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为教学中作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来指写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写作的参考,也可以作为演讲材料编写前的参考。相信许多人会觉得范文很难写?以下是我为大家搜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一起来看看吧
艺考播音主持稿件男生篇一
赢华、甘茂等人的主张,就真的这么受人拥戴吗?
你们当初当兵必定不是为了造反。
你们沙场浴血卧冰尝雪,千里奔波赴汤蹈火,
为的不仅仅是效忠君王,保家卫国。
更是为了让自己活得更好,
让自己在沙场上挣来的功劳,能够荫及家人;
为了能让自己建功立业,人前显贵。
是,也不是?
今日站在这里的,都是大秦的佼佼者,
你们是大秦的荣光,是大秦的依仗,
是,也不是?
我大秦曾经被人称为虎狼之师,令列国闻风丧胆。
可就在前不久,五国陈兵函谷关外,可我们却束手无策,任人勒索宰割,
这是为什么?我们的虎狼之师呢?
我们的王军将士呢?都去哪了?
大秦的将士,曾经是大秦的荣光,可如今却是大秦的耻辱!
当敌人兵临城下的时候,你们不曾迎敌为国而战,
却在王位相争中自相残杀,这就是你们的作为!
曾经,商君之法约定:
只有军功才可受爵,无军功者不得受爵;
有功者显荣,无功者虽富无所荣华;
可有些人就是不愿意尊商法,要恢复旧制,所以才派人来杀我。
你们也不情愿?
也不想实行新法是吗?
为何你们站在了靠祖上余荫吃饭的旧族那边,
自愿成为他们的鹰犬,助纣为虐,
使得他们随心所欲,胡作为非!
使得商君之法不能推行,兄弟相残,私斗成风。
你们的忠诚,不献给能够为你们提供公平、军功、荣耀的君王,
却给了那些对你们作威作福,只能赏给你们残渣剩饭的旧族们,
是吗?!
将士们,我承诺你们!
从今以后,你们所付出的一切血汗,都能够得到回报;
任何人触犯秦法都将受到惩处!
秦国的一切,将是属于你们、和你们儿女的!
今日我们在秦国推行这样的律例,
他日天下就有可能去推行这样的律例。
你们有多少努力就有多少回报:
你们可以称为公士,为上造为不更,为左庶长,为右庶长,
为少上造,为大上造,为关内侯,甚至为彻候,食邑万户!
你们敢不敢去争取?能不能做到?!
艺考播音主持稿件男生篇二
人应该是向前走,但也要“万事回头看”,这是人生的一大智慧。
在很多的时候,人生需要经常“回头看”的。常回头看看,是生活中的智慧。回头,有我们的出发点,前车之鉴,也有我们成功的欢愉。
常回头看看,就是要经常对自己的经历进行梳理。
常回头看看,就是要对自己的缺点进行检查,即看一看自己的性情、说话做事的方式、对待困难的态度、面对名利的心境,从而让自己更清醒、更理智、更智慧。
常回头看看,深深地吸取自己的教训,主动吸取,谨慎把握,使自己的人生多一份快慰,少一份惋惜;多一份幸福,少一份不幸;多一份成功,少一份失败。
常回头看看,数一数自己走过的脚印和道路,总结一下有没有走偏方向,做没有做错事,清点未完成的心愿,捡拾失败的教训,这是一种睿智和练达。
常回头看看,让我们拨开生活的迷雾,找准前进的方向。
常回头看看,让我们重温成功的甜美。成功似酒,愈久愈醇厚。当风烛残年之时,无需悲叹,因为曾经辉煌。凋残的花,应记住盛开的绚烂,而不至于感时伤世。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乌江边上的壮士若是回想从前的辉煌该会卷土重来吧!何至一蹶不振,凄惨如此!常回看看,让我们找到人生的价值,而非自暴自弃。
常回头看看,是为明了下一步踏向何处;回头看,是为展望更美好的未来。风物长宜放眼量,看远,既是人生目标,也是追求过程,更是人生境界。目标引领成长,过程充盈人生,境界提升形象。
人生需要沉淀,要有足够的时间去反思,才能让自己变得更加完美更加优秀。人生需要积累,只有常回头看看,才能在品味得失和甜苦中升华。常回头看看,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人生有惰性,人生常迷失。你会抱怨老天的不公,你会慨叹命运的不济;你会怨恨领导缺少慧眼,你会遗憾朋友无由背叛;数落别人的缺点你可以如数家珍,反省自我的不足你可以搜肠刮肚……所以,人生回头看,需要一定的诚意和心胸,需要一定的毅力与韧性。
常回头看看吧。
艺考播音主持稿件男生篇三
你说过的话,我全都记着。甚至,彼此无需多言,便已心有灵犀,知道对方在想什么。我知道,你懂得。
几年前的一个春天,我认识了你。你清晰分明的脸庞轮廓,成熟风度的气场,优雅温和礼貌的谈吐,立刻像磁铁般吸引了我。甚至,慢慢地,我有些情不自禁、不能自拔了。想起张爱玲那句—于千万人之中遇见你所要遇见的人,于千万年之中,时间无涯的荒野里,没有早一步,也没有晚一步,刚巧赶上了,那也没有别的话可说,惟有轻轻地问一声:“唉,你也在这里吗?”
在我心中,你的涵养犹如大海般博大深邃,值得细细品味解读,而我依托于文学梦想更是把你作为灵魂知音。历史上,伯牙与钟子期的故事,曾让人心弛神往,由衷感慨!给中华文化增添了可歌可泣的一页。由知音升华为对友情的忠贞不渝,已成为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和崇高美德。“朋友隔千里,一弦便知音”,这种精神世界上的同路人,多少人为之梦寐以求!人与人的相遇与缘份,就是如此奇妙,洞悉他的眼睛,就可以看到人世间的六根六尘。
后来我经常送文章来办公室找你,你和颜悦色地温柔指导我,耐心十足地一篇一篇给我修改,再细心地给我提出意见。你含辛茹苦地为我做的这一切,我都看在眼里、记在心里。
你对我谈论写作风格,说我的风格像林海音的,朴素实在、平淡自然;例如小说《城南旧事》,作者是用朴素自然的风格所著,毫无矫揉造作,富有真情实感,极易打动人心。
“你要保持自己独特的风格,知道吗?没必要跟别人一样,只知堆砌华丽词藻。以后尽量往这方面去发展,大有可为!”你认真地教导我。简单的一句话,惊醒梦中人,仿佛听到“嘭”的一声,千朵万朵心花开。你的赏识赞美,让我感动得想流泪—从此我追求的,就是属于自己的独特个性。
我默默在日记本上写下张爱玲写给胡兰成的话:因为懂得,所以慈悲。作为学习的动力。茫茫人海,老师的懂得是山穷水尽时,突然的柳暗花明,这种懂得还是,那根寂寞之骨有人欣赏有人知。早早超越了爱情这件微薄的事情,懂得你的人,比爱你的人更重要。人都有一份孤独,再繁华热闹,有一颗冷心观红尘,但唯独他,一眼洞穿你的淸寂你的凉,一眼明白这世间所有繁华不过是你和他身边的过眼云烟,他会在众人之间一眼看到你,然后读懂你,明白你,不是爱情,胜似爱情。这么多年来你的鼓励,让我在纸间与笔的勤奋耕耘间,重拾了梦想的火花。
青春的懂得—幻化地久天长
面对生活学习压力,读书成为了一种救赎,让我暂时放下卑怯。自己也因此爱上写作,将内心的困惑、无奈与惆怅诉诸笔端,在纸页上开出朵朵静默的花。 这么多年了,我不仅把你当老师、长辈,当朋友,我的军师,甚至把你看成我亲人。所以有什么事,都会告诉你,找你出谋划策。亲爱的,你懂得的,永远都比我多。呵呵。
那一年的6月,高考完后,考完了我骑车欲走,你赶忙追了上来。我一直认为,人与人之间,是有心灵感应的。我承认,我真的是舍不得你,舍不得离开你;在这所学校,这座小城,只有你,最懂我。我看到了你眼里无奈的神情,虽然彼此都没有说出,但心知肚明。我知道,你懂得。
你就是一篇叙事散文,朴素实在而动人,没有丝毫矫揉造作。是的,永远都比别的老师多那么一点,就因为多那么一点,就焕发了整个春天的气度。
我愿把什么事都告诉你,有次与你面对面坐着,说到心碎处,竟情不自禁落下了眼泪。你看到我泛红的眼晴,委屈的神情,竟像个孩子般手足无措。谢谢你,让我与你就这样静静地,呆了好几分钟,没有说任何一句话,便已觉得是地久天长。
再次回来时,我发现你的表情变了,好似什么都无所谓,也不放在心上。许久,我讲完了自己的情况,你开始豁然开朗般成熟地说:“我现在只要三点,吃得好,睡得好,身体健康。这就够了。”可一见你,我分明看到了那里面欲言又止的无奈和叹息,亲爱的,你比以前沧桑多了。你真的是把尘世什么事都一览无余,什么东西都看透了。可我多希望能留那么一点儿余地,不至于剥夺你全部的快乐与安然。亲爱的,你可以变老,但能不能老得慢一点?不要等到下次回来看你时,你早已白发苍苍,我会于心不忍。
在别人眼中,你是个中年教师;可在我眼中,你分明还是个孩子。有普通人的喜怒哀乐,人情冷暖,诚实、笃定而明朗。你是个由小男孩成长过来的男人,不管长多大,都需要有人疼,有人爱,有人呵护你的痛楚,安慰你的不快。
感谢你多年一直以来的指导支持、关爱帮助,“三生有幸遇上你”。而你给我的,又何止这么多。你宽容我的幼稚和无礼取闹,包容我的无知和任性。不管我犯了何种错误,变成什么样,只担心你不小心把我宠坏了,变得离不开你了。
是的,洛阳春索寂寞,牡丹拒繁华,只有懂得,才看朱成碧,只有懂得,才会明白孔子认同曾点,点答: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孔子叹息一声:吾与点也。想想吧,暮春时分,着春服白衣,带六七少年,在风中走着,如同一场最明媚的跳舞,这样的画面,谁能不心动?这样的懂得,是点与孔子之间的心灵呼应……琅琅人生,有这样一个人懂得,赏心两三枝,何需更多?这样的灵魂知音,一生一次足矣。而在文艺写作这条路上,幸亏有老师的鼓励指导,自己才一路坚持下来。
真的谢谢您,让我明白了,可以不成功,可以不争名夺利,可以不腰缠万贯,即便是成为一个平凡而普通的人,也一定要对社会有所贡献,这样,也足以彰显他的人生价值。
平生风义兼师友,相逢何幸遇知音。我还是得选择离开,带着你的殷切期望,追寻远方的梦想—尽管心中有多么依依不舍。如今惟愿:你若安好,便是晴天。
艺考播音主持稿件男生篇四
我,想你了……
夜很安静,无法安静的,可能就是我想你的心了。我也不知道为什么会这样的想你... 千言万语,只说一句:认识你,真好!
我说不清。我只知道,你有一种与众不同的内质吸引着我,叫我觉得很珍贵,使我觉得应该珍惜你!
我想给你很多,但我又问自己:我要给你的,是你所需要的吗?你会接受吗?
是啊,除了爱、除了思念、除了关心、体贴和祝福...我好象没什么好给你了,所以,我很惭愧! 但我想,你是全世界几十亿人之一,所以你对我来说,非常难得!我觉得无论如何,无论如何,都应该好好珍惜你,珍惜你给我的一切!
