,所有这些,激发了全校学生爱校爱国、立志成才的热情。
四、以人为本,优化培养特长的活动环境。
校园文化的建设应是一种动态的过程,它应当以人为宗旨,以活动为载体,通过校园文化的张扬与渗透,来鲜明学校理念,鲜明教育理念,发展师生个性、陶冶师生情操,增加师生的自主意识、竞争意识、效率意识、民主法律意识和开拓创新意识。近几年来,学校采用“坐标式”来组织开展各类活动。横向以时间为序,在每学期,每学年中具体规划好面与点的校园文化活动。活动内容的安排主要依据纪念节日、传统节日、学校特点来组织。纵向以空间为序,通过阵地建设来组织安排活动。近几年来,学校充分利用一切文化宣传阵地,音乐、美术、书法等兴趣小组、学校德育基地、社会实践基地等,使教师与学生都有共同参与的空间,都有“露一手”的机会。校园文化活动的积极开展,既普及又有提高,使全校师生在活动中激发了兴趣,发展了个性,培养了特长,形成了风格。形成校园文化的鲜明特色与风格。
三、调查收获与思考
当代的学生具有“兴趣多样化,生活多色彩,成才途径多”的特点。校园文化建设可以满足他们求新知、求技能、求娱乐、求交际、善表现的愿望及要求;能开拓他们的视野,提高他们的素质和能力,有利于他们在知识、能力、道德、情操诸方面的发展。因此,全面性、多层次、多角度地开展校园文化建设,对学校全面推行素质教育,具有重要的作用。
一、校园文化建设在陶冶学生情操,丰富业余生活的同时,能激发调动他们的创造性,使他们的剩余精力得到渲泄,使他们的潜能得到开发利用。
二、校园文化活动可以增强学生的荣誉感和责任感,起到自觉维护班级、学校的荣誉,激励他们为全面成长而努力学习、认真探索。
三、校园文化活动能调剂、丰富学生的业余生活,使他们在紧张的学习之余得到轻松愉快的休息,同时校园文化活动的开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促进学校全方位、多角度为学生成长、成才进行研究和探讨。
四、可以充分发挥校园文化建设的教育作用,提高学生的文化素质,学生在接受教师教育的同时,通过参加校园文化活动来提高自己的素质,为将来走向更高一级学校打好基础,做好准备。
五、校园文化是学校师生共同创造的群体文化,优秀的校园文化寄托了全体师生的理想、希望、要求,满足了全体师生共同的需要,使学校群体产生强烈的内聚力量和激励力量。同时能够激发全体师生对学校目标、准则的认同感。个体对群体强烈的归属感、自豪感和使命感。一方面,校园文化建设越发达、愈成熟,群体心理就愈协调、相融的越统一,学校对个体的吸引力、凝聚力、激励力就愈大,群体意识就愈强。另一方面,处于社会中的体现凝聚力、激励力的学校形象,在校园文化建设中通过扩散、传播,还会使外部公众对学校的信念、目标、育人的有效性也产生认同和信心,这样就可以强化学校内部的自信力,从而将个体目标整合为学校总目标。
校园文化调查报告篇三
(一)、调查概况
笔者于20xx年秋对我实习所在的小学(*县**基金小学)进行了校园文化建设调查。通过调查研究,对该校的校园文化建设现状有了初步的了解,为准确地掌握当前农村小学的校园文化建设现状,深化教育改革,加强农村小学校园文化建设的针对性,提高农村小学校园文化建设的实效性,探索实施素质教育的新路子提供了客观依据。
(二)、调研目的、意义
校园文化建设是学校办学理念的具体体现,是学校发挥育人功能的重要抓手。为加强校际学习联系,进一步探索具有各校特色的校园文化建设新路子,打开学校德育与教学相互促进的新局面。
(三)、调查切入点:
此次调查以校园文化建设为主要内容,即物质文化建设、精神文化建设、制度文化建设为主要切入点展开调查。
(四)、调查时间及对象:
调查时间:20xx年9月20日—20xx年1月20日
调查对象:*县**基金小学及该校部分教师、学生
(五)、学校概况
*县**基金小学原名大埠中心小学,是一所始建于1934年的名不见经传的典型山区小学,因条件所限,学校规模极小,校园破烂不堪,当时的校园面积仅有3000多平方米,校舍不足1000平方米,且一半以上还是低矮破烂、阴暗潮湿的一级危房。在校的学生也不过200多人。因为校舍严重不足,周边村庄里的许多学龄孩子都无法入校读书,只能分散在另外几个教学点——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生产队的土仓库里上课。就在这一年,正在寻找资助对象的洪逸挥先生,在赣州市旅游局的牵线搭桥下,与大埠中心小学结上了不解之缘,大埠中心小学也从此更名为**基金小学。
如今,该校的办学条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校园面积翻了几番,危房全部被拆除,建起了宽敞明亮的教学楼和宿舍楼,教学环境和设施设备得到大大的改善,学校办学规模也不断扩大,目前已拥有学生1167人,教职工46人,且30岁以下的教师占教师总人数的2/3,比原来增加了近三倍。
来,逸挥基金会以一种全新的精神理念一直关心学校的成长,使学校管理大大加强,办学质量显著提高,由全县后进一跃进入了先进行列。在20xx年举行的三年级语文、四年级数学抽考中,该校成绩分别名列全县同类学校第一、第二名。20xx年起,在全县抽考中,该校又连续四年取得全县同类学校第一名。师生中还涌现了一大批工作、学业、操行优秀分子,受到各级表彰,其中有一名教师被评为全国模范教师。加上学校其他各方面均取得不错的进步,从20xx年起至今,该校连续获得“市文明校园、德育示范学校”、“红领巾示范学校”、“小公民道德建设示范基地”、“文明校园创建先进单位”、“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先进单位”等众多荣誉。
*县**基金小学把校园文化建设置于体现学校理念、学校精神、学校品位的高度来积极构建,使其在倡导素质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素质的过程中,较好地发挥其育人功能,成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有力支撑。
1、精心设计,构建绿化、美化、知识化的校园环境。
在创建过程中,学校在布局调整、建筑设计、区域划分、小品点缀、绿化配套等方面进行了精心的设计与构建。尤其在学校内部环境的建设上,以“从新”、“从特”、“从细”来装点布置。目前,校园内教室、宿舍、走廊、活动室都能做到美观洁净,而各式宣传橱窗、画廊、黑板报上丰富多彩的内容成为全校师生经常驻足,翘首以待的一道可口的精神快餐。展现在各区域的宣传标语、校训、名人警句无不体现出师生们的人生信仰或教育理念。教师、学生的.一些书法、美术作品的点缀,加浓了学校典雅怡人的文化氛围,给师生提供一个赏心悦目、充满生机的教育空间。学校的校园环境真正成无字的诗、无声的歌、立体的画。
2、规范有序,形成制约、自律、激励的法治环境。
以法治校、以法治教,应是实现学校管理序化优化的重要途径,也是弘扬校园文化的重要原则。近三年来,学校依据学校章程,建立与健全了一系列具有客观性、稳定性、系统性特点的规章制度,使学校在校园管理、评先荐优、行为规范、考绩考勤等诸方面有章可循。在制定或修改每一项制度时,学校都组织教师或学生积极参与,发动大家充分发表意见,力求各项制度能为全体成员共同认可,共同接受。
3、与时俱进,倡导开拓、进取、创新的人文环境。
*县**基金小学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十分重视人文环境的构筑,尽最大限度地把时代信息、时代精神、时代理念融入校园文化之中,使学生能做到“立足校园、关注祖国、放眼世界”。一周一次的国旗下讲话,直接成为“世纪论坛”。在这“世纪论坛”上,讲话者歌颂改革开放以来的丰硕成果,介绍科技发展的最新成就,畅谈个人的社会责任,描绘献身四化、献身祖国的宏伟理想,所有这些,激发了全校学生爱校爱国、立志成才的热情。
4、以人为本,优化培养特长的活动环境。
校园文化的建设应是一种动态的过程,它应当以人为宗旨,以活动为载体,通过校园文化的张扬与渗透,来鲜明学校理念,鲜明教育理念,发展师生个性、陶冶师生情操,增加师生的自主意识、竞争意识、效率意识、民主法律意识和开拓创新意识。近几年来,学校采用“坐标式”来组织开展各类活动。横向以时间为序,在每学期,每学年中具体规划好面与点的校园文化活动。活动内容的安排主要依据纪念节日、传统节日、学校特点来组织。纵向以空间为序,通过阵地建设来组织安排活动。近几年来,学校充分利用一切文化宣传阵地,音乐、美术、书法等兴趣小组、学校德育基地、社会实践基地等,使教师与学生都有共同参与的空间,都有“露一手”的机会。校园文化活动的积极开展,既普及又有提高,使全校师生在活动中激发了兴趣,发展了个性,培养了特长,形成了风格。形成校园文化的鲜明特色与风格。
