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为教学中作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来指写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写作的参考,也可以作为演讲材料编写前的参考。写范文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欢迎大家分享阅读。
看月亮作文字篇一
月光透过窗子,洒在床头,洒在我身上,我突然觉得,一切都是那么和谐。
一阵秋风吹过,把我从床上叫了起来,我走到院子里,抬头,看者一望无际的天空,小星星正眨着眼睛,让我看着看着,不禁唱起了‘一闪一闪亮晶晶’这首歌。
再往远处看一看,圆圆的月亮浮现在眼前。四周静悄悄地,一切,都像市在做梦一样,令人陶醉。月光是那么温和,像一位母亲,哼着小调,在哄小孩入睡。
你再仔细一点儿,就可以看见月亮上,有一棵郁郁葱葱的大树,旁边,一位仙女摆着美丽,动人的姿势,这不是月宫的嫦娥吗,风姿绰妁,她不是在偏偏起舞吗?
夜晚,真是安静的出人意料,可以听见秒钟滴答滴答的飞跑声,树叶沙沙,沙沙地唱歌声,秋虫唧唧地鸣叫声……。
时间过得飞快,一下子,半个小时过去了,我低下头,眼前恍恍惚惚的,不得不躺下床睡一觉,在我睡觉时,月亮也把甜美的梦送给了我,让我安然入睡。
看月亮作文字篇二
徐徐的晚风,带着一群倦鸟飞回林中……远处的山顶上,太阳公公绘出红红的一片晚霞,后而慢慢地落下。山那边已褪出淡淡的蓝,一个白玉盘似的月亮悄悄镶嵌在天空中,那么纯净、亮丽、圆润,夜色也渐浓,周围很静。
我独自一人安然坐在屋后的小山上,翘着二郎腿,静静地看那悬挂在天边的月亮,多么美丽,多么皎洁。
去年此时,我和奶奶就是在这儿,一起赏月的。那会儿,我们找了一处草地,绿油油的草地上,有一块石板,阔阔的,长长的。
放下手中的物品后,我们便安定地坐下来。我和奶奶遥望着皎洁的月亮,听着四围蟋蟀的叫声……何尝不是一种甜蜜蜜的幸福!
“奶奶,我们来拍张照片吧!”我望着奶奶,提出建议,拿起手机,起身站着看周围的风景,“就拍那月亮。”
“月亮确实很美!”奶奶也站起来,“咱们就从这边的松林拍呢?”
“奶奶你要拍‘明月松间照’啊?”我思索着奶奶说的话,这一丛松林就是近景,决定就这么取景。
“我以为你要拍‘清泉石上流’——”奶奶走了过来,身体显得十分硬朗,“对,这个取景很好看。”
我拍下此景,回味着奶奶刚刚接出的诗句,真好玩!晚风穿过茂密的松林,嗖嗖地声音里面夹着不远处的泉水叮咚声,这么美妙,这么神奇,这么悠长。
奶奶拉着我的手,哼着小曲儿,忽然发话:“轩轩,我们来自拍,如何呀?”
“奶奶也爱自拍?”我微笑着点了点头,眼睛一眯,生出疑惑。
“我上了年岁就不能玩玩自拍?”奶奶向左转过身,脸上带着活泼。
奶奶真潮,我一面笑着,一面和奶奶一起往回走着。
“你去坐着吧,我也拍几张。”
我走到石板边,坐下来,眼前的月亮这么明亮,这么清新,这么可爱。深邃的天空,无比奇妙。山风轻抚,令人十分惬意。
稍稍一会儿,奶奶已坐在我旁边,劲头十足的大拇指不停地扒着刚刚的拍照。
奶奶左手抱着我,笑得像个小孩,右手举着手机,伸得远远的。“咔嚓!咔嚓!咔嚓……”不停地拍下我们的合影……
我耸了耸肩膀,双手随意地托着下巴:“奶奶最近还好吧?”
“好呀,一切都很好,身体也很健康……”一语未落,我俩对视微微一笑。
借着月光,“啪!啪!啪!啪……”我和奶奶玩起拍手游戏。
不觉已晚,抬头看月亮,渐渐升高,像一盏明灯,高悬在天幕上。
几颗星星,一眨一眨的,像是看着我和奶奶,那般羡慕,那般欢喜,那般纯净,那般美好……
今晚,月亮在云中穿行,身着白色的纱衣,娴静,温柔,大方,那慈祥的脸,透过树梢,留下温和的笑容。
是啊!这月亮远比去年的今晚,皎洁、圆润、迷人……清风拂过面颊、耳际,我的心空却是这样伤感,这样愁闷,这样失意。
奶奶,您好吗?
看月亮作文字篇三
姥姥讲给母亲,母亲讲给女儿。一遍又一遍地讲述不免听腻了。又是一个中秋,姥姥为哄我们开心,骗小孩儿一般的说把今天的月亮包进了月饼,假装相信啦!吃一块月饼,再听母亲给妹妹讲那传说,却是饶有趣味的。黑夜无趣时,便常常举头远望冰清月,低头念想广寒宫。
广寒宫阙之中,锁着她的寂寞,桂树花印霓虹,管他雕梁画栋。只愿晨鼓暮钟,化作一丝温柔,云涛翻涌苍穹,是她遗恨相思愁。或寂或闹,或悲或喜,玉兔嫦娥作伴,吴刚辛勤伐桂,道不尽月中喜怒哀乐。
举头,今有我捏一把团扇对月,绫罗扇面把皎皎月光剪碎,缝隙中筛过最柔的缕缕光亮。古有淑女午夜池边吟诗,痴痴醉酒盈盈情,淡淡竹笛浓浓境。都是月华惹的祸,好个湘云的“空剩雪霜痕”,妙啊黛玉的“冷月葬花魂”。
垂头,那井底之蛙是傻呆至极,井里望尽无垠天,哪知月色此醉人。谁知何为日何为月,无可问津者,昏昏度此生。天上明月,井底绿蛙,对影恰好成三人,自娱自乐。哎,无赏月之福。
却说星星应该哈哈大笑,反正宇宙是个偏僻之地。它们只眨眨眼亮晶晶,凄美了夜,寂寞了月。何夜无月?何日无月?反太阳之光,实受人冷漠。日落,它现;日升,它隐。宇宙中孤独的月儿,默默等待日落日升。
望月,可能在寄托另一种念想,寻求着这些问题的答案:我是谁?我从何处来?我要到哪里去?我在地球上的使命是什么?我如何才能获得真正的自由和幸福?苏轼“又恐琼楼玉宇”,而我愿上到那“高处不胜寒”之月。
月又现,流光更皎洁,我身轻便,似在月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