知道吗?你已经深深地吸引我了,这叫我……怎么说呢?这样说吧:你让我激情满怀,让我又回到梦中的故乡,情窦初开的时候!
所以,我对你一直有一种期待,一种莫可名状的躁动,一种无法表达的情结……
所以,我有了一种想见到你的渴望,很强烈,很强烈……
我渴望与你相见,还在于我想给你很多,尽管那些对你来说也许并不重要,也许并不需要,但我想给你,给你最好的!
也许我们只是擦肩而过,永不可见。这样的话,我也就只能把对你的喜欢,藏在心底了... 如果有一天我突然从你眼前消失了,那就请你经常打开这个网页看看吧?嗯...这里有我对你永远的、最诚挚的祝福!
那样的话,你只需要记得曾经有个人喜欢过你,并且会一直喜欢下去,就行了。
我渴望见到你,是因为我太喜欢你、想你;如果有一天我突然消失了,那也是因为太喜欢你、想你。是啊,很多事情是没有办法的...
其实...我真的只希望墨正的时间能带给我们俩一生的感动,你...能理解吗?能...吗? 是啊,千言万语,只说一句:认识你,真好!
真的真的……好想你,你也……想我吗……?
i love you, i miss you,真的……好想你……
艺考播音主持稿件男生篇五
在播音主持专业考试中,自备稿件朗诵环节是考验考生朗诵能力以及对语言文字理解的重要部分,是成功的关键之处。那么,我们该怎么准备自备稿件呢?今天小编为大家带来的守于播音主持自备稿件的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傍晚,我到达甪直。我全然不知这天七夕,只看到满目皆然雾与鲜花连成一片。在这充满着浪漫的世界,我没有感受到浪漫的气息,就仿佛这一切只是一个朦胧的梦境。
我独自出行是从来不住宾馆的,当然我也有自己的办法不至于睡大街。朋友都道:何必这样委屈自己呢?我想说,人生在外本身就是一个受委屈的过程,毕竟生活不同电影,它比电影苦多了。
甪直毕竟只是一个镇,远没有城市的繁华,总是给人一种空荡的感觉。我行走在甪直的街道上,路人很少,就连一旁的饭店都少有人光顾。我急于找到能够上网的地方,却顺着一条道走到黑。道路两旁的店铺都已关门,就连路灯也是隔好远才有一个是亮的。这街道越往里走越觉得阴森,好似完全脱离了镇中心。走了大概两公里,我看到几个结伴并行的同龄人拐进了一个牌坊里面。牌坊里面一片漆黑,什么也看不见。天空中的弯月照不进这前面的路,以至于我对前行的路感到如此的迷茫。我跟随他们走了进去,这才注意到进入了一个类似公园的地方。这里人多,却不明亮,只有几个摆地摊卖玩具的地方才有几丝亮光。我望着这个阴森的世界,仿佛进入了一片墓地。直到经过一座桥时,我才有一种进入水乡的意识。我站在石拱亭桥的中央,望着前面开阔的水面, 借助远处昏暗的灯光,水乡特有的古建筑就静卧在眼前。我在不知不觉中竟然闯入了甪直古镇!
忽然,附近传来了打斗的声音,我顺着栏杆旁的小道去寻找这声音的来源。当我步入一个主楼的正前方的广场时,我被眼前的景象惊呆了。主楼的正面有个巨大的幕布,你场上摩肩接踵挤满了看电影的人群,这仿佛回到了十年以前村子里放电影的场景。我在广场上看的出奇,直到电影结束后才想起寻找住处的事来。我向一个同龄的青年人询问如何走出古镇区,他告诉我只需要跟着大部分人走的方向就可以出去。我顺着人群快速向前走着,这黑夜下的甪直街道显得格外幽长,左右两旁的店铺灯光昏暗,给这古镇增加了一丝的宁静,脚下的青砖参差不齐,并不如康衢那样平坦。街道上人越来越少,他们有说有笑都各自回到了自己的住处,不必担心黑夜与困乏的袭扰,而我却不知在这漫漫长路中最终走向何处。就在即将迷惑的瞬间,我释然了。多年来我一直漫无目的的到达一个地方终于在这里变成了现实。我有什么可惧怕的呢,至少我还有着自己的目标,虽说它很隐晦,也飘渺不定,但它如同闪烁的烛光一样一直都存在我的心中。
我走出了古镇区,在网吧里应付了一晚,第二天接着又返回古镇区。我走进书写“甪直古镇”四个黑色隶书大字的牌坊,迎面就是一条和公路并行的廊亭。我从上面走过,但却不见廊亭外河道悠然的流水声。顺着廊亭向里走,正中央坐落着一尊巨大的甪端。它昂首向上,头上的独角显得体态威武。据说,这甪端和麒麟一样是专为英明帝王伴驾的神兽,它可日行一万四千里,通晓四种语言,象征着祥瑞.《甫里志》中曾有写到:甪直原名为甫里,因镇西有“甫里塘”而得名。后因镇东有直港,通向六处水流形酷如“甪”字,故改名为“甪直”。又传古代独角神兽“甪端”巡察神州大地路径甪直,见这里是一块风水宝地,因此就长期落在甪直,故而甪直有史以来,没有战荒,没有旱涝灾害,人们年年丰衣足食。
据说,甪直与苏州古城同龄,是一座具有两千五百多年历史的古镇。水逝镇的灵魂。也是水分水析、水系水萦、水抱水环的泽国典型,素有“五湖之厅”、“六泽之冲”的美誉。甪直水秀,桥也美,历来享有江南"桥都"的美称。它们造型各异、各具特色古色古香。有多孔的大石桥、独孔的小石桥、宽敞的拱形桥、狭窄的平顶桥,也有装饰性很强的双桥、左右相邻的姊妹桥和方便镇民的平桥。很多有识之士都感慨的说,看了甪直,实际就等于参观了一个古代桥梁的博物馆,其桥梁的密度,远超过西方水城威尼斯。
我在甪直古镇区漫步,再度回到了昨晚途径的水塘,那些江南特有的水乡风貌,静静地躺在我的眼前。我在古镇区的文化园待了两个小时,那些银墙青瓦的江南建筑,像是永远也看不够。这昆山的古镇给人苍老的感觉,那一条条石板夹缝中平摊着的石子,那些春天被风带来的草籽,甚至无法从中探出脑袋。漫步到桥上上,一艘乌篷船从桥下刚好穿过,这不是是小桥流水人家么!
当人们进入古镇,就会感悟到一种舒适感,一种甪直古镇特有的新奇感。我查过甪直的资料,当年的浦里八景也早已不见。我在这参差不齐的巷道上漫无目的前进着。据说保圣寺里有晚唐著名诗人、文学家陆龟蒙留下的遗迹,只可惜我却未尝得见。他曾做过湖洲、苏州刺史的幕僚,但一身清贫、生活艰朴、常与农民一起耕种田地,并首先发明了农民翻土耕地的牛犁,当地的农民特别敬重他。
古银杏又是甪直古老的象征之一。这不仅是甪直这个历史文化名镇古老的标志,而且为甪直的景色添彩增辉。镇上有银杏树7棵,其中在保圣寺四周有4棵,最大的一棵据今已1320xx年树龄,高度50米,树身三位男子也围不住,它虽历经千年风霜,但仍能挺拔、健壮。
当人们目睹甪直的古街、古房和深巷时,又领略了它的另一种风味。镇上的街面都以卵石及花岗石铺成,街坊临河而筑,前街后河,人在桥上走,船在水中行。街道两旁店铺林立,商业兴旺。不论临街的住宅还是临河的民房均为黛瓦粉墙、木门木窗、青砖翘脊,它们大多为明清时代的房子,墙壁上还带有花纹。
除此之外,甪直镇还有很多古代名人的遗址旧迹。镇东有北宋的白莲花寺,镇西有孙妃墓,镇北有吴王夫差的行宫,镇南有西汉丞相张苍的陵墓。漫步古镇,领略小镇风光,观赏古桥驳岸,看看渔船人家,真是别有风韵,情趣无穷。
我觉得走的时间够长了,就步行走出了古镇。那一艘艘乌篷船载着主人,从我的心头悄然划过,我仿若听到了那桥下流水的声音,小鸟在树枝上愉快的鸣叫。我朝这即将要离开的甪直挥挥手,呐朴纯净的江南水乡正在慢慢离我远去,甪直啊!不知道何年还能再来!
轻声细语缠绵了时光,轻弹浅唱黯淡了流年。那些明灭相随的离合悲欢,都在这一季里化作一纸云烟。
不知不觉,已到了初夏。伴随着惊雷和雨滴的声音,才想起当时是自己把时间想的过于仁慈,其实,不然。
毕业论文
完成了心也空了,毕业照照了笑了也哭了,毕业聚餐聚了也散了,课程再没有了。想要再安安静静地坐在教室里听一堂课,也许已不再可能,室友同窗一个个整理好行囊离校而去,为了工作,为了生活,为了自己的将来各奔天涯,各奔前程。想起四年里,我们闹过,笑过,憋屈过的点点滴滴,原来那是我们美好的时光,一切恍若人世,顷刻间涌到眼前而又顷刻间飘远,来回往复。曾经不太在乎的人和事,即使当初彼此没说过多少话,没有多少相同的言语,甚至没有打过照面,没有同时毕业,可一切都在一瞬间让我们感到弥足珍贵,毕竟我们已有四年的同窗之谊和离校后的校友之情。
一个一个地送他们离去,一路无话,一路沉默,一路看着,一路听着,半抹余阳,心照不宣。周围的热闹与喧嚣,更突兀地让心里莫名地徒增伤感,心里的落差,天南地北难以言说,只能硬生生地挤出几抹别扭的微笑挂在脸庞,握手拥抱,互祝“安好”,可看着他们远去的背影,车窗里彼此眼里噙着的泪水,强忍着就差冲破心底最后的一道防线夺眶而出,招手作别,列车离去,心情终究还是崩溃了。也许,三五年我们再相聚,也许有的人我们天涯两隔一生从此难再相见。想到这里,心底莫名地抽痛起来。
送走他们,独自一人默默地往回走,身体与灵魂已不在同一防线,内心的凄楚与离愁一点一点地跃上心头。拖着落寞的躯壳独自一人回到曾经熟悉的校园,校园里,学弟学妹照常热闹着,照常忙碌着,这一切都是毕业前的狂欢,一如昨天对未来不太着急的我们自己,我看到了那时我们的影子就在他们的身上若隐若现,一切仿佛什么都从未发生过一样,可一切确切已然发生,我们已然疼痛过,这一切真实地在我们的心底深处留下鲜红的痕迹。
深一脚浅一脚地挪回曾经温馨的寝室,熟悉的人却已不再,曾经热闹的空间早已被冷清覆盖得令人胆寒,那些收拾得干干净净的空床位,赫然醒目,心底最后的一丝坚强落荒而逃。忆起往昔的点点滴滴,孤独和冷清的气息侵蚀着身体的每一根神经和每一个毛细血孔,悲怆之感不言而喻,满心的离愁别绪在所难逃,有同学朋友离去的不舍之情,也有为自己明天四处奔波为了生活找寻工作的压迫之感和深深的担忧之愁。
空荡荡的房间,一如自己空空如也的心房,平时热闹惯了,没觉得人生有多么的突兀和不寻常,所有人真正地离开,才觉得原来我们在一起已经四年,时光过得真快,转眼四年已如指尖沙,随风扬灭,或许是因为之前看不到离别,连同时光也走的慢慢悠悠。
成长带给我们的疼痛越来越清晰可见,离别不仅仅是说说而已,有时足以让人撕心裂肺。忧思在我的心里慢慢地平静下去,正如暮色降临在寂静的山林之中。
守着夜,一直想找个时间,好好看看所谓的花开不败和一起度过的锦绣年华,搁浅在时空里的怀念,累积成了今日今时的匆匆别离,淡化成了一纸云烟扶摇直上万里长空。未断的思念焚烧了离别的愁绪,夜来的太仓促,街头的风来来往往,恍恍惚惚就无声无息地刮过了四年大学时光。
曲水流觞,沧海踏歌,唱一段一羽清尘,直到曲终人散。站在街头迎风的位置,我感到怅然若失,希望离别后的我们一切安好!