当代的学生具有“兴趣多样化,生活多色彩,成才途径多”的特点。校园文化建设可以满足他们求新知、求技能、求娱乐、求交际、善表现的愿望及要求;能开拓他们的视野,提高他们的素质和能力,有利于他们在知识、能力、道德、情操诸方面的发展。因此,全面性、多层次、多角度地开展校园文化建设,对学校全面推行素质教育,具有重要的作用。
1、校园文化建设在陶冶学生情操,丰富业余生活的同时,能激发调动他们的创造性,使他们的剩余精力得到渲泄,使他们的潜能得到开发利用。
2、校园文化活动可以增强学生的荣誉感和责任感,起到自觉维护班级、学校的荣誉,激励他们为全面成长而努力学习、认真探索。
3、校园文化活动能调剂、丰富学生的业余生活,使他们在紧张的学习之余得到轻松愉快的休息,同时校园文化活动的开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促进学校全方位、多角度为学生成长、成才进行研究和探讨。
4、可以充分发挥校园文化建设的教育作用,提高学生的文化素质,学生在接受教师教育的同时,通过参加校园文化活动来提高自己的素质,为将来走向更高一级学校打好基础,做好准备。
5、校园文化是学校师生共同创造的群体文化,优秀的校园文化寄托了全体师生的理想、希望、要求,满足了全体师生共同的需要,使学校群体产生强烈的内聚力量和激励力量。同时能够激发全体师生对学校目标、准则的认同感。个体对群体强烈的归属感、自豪感和使命感。一方面,校园文化建设越发达、愈成熟,群体心理就愈协调、相融的越统一,学校对个体的吸引力、凝聚力、激励力就愈大,群体意识就愈强。另一方面,处于社会中的体现凝聚力、激励力的学校形象,在校园文化建设中通过扩散、传播,还会使外部公众对学校的信念、目标、育人的有效性也产生认同和信心,这样就可以强化学校内部的自信力,从而将个体目标整合为学校总目标。
校园文化调查报告篇四
大坝中学始建于1978年,现为完全初级中学。现有教职工142名,教学班级28个,学生1263名,是丹江口市在校人数规模最大的一所初级中学。近年来,学校以“成就智美人生,奠基幸福未来”为办学理念,以“求真向善惟美涵养文明素质,修德启智健体奠基幸福未来”的办学目标,形成了以“崇德好学励志笃行”为校训,以“文明勤奋和谐进取”为校风,以“严谨博学善教爱生”为教风,以“乐学多思求真创造”为学风,积极创造净化美化、理化性的人文环境,让学校成为师生愉悦成长的乐园。在我校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初步形成了充分展示学校个性魅力和办学特色的校园文化,不仅具有美化功能,更具有强大的育人功能,充分发挥着隐性教育的作用。
我校在校学生、部分教师及有关领导。
调查时间:
20xx年5月至10月。
调查方式:
问卷调查、口头咨询、座谈会、深度访谈等方式。
调查目的:
通过调查,了解学生对学校文化建设的满意度,了解学校文化对在校学生素质的影响,以及对学生管理中起到的德育教育的作用,从而为对下一阶段学校文化的建设和层次的提升提供参考。
调查情况:
1、发放问卷调查100份,回收100份,回收率为100%。问卷调查题目涉及文明礼仪、道德、心理、以及对学校的满意度等。对于“你能主动跟老师打招呼吗?”的问题,有84%的学生做的较好,13%的学生承认做不到。对“看见地上有纸屑,你能主动捡起来吗?”的问题,有92%的学生做不到。对“学校环境你感到满意吗?”有16%的学生满意,73%的学生基本满意,11%的学生不太满意。对“你会主动浏览学校文化墙上的内容吗?”86%的学生能主动看,11%的学生不太注意,3%的学生无所谓。从问卷调查的结果看,部分学生关注校园文化建设,对自身文明行为比较在意,并努力提高改善。
2、三个年级两次召开30人座谈会。通过座谈,学生对校园安全、卫生、文化环境的改善比较满意,对目前班级小组学习、导学案学习模式比较赞同,对学校平行班教学非常拥护,对班主任老师爱岗敬业心怀感激,对校园仍然存在乱扔乱丢现象深恶痛绝。份份表示要从自身做起,做文明合格的中学生。
3、多次对校长、副校长、教务主任、总务处及各科室老师等老师深度访谈。校长认为,我校对校园文化建设不够重视,目前没有明显特色。我校准备借着我市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调水源头、中国水都的势头,以“水文化”为特色,重点宣传丹江大坝重大功能、古均州文化地方特色、宣传水的重要性、历代治水文化、弘扬治水精神,制作大块模型,打造校园文化墙,营造对老师对学生方方面面的校园文化教育氛围。部分老师认为,学校文化氛围不够,各项制度落实不到位,师生活动较少,办学特色不明显。有些科室只为上级检查而存在,没有充分发挥作用。
1、物质文化。在学校文化建设中,精神文化是目的,物质文化是实现精神文化的途径和载体,是推进学校文化建设的必要前提;物质文化建设是学校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和重要的支撑。
学校物质文化建设是指学校建筑、教学设施、教室、实验室、办公室、图书室、运动场等方面的建设,这些既是学校开展教育教学活动的物质基础,同时也是塑造优良学校文化的物质基础。是校园文化的硬件,是看得见摸的着的东西。校园物质文化的每一个实体,以及各实体之间结构的关系,无不反映了某种教育价值观。
完善的校园设施将为师生员工开展丰富多彩的寓教于文、寓教于乐的教育活动提供重要的阵地,使师生教有其所、学有其所、乐有其所,在求知、求美、求乐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启迪和教育。完善的设施、合理的布局、各具特色的建筑和场所,使人心旷神怡、赏心悦目,有助于陶冶高雅情操,塑造美好心灵,激发开拓进取精神,约束不良风气和行为,促进师生身心健康发展。今年暑假,我校新建标准塑胶运动场一个,全部黑化校园路面,刷新教学楼实验楼外墙,绿化美化校园,将一个全新美观整洁的校园呈现在师生面前,使我校校园硬件建设达到最好程度,为师生营造了一个身心愉悦的外部环境。
2、精神文化。学校精神文化建设是校园文化建设的`核心内容,也是学校文化的最高层次。它主要包括校园历史传统和被全体师生员工认同的共同文化观念、价值观念、生活观念等意识形态,是一个学校本质、个性、精神面貌的集中反映。学校精神文化又被称为“学校精神”,并具体体现在办学理念、校风、校训、教风、学风、班风、个性、风貌和学校人际关系上等方面。
(1)校风建设。校风建设实际上就是校园精神的塑造,校风作为构成教育环境的独特的因素,体现着一个学校的精神风貌。在校风体现形式上,校风主要表现在办学理念、校训、校歌、校徽和校旗上。好的校风具有深刻“强制性”的感染力,使不符合环境气氛要求的心理和行为时刻感受到一种无形的压力,使每一位师生的集体感受日趋巩固和扩展,形成集体成员心理特性最协调的心理相容状态;好的校风具有对学校成员内在动力的激发作用,催人奋进;好的校风对学校成员的心理发展具有保护作用,对不良的心理倾向和行为具有强大的抵御力量,有效地排除各种不良心理和行为的侵蚀和干扰。
办学目标:求真向善惟美涵养文明素质
修德启智健体奠基幸福未来
校训:崇德好学励志笃行
校风:文明勤奋和谐进取
(2)教风建设。教风是教师在长期教育实践活动中形成的教育教学的特点、作风和风格,是教师师德水平、文化知识水平、教育理论、技能等素质的综合表现。今天全国人民正在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但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发展是硬道理。发展经济靠科技,发展科技靠人才,而培养人才靠教育。因此当今世界各国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学校是育人的场所,是人才的摇篮,而教师是人才的培养者,理应在“传道授业解惑”教书育人的过程中发挥主力军的作用。只有在教师队伍中树立起良好的师德、过硬的专业素质、扎实的教风,才能引导和促进优良学风的形成,才能完成教育人培养人、提高中华民族整体素质的光荣艰巨任务。总之,没有良好的工作作风和教风就难以形成良好的学风,也就难以完成教书育人的基本职责,更谈不上培养人才了,耽误的可是国家大事了。
我校已形成以“严谨博学善教爱生”的教风。老师们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不忘职责,坚守师德标准,廉洁从教,敬业奉献。坚定的理想信念和对未来美好的追求,让我们一直坚持在人间这条沧桑的正道上!
文化长廊历代书法家作品集
(3)学风建设。学风是指学生集体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治学态度和方法,是学生在长期学习过程中形成的学习习惯、生活习惯、卫生习惯、行为习惯等方面的表现。优良学风像校风、教风一样,对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对学生人格品质的发展和完善,对培养学生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接班人,都有重要意义。我校已形成以“乐学多思求真创造”的学风。同学们比学赶优,在导学案模式下,在小组内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学习已基本成为习惯。良好的学风直接带来中考的优异成绩和各项综合素质考评位居全市前列。
随处可见的名言学生活动
(4)学校人际关系建设。学校人际关系包括学校领导之间的关系、学校领导与教职工之间的关系、教师之间的关系、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和谐的校园人际关系是学校文化建设的发展和推动力量。良好的学校人际关系有助于广大师生员工达到密切合作,形成一个团结统一的集体,更好的发挥整体效应。总体来看,我校人际关系比较和谐,没有体罚变相体罚学生现象,学生尊敬老师团结同学,一派宁静祥和。
3、制度文化。学校制度文化建设是学校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没有规矩,无以成方圆”,通过制度规范学校师生的行为,告诫人们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制度文化建设实际上包括制度建设、组织机构建设和队伍建设三个方面,组织机构建设和队伍建设是确保制度建设落到实处,并使其真正起到规范师生行为的关键环节,校园文化组织机构的健全和完善,校园文化队伍的勤奋与能干,对正常开展校园文化活动,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决定性的作用。我校的各项制度基本健全,组织机构建设基本合理,师资队伍基本达标。我校实行校长负责制,校长是党政一把手,负责全面工作。副校长分管教学、政教、总务、办公室等具体工作。党务工作下设工会、共青团、妇联等。分工清晰,责任到人,各负其责,共同发展。
1、完善校园文化墙内容,多途径落实校园文化建设,在办学理念、学校管理、校本课程中渗透“水文化”的特色,以多种形式给予师生文化熏陶。
2、完善各种校园文化内容,发挥校园文化的显性、隐性作用,努力从精神层面提升师生价值观,确保师生心理健康教育、环境教育、安全教育、纪律法制教育等方面有长足进步。
3、大力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并渗透到课堂教学改革中,促进学生行为习惯的改变,以优秀文化影响人,引领学生健康成长。
4、创新班级文化,加强班级文化建设,培训班主任,提高班主任综合素质,强化班主任责任意识,培养学生主人翁意识。
5、开发校本课程文化,发挥地方特色文化的作用:水文化、吕家河民歌、民间故事、武当武术等文化,让学生了解家乡,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
校园文化调查报告篇五
(一)、调查概况
笔者于20xx年秋对我实习所在的小学(x县xx基金小学)进行了校园文化建设调查。通过调查研究,对该校的校园文化建设现状有了初步的了解,为准确地掌握当前农村小学的校园文化建设现状,深化教育改革,加强农村小学校园文化建设的针对性,提高农村小学校园文化建设的实效性,探索实施素质教育的新路子提供了客观依据。
(二)、调研目的、意义
校园文化建设是学校办学理念的具体体现,是学校发挥育人功能的重要抓手。为加强校际学习联系,进一步探索具有各校特色的校园文化建设新路子,打开学校德育与教学相互促进的新局面。
(三)、调查切入点:
此次调查以校园文化建设为主要内容,即物质文化建设、精神文化建设、制度文化建设为主要切入点展开调查。
(四)、调查时间及对象:
调查时间:20xx年9月20日—20xx年1月20日
调查对象:x县xx基金小学及该校部分教师、学生
(五)、学校概况
x县xx基金小学原名大埠中心小学,是一所始建于1934年的名不见经传的典型山区小学,因条件所限,学校规模极小,校园破烂不堪,当时的校园面积仅有3000多平方米,校舍不足1000平方米,且一半以上还是低矮破烂、阴暗潮湿的一级危房。在校的学生也不过200多人。因为校舍严重不足,周边村庄里的许多学龄孩子都无法入校读书,只能分散在另外几个教学点——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生产队的土仓库里上课。就在这一年,正在寻找资助对象的洪逸挥先生,在赣州市旅游局的牵线搭桥下,与大埠中心小学结上了不解之缘,大埠中心小学也从此更名为xx基金小学。
如今,该校的办学条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校园面积翻了几番,危房全部被拆除,建起了宽敞明亮的教学楼和宿舍楼,教学环境和设施设备得到大大的改善,学校办学规模也不断扩大,目前已拥有学生1167人,教职工46人,且30岁以下的教师占教师总人数的2/3,比原来增加了近三倍。
10年来,逸挥基金会以一种全新的精神理念一直关心学校的成长,使学校管理大大加强,办学质量显著提高,由全县后进一跃进入了先进行列。在2024年举行的三年级语文、四年级数学抽考中,该校成绩分别名列全县同类学校第一、第二名。2024年起,在全县抽考中,该校又连续四年取得全县同类学校第一名。师生中还涌现了一大批工作、学业、操行优秀分子,受到各级表彰,其中有一名教师被评为全国模范教师。加上学校其他各方面均取得不错的进步,从2024年起至今,该校连续获得“市文明校园、德育示范学校”、“红领巾示范学校”、“小公民道德建设示范基地”、“文明校园创建先进单位”、“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先进单位”等众多荣誉。
x县xx基金小学把校园文化建设置于体现学校理念、学校精神、学校品位的高度来积极构建,使其在倡导素质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素质的过程中,较好地发挥其育人功能,成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有力支撑。
1、精心设计,构建绿化、美化、知识化的校园环境。
在创建过程中,学校在布局调整、建筑设计、区域划分、小品点缀、绿化配套等方面进行了精心的设计与构建。尤其在学校内部环境的建设上,以“从新”、“从特”、“从细”来装点布置。目前,校园内教室、宿舍、走廊、活动室都能做到美观洁净,而各式宣传橱窗、画廊、黑板报上丰富多彩的内容成为全校师生经常驻足,翘首以待的一道可口的精神快餐。展现在各区域的宣传标语、校训、名人警句无不体现出师生们的人生信仰或教育理念。教师、学生的一些书法、美术作品的点缀,加浓了学校典雅怡人的文化氛围,给师生提供一个赏心悦目、充满生机的教育空间。学校的校园环境真正成无字的诗、无声的歌、立体的画。
2、规范有序,形成制约、自律、激励的法治环境。
以法治校、以法治教,应是实现学校管理序化优化的重要途径,也是弘扬校园文化的重要原则。近三年来,学校依据学校章程,建立与健全了一系列具有客观性、稳定性、系统性特点的规章制度,使学校在校园管理、评先荐优、行为规范、考绩考勤等诸方面有章可循。在制定或修改每一项制度时,学校都组织教师或学生积极参与,发动大家充分发表意见,力求各项制度能为全体成员共同认可,共同接受。