站在教室外候课,我又把上课的流程梳理了一遍:这节课学习法国小说家都德《最后一课》。学生们阅历浅,对课文涉及的历史事件、社会生活都很陌生。如果按常规授课必将隔靴搔痒,落入俗套。我吸取多次教学这篇课文的教训,又参考了大量优秀教师的教法,把课堂教学的切入点放到“导”的环节上。我精心设计这一过程:课前蓄势,多媒体投影:川流不息的黄河、波涛汹涌的长江、雄伟壮丽的长城……随之插播歌曲:“今天是你的生日,我的祖国……”接着简介普法战争,韩麦尔先生,小费朗士,阿尔萨斯人民的处境。尽管二者之间时空跨度大,各自民风习俗迥异,但爱国之情是相同的。只要学生们与韩麦尔先生的爱国之情发生共鸣,以下的教学流程就像开闸之水,顺渠而就。
歌声戛然而止,屏幕上出现了一个大大的生日蛋糕。科代表高乐乐“嚯”地站起来,收起往日满脸的笑容,一本正经地说:“老师,今天是您的生日!”她的话唤醒了我,却更让我捉摸不透:我从来没把过生日当回事。我的生日除了档案上有记载,只有老娘惦着。每到这一天,娘打电话过来:“中午回家吃饭,今天是你的生日。”可这……活泼伶俐的田佳宁忙站起来,眨巴着大眼睛说:“我们到学校办公室查档案了,保证准确。”没容我多想,五大三粗的陈国飞疾步上台顺势把我摁到凳子上,随手将一顶寿星帽扣到头上,教室内掌声雷动。李晓辉满面春风,麻利地划火柴点燃了蜡烛,大声说:“请老师许愿!”我被他们搞晕了,只好就范。闭上眼睛,双手合掌,心里默许:“祝孩子们成人成才!”“请老师吹蜡烛!”看来,李晓辉就是本次活动的司仪了,我在她的指挥下一口气吹灭蜡烛。教室里立马响起:“祝你生日快乐……”的歌声。学生们拍着手,在李晓辉有节奏的手势指挥下,尽情高歌,我也沉浸在这幸福、愉悦的氛围中。
待到我心境稍平回过神时,时间已过去十几分钟。这可是我从教四十载第一次失控的课堂。本打算由图片、歌声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在情感共鸣的基础上,分析韩麦尔先生、小费郎士的形象,从人物的性格挖掘小说的社会意义。结合形象塑造学习环境描写的作用。没料到精心安排的教学流程就这样搁浅了。的确,今天是我六十周岁的生日,人事部门的退休通知上个月就收到了,这是我的最后一课,没想到出现了这样的事情。怎么办?我抑制不住自己的激动之情,也不愿意压抑孩子们的感恩之心。当我坐在凳子上左右为难之时,职业的良知在心灵深处萌发:“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我是老师,是孩子们汲取知识的指挥者,决不能图自己一时的人伦之乐,而放纵学生,使他们在课堂上一无所获,或许还滋长了自作主张的坏习惯。思想转过弯,我马上站起来,凭着多次课堂历练瞬间想出补救的办法:运用感情转换的方式进入教学流程。
你说过的话,我全都记着。甚至,彼此无需多言,便已心有灵犀,知道对方在想什么。我知道,你懂得。
几年前的一个春天,我认识了你。你清晰分明的脸庞轮廓,成熟风度的气场,优雅温和礼貌的谈吐,立刻像磁铁般吸引了我。甚至,慢慢地,我有些情不自禁、不能自拔了。想起张爱玲那句—于千万人之中遇见你所要遇见的人,于千万年之中,时间无涯的荒野里,没有早一步,也没有晚一步,刚巧赶上了,那也没有别的话可说,惟有轻轻地问一声:“唉,你也在这里吗?”
在我心中,你的涵养犹如大海般博大深邃,值得细细品味解读,而我依托于文学梦想更是把你作为灵魂知音。历史上,伯牙与钟子期的故事,曾让人心弛神往,由衷感慨!给中华文化增添了可歌可泣的一页。由知音升华为对友情的忠贞不渝,已成为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和崇高美德。“朋友隔千里,一弦便知音”,这种精神世界上的同路人,多少人为之梦寐以求!人与人的相遇与缘份,就是如此奇妙,洞悉他的眼睛,就可以看到人世间的六根六尘。
后来我经常送文章来办公室找你,你和颜悦色地温柔指导我,耐心十足地一篇一篇给我修改,再细心地给我提出意见。你含辛茹苦地为我做的这一切,我都看在眼里、记在心里。
你对我谈论写作风格,说我的风格像林海音的,朴素实在、平淡自然;例如小说《城南旧事》,作者是用朴素自然的风格所著,毫无矫揉造作,富有真情实感,极易打动人心。
“你要保持自己独特的风格,知道吗?没必要跟别人一样,只知堆砌华丽词藻。以后尽量往这方面去发展,大有可为!”你认真地教导我。简单的一句话,惊醒梦中人,仿佛听到“嘭”的一声,千朵万朵心花开。你的赏识赞美,让我感动得想流泪—从此我追求的,就是属于自己的独特个性。
我默默在
日记
本上写下张爱玲写给胡兰成的话:因为懂得,所以慈悲。作为学习的动力。茫茫人海,老师的懂得是山穷水尽时,突然的柳暗花明,这种懂得还是,那根寂寞之骨有人欣赏有人知。早早超越了爱情这件微薄的事情,懂得你的人,比爱你的人更重要。人都有一份孤独,再繁华热闹,有一颗冷心观红尘,但唯独他,一眼洞穿你的淸寂你的凉,一眼明白这世间所有繁华不过是你和他身边的过眼云烟,他会在众人之间一眼看到你,然后读懂你,明白你,不是爱情,胜似爱情。这么多年来你的鼓励,让我在纸间与笔的勤奋耕耘间,重拾了梦想的火花。青春的懂得—幻化地久天长
面对生活学习压力,读书成为了一种救赎,让我暂时放下卑怯。自己也因此爱上写作,将内心的困惑、无奈与惆怅诉诸笔端,在纸页上开出朵朵静默的花。 这么多年了,我不仅把你当老师、长辈,当朋友,我的军师,甚至把你看成我亲人。所以有什么事,都会告诉你,找你出谋划策。亲爱的,你懂得的,永远都比我多。呵呵。
那一年的6月,高考完后,考完了我骑车欲走,你赶忙追了上来。我一直认为,人与人之间,是有心灵感应的。我承认,我真的是舍不得你,舍不得离开你;在这所学校,这座小城,只有你,最懂我。我看到了你眼里无奈的神情,虽然彼此都没有说出,但心知肚明。我知道,你懂得。
你就是一篇叙事
散文
,朴素实在而动人,没有丝毫矫揉造作。是的,永远都比别的老师多那么一点,就因为多那么一点,就焕发了整个春天的气度。我愿把什么事都告诉你,有次与你面对面坐着,说到心碎处,竟情不自禁落下了眼泪。你看到我泛红的眼晴,委屈的神情,竟像个孩子般手足无措。谢谢你,让我与你就这样静静地,呆了好几分钟,没有说任何一句话,便已觉得是地久天长。
再次回来时,我发现你的表情变了,好似什么都无所谓,也不放在心上。许久,我讲完了自己的情况,你开始豁然开朗般成熟地说:“我现在只要三点,吃得好,睡得好,身体健康。这就够了。”可一见你,我分明看到了那里面欲言又止的无奈和叹息,亲爱的,你比以前沧桑多了。你真的是把尘世什么事都一览无余,什么东西都看透了。可我多希望能留那么一点儿余地,不至于剥夺你全部的快乐与安然。亲爱的,你可以变老,但能不能老得慢一点?不要等到下次回来看你时,你早已白发苍苍,我会于心不忍。
在别人眼中,你是个中年教师;可在我眼中,你分明还是个孩子。有普通人的喜怒哀乐,人情冷暖,诚实、笃定而明朗。你是个由小男孩成长过来的男人,不管长多大,都需要有人疼,有人爱,有人呵护你的痛楚,安慰你的不快。
感谢你多年一直以来的指导支持、关爱帮助,“三生有幸遇上你”。而你给我的,又何止这么多。你宽容我的幼稚和无礼取闹,包容我的无知和任性。不管我犯了何种错误,变成什么样,只担心你不小心把我宠坏了,变得离不开你了。
是的,洛阳春索寂寞,牡丹拒繁华,只有懂得,才看朱成碧,只有懂得,才会明白孔子认同曾点,点答: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孔子叹息一声:吾与点也。想想吧,暮春时分,着春服白衣,带六七少年,在风中走着,如同一场最明媚的跳舞,这样的画面,谁能不心动?这样的懂得,是点与孔子之间的心灵呼应……琅琅人生,有这样一个人懂得,赏心两三枝,何需更多?这样的灵魂知音,一生一次足矣。而在文艺写作这条路上,幸亏有老师的鼓励指导,自己才一路坚持下来。
真的谢谢您,让我明白了,可以不成功,可以不争名夺利,可以不腰缠万贯,即便是成为一个平凡而普通的人,也一定要对社会有所贡献,这样,也足以彰显他的人生价值。
平生风义兼师友,相逢何幸遇知音。我还是得选择离开,带着你的殷切期望,追寻远方的梦想—尽管心中有多么依依不舍。如今惟愿:你若安好,便是晴天。
然而,少年终究没有抓住当时近在咫尺的马尾,就像错过等待已久的向心仪女孩告白的最后机会。少年怕破坏了那唯美的画面,难以想象没有那幅静谧畅怡画卷的世界,生活就会更枯燥了。可少年没有如此胆量在某个午后义无反顾地告诉她,喜欢她的马尾。也许,安静的马尾会微微颤动吧!他想,可那不是他愿意看到的。或者,少年真的很珍惜,阳光下安安静静的马尾和安安静静的她。
兔走,乌飞,还没来得及道声珍重,剧情就转弯了,分别总是来的那么快,少年无奈地放下手,下个情节他们可能没有任何交集了吧!窗外的蝉还是那么聒噪,但背景中少了那一束马尾,少了那一丝氛围,少了那份可以让他安心的清凉。
现在,少年时感落寞,那马尾时常浮现,魂牵梦绕,让他牵肠。流年已逝,少年已非当年,会只因她的一颦一蹙而辗转反侧,因之喜怒,随之哀乐。谁又知道,当初假设的告白会把他和她带向哪个转角,生活的剧本到处是随机。少年不去猜,他知道他会纠结,就像送她零食之前犹豫踟蹰,甚至不安。没有勇气的少年在吊扇吱呀的声音的掩护下一天天看着那马尾,看着那马尾安安静静的主人,就像旋转的吊扇,他的思绪都一次次转到了起点。伤感之余,少年转念一想,此时此景于己已足够了,少年不再遗憾。
或许,这就是情节顺理成章地发展。少年自嘲地享受这落寞,无怨无悔,哪怕一世独伤……我不染指你的青春,在你的剧本里我只是客,总是在无止尽的旅途中,书或去,不知于你是否重要,只要记忆中有你万世不敌的笑,我便无憾。纵使你纤纤细手中的玉笔可以婉转轻柔地圈下我对影独鸣行程的句点,然少年无意,佳人难留,时不予人,徒伤红颜。可谁又知道少年心,他的世界渐渐远离了固有的黑白调。
鸿雁掠过,传递着谁的牵挂,少年仰望只是黯然叹息。
艺考播音主持稿件男生篇六
村校现在不办了,只有校舍还静静地凋零在浓浓的树荫下。
我回乡下,夕阳西下的时候,五叔一人坐在门前的银杏树下,盯着不远处的村校在发愣,在出神。我喊他,他抬头看看,并不理我,继续盯着远处。
村校是五叔一砖一瓦亲手垒起来的。
五叔的家挨着村校并不远,原来就隔着几十米远的操场,后来村校不办了,留下了空荡荡的房子,操场很快就被改作农田种庄稼了。五叔的儿子种了几年的“操场”,后来又撂给了别人种。五叔一辈子是泥瓦匠。五叔从不下地种粮植棉做农活,有时忙得五婶在地里远远的喊:你哪里就不能下田来帮帮忙呀!五叔照例不理不睬。五叔的职业就是建房,许多人说他比专家还专家,小村庄上没有哪一户的房子是没有五叔参与建的。
村校曾经有我童年的快乐时光。
回想起来,我在村校念一二年级的时候,恐怕都是玩的。每个学期上不了多长时间的课,我的语文和算术两本书就弄坏了,就弄丢了,到学期结束时我是没有书的。那个叫夏启旺的老师虽然很严厉,但许多学生并不怕他。我们要么推铁环,推到操场外的大路上老远处,要么打陀螺,上课哨子吹了几遍,还有学生不回课堂,有一次夏老师走到我的背后大喝一声:“把光棍(陀螺)给我没收了!”1961年元旦那一天,天气特别冷,我加入少先队,只记得为了赶往操场去排队,我跌破了鼻子鲜血直流。后来夏老师还表扬过我,说我虽然玩得把书弄没了,但红领巾是一直坚持戴的。直到上三年级,新调来了王骏老师,他叫我用报纸把语文书和算术书包起来,要我爱护课本,他总誓励我大声朗读课文,终于在三年级的什么时候我好象才开了窍。
村校曾经有我19岁的浪漫诗意和梦想。
1973年的春节一过,主要是耐不住农活的劳累和艰苦,我逃离了生产队,来到村校当上了民办教师。那时在我的心中,村校才是我放飞梦想的地方,那块黑板才是我展示个性与才华的舞台。当我到学校上班的时候,生产队已经派人把几节插秧抽水用的槽桶抬到了学校当课桌,50多个学生自带小板凳来上课,济济一堂,一二三年级大复式,语文算术音体美,我一个人包教一个班。五叔把他的两个儿子也送到我班上来,还对我说:“你教得好还能转正呢。”这让我好生感动。老校长李云“躲”在教室门外听我的课,每周评课时给了很大的鼓励。公社文委李元祥亲自来看我上课,还安排我暑期到县教师进修学校研修培训。寒来暑往,四载春秋,学生们的笑声和家长的赞誉是我最大的快乐。
村校,对上个世纪70年代的小村庄来说,一直是走在时代前沿的地方,可以说村校就是小村庄的文化中心,教师就是小村庄的文化精英。现在,村校也许已经完成了她的历史使命。村校的房子还在,路也依旧,树仍在长。当年的文化精英们都离开了那里,我的学生们,包括五叔的两个儿子,大多也都离开了小村庄,就连五叔的孙子也进城了。
一切都在发生变化。一切都在匆匆忙忙。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变化的理由。过度怀旧,只能让我们无端的平添伤感。
艺考播音主持稿件男生篇七
20xx年7月21日凌晨四点半左右,一辆满载着陶制瓦片的卡车撞进南京下关区上元门的三间民房里。顷刻间,瓦砾四溅、房屋倒塌,卡车内的几个人当场死亡,房屋里也埋下了五个人。
救援人员终于赶到了,被埋的男子被送往医院抢救。有人问喊话的年轻男子和被埋者是什么关系,喊话的男青年说道:“我不认识他,我开出租车路过这里。”
素不相识,毫无血缘关系,他的呼喊只因为对生命的珍爱和爱的奉献。那场灾难中有七个人丧生。然而,那个年轻的出租车司机的喊声却响彻那个清晨,响彻南京,成为那座城市最动听的声音之一。
艺考播音主持稿件男生篇八
“苞萝”,是我们山里人的叫法,真实学名叫“玉米”、“玉蜀黍”。但我更愿意这样叫,觉着自然、亲切、原汁原味,就譬如“爹地”、“妈咪”一样,听着虽觉洋气,但怎么也没有“爹”、“娘”那样的质朴,那样的东方,那样的贴心贴肉。
山里人,对山苞萝有着太深的记忆,太多的眷恋。
家乡廿七都是个大山区,那里,人均口粮田不过两、三分,且单季稻居多,自产的稻米只能解馋,不能饱腹,而出门三步就爬坡的强劳动使得山里人的饭量还特大,于是,山苞萝、番薯、马铃薯等山杂粮就自然成了我们的当家主食,尤其是山苞萝,一日三餐几乎就没离开过。可以毫不夸张的说,山苞萝养育了我们山里人,也滋润了山里人坚毅、直爽、厚实、纯情的性格!
山苞萝特指种在山上的苞萝,一般在端午后夏至前播种。种籽是从上年收获的苞萝棒中先精选出棒型端正壮实、行数均匀紧凑、颗粒硕大饱满的苞萝棒,再去掉头籽掐去尾籽,取中间段最均匀的颗粒留存起来的。山里人种苞萝不叫种,而叫“点”,每到播种时节,山民们都会在腰间扎一个竹子编成的菱形竹笼,当地人叫“瞿笼”,里面装上苞萝种,边挖山,边点种。
处暑时节,舒腿展臂的苞萝苗日见茁壮,山民们便挑着人粪尿拌的草木灰,外带少量的尿素、碳铵、钙煤磷等化肥,上山“铲苞萝”。“铲苞萝”不是将苞萝铲掉,而是铲草、间苗、补苗、施肥(当地人管施肥叫“点根”)。如果天公作美,在铲苞萝后的两三天里下一、两场透雨,那么,苞萝苗就会象拔了节一样的生长,每当夏日的轻风拂过,肥硕的苞萝叶便荡起层层绿浪,绵延不绝,犹如一片动感绿洲,看到此景,山民们的眼角眉梢处便都写满了笑意。书中“旱苗得雨”一词,恐怕也只有在雨后山苞萝的绿波里,在写满山民脸上的笑意中,才能得到最完美的诠释!
入秋,苞萝开始扬花打包,根据长势,每株少则一个包,多则两个包,甚至三个包,在苞萝杆的分节处左右交叉分长。初始,苞仔的开口处挂着嫩白的细须,随着生长期的延长,苞仔越长越大,须色也由最初的嫩白变成嫩红,直至最后的棕黑。在这成长的季节里,也给我们这些大山少年带来了无限的野趣,在砍柴的间隙,我们常常将苞萝须揪下,用细藤勾串起来,挂在嘴唇上,把自己打扮成传说中的关公、张飞模样,自得其乐一番。有时,我们还会玩一种名曰“坐柴尾”的游戏,就是将各自砍下来的柴头尾串联在一起,由个头最高、力气最大、经验最丰的“带头大哥”把头,我们这些小不点分别坐在串起来的但是属于自己的柴的尾部,一声令起,“带头大哥”双手紧紧把住肩头上的拉棍,发力拉动长长的柴龙,不论山高坡陡、坎高石低,从山顶起沿青纱帐飞奔直下山脚,柴龙过处,苞萝苗就象飞艇劈浪般的向两旁“喀拉拉”倾倒,坐在柴尾上的人也会有多半像滚石般的滑落,那份惊险与刺激,绝不亚于现今冬奥会上的高山滑雪。现在想起,都不禁后怕。但奇怪的是,当时的我们居然都毫发无损,也许,这就是我们山里孩子与生俱来的耐贫瘠、抗击打的“苞萝性格”吧。当然,玩这种破坏式的游戏是要付出代价的,回去以后,轻者被大人斥责一番,重者还得挨揍。
到了霜降后三五天,苞萝就完全成熟了,原来青葱的叶子,绿色的包衣都变的松黄,包衣里却绽露出金灿灿、油光光的苞萝棒。这时,大人们便腰扎围裙,肩挑竹篮,蜂拥上山,开始一年之中最忙碌,也是最愉悦的秋的收获。
掰苞萝看似粗活,其实颇有讲究。一般,人们都会在右手中指套上一片淬过火的坚硬竹签,将苞萝顶端的包衣从中剖开,向两边撕下,然后掰下触手温滑如玉的苞萝,这样,既不伤手,速度也快。掰回来的苞萝棒经过一番晾晒后,便开始下籽。山里人挺聪明,下籽时,通常都会取两根口径约3 公分长约60公分的小圆竹,向内均匀锯出斜槽状,再用加工过的竹片相互穿插加拴固定,制成极像微型楼梯的“苞萝刨”来刨。速度较手挪要快上好几倍。照习俗,在下籽前,每家都不忘从中挑选出一部分硕大饱满的苞萝棒,反结包衣,串成苞萝挂,悬挂在房屋正中的横梁上,预示五谷丰登、金玉满堂、生活美满!
苞萝有许多种吃法,最常见的是将苞萝籽磨成粉,用番薯丝搅拌后,装在饭甑里面蒸,这叫“苞萝饭”; 也有将苞萝粉加水揉成团、拍成饼状,再用三个手指一小块一小块的掐入盛有米汤的锅里煮,这叫“苞萝羹”;还有将锅水烧开,放入油盐,外加萝卜丝、青菜叶等辅料,将苞萝粉均匀撒入锅中勾成糊状,这叫“苞萝糊”;此外,还有“磨太浆”、“苞萝拌米饭”、“油煎苞萝饼”等。都说山里的媳妇聪明精致,的确也是,她们总能变着法子,把极普通的东西做出新花样,让你味觉不疲,常吃不厌。联想到如今流行时尚的“农家乐”,除了人们对原生态风情的眷恋回归之外,乡下农妇的奇思妙手又何尝不是一种愈久弥浓、令人入迷的乡土文化元素!
最让我难以忘怀且回味无穷的是另两种吃法。一种是“烤苞萝。”从刚掰下来的苞萝中,挑出一些颗粒不齐的我们称之为“癞头籽”的苞萝,投进灶膛里,烤得焦黑,张嘴啃去,“嗤嗤”作响,虽然满嘴乌黑,可那一种嫩滑、厚实、略带焦香的甘甜味,直叫你食欲大振,欲罢不能。另一种是“炒苞萝。”取山涧里的清水沙晾干,放到锅里烧热,将去掉头尾籽后大小均匀的苞萝籽倒进锅里炒熟了吃。抄一把,松脆爽手,嚼一嚼,唇齿流香,满屋弥漫,诱得身边人垂涎欲滴,直咽口水。在她面前,什么“白箭”、“绿箭”,什么“柠檬”、“草莓”,都将黯然失色,退避三舍。每逢过年,主人还会将苞萝籽加少许糖精,先煮熟后晒干再炒熟,那么,这就是炒苞萝籽之上品,一般用来招待客人,小毛孩轻易是吃不上的。
苞萝食特耐饥,食后有力气,能抗重活,而且,但凡常吃苞萝食之人多半牙齿极好,咀嚼功能特强,在山里,七八十岁之人很少有刷牙的习惯,但嚼起炒苞萝籽来,个个都“喀哧、喀哧”的,登山越岭,更是如履平地,那份刚劲,绝不亚于年轻人。
星移斗转,物换人非。自80年代后,随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落实,农业科技的发达,粮食产量大幅度增长,山里人早已不再为温饱而大量的开垦种粮,加上国家退耕还林大生态战略的实施,山苞萝渐渐退出了曾经辉煌的大舞台,那曾经给我们童年带来无限野趣的青纱帐早已隐去,那曾经给我们带来无限希望的金黄色的丰收美景早已成为悠远的记忆。虽然,我们在大田里、市场上多少也能看到它的新新同类,但与之相比,只能说是一位柔弱婉约的小家碧玉,决非是坚刚厚重的大丈夫。今天,要想再啃一颗“烤苞萝”几近奢望,要想再吃一把“炒苞萝籽”当属奢侈!