3、与时俱进,倡导开拓、进取、创新的人文环境。
x县xx基金小学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十分重视人文环境的构筑,尽最大限度地把时代信息、时代精神、时代理念融入校园文化之中,使学生能做到“立足校园、关注祖国、放眼世界”。一周一次的国旗下讲话,直接成为“世纪论坛”。在这“世纪论坛”上,讲话者歌颂改革开放以来的丰硕成果,介绍科技发展的最新成就,畅谈个人的社会责任,描绘献身四化、献身祖国的宏伟理想,所有这些,激发了全校学生爱校爱国、立志成才的热情。
4、以人为本,优化培养特长的活动环境。
校园文化的建设应是一种动态的过程,它应当以人为宗旨,以活动为载体,通过校园文化的张扬与渗透,来鲜明学校理念,鲜明教育理念,发展师生个性、陶冶师生情操,增加师生的自主意识、竞争意识、效率意识、民主法律意识和开拓创新意识。近几年来,学校采用“坐标式”来组织开展各类活动。横向以时间为序,在每学期,每学年中具体规划好面与点的校园文化活动。活动内容的安排主要依据纪念节日、传统节日、学校特点来组织。纵向以空间为序,通过阵地建设来组织安排活动。近几年来,学校充分利用一切文化宣传阵地,音乐、美术、书法等兴趣小组、学校德育基地、社会实践基地等,使教师与学生都有共同参与的空间,都有“露一手”的机会。校园文化活动的积极开展,既普及又有提高,使全校师生在活动中激发了兴趣,发展了个性,培养了特长,形成了风格。形成校园文化的鲜明特色与风格。
当代的学生具有“兴趣多样化,生活多色彩,成才途径多”的特点。校园文化建设可以满足他们求新知、求技能、求娱乐、求交际、善表现的愿望及要求;能开拓他们的视野,提高他们的素质和能力,有利于他们在知识、能力、道德、情操诸方面的发展。因此,全面性、多层次、多角度地开展校园文化建设,对学校全面推行素质教育,具有重要的作用。
1、校园文化建设在陶冶学生情操,丰富业余生活的同时,能激发调动他们的创造性,使他们的剩余精力得到渲泄,使他们的潜能得到开发利用。
2、校园文化活动可以增强学生的荣誉感和责任感,起到自觉维护班级、学校的荣誉,激励他们为全面成长而努力学习、认真探索。
3、校园文化活动能调剂、丰富学生的业余生活,使他们在紧张的学习之余得到轻松愉快的休息,同时校园文化活动的开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促进学校全方位、多角度为学生成长、成才进行研究和探讨。
4、可以充分发挥校园文化建设的教育作用,提高学生的文化素质,学生在接受教师教育的同时,通过参加校园文化活动来提高自己的素质,为将来走向更高一级学校打好基础,做好准备。
5、校园文化是学校师生共同创造的群体文化,优秀的校园文化寄托了全体师生的理想、希望、要求,满足了全体师生共同的需要,使学校群体产生强烈的内聚力量和激励力量。同时能够激发全体师生对学校目标、准则的认同感。个体对群体强烈的归属感、自豪感和使命感。一方面,校园文化建设越发达、愈成熟,群体心理就愈协调、相融的越统一,学校对个体的吸引力、凝聚力、激励力就愈大,群体意识就愈强。另一方面,处于社会中的体现凝聚力、激励力的学校形象,在校园文化建设中通过扩散、传播,还会使外部公众对学校的信念、目标、育人的有效性也产生认同和信心,这样就可以强化学校内部的自信力,从而将个体目标整合为学校总目标。
校园文化调查报告篇六
:校园文化的建设与体育社团是息息相关的,体育社团与校园文化建设的协调发展,会对当今学生的身心发展,以及学生自我独特个性的形成,有着十分重要的促进意义。为了给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体育学习环境,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等,根据当前体育社团的发展现状的,对体育社团与校园文化建设的协调发展展开了探讨,旨为能进一步推进体育社团与校园文化的统一发展。
:体育社团;校园文化建设;协调发展
在体育教学当中,一般都是一个体育老师需要带很多学生,所以体育教学不能根据学生的学习程度和兴趣爱好来对每个学生进行细致的一对一讲解,不能满足学生的多样化体育需要。学校体育社团,是根据学生自身的爱好追求所成立的`,体育社团的成立不仅有效满足了学生们对体育活动的各种需求,还大大提高了学生的体育兴趣与培养了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同时也为校园文化建设增添了许多的色彩。因此,研究校园文化的建设和体育社团的和谐发展十分具有切实的发展意义。
1.1发展现状
随着体育教学的不断改革与创新,学生的健身、健康意识开始逐步的提升,尤其是学生的主体意识与参与意识也有了十分显著的改变和提高。尤其是,随着校园文化的不断丰富与深入进行,学校也越来越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在进行素质教育的同时也,要对学生进行体能训练,这给学校体育社团的发展,营造了融洽的环境和良好的发展机遇,对体育社团的发展起到了强有力的推动作用。从20世纪末开始我国学校体育社团的数目显著增长,社团的活动内容也开始不断丰富与多彩。学校体育社团的产生,取决于学生的体育兴趣和爱好,满足学生的自娱和娱人,来实现学生的自我锻炼、自我进步、自我发展、自我服务的目的。同时也有不少学校一直在不断学习与创新,通过参考其它学校的体育社团特点,来不断完善自身学校体育社团的项目,以满足大多数学生的兴趣,吸引更多的学生参与体育社会,这对校园文化凝聚力的增强,有着十分积极的影响作用。
1.2存在问题
1.2.1主管管理问题校园社团有自己独立的管理体系,学生社团联合会是校园社团的管理层,但是往往却因为学校的社团往往数目过多,加上很多学生本身对体育知识的认识就不充分,就会出现在现实生活中很难管理体育社团的日常,一般会运用规章制度实现管理,制度的管理往往会将目标政绩化,会忽视对社团的扶持、引导和梳理,而注重社团的荣誉和稳定,难以做到实质性的管理。1.2.2客观原因由于各级学校的不同,也就造就的教学环境的不同,各级学校之间的校园文化也是参差不齐,这对社团工作的衔接也带来了诸多的不便,是学生社团活动丰富步履艰难。另外也要面对专业指导教师缺失的现实,以及社团负责人不足等,这都使得体育社团的创新难以实现。其次社团活动的举行必然需要经费的支持,而社团的经费来源主要来源于社团成员的社费、校方下拨和社会资助,但是不少学校由于经济水平有限,有不少学校对社团经费难以满足,再加上对体育社团的不全面认知,就会出现体育社团经费审批较少的情况,这对校园体育社团的发展有了限制。
体育社团如今已经成为学生锻炼身体的主要原因,学校应该承担起这个责任。想要促进体育社团与校园文化建设的协调发展,首先应该提升相关管理部门对其重视程度,使学校的管理人员充分的认识到开展体育社团的重要性。体育社团的开展不仅仅是为了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更是为学生未来的生活工作学习打下良好的身体基础。学校体育社团应该和管理部门有机的结合起来,发挥学校的管理优势,并将体育社团进行统一化的管理。定期对体育社团进行社团活动评估,实施奖罚分明的制度,其次应该对社团的相关人员进行专业的培训,提升相关人员的专业能力。这样从整体上提升了学生和教师对体育社团的认识,并使社团可以在未来独立有序的发展。
2.1完善体育社团的物质文化建设
学校体育社团的发展情况与学校的物质以及文化建设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学校应该大力进行体育社团文化精神的宣传活动,就派出专业的体育指导教师,来为体育社团进行指导训练,以激发学生参加体育活动兴趣。同时,还可以通过张贴海报的方式,在运动场悬挂体育名人的格言以及画像;在校园广播中宣传体育赛事信息,以推动校园文化建设。在此之后,还要为学生配备良好的体育运动环境。健全的体育设施才能使学生充分的发挥自身的技能,以更好的营造体育文化环境。物质与文化建设两者之间是息息相关,当然充足的资金投入是必不可少的,学校应该适当的为体育社团的发展投入一部分经费,以解决体育设施缺乏的问题,提高学生的运动品质与质量。同是,良好的体育活动设施,也可以为校园体育社团的发展提供物质保障。最后学校应该对体育设施科学化管理,保证体育设施的使用率。