然而,那份铭心刻骨、不可复制的苞萝情结,却依然让我情牵,让我眷恋,让我神往!
艺考播音主持稿件男生篇九
女:军令如山我知道他一定要走可没有想到这么快
男:在她含泪的双眸中我踏上了那条南去的路
女:望着他坚定的双眼我只能说安心工作保重身体我等你回来
女:我听说那什么都没有
女:两百多个日日夜夜我没有他一丁点的消息不能见面不能打电话甚至不能通信
男:每当夜幕降临
女:每当夜幕降临
男:听着海上潮起潮落
女:看着天上月盈月亏
合:总是格外的思念你不知道你好不好
女:一年又一年我们总是聚少离多我不知道他在哪不知道他在做什么就好像在两个世界
男:这些我都知道可
男:她随我来到了守卫
男:还有一旁妻子饱含深情的目光和依依惜别的泪水
女:在这里我知道自己不是一个人
男:她生病做手术我本想好好照顾她可是术后不到五天我又要去执行守礁任务
女:我能读懂他眼中的愧疚
男:可是面对神圣的守礁任务我只能把丈夫的责任放进背包
女:在这里我明白了他的梦想
男:每当想到由海洋气象观测站的数据近间南沙海区再也没有发生过重大的沉船事故
女:每当看到中央气象台播出南沙海区24小时天气资讯
男:每当看到在南中国的海上那冉冉升起的五星红旗
女:每当想到出征时那一双双坚毅的眼睛
男:那铿锵的誓言
合:回荡在我的心间
男:我们也有爱却只能愧对青丝白发我们也有梦可更知肩上的责任比天大
女:正因为有你们天下所有的子母至儿和娇妻才能安然入梦即使我们的距离有千里万里
男:即使我们的距离有万里千里
女:可我们的心
合:却在咫尺之间
男:因为我们有同样的梦
女:是千家万户的梦
男:也是
合:祖国的梦
艺考播音主持稿件男生篇十
在播音主持专业考试中,自备稿件朗诵环节是考验考生朗诵能力以及对语言文字理解的重要部分,是成功的关键之处。那么,我们该怎么准备自备稿件呢?今天小编为大家带来的守于播音主持自备稿件的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年幼的我,喜爱画画。当七彩的画笔遇见心中的童真创想时,常能描绘出让人意想不到的画面。“小朱,你的梦想是什么呢?”在一节以“我的梦想”为主题的创作课里,老师的提问点燃了小伙伴对未来的想象与憧憬:发明家、警察、医生……当老师的目光迎向我时,我笑了。
“当一名美术老师!”老师饶有兴趣,想知道原因。“因为美术老师上班轻松,一周才上一节课,还能臭美地打扮自己。”众人哄然大笑。这是一个8岁孩子的梦想诠释。它泛起活力的橙色光芒,天真美好。
少年的我,坚持学画。在这期间,我开始关注身边如雨后春笋般萌芽的美术培训班。看着培训班宣传单上的学费价格,我的心突然明媚起来:学好画画,当美术老师,能争气地养活家人与自己。当梦想为生活领航,它透出炽热的火红光辉,跃跃跳动。
青年的我,坚定学画。中学里高强度的学习生活反而更燃起了我对美术的眷恋。尽管作画使人放松而享受,但个别老师的教学言行却给这美妙时光划上不和谐的音符:
当有调皮同学交谈分神时,总听到老师忿忿怒吼的一声:吵什么吵,都给我闭嘴,烦死了!
当有同学因不理解老师所讲内容而向其投去疑惑目光时,曾心酸听到:学美术的人,文化就是弱!
当画作点评时,眼前曾浮现戏谑一笑:这幅画别拿出来看了,画得这么丑,吓死人可不好。
坦白而言,那一刻,我心冰寒,有一种被利器挫伤的痛。教师出言不逊的背后,不但折射其对美术生的轻蔑与漠视,更是深刻地映射出当下美术教育的浮躁风气与忧心质量。作为一名高中生,我无力改变现状,但儿时的梦想却告诉我:肩负使命!以己之力扭转现时美术教学的不良面貌与质量!冷静思索后,我在高考志愿里,毅然选择了“美术教育”专业。此时,梦想点拨着人生前进的方向,雾中见明。它浮现幽幽的花青色,冷静深邃。那一年,我刚度过自己19岁的生日。
大一的我,重回少年宫,但角色已经由学生悄然转变成老师。初为助教,我有幸与少年宫资深教学顾问合作教初一。几堂课下来,情况却使我无措与心凉——四小时的课程,主教只象征性地出现二十分钟,期间全由本人挑起教学大旗。初出茅庐的我,窘态百出:因未谙深入简出地传授专业知识而使学生百般不解;因气质怯弱、缺乏威严而导致喊破嗓子无人安静等等。原来,当一名美术老师远没有我想象般的轻松简单!梦想实现的彼岸离我仍有千山万水之遥。幽暗的蓝紫色梦光诉说着种种艰难与不易。它很微弱,但绝不熄灭。
为了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大二下学期开始,我在所住小区里招生做家教。专业上的良好水平,少年宫的教学经验,加之性格的平易亲和,我很快在所在小区的校外美术教育圈初露头角,不时有新生加入受教队伍。但学生小林的到来着实令我心生疲惫。她言辞犀利,常使气氛良好的课堂讨论变成了恶语伤人的谩骂。我郁闷憋气,曾有过放弃的念头。后来在家访中,我了解到孩子的家人忙于工作,甚少欣赏其画作。缺乏关注的她在课堂上常以异常举动引起他人注意,但换来的却是责备。在课下我与她长谈颇久,末了我走向前拥抱了她一下。她有点害羞,但回抱了我。那一刻,我知道爱的正能量得以传递,也领悟到美术教育的本真目的——通过教育促进孩子的身心成长。梦想有了情感承托起来的厚度,它泛起和煦的金黄色,包容舒心。
峰高无坦途。成为“一名优秀美术老师”的梦想之路依然颠簸,需要人披荆斩棘。在我最近的家教“个案”中,六年级的小薛学习成绩中上,从小喜欢美术,也希望通过美术特长考试进入省内一所名校。她假期里的学习日程“辛苦而充实”,高强度的课程使得孩子身心劳累,而一日里较为轻松的美术课则带给她愉快的下午时光。伴着家教时日渐长、一对一教学、学生家境优越、性格淘气等多种因素的发酵,她对我的态度有了转变:逞性妄为,毫无礼貌地对着老师吐口水;盲目自大,对我的引导充耳不闻;轻慢待人,甚至在我教学时豪语放言:别再吵啦,信不信我明天就撤掉你!尽管她说话时挤出鬼脸,搞怪坏笑,但这句触碰自尊的话,让我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每天三小时的高强度训练都换不来她造型能力的进步,这是我从教几年来未曾遇过的棘手情况。看着日渐紧迫的考试日期,家长急,我急,但孩子却丝毫不急,教学努力事倍功半。
问题,你躲在哪里?
我与家长促膝长谈,了解到高强度的学习,在孩子长期的身体不适时也得不到停歇。而前些天孩子牙齿不适就医,晚上家人还执意上课,学生在电话一端明显流露出抵触情绪。可上课时,学生状态却出奇地投入。课下她妈妈道出秘密:上课前她告诉孩子,能带病坚持上课着实不易,妈妈很感动,并给了她一个温暖的拥抱。那一刻,我看到了换位思考带来的情感力量。往后的日子里,我常以饱满的热情上课,抓住点滴进步肯定她的成长,在她气馁时默默地举起大拇指。那一刻,我迫切地感受到美术老师需要有“每天心中开出一朵花”的满满正能量。梦,放射出梵高笔下那向日葵般热烈的洋溢着生命力的黄光!
“苞萝”,是我们山里人的叫法,真实学名叫“玉米”、“玉蜀黍”。但我更愿意这样叫,觉着自然、亲切、原汁原味,就譬如“爹地”、“妈咪”一样,听着虽觉洋气,但怎么也没有“爹”、“娘”那样的质朴,那样的东方,那样的贴心贴肉。
山里人,对山苞萝有着太深的记忆,太多的眷恋。
家乡廿七都是个大山区,那里,人均口粮田不过两、三分,且单季稻居多,自产的稻米只能解馋,不能饱腹,而出门三步就爬坡的强劳动使得山里人的饭量还特大,于是,山苞萝、番薯、马铃薯等山杂粮就自然成了我们的当家主食,尤其是山苞萝,一日三餐几乎就没离开过。可以毫不夸张的说,山苞萝养育了我们山里人,也滋润了山里人坚毅、直爽、厚实、纯情的性格!
山苞萝特指种在山上的苞萝,一般在端午后夏至前播种。种籽是从上年收获的苞萝棒中先精选出棒型端正壮实、行数均匀紧凑、颗粒硕大饱满的苞萝棒,再去掉头籽掐去尾籽,取中间段最均匀的颗粒留存起来的。山里人种苞萝不叫种,而叫“点”,每到播种时节,山民们都会在腰间扎一个竹子编成的菱形竹笼,当地人叫“瞿笼”,里面装上苞萝种,边挖山,边点种。
处暑时节,舒腿展臂的苞萝苗日见茁壮,山民们便挑着人粪尿拌的草木灰,外带少量的尿素、碳铵、钙煤磷等化肥,上山“铲苞萝”。“铲苞萝”不是将苞萝铲掉,而是铲草、间苗、补苗、施肥(当地人管施肥叫“点根”)。如果天公作美,在铲苞萝后的两三天里下一、两场透雨,那么,苞萝苗就会象拔了节一样的生长,每当夏日的轻风拂过,肥硕的苞萝叶便荡起层层绿浪,绵延不绝,犹如一片动感绿洲,看到此景,山民们的眼角眉梢处便都写满了笑意。书中“旱苗得雨”一词,恐怕也只有在雨后山苞萝的绿波里,在写满山民脸上的笑意中,才能得到最完美的诠释!
入秋,苞萝开始扬花打包,根据长势,每株少则一个包,多则两个包,甚至三个包,在苞萝杆的分节处左右交叉分长。初始,苞仔的开口处挂着嫩白的细须,随着生长期的延长,苞仔越长越大,须色也由最初的嫩白变成嫩红,直至最后的棕黑。在这成长的季节里,也给我们这些大山少年带来了无限的野趣,在砍柴的间隙,我们常常将苞萝须揪下,用细藤勾串起来,挂在嘴唇上,把自己打扮成传说中的关公、张飞模样,自得其乐一番。有时,我们还会玩一种名曰“坐柴尾”的游戏,就是将各自砍下来的柴头尾串联在一起,由个头最高、力气最大、经验最丰的“带头大哥”把头,我们这些小不点分别坐在串起来的但是属于自己的柴的尾部,一声令起,“带头大哥”双手紧紧把住肩头上的拉棍,发力拉动长长的柴龙,不论山高坡陡、坎高石低,从山顶起沿青纱帐飞奔直下山脚,柴龙过处,苞萝苗就象飞艇劈浪般的向两旁“喀拉拉”倾倒,坐在柴尾上的人也会有多半像滚石般的滑落,那份惊险与刺激,绝不亚于现今冬奥会上的高山滑雪。现在想起,都不禁后怕。但奇怪的是,当时的我们居然都毫发无损,也许,这就是我们山里孩子与生俱来的耐贫瘠、抗击打的“苞萝性格”吧。当然,玩这种破坏式的游戏是要付出代价的,回去以后,轻者被大人斥责一番,重者还得挨揍。
到了霜降后三五天,苞萝就完全成熟了,原来青葱的叶子,绿色的包衣都变的松黄,包衣里却绽露出金灿灿、油光光的苞萝棒。这时,大人们便腰扎围裙,肩挑竹篮,蜂拥上山,开始一年之中最忙碌,也是最愉悦的秋的收获。
掰苞萝看似粗活,其实颇有讲究。一般,人们都会在右手中指套上一片淬过火的坚硬竹签,将苞萝顶端的包衣从中剖开,向两边撕下,然后掰下触手温滑如玉的苞萝,这样,既不伤手,速度也快。掰回来的苞萝棒经过一番晾晒后,便开始下籽。山里人挺聪明,下籽时,通常都会取两根口径约3 公分长约60公分的小圆竹,向内均匀锯出斜槽状,再用加工过的竹片相互穿插加拴固定,制成极像微型楼梯的“苞萝刨”来刨。速度较手挪要快上好几倍。照习俗,在下籽前,每家都不忘从中挑选出一部分硕大饱满的苞萝棒,反结包衣,串成苞萝挂,悬挂在房屋正中的横梁上,预示五谷丰登、金玉满堂、生活美满!
苞萝有许多种吃法,最常见的是将苞萝籽磨成粉,用番薯丝搅拌后,装在饭甑里面蒸,这叫“苞萝饭”; 也有将苞萝粉加水揉成团、拍成饼状,再用三个手指一小块一小块的掐入盛有米汤的锅里煮,这叫“苞萝羹”;还有将锅水烧开,放入油盐,外加萝卜丝、青菜叶等辅料,将苞萝粉均匀撒入锅中勾成糊状,这叫“苞萝糊”;此外,还有“磨太浆”、“苞萝拌米饭”、“油煎苞萝饼”等。都说山里的媳妇聪明精致,的确也是,她们总能变着法子,把极普通的东西做出新花样,让你味觉不疲,常吃不厌。联想到如今流行时尚的“农家乐”,除了人们对原生态风情的眷恋回归之外,乡下农妇的奇思妙手又何尝不是一种愈久弥浓、令人入迷的乡土文化元素!
最让我难以忘怀且回味无穷的是另两种吃法。一种是“烤苞萝。”从刚掰下来的苞萝中,挑出一些颗粒不齐的我们称之为“癞头籽”的苞萝,投进灶膛里,烤得焦黑,张嘴啃去,“嗤嗤”作响,虽然满嘴乌黑,可那一种嫩滑、厚实、略带焦香的甘甜味,直叫你食欲大振,欲罢不能。另一种是“炒苞萝。”取山涧里的清水沙晾干,放到锅里烧热,将去掉头尾籽后大小均匀的苞萝籽倒进锅里炒熟了吃。抄一把,松脆爽手,嚼一嚼,唇齿流香,满屋弥漫,诱得身边人垂涎欲滴,直咽口水。在她面前,什么“白箭”、“绿箭”,什么“柠檬”、“草莓”,都将黯然失色,退避三舍。每逢过年,主人还会将苞萝籽加少许糖精,先煮熟后晒干再炒熟,那么,这就是炒苞萝籽之上品,一般用来招待客人,小毛孩轻易是吃不上的。
苞萝食特耐饥,食后有力气,能抗重活,而且,但凡常吃苞萝食之人多半牙齿极好,咀嚼功能特强,在山里,七八十岁之人很少有刷牙的习惯,但嚼起炒苞萝籽来,个个都“喀哧、喀哧”的,登山越岭,更是如履平地,那份刚劲,绝不亚于年轻人。
星移斗转,物换人非。自80年代后,随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落实,农业科技的发达,粮食产量大幅度增长,山里人早已不再为温饱而大量的开垦种粮,加上国家退耕还林大生态战略的实施,山苞萝渐渐退出了曾经辉煌的大舞台,那曾经给我们童年带来无限野趣的青纱帐早已隐去,那曾经给我们带来无限希望的金黄色的丰收美景早已成为悠远的记忆。虽然,我们在大田里、市场上多少也能看到它的新新同类,但与之相比,只能说是一位柔弱婉约的小家碧玉,决非是坚刚厚重的大丈夫。今天,要想再啃一颗“烤苞萝”几近奢望,要想再吃一把“炒苞萝籽”当属奢侈!
然而,那份铭心刻骨、不可复制的苞萝情结,却依然让我情牵,让我眷恋,让我神往!
我们是搞教育的,于是搭上话了。说明了来意;一说学生在学校的情况;二访学生在家里的学习生活情况;三听家长的心声,有什么希望或建设性建议。我们给领导反映,能帮的尽力扶。再说我们长阳不是出了个有名的“英子姐姐”吗!她爸明白了来意,就冲她妈说,你弄饭他们吃,我们说吃了饭就来的,别弄了。
这好着了,在一边吧嗒吧嗒抽着冷旱烟的泠爸有话了,您们老师来,蛮好,我们家里经济差,我们3个人,还加上两个老人,粗活重活就靠我一人干了,她妈是个病家伙。
友军老师说,您们的情况我们知道了。泠泠生活在贫困家里,能坚持学习,克服困难,这需要多大的勇气和耐力啊!况且泠泠表现好,守纪律,爱整洁。在学习上还要下苦功夫,争取更上层楼;要积极参加有益活动,多锻炼,健康成长。
从她爸妈的神情中,我看出今天的交流已经是用心在说了。我说您们两位家长放心吧!经济上拮据,家庭贫困了,但思想上富有了。你们看泠泠在学校里的表现就证明了这一点。我们有责任对你们进行帮扶,你们的困难,就是我们的;学生的难处就是老师的难处。
泠泠的脸蛋红红的,在旁边和着羞呢!
此情此景,我便提议,今天学生家长与班主任一起合影留个念,好吗?泠的妈妈 痛快答应了,泠激动的哭了。“嘀答”一声,我兴奋的告诉他们,这是我第一次在我的家乡拍照的师生家长合影,您们说,有意义吗?泠泠爸觉得有点不好意思呢!
时间过的真快,已经是下午四点了,我们谢了家长的好意,告诉他们说,我们还要到几个学生家里去聊聊。
我觉得今天的家访是实在的,是一次好的社会活动。我们应以一惯之,做到把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联系在一起,通过沟通,使双方乃至三方达成共识,共同教育学生,达到好的效果。家访也不是一时之间的运动,贵在因时因地因人因情适时家访,若这样坚持了,应达到的教育期望值就不言而喻了。
大学四载,一直同室而居,虽说不上挚友,却苦乐相处于安师大一隅1000多日。在其辞世已逾九年之际,频频闯入我之梦境。其清晰之态,犹如眼前。一室10人,一班50人,一届200人,中文系在校生近千人,毕业生数万人,出了几个作家?在我的印记里,两个而已。肇正是其中之一。只因四年皆为室友,其性格,其作品,其形踪,才在我的心底里留下了深深的印痕。噩耗传来时,猛觉生命短暂,顿感人生无常。日有所思,夜有所梦。肇正何以闯入我之梦境?答案自在不言之中。自肇正英年早逝,文学作品阅之无味,一度远离。
肇正不断地与我在梦中相遇,与其人很熟读其作很多有着必然的联系。近年来,曾多次与同事谈起文学,自然涉及肇正。同事可能受了我的影响,对肇正的敬佩之情,溢于言表。我们常常谈起肇正,有时候竟然半日不停!肇正总在我的梦境里出现,这也是直接原因之一。一般人闯入自己的梦中,可能一闪而逝,或仅有短暂的片断。而我惊异,与肇正梦中相见,非一闪,而是数日数十日连绵不断。蒙太奇式的镜头一个接一个,难忘的细节不断映现,日久弥新。谁让我们同窗四年呢?谁让我们同室四载呢?那些早已消逝的往事浮了上来,连缀成一条长而曲的闪着光晕的彩链。回忆、悼念肇正的文章数量不多,但他却是当代文坛不可小觑的中年作家。作为同窗和室友,应该写点有个性的追忆性的文字吧,谁让他总在我的梦中出现呢!
肇正生命的倏然终结与不喜欢体育有着很大的关系。进入大学以后,无论是
军训
还是体育课,肇正都极不喜欢,认为多余,浪费时间。因他早就钟情于文学,需要太多的时间阅读和练笔。我们班的同学尤其是室友都知道,除了上体育课,操场上是几乎从不见他的踪影的。这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惜时如金,成果斐然(出版了1部长篇小说,发表了58部中篇小说、18篇短篇小说及其它文体的文字共300余万字,在作家群中虽未熠熠生辉,却也算有一席之地,其作品的转载率很高(其中、短篇小说大量转载于《小说月报》、《中篇小说选刊》、《新华文摘》等刊物);另一方面,健康受到影响,以至于原先瘦削的身材,变得“肥胖”至“臃肿”的状态。引发了多种疾患。这也是导致他辞世的重要因素之一。我自从在师大里买了第一双皮鞋后,鞋面常擦,光亮照人。肇正却大不以为然。他说:“我从不擦皮鞋。”说实话,作为上海人,肇正穿皮鞋的历史比我要悠久得多。对他“从不擦皮鞋”的说法颇为惊异。以后多次留意,果如其言。实在脏得不堪入目,仅用湿毛巾代之鞋油。究其原委,不拘小节而已。但最重要的仍是他觉得擦鞋不但费事,更是费时。有那么多的闲暇不如多看或多写几行字了。想来既可笑又佩服。他就是这样钻时间的小缝,珍惜秒阴……到上海后的20xx年里,肇正竟然没有陪夫人逛过一次著名的南京路,说明什么呢?起码说明,时间对他来说,太宝贵了。
1981年大二夏初, 我因咯血住院。室友们轮流守护,如同兄弟。肇正在我的病床前的印象早就淡漠了,但室友“排队值班”的情景依然历历在目。大一第二学期,我和室友肖家芸、芮长春、王道友在市内一家影院售票窗口买票时,我口袋里仅有的几元钱和一个月的饭菜票被偷了。那时的几元钱和一个月的饭菜票虽不多,可“含金量”却不少。室友们知道后,争先恐后地给我帮助。记得非常清楚:肇正给了我10斤粮票!谢庆民,夏晓明,段益明等室友都给了钱或饭菜票,数字早已记不清了。而肇正给的10斤粮票却记得非常清楚!那时1斤粮票换两个煮鸡蛋!10斤粮票有时能换22个煮鸡蛋!在那物质极为匮乏的年代,口袋里能有10斤粮票,那可是非同小可!梦境里的粮票在我的眸子里闪烁着一种异样的光彩,它使我仿佛看到了肇正的心脏仍在有节奏有力度地跳着。他那大大而又明亮的眼睛里有着晶莹剔透的亮点,这亮点并没有随着他的逝去而变化。每当我凝神思考,眼前出现肇正影子的时候,这亮点就在我的面前闪映……20xx年的创作,20xx年的“守”与”“熬”,对文学非常痴迷而韧性十足的李肇正,留下了300多万字的作品,悄无声息地走了。尽管一贯热闹的媒体当时连发一条消息的兴趣都没有,过后也没有引起多少评论界、研究者的关注,但这又算得了什么呢?来自于平民,写的几乎全是平民生活的他,自有了解他理解他的平民把他装在心底深处。
我们室友同游镜湖、赭山和采石矶,在那美妙如画之处,肇正给我的印象都和别人不同。他似乎总在收集素材,不是用笔,而是用眼,用手,用心,用口。现在回想起来,他的言辞里常常蕴含着一种睿智的成分。每当他忘却了某个地方的精彩之点或历史出处,他都会用话语让别人再“撩”起来,以便让这难得的素材钻进他的细胞,流入他的血液,储存在他的大脑深处……48岁英年早逝的李肇正,写出了深刻反映时代变化中平民生活的300多万字的作品,在许许多多的读者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记。这与他时刻注意积累素材是有着很大的关系的。
肇正对教师的职业挚爱异常,一直到生命终结,他都没有走下讲台。学生们在他心里的分量太重了。几十年的教学生涯给他的生活注入了难以抹去的情愫,几十年的痴迷文学也倾注了他极多的心血。二者同时存在,难免会大大加重他那躯体的负荷,而这几乎从不主动活动的躯体,在两座山似的重压下,受得了是侥幸,受不了是必然。多数情况下,名声显赫,文债累累的作家,还兼教学者极少。肇正是其中之一。我曾在梦中与其对话:“干么不搞专业的?”他无奈却又显出坚毅:“放不下。”很清楚,教学和写作都放不下。呜呼,室友肇正,兼得者应有健康的体魄!英年早逝,多少人为你痛惜,为你痛悼。然而,在惋惜之余,我们又为肇正的精神所感动,他是那么投入,那么痴情,那么坚毅,那么无畏!倒在键盘前或讲台旁的肇正,是真正的肇正!