2.2开展丰富的社团活动
为了满足学生的多样化的体育需求,学校应该积极组织各种风格的体育社团,并还要多多举办一些多种多样的体育社团活动。首先,可以利用课外活动的时间,组织学生参与体育知识讲座,观看体育赛事节目等,以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其次,可以扩大学生的体育活动范围,让体育社团的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丰富学生的校园文化生活。之后,可以让学生在本校园内组织体育比赛,也可以与其他学校组织篮球比赛、拔河比赛等,以锻炼学生的组织能力,使学生更注意集体主义以及团队合作精神。这样不仅能有效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其对于文化课的学习兴趣也会得到稳步提升。在各式各样社团活动的开展下,不仅提升了学生参与体育社团活动的积极性,也使得校园文化的发展建设有了更加丰富的实践依据。
2.3建立健全体育社团发展机制
体育社团的组建,不仅有效地提高了学生学习体育的兴趣,通过体育社团的快速发展,还有效构建了和谐的校园文化。因此学校应该将体育社团作为重点,建立健全体育社团在未来的发展机制。应将其加入到学校体育课程的管理体系当中,实施学分制,奖惩制,并将其和体育课程联系起来,以充分发挥体育社团的积极作用。另外,学校还应该加强对社团活动的管理监督工作,建立社团发展评估机制,以使体育社团在未来的发展当中,能取得更好的效益。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体育运动有了新的认识。追求个性化,提倡自由发展成为当前的主流。体育社团作为校园文化发展当中的重要部分,它的出现不仅扩大了学生体育活动的活动领域,还有效激发了学生的体育兴趣与爱好,提高了学生的体质。学校想要实现体育社团与校园文化建设的协调发展,就应该受到学校管理层的重视。针对当前体育社团的发展现状,建立健全体育社团的发展机制,积极举办各种社团活动,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以充分发挥校园体育社团的职能,促进体育社团与校园文化建设的协调发展。
[6]吴阳.基于成员主体化的体育社团实体化发展研究[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xx,23(12):107,117.
[7]吴阳,徐东富.高校体育社团活动对大学生健康的价值影响研究[j].运动,20xx(20):40,27.
校园文化调查报告篇七
概述:学校文化重在建设,它包括物质文化建设、精神文化建设和制度文化建设,这三个方面建设的全面、协调的发展,将为学校树立起完整的文化形象。学校文化一旦成型,就会形成一种场域,产生一种磁性,它具有一种可以纵横辐射的魅力,对身在其中的人起潜移默化的作用。可以说,学校文化建设是学校发展的重要保证。
一、调查背景:大坝中学始建于1978年,现为完全初级中学。现有教职工142名,教学班级28个,学生1263名,是丹江口市在校人数规模最大的一所初级中学。近年来,学校以“成就智美人生,奠基幸福未来”为办学理念,以“求真向善惟美涵养文明素质,修德启智健体奠基幸福未来”的办学目标,形成了以“崇德好学励志笃行”为校训,以“文明勤奋和谐进取”为校风,以“严谨博学善教爱生”为教风,以“乐学多思求真创造”为学风,积极创造净化美化、理化性的人文环境,让学校成为师生愉悦成长的乐园。在我校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初步形成了充分展示学校个性魅力和办学特色的校园文化,不仅具有美化功能,更具有强大的育人功能,充分发挥着隐性教育的作用。
二、调查对象:我校在校学生、部分教师及有关领导。
调查时间:20xx年5月至10月。
调查方式:问卷调查、口头咨询、座谈会、深度访谈等方式。
调查目的:通过调查,了解学生对学校文化建设的满意度,了解学校文化对在校学生素质的影响,以及对学生管理中起到的德育教育的作用,从而为对下一阶段学校文化的建设和层次的提升提供参考。
三、调查结果分析:
调查情况:1、发放问卷调查100份,回收100份,回收率为100%。问卷调查题目涉及文明礼仪、道德、心理、以及对学校的满意度等。对于“你能主动跟老师打招呼吗?”的问题,有84%的学生做的较好,13%的学生承认做不到。对“看见地上有纸屑,你能主动捡起来吗?”的问题,有92%的学生做不到。对“学校环境你感到满意吗?”有16%的学生满意,73%的学生基本满意,11%的学生不太满意。对“你会主动浏览学校文化墙上的内容吗?”86%的学生能主动看,11%的学生不太注意,3%的学生无所谓。从问卷调查的结果看,部分学生关注校园文化建设,对自身文明行为比较在意,并努力提高改善。
2、三个年级两次召开30人座谈会。通过座谈,学生对校园安全、卫生、文化环境的改善比较满意,对目前班级小组学习、导学案学习模式比较赞同,对学校平行班教学非常拥护,对班主任老师爱岗敬业心怀感激,对校园仍然存在乱扔乱丢现象深恶痛绝。份份表示要从自身做起,做文明合格的中学生。
3、多次对校长、副校长、教务主任、总务处及各科室老师等老师深度访谈。校长认为,我校对校园文化建设不够重视,目前没有明显特色。我校准备借着我市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调水源头、中国水都的势头,以“水文化”为特色,重点宣传丹江大坝重大功能、古均州文化地方特色、宣传水的重要性、历代治水文化、弘扬治水精神,制作大块模型,打造校园文化墙,营造对老师对学生方方面面的校园文化教育氛围。部分老师认为,学校文化氛围不够,各项制度落实不到位,师生活动较少,办学特色不明显。有些科室只为上级检查而存在,没有充分发挥作用。
四、做法与成绩:
1、物质文化。在学校文化建设中,精神文化是目的,物质文化是实现精神文化的途径和载体,是推进学校文化建设的必要前提;物质文化建设是学校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和重要的支撑。
学校物质文化建设是指学校建筑、教学设施、教室、实验室、办公室、图书室、运动场等方面的建设,这些既是学校开展教育教学活动的物质基础,同时也是塑造优良学校文化的物质基础。是校园文化的硬件,是看得见摸的着的东西。校园物质文化的每一个实体,以及各实体之间结构的关系,无不反映了某种教育价值观。
完善的校园设施将为师生员工开展丰富多彩的寓教于文、寓教于乐的教育活动提供重要的阵地,使师生教有其所、学有其所、乐有其所,在求知、求美、求乐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启迪和教育。完善的设施、合理的布局、各具特色的`建筑和场所,使人心旷神怡、赏心悦目,有助于陶冶高雅情操,塑造美好心灵,激发开拓进取精神,约束不良风气和行为,促进师生身心健康发展。今年暑假,我校新建标准塑胶运动场一个,全部黑化校园路面,刷新教学楼实验楼外墙,绿化美化校园,将一个全新美观整洁的校园呈现在师生面前,使我校校园硬件建设达到最好程度,为师生营造了一个身心愉悦的外部环境。
2、精神文化。学校精神文化建设是校园文化建设的核心内容,也是学校文化的最高层次。它主要包括校园历史传统和被全体师生员工认同的共同文化观念、价值观念、生活观念等意识形态,是一个学校本质、个性、精神面貌的集中反映。学校精神文化又被称为“学校精神”,并具体体现在办学理念、校风、校训、教风、学风、班风、个性、风貌和学校人际关系上等方面。