一路走好,同学肇正!还闯入我的梦境吗?室友肇正,我等着你……
我今年七月十日退休,堂侄子阿五也是今年七月十日大学毕业。我们两人同一天上社会第一课,岁数相差三十五年,可是上课的内容相同,都是平生第一次碰到。
退休的第五天下了一场大暴雨,路面湿漉漉的,我在抢过马路快到对面的时候,重重地跌了一跤,右手臂痛得举不起来。附近有一所县属大医院,就不加选择地一头扎进门诊外科。
拍照片出来,我看见一位年纪约四十岁略高瘦的医生,走进放射科,套一件有洗不去污垢的陈旧白大衣,穿一双老式旧球鞋,一只裤脚向上卷了一圈,两只裤脚显得一只高一只低。放射科的两位医生马上向他请示,他只瞥了一眼:“半脱位”。
我走上住院部三楼找骨科医生,正是在放射科看见的穿裤子一只裤脚卷一圈的那一位。骨科a医生第一招是叫我脸向墙,尽量将右手掌贴着墙向上举。我忍着痛,咬着牙,一点一点地往上举,当举到最高处时,骨科a医生叫了一声“ok!”我吓了一下,手臂不由自主地掉下来。我看见他那张得意变大的脸庞,使我忆起了读小学三年级碰到的那件事。
那是1957年的深秋,我们小学校面向大街马路的篮球场(还没有建起围墙),有一位推销膏药的先生,将一把钝菜刀往自己肚皮上砍几刀,然后举起膏药用粤语大叫:“膏药使得,使得,贴落腰骨,腰没痛得。”此时,几个年纪较大的同学就会跟着用粤语起哄:“膏药使得,使得,贴落腰骨,流落屎屈(屁股肛门)。”逗得满场大笑。想到这里,骨科a医生又出第二招,叫我躺在病床上,一只脚踩着我右肩的夹肢窝,两只手抓紧我的右掌,很用劲的样子往后拉。我自己感觉右胳肢窝没有什么动静,也没有减痛感觉,使我接着想起读小学时候看到的那位推销膏药的先生。我们小学校的一位体育老师,是刚从转业来的老侦察兵,他拿着一块磨刀石也在那里看,当卖膏药先生要拿一把钝菜刀往自己肚皮砍的时候,他走上去喊:“慢着,我试磨利你这把菜刀,等我来砍,我砍下去碰到肚皮就往后拉一下,你看行不行?”这位卖膏药先生当时脸色变得胀红,马上收拾东西溜走了。
我感觉纳闷,此时收到一条短信,是堂侄子阿五发来的。阿五在北方某个大城市读医科大学,刚毕业,今天下午六时回到家,他父亲明天早上从南宁赶回家。我堂哥在我们县另一所县属大医院做了三十五年医师工作。阿五看了几遍我右肩和右上肢的正侧两面照片,觉得看不出什么问题。我老婆发牢骚:“只不过是筋肌跌伤痛,看门诊可以了,住院花那么多钱,工厂退休的退休金又低,你那里享受得起。”阿五有些惘然:“我没有碰到这种情况。我家隔壁住着一位当外科主任的副主任医师,拿照片回去给他看看。”我忙说:“我有位高中同学也是外科副主任医师,住在你们家附近,你代我叫他帮我看看。”
到了晚上九点钟,阿五带来了消息,说两位副主任医师都认为照片上的骨头及其位置正常。我第一次碰到这种情况,很不舒服,对来查房的护士说:“我现在出院!”护士说我的主管医师交待明天早上要交七百元押金,不经过他同意不能出院。我忍着气平静地说:“我已经交了三百元押金,明天我叫人来结账。”“人的自由并不仅仅是在于做他愿意做的事,还要在于不做他不愿意做的事。”还是我老婆说得对,不要浪费那些钱了。这次我就不经批准,自己出院,人生也有不遵守纪律的时候。
第二天下午,阿五带我堂哥去结账,阿五又将结账单带到我住处。阿五有些不高兴:“我爸还帮阿叔出了8元2角冤枉钱。结账单写住单人间,实际一个房间三张病床,住有二位病人,光是住宿每晚就多敲你二十元钱。你的那位主管医师说住院一天三百元钱算少收了。我爸说大家都是医院单位的,算啦算啦……”
我拿结账单一看,头即发怒变大:“我没有做常规心电图检查(十二通道),真是此地无银三百两!阿五,你以后要在医院工作几十年,你会这样敲病人的钱吗?”
“阿叔,不会。我曾经多次跟指导老师给贫困山区群众治病,还在假期到那里做志愿者。”
“我怕你以后会变。”
“我会一辈子记住这两天给我上的社会第一课,经常敲警钟。”
但愿“病树前头万木春”。
艺考播音主持稿件男生篇十一
女:赵都邯郸,正展开着一场一边倒的较量。邯郸城上,守城的赵军已无力阻击秦军的攻城。城墙边架起了无数的云梯,训练有索的秦军顺着梯子源源不断的爬上了城头。赵军早已是箭尽粮绝,连所有可以用上的砖石瓦块都已抛掷殆尽,毫无希望的战斗空前惨烈。城头上尸骸遍布,惨不忍睹,城池即将陷落,赵国就要灭亡了。
男:城楼上,随时准备殉国的孩子们静静的守望着战况,所有人眼里都噙满了泪花,却都咬紧了嘴唇,努力使自己不哭出声来。
男:孩子们,我们赵国就要灭亡了,但我们誓死不做秦狗的奴隶。快跳吧,跳下去,快。
女:孩子们接二连三的向下跳去,哥哥扶着妹妹,姐姐搂着弟弟,像一朵朵的小白花,飘飘地溶入耀眼的阳光。
男:秦军拖了巨大的投石机,数十名兵士同时砍断绳索。大块的石头划着一道道孤线向城门飞去,门在巨大的冲击下发出闷响,摇摇欲坠。石块一次一次的飞过来,终于,伴随着轰的一声巨响,城门倒了下去,腾空而起的烟尘中,秦军骑兵大队踏着门扇如潮水一般涌了进去。
女:邯郸沦陷了。
男:赵国彻底灭亡了。
女:得胜的凯歌在秦军之中奏响。
男:夕阳笼罩着邯郸城,一切已成废墟,全城的人似乎都已战死。晚风吹过,带着一股浓重的血腥味儿。
女:久经沙场的秦王也不禁为眼前悲壮的景象所震撼,脸上丝毫也没有显现出胜利的喜悦,相反地,却带着一种帐然若失的神情。
男:他想起,自己的母亲赵姬曾经要求他拯救天下百姓。可如今,赵国的百姓已经家破人亡了。他不敢想象,自己的母亲赵姬看到这一切会怎样。
女:城墙的一角,蜷缩着一群死里逃生的孩子。在秦兵的围视中,他们一个个像被吓坏了的小动物,紧紧的拥在一起,但却没有一个人哭泣。秦王冲着将军说道男:王翦,你知道吧,当我和这些孩子年纪差不多的时候,和先王一起逃回秦国。赵王派出许多杀手一路不停的追杀我们,只因为他害怕,怕有朝一日我会找他报仇雪恨。
女:将军一时没有听懂秦王的话外之音,愣愣的看着他,刚想开口询问,秦王又接着说
男:因为我没有死,所以赵国有今日,不过现在我也害怕,怕有朝一日,这些孩子会来找我报仇。
女:秦王说罢,闷头离去,剩下将军站在原地,不知所措。
天光迟迟才放亮,晨雾中弥漫着淡淡的红色。浮现在薄雾之中的邯郸城显得凄惨清冷,只有烟在微风中摇摆着轻轻上扬。
男:一路小心躲避乱军的赵姬带着数名侍从,策马驰向邯郸城。渐行渐近,地面上随处可见东倒西歪的尸体。远处响起了几声狗吠,暂时打破了这不寻常的宁静。赵姬心中一紧,勒住缰绳,放慢了速度,大战过后的景象令她毛骨悚然。
女:邯郸城终于近在眼前,忽然,马腿似乎被什么绊了一下,赵姬身子一仰,险些摔下马来。低头细看,地上隆起一个个小土包,土色很新,显然是刚埋的。从其中的一个土包里伸出了一只还套着银镯子的僵硬的小脚,马蹄就是绊在了这只脚上。
男:赵姬一惊,赶忙下马,用力一拔那只脚,整个身子从松软的土里被拉了出来。是个五六岁的小男孩,脸色紫青,显然是被活活的埋在土里憋死的。
女:赵姬“啊”的惊叫一声,花容失色,双腿不由自主的抖动起来。她跪在地上,拼命的用手刨着地,一具女童的尸体露了出来。接下来,又是一具。
男:赵姬瘫坐在地上,浑身像是散了架一样。
女:这太过分了。
男:一旁的侍从从未见过赵姬如此愤怒,吓得瞠目结舌。
女:是秦军,是秦军杀了他们,活埋了他们。
男:赵姬一扭劲儿,将绳子拉过来细看,这种用来拧成绳子的黑布,是秦国的特产。
赵姬抽泣着,难以自制,过了很久,才抬起头,冲着天空高叫着
女:我饶不了你,赢政。绝饶不了你。
女:你答应过的,答应不杀孩子。我害了孩子们,是我害了孩子们……啊
男:她猛的大叫一声,一口热血喷涌而出。
侍从的惊呼声中,赵姬微张着嘴,似笑非笑,身子一歪,倒了下去,腹部赫然露着一把样式古朴的短剑,直没至柄。
艺考播音主持稿件男生篇十二
大学四载,一直同室而居,虽说不上挚友,却苦乐相处于安师大一隅1000多日。在其辞世已逾九年之际,频频闯入我之梦境。其清晰之态,犹如眼前。一室10人,一班50人,一届200人,中文系在校生近千人,毕业生数万人,出了几个作家?在我的印记里,两个而已。肇正是其中之一。只因四年皆为室友,其性格,其作品,其形踪,才在我的心底里留下了深深的印痕。噩耗传来时,猛觉生命短暂,顿感人生无常。日有所思,夜有所梦。肇正何以闯入我之梦境?答案自在不言之中。自肇正英年早逝,文学作品阅之无味,一度远离。
肇正不断地与我在梦中相遇,与其人很熟读其作很多有着必然的联系。近年来,曾多次与同事谈起文学,自然涉及肇正。同事可能受了我的影响,对肇正的敬佩之情,溢于言表。我们常常谈起肇正,有时候竟然半日不停!肇正总在我的梦境里出现,这也是直接原因之一。一般人闯入自己的梦中,可能一闪而逝,或仅有短暂的片断。而我惊异,与肇正梦中相见,非一闪,而是数日数十日连绵不断。蒙太奇式的镜头一个接一个,难忘的细节不断映现,日久弥新。谁让我们同窗四年呢?谁让我们同室四载呢?那些早已消逝的往事浮了上来,连缀成一条长而曲的闪着光晕的彩链。回忆、悼念肇正的文章数量不多,但他却是当代文坛不可小觑的中年作家。作为同窗和室友,应该写点有个性的追忆性的文字吧,谁让他总在我的梦中出现呢!