(1)校风建设。校风建设实际上就是校园精神的塑造,校风作为构成教育环境的独特的因素,体现着一个学校的精神风貌。在校风体现形式上,校风主要表现在办学理念、校训、校歌、校徽和校旗上。好的校风具有深刻“强制性”的感染力,使不符合环境气氛要求的心理和行为时刻感受到一种无形的压力,使每一位师生的集体感受日趋巩固和扩展,形成集体成员心理特性最协调的心理相容状态;好的校风具有对学校成员内在动力的激发作用,催人奋进;好的校风对学校成员的心理发展具有保护作用,对不良的心理倾向和行为具有强大的抵御力量,有效地排除各种不良心理和行为的侵蚀和干扰。
办学目标:求真向善惟美涵养文明素质
修德启智健体奠基幸福未来
校训:崇德好学励志笃行
校风:文明勤奋和谐进取
(2)教风建设。教风是教师在长期教育实践活动中形成的教育教学的特点、作风和风格,是教师师德水平、文化知识水平、教育理论、技能等素质的综合表现。今天全国人民正在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但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发展是硬道理。发展经济靠科技,发展科技靠人才,而培养人才靠教育。因此当今世界各国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学校是育人的场所,是人才的摇篮,而教师是人才的培养者,理应在“传道授业解惑”教书育人的过程中发挥主力军的作用。只有在教师队伍中树立起良好的师德、过硬的专业素质、扎实的教风,才能引导和促进优良学风的形成,才能完成教育人培养人、提高中华民族整体素质的光荣艰巨任务。总之,没有良好的工作作风和教风就难以形成良好的学风,也就难以完成教书育人的基本职责,更谈不上培养人才了,耽误的可是国家大事了。
我校已形成以“严谨博学善教爱生”的教风。老师们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不忘职责,坚守师德标准,廉洁从教,敬业奉献。坚定的理想信念和对未来美好的追求,让我们一直坚持在人间这条沧桑的正道上!
文化长廊历代书法家作品集
(3)学风建设。学风是指学生集体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治学态度和方法,是学生在长期学习过程中形成的学习习惯、生活习惯、卫生习惯、行为习惯等方面的表现。优良学风像校风、教风一样,对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对学生人格品质的发展和完善,对培养学生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接班人,都有重要意义。我校已形成以“乐学多思求真创造”的学风。同学们比学赶优,在导学案模式下,在小组内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学习已基本成为习惯。良好的学风直接带来中考的优异成绩和各项综合素质考评位居全市前列。
随处可见的名言学生活动
(4)学校人际关系建设。学校人际关系包括学校领导之间的关系、学校领导与教职工之间的关系、教师之间的关系、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和谐的校园人际关系是学校文化建设的发展和推动力量。良好的学校人际关系有助于广大师生员工达到密切合作,形成一个团结统一的集体,更好的发挥整体效应。总体来看,我校人际关系比较和谐,没有体罚变相体罚学生现象,学生尊敬老师团结同学,一派宁静祥和。
3、制度文化。学校制度文化建设是学校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没有规矩,无以成方圆”,通过制度规范学校师生的行为,告诫人们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制度文化建设实际上包括制度建设、组织机构建设和队伍建设三个方面,组织机构建设和队伍建设是确保制度建设落到实处,并使其真正起到规范师生行为的关键环节,校园文化组织机构的健全和完善,校园文化队伍的勤奋与能干,对正常开展校园文化活动,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决定性的作用。我校的各项制度基本健全,组织机构建设基本合理,师资队伍基本达标。我校实行校长负责制,校长是党政一把手,负责全面工作。副校长分管教学、政教、总务、办公室等具体工作。党务工作下设工会、共青团、妇联等。分工清晰,责任到人,各负其责,共同发展。
五、建议与措施:
1、完善校园文化墙内容,多途径落实校园文化建设,在办学理念、学校管理、校本课程中渗透“水文化”的特色,以多种形式给予师生文化熏陶。
2、完善各种校园文化内容,发挥校园文化的显性、隐性作用,努力从精神层面提升师生价值观,确保师生心理健康教育、环境教育、安全教育、纪律法制教育等方面有长足进步。
3、大力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并渗透到课堂教学改革中,促进学生行为习惯的改变,以优秀文化影响人,引领学生健康成长。
4、创新班级文化,加强班级文化建设,培训班主任,提高班主任综合素质,强化班主任责任意识,培养学生主人翁意识。
5、开发校本课程文化,发挥地方特色文化的作用:水文化、吕家河民歌、民间故事、武当武术等文化,让学生了解家乡,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
校园文化调查报告篇八
1、培养目标不正,思想认识不够。
由于受“质量唯一论”等影响,众多学校一味注重文化课教学,严重忽视学生的技能训练和思想教育。学校领导层的思想认识未形成共识,多数领导认为应该以升学率作为衡量学校质量高低的主要指标,所以在新形势下对校园文化活动的特点、问题和做法等没有积极进行研究与部署。
2、注重硬件设施的建设,忽略制度体系的改良。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学校布局的调整,原本薄弱的教学基础设施越来越不适应发展要求,故学校加大经济投入,重视硬件设施的建设,改善校容校貌,但是却忽略了学校软件设施的建设。部分学校没有完整的办学章程,在教学质量的考核中,缺乏科学考核学生全面发展水平的指标体系,使学校的发展很不稳定,起伏跌宕,不能走上健康、可持续的发展轨道。
3、格调上庸俗的社会文化冲击着校园。
由于市场经济促进文化市场的发展,许多格调上庸俗低下的社会文化冲击着校园。学校附近的一些不良网吧、录像厅、卡拉ok厅、桌球室、电子游戏室等如雨后春笋般地冒出来,包围着校园,课余时间,学生们成群结队地涌向这些场所,打发着寂寞的时光,甚至通宵达旦,严重影响了正常的校园学习生活。
伴随素质教育的深入开展,新课改的有效实施,校园文化建设在传承的基础上也面临着挑战,只有适应时代的需要,适应当今的教育背景,与时俱进,校园文化才能焕发出新的活力和魅力,这就要求我们对校园文化进行重新认识,在传承的基础上进行重建和发展。
我们认为校园文化应是一种基于学校的彰显个性的文化。由于受特定的地理环境和区域文化的影响,学校要突出地方特色,立足本土,建设富有乡土气息的特色校园文化。基于以上思考,本人想结合当地、学校实际,开展《挖掘乡土人文资源激发校园文化活力的实践研究》一课题研究。
学校座落在瀛山书院脚下,瀛溪畔,是南宋瀛山书院的延伸,历史文化悠远而浓厚。南宋大理学家朱熹曾多次来此书院讲学著书,留下“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的千古绝唱。在学校教学楼可以远眺到瀛山书院遗址胜景——清风徐来,松柏苍翠,历代修葺过的八角凉亭依旧伫立在瀛山之巅。瀛山书院历史悠久,人文荟萃,史迹众多,文化底蕴深厚,有着与众不同的人文精神特点。学校将“瀛山书院”独特的.人文资源运用于校园文化建设中,创建具有浓郁乡土气息的校园文化,是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通过发掘和利用乡土资源,深化校园文化内涵,拓宽建设校园文化的渠道。本选题具有独特的研究价值和意义:
1、通过开发利用乡土资源,提升校园文化的内涵,丰富校园文化的具体表现形式,形成具有浓郁乡土气息的校园文化,引导学生了解家乡、认识家乡,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感情,为校园文化建设发掘新的意义。
2、通过开发实施校本课程、开展研究性学习及社区活动的形式,将校园文化建设与新课程实施结合起来,为校园文化的建设开拓新的思路和途径,对进一步深化课程改革,实施素质教育,充分体现地方和学校特色,探索特色办学道路有着现实意义。
3、在利用乡土资源建设特色校园文化的过程中,突出“以人为本”的理念,体现以师生的发展为目标,打造独特的育人文化环境,并以其培养学生的人生智慧,呵护和滋养学生的情感生命与精神生命,构建起和谐、美好的校园文化氛围,使校园成为师生的生活乐园、成长乐园和精神家园,为小学校园文化建设的'实践提供一个典型样板。
校园文化调查报告篇九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关于大力加强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的通知》等文件精神,按照万盛经开区教育局工作统一部署,结合**市进盛实验中学办学实际,经过大量资料收集和分析,形成此调研报告,实验中学校园文化建设调查报告。
**市进盛实验中学校创建于1945年9月,由东林矿业公司万盛煤矿员工子弟小学校开办;1950年更名为“西南工业部四0三煤矿子弟学校”;1951年更名为“公私合营东林煤矿职工子弟学校”;1959年9月更名为“鱼田堡煤矿子弟校”;1965年,更名为“南桐矿务局职工子弟校”;1968年更名为“南桐矿务局机修厂子弟校”;1978年更名为“南桐矿务局第二职工子弟校”,1982年9月成立“南桐矿务局中学校”;1983年更名为“南桐矿务局第一中学校”;20xx年1月更名为万盛区东林初级中学校,20xx年11月,学校恢复高中办学,更名为**市万盛区东林高级中学,20xx年7月,与原进盛实验中学校合并,成立**市进盛实验中学校。
目前学校占地面积30203平方米,建筑面积27511平方米。其中教学楼5栋,实验楼1栋,共计教室78间,功能室19间,办公室47间,会议室5间。室外塑胶运动场2块,面积8000平方米,室内塑胶运动场923平方米,食堂948平方米,教师宿舍1栋,学生公寓3栋,学生浴室1栋。目前有班级个,其中高中班,学生人,教职工人。美术、音乐、舞蹈、计算机等教室基本具备。
学校的诞生与抗战和采煤都有密切的关系,经过70余年风雨,学校培养了一大批优秀人才,并逐步形成底蕴厚重的文化理念、办学理念。
**市进盛实验中学的文化理念是“竹文化”,以培养高尚、正直、有用的人才。文化特色是“矿工底蕴、修竹气质”。文化建设方向是“传承·弘扬·拓新”。文化建设途径是“承载传统文明·打造时代特色”。
**市进盛实验中学的办学理念“奠基成功人生”。学校精神是“负重自强、和谐共进”。校训是“知行精进、日新月盛”。校风是“虚心致远、止于至善”。教风是“兼百家之美、严不倦之教”。学风是“博采众长日高日上”。
根据这一系列完整理念,确立了学校的教育主线,这就是“竹韵劲节、文武兼习、担当责任、永怀感恩”。围绕这一教育主线,学校办学质量的提高既要重视书本知识的学习,又要重视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通过历史挖掘和地区实际,以及学校优势、传统等等,逐步形成以武术、羽毛球为教育品牌,兼顾其他艺术学科,以“感恩与责任”为德育主线,强力推行校园文化的建设工作。
(一)武术特色:围绕武术特色教育教学工作,近年来先后完成了一定的武术文化建设工作。如一是完成了武术文化浮雕;二是以年级、班级为单位,建立了武术廊道文化;三是在体育课中全面推广武术项目;四是开展了以武术为主的大课间活动;五是开展了一年一度的全校性的武术套路比赛;六是确立了“武术教育在学校全面开展的”课题研究;七是以班会课等为载体,大力弘杨武术文化;八是在学校各种活动中均有意识的穿插武术节目,以达到宣传武术特色;九是在师生中建立武术业余爱好者联盟,开展晨练等;十是与有关部门联姻,建立太极拳、跆拳道、散打等专业训练队伍……目前,已经初步营造出武术文化氛围,调查报告《实验中学校园文化建设调查报告》。需要指出的是,**市进盛实验中学开展武术特色教育教学活动的资料、新闻先后在《**日报》、《西部开发报》、《万盛经开报》,以及地区电视台得以报道,并给予了高度评价。同时在**市的各种运动会中,武术也获得了各种金牌十余枚。
(二)竹韵文化:围绕竹文化,一是完成了校歌、校旗、校徽、校训、班牌等等的设计工作,并广泛应用于学校各种媒介中;二是发行了校刊、校报;三是完成了竹文化廊道文化建设;四是将学生的书画作品上墙展览;五是制作了大量反映学校的展板;六是开展了系列大型“竹韵劲节书青春”舞台活动;七是开展了寝室文化、办公室文化、教室文化的建设工作;八是全面绿化、美化校园,种植了比较多的树木花草;九是重点开展了以学生会为中心的讲文明、爱卫生活动;十是开展了有上千人参加的各种特长生专业训练,艺术体育高考成绩突出。同样需要说明的是,在万盛子如广场开展的“竹韵劲节书青春”大型活动,得到了广大市民的交口称赞。而恢复高中办学后,艺术体育培养的学生前后有700余人进入了各级院校,其中不乏“四川美术学院”、“**大学”、“华南理工大学”、“成都体育学院”、“西南大学”等等知名大学,较好的实现了高考与文化建设的结合。
虽然**市进盛实验中学在校园文化建设上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但是从纵向看,还没有完全发掘出学校丰厚的历史底蕴;从横向看,与兄弟学校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具体表现在特色不够鲜明,文化不够彰显,继承不够统一,执行不够严肃。在文化特色与应试教育中还左右摇摆,缺乏足够的毅力和恒心来办好校园文化建设,部分干部教师对于校园文化建设的认识还存在偏见。通过调查研究,至少在以下几个方面还存在问题。
一是特色教育没有有效开展,特别是武术特色的开展工作还处于低效率状态,还没有树立成学校的文化品牌,没有成为学校对外交流的一张名片。个别教师主人翁意识淡薄,敬业精神不强,缺乏工作的积极主动性,对学校布置的校园文化建设工作存在一定的抵触情绪,工作中敷衍了事,马虎应对,消极干事。
二是校园文化建设工作还缺乏系统化和常态化,部分工作属于见子打子状态,缺乏前瞻性,结果导致工作疲于命,但效果未必最佳。一些分管领导也围绕着自己的小地盘打算,缺乏全盘意识和牺牲精神。许多工作各自为阵,使校园文化建设工作执行力度不够,没有最大限度完成此项工作。
三是已经完成的校园文化符号还没有最大限度地宣传展示,没有有效利用校园的地理环境,因地制宜地营造校园文化,以至于学生还对于学校的各种标识不够了解。
四是校园卫生做得多,保持差,乱丢
校园文化调查报告篇十
校园文化是以学生为主体,以课外文化活动为主要内容,以校园为主要空间,以校园精神为主要特征的一种群体文化。它主要包括:以青年学生为代表的文化观念以及由引所规范的学生特有的思维特征、行为特征和方式;学生课余生活中一切以群体形式出现的文化活动,如诗社、棋牌俱乐部、书社、文学社等社团活动,其中最能体现校园文化本质内容的是校园风气或校园精神。