肇正生命的倏然终结与不喜欢体育有着很大的关系。进入大学以后,无论是军训还是体育课,肇正都极不喜欢,认为多余,浪费时间。因他早就钟情于文学,需要太多的时间阅读和练笔。我们班的同学尤其是室友都知道,除了上体育课,操场上是几乎从不见他的踪影的。这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惜时如金,成果斐然(出版了1部长篇小说,发表了58部中篇小说、18篇短篇小说及其它文体的文字共300余万字,在作家群中虽未熠熠生辉,却也算有一席之地,其作品的转载率很高(其中、短篇小说大量转载于《小说月报》、《中篇小说选刊》、《新华文摘》等刊物);另一方面,健康受到影响,以至于原先瘦削的身材,变得“肥胖”至“臃肿”的状态。引发了多种疾患。这也是导致他辞世的重要因素之一。
我自从在师大里买了第一双皮鞋后,鞋面常擦,光亮照人。肇正却大不以为然。他说:“我从不擦皮鞋。”说实话,作为上海人,肇正穿皮鞋的历史比我要悠久得多。对他“从不擦皮鞋”的说法颇为惊异。以后多次留意,果如其言。实在脏得不堪入目,仅用湿毛巾代之鞋油。究其原委,不拘小节而已。但最重要的仍是他觉得擦鞋不但费事,更是费时。有那么多的闲暇不如多看或多写几行字了。想来既可笑又佩服。他就是这样钻时间的小缝,珍惜秒阴……到上海后的20xx年里,肇正竟然没有陪夫人逛过一次著名的南京路,说明什么呢?起码说明,时间对他来说,太宝贵了。
1981年大二夏初, 我因咯血住院。室友们轮流守护,如同兄弟。肇正在我的病床前的印象早就淡漠了,但室友“排队值班”的情景依然历历在目。大一第二学期,我和室友肖家芸、芮长春、王道友在市内一家影院售票窗口买票时,我口袋里仅有的几元钱和一个月的饭菜票被偷了。那时的几元钱和一个月的饭菜票虽不多,可“含金量”却不少。室友们知道后,争先恐后地给我帮助。记得非常清楚:肇正给了我10斤粮票!谢庆民,夏晓明,段益明等室友都给了钱或饭菜票,数字早已记不清了。而肇正给的10斤粮票却记得非常清楚!那时1斤粮票换两个煮鸡蛋!10斤粮票有时能换22个煮鸡蛋!在那物质极为匮乏的年代,口袋里能有10斤粮票,那可是非同小可!梦境里的粮票在我的眸子里闪烁着一种异样的光彩,它使我仿佛看到了肇正的心脏仍在有节奏有力度地跳着。他那大大而又明亮的眼睛里有着晶莹剔透的亮点,这亮点并没有随着他的逝去而变化。每当我凝神思考,眼前出现肇正影子的时候,这亮点就在我的面前闪映……20xx年的创作,20xx年的“守”与”“熬”,对文学非常痴迷而韧性十足的李肇正,留下了300多万字的作品,悄无声息地走了。尽管一贯热闹的媒体当时连发一条消息的兴趣都没有,过后也没有引起多少评论界、研究者的关注,但这又算得了什么呢?来自于平民,写的几乎全是平民生活的他,自有了解他理解他的平民把他装在心底深处。
我们室友同游镜湖、赭山和采石矶,在那美妙如画之处,肇正给我的印象都和别人不同。他似乎总在收集素材,不是用笔,而是用眼,用手,用心,用口。现在回想起来,他的言辞里常常蕴含着一种睿智的成分。每当他忘却了某个地方的精彩之点或历史出处,他都会用话语让别人再“撩”起来,以便让这难得的素材钻进他的细胞,流入他的血液,储存在他的大脑深处……48岁英年早逝的李肇正,写出了深刻反映时代变化中平民生活的300多万字的作品,在许许多多的读者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记。这与他时刻注意积累素材是有着很大的关系的。
肇正对教师的职业挚爱异常,一直到生命终结,他都没有走下讲台。学生们在他心里的分量太重了。几十年的教学生涯给他的生活注入了难以抹去的情愫,几十年的痴迷文学也倾注了他极多的心血。二者同时存在,难免会大大加重他那躯体的负荷,而这几乎从不主动活动的躯体,在两座山似的重压下,受得了是侥幸,受不了是必然。多数情况下,名声显赫,文债累累的作家,还兼教学者极少。肇正是其中之一。我曾在梦中与其对话:“干么不搞专业的?”他无奈却又显出坚毅:“放不下。”很清楚,教学和写作都放不下。呜呼,室友肇正,兼得者应有健康的体魄!英年早逝,多少人为你痛惜,为你痛悼。然而,在惋惜之余,我们又为肇正的精神所感动,他是那么投入,那么痴情,那么坚毅,那么无畏!倒在键盘前或讲台旁的肇正,是真正的肇正!
一路走好,同学肇正!还闯入我的梦境吗?室友肇正,我等着你……
艺考播音主持稿件男生篇十三
风剥开成熟的果实
从山坡上滚下,滚入江中
无数目光,抚摸着一个开花的名字
祖国,你的花朵和土地被月光淹没
连同我的誓言、血管里流淌的红河
今夜,我将你放进一江月光里
什么也不能停止我的歌唱
黑夜不能、风雨不能、火不能、血不能
一千次的死,我也要
将心底的那个字说出来
虫鸣沉寂,这是祖国
大地走动,这是祖国
泪水中的祖国、血脉里的祖国
骨头里的祖国
贯穿着整个生命的祖国
高举起一束沉甸甸的稻穗
我含着眼泪,轻轻轻轻叫一声
我的祖国
艺考播音主持稿件男生篇十四
把每一寸土地都烧的通红
把长城烧的通红,把黄河烧的通红
把村庄里每一个针尖,都烧的通红
那是彻骨的红,那是中国红,那是武装到牙齿的红
一场大火,把整个民族
烧成一块铁
这是一块红得耀眼的铁,这是一块红得灿烂的铁
第二次国共合作,让这块铁没有了界限
没有了分歧与裂痕
有的只是含着泪出征的中国男儿,有的
只是提着头颅冲锋的中国军人
曾有战地记者采访一位军人:
战争结束后,你准备干什么?
军人说:到那个时候,我已经死了
我已经死了,这句在今天看来如此豪迈的回答
在当年却是如此平淡
那是每一位中国军人都给自己说过的一句话
他们不是不想活下去
是战争的另一个翻译,叫做死亡
在抗日前线的连队里,一夜换三个连长
一场战斗换四个、五个连长,都随时发生着
在这场战争中,数万、数十万、数百万、数千万的中国军人
用生命抵挡住了三个字:亡国奴
1938年,一个十四岁的孩子,拿着红缨
告别母亲,参加了东北抗日联军
三个月后,他小小的头颅,被挂了在城墙上
眼睛却睁得很大很大
母亲看到后,像狼一样扑向鬼子
疯狂的尖叫着、撕咬着
这是她最后一个儿子了,她的丈夫和三个儿子
都活着出去,却再也没有回来
母亲,被刺刀一刀一刀的捅死
眼睛同样睁得很大很大,她的眼睛看着儿子
儿子的眼睛也看着她
母子,静静地凝视着,静静地像抱在一起熟睡
1941年,在那场绞肉机一般的大会战中
一个连队坚守了两天两夜,打剩下了十二个人
这十二个人中,只有一个人会写字
这个人用鲜血替全连两百多兄弟写下了一封遗书
遗书上只有九八个字:告诉我娘,儿没丢人
落款,是这支连队的番号
后来,他们全部壮烈牺牲
后来,这封遗书被找到了
后来,这封遗书的复印件,有的送到了母亲手里
有的烧在了母亲坟前
1943年,在敌后抗日根据地“反扫荡”作战中
一支民兵分队,被日军重重包围
他们的子弹早已打光
为了不牵连村民,三十几个血性男儿
拿着曾经用过的斧子、铁锹、锄头
呐喊着冲向敌人的机
最后一个人在离鬼子不到一米的地方倒下
他们全都冲着前方倒下,像一垄整齐的麦子
像一排锋利的锯齿
中国人,是杀不完的
因为,任何人都杀不死信仰
那是一块烧红的铁,是血水、泪水浇不灭的红铁
这块红铁,红得透明,红得凛冽
红得像五万里的红绸
像五千年的日出
那是中国军人脚下,一寸山河一寸血的红
那是杀红了眼睛的红
那是对家园最后的捍卫,是我们红色的合唱
你听:风在吼,马在叫
艺考播音主持稿件男生篇十五
窗前挂起了竹帘,廊下点亮了灯光,只为给小别归来的你如常的安慰与温暖;
炉子上炖着汤,电锅里热着饭,我只是出去散散步,就在庙前的广场;
当你回来的时候,将会惊奇的发现,
那件绿色的衬衫我已穿的发黄,好像一片青翠的草地由炎夏进入了秋天;
当你回来的时候,还会惊奇的发现,
那条八斤的薄被十年后竟然还能御寒,只为那无数个冬夜的记忆以及寄留下的淡淡体香;
当你回来的时候,我已不复当年的盛状,
鹰一般锐利的目光也早已昏花迷茫,一半儿是因为经常流泪,一半儿是因为苦苦的盼望;
当你回来的时,我已不复当年的盛状,
当你回来的时候,我正卧病在床,
医生查不出什么病变,也没有药物治疗哀伤,他只是要我多多休息,不要伤神的朝思暮想;
当你回来的时候,我已久病在床,
不是感冒,也不是肝炎,却总觉得全身倦怠,耗尽一生的漫长等待呀,这别后的三十多年;
当你回来的时候,我已不在人间,
去先到左邻右舍探访,听听他们叙说我的情况,如何在等待中死去,为了坚守对你的誓言;
当你回来的时候,我已不在人间,
坟上的青草不需修剪,也不必给我多少纸钱,回首离合悲欢的人世,你是我唯一的牵挂与眷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