校园文化是学校所具有特定的精神环境和文化气氛,它包括校园建筑设计、校园景观、绿化美化这种物化形态的内容,也包括学校的传统、校风、学风、人际关系、集体舆论。心理氛围以及学校的各种规章制度和学校成员在共同活动交往中形成的非明文规范的行为准则。健康的校园文化,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启迪学生心智,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校园文化是学校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校园文化是学校在建设和发展历程中所形成的一切物质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如今的大学校园,在校园文化建设方面均有很大的发展潜力。通过对在校大学生的调查,了解学校在校园文化建设方面的基本情况,找出利弊,可以更好的对学校的校园文化进行建设。
调查分析
学校的发展是一个漫长而又循序渐进的过程。在学校的壮大的过程中,校园文化的建设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校园文化质量的提高,会影响到一个学校多方面的发展和变化,影响学校内教师和学生的素质和能力的提高,校园内各项活动的开展,文化和物质方面的建设。所以,关注校园文化的建设关系到整个学校今后的发展方向和目标、规划的设定。
校园文化是以学校校园为地理环境圈,以社会文化为背景,以学校管理者和全体师生员工组织校园人为主体,在学校教育,学习、生活管理过程中的活动方式和活动结果,这种方式和结果以具有校园特色的物质型号司和精神形式为其外部表现并影响和制约着校园人的发展。校园文化的最高价值在于促进校园人的发展。校园文化包括三个基本形式,即校园物质文化建设,精神文化建设和制度文化建设。物质文化建设是学校的物质基础,是校园最直观的外在表现形式,包括学校的校容校貌、图书资料、人文景观、校园绿化、环境卫生等。这些都是在一定计划和要求下创造的“硬件”文化成果,回对校园文化主体的思想行为和情感产生一定的影响。优美舒适的校园环境可激发和熏陶师生积极向上、奋发进取的精神,能增强学校的吸引力、感召力和知名度。校园精神文化建设是校园文化的核心和灵魂。校园精神文化内涵丰富,其中以社团文化活动为重要的组成部分。校园精神文化是校园凝聚力、向心力和生命力的保障和体现。制度文化建设使学校环境能够对学校学生实施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全面教育,保证学校教学、科研等各项工作秩序,从而有条件、控制其他对高校育人工作的不利因素。成为改善和整合校园整体文化对学生发挥积极作用的重要因素。
调查实证材料
一、在物质文化建设方面
校园文化氛围不能凭空产生,它须借助一定的物质或载体来营造和传播。校园物质文化是校园文化的物质载体,它是整个校园文化的外在标志,所以应该重视校园文化中的物质载体和文化活动所营造出来的环境氛围。
我们主要对当前学校内硬件设施,绿化,卫生情况及图书资料进行了调查,由调查可知,我校在逐步完善和建设时期,有许多方面存在着资源和设施的短缺,特别是在学校图书资料置备方面,学校还需要加快配备的速度,以尽快满足广大师生对所需书籍的需求。
但从总体上看,广大学生对学校的物质建设的变化是有目共睹的,对校园内基本物质建设还是满意的。依托物质建设为基础条件,学校在其他文化活动方面才可以更好的展开,为精神文化和制度文化的建设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精神文化建设方面
狭义的校园文化是指学校的艺术教育和学生的各种课外活动,以社团为主要的表现形式。在对校园精神文化建设调查时,我们主要抓住校园内学生与社团的联系,学生对社团的看法等进行调查,以通过分析我校社团建设情况,发现和分析我校在精神文化建设的不足和缺陷。
大学生社团是学生参与社团活动的重要场所,是学生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第二课堂,对丰富学生的业余文化生活和培养良好的兴趣爱好有着重要作用,是学生提高素质和能力的重要途径。社团活动是大学生认识能力的互动,最终将推动大学生知识和能力的丰富和提高。
由第五题调查结果可知社团活动在校园文化活动的比重还是很大的,这就反映出社团活动在我校的校园文化中的地位不可忽视,社团活动的好与坏,成与败,可能会直接影响到我校校园文化的建设,进而对我校总体发展产生作用。由问卷第六题可反映出学生们对社团建设和发展的.建议和希望,即社团的建设要以专业知识,文化活动,体育等方面的活动多产生联系和互动,这样更能调动和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本着以为学生服务为目的的宗旨,满足学生的需求,真正使学生受益。
大学生主动选择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除了有着一种积极的热情和踊跃参加的激情外,还有着积极向上的目标,即培养自己的能力,丰富课余,追求知识的主动上进的想法。作为社团的组织者领导者应该意识到这一点,恰当的利用和合理的发挥学生们的特点。不仅对会对整个社团的发展提供有利条件和优势,同时也是使学生们的能力得以展现和进一步得到锻炼。从而对我校的精神文化建设产生推动作用。
在社团发展和建设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在于组织活动的单调和缺乏吸引力(见第七题)。导致在社团招募新社员和组织活动时,学生的配合不够积极,主动,学校在这方面也应该给于社团相应的重视,在社团的内容的丰富性上下工夫,以调动广大学生参与与组织活动的积极性。
三、制度文化建设
一个学校要正常运行,就必须有一套完善的规章制度,并且各项制度要赏罚分明,对于表现优异的学生,要及时给予必要形式的奖励,而对于无视规章制度有意违反校规者,要给予必要的处罚。在规章制度面前赏罚分明,久而久之,使我校学生自觉规范言行养成良好的校风校纪。在这方面,我校学生对学校管理普遍认为过于严格。
调查结果分析
通过以上对大学校园文化的分析,至此提出一些建议,希望能有助于校园文化建设的开展和进步。
一、充分发挥学生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主体作用
学生在校园文化建设工作中的"主体"作用一般应当包括两方面的含义:
其二、要使校园文化真正满足学生的需求, 真正使学生受益,校园文化活动的组织者最好应该是学生自己。校园文化的开展更多的是在课外活动中进行,所以,它不能有太多的说教与约束,而应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依靠学生自己为自己尽情得创意、尽心得组织和尽力得参与。学生是针对自己的校园文化的组织者主体。所以,今后必须切实重视和充分发挥学生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主体作用,使学生在不断受益中,依靠自己真正促使校园文化不断地多样化、丰富化和有效化。
二、校园文化在形式上要有所创新
我校是一所刚刚新建的高等院校,存在着许多未成型的观念和体制,随着我校的不断建设和发展,我们在实践中会摸索到新的方式和方法。
第一,在校园物质文化方面的创新。即通过规划设计、创建、修整或扩充内涵,以增加或增强校园设施、设备等设施及功能,把校园建设成为读书做学问的好地方,为创新人才成长创造良好的环境。
第二,是校园精神文化的创新。即培育、提升和塑造优良的校园群体意识和文化概念,这是校园文化创新的核心和灵魂。通过精神文化的创新,为创新人才的成长注入强大的精神动力。
第三,是校园制度文化的创新。即变革学校的组织形式、管理体制以及具体的方针政策等,这是校园文化创新的核心。通过制度文化创新,为创新人才的成长创造良好的机制和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