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记忆力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衰退,写作可以弥补记忆的不足,将曾经的人生经历和感悟记录下来,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忆。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范文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欢迎大家分享阅读。
硕士研究生开学典礼发言稿篇一
尊敬的各位老师、各位新入学的师弟师妹们:
大家好!我是来自于新闻与传播学院的博士研究生xx。今天,美丽的清华园又迎来了6000多名“清小研”。站在这里,我不由得想起五年前自己报到时的样子,那时候新生报到还不能自行上传ic卡的照片,于是那天凌乱的发型便永远定格在我的学生证上,成为我心中永远的痛。不管大家手中ic卡上的照片是否经过了p图软件的加工处理,在拿到这张卡的一刻,我们的人生从此将与清华结缘。在这里,我代表全体在校研究生,向大家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
五年前,我也和你们中的很多人一样,第一次走进综体,坐在某一个角落等待着我在清华的第一堂课。今天,我想就自己在这里学习生活的几点体会,与大家一同分享。
我体会,清华为我们搭建了自由交流的平台。我曾经读到过一篇心理学的实证研究,作者发现很多分子生物学领域的重大研究突破,并非来自于科学家在显微镜下埋头苦干时的“顿悟”,而是产生在不同项目组的研究人员每周的科研讨论会上,足见良好的交流环境对我们从事科学研究的重要意义。在清华园里,食堂的餐桌、宿舍的三角屋、荷塘旁的咖啡馆、甚至情人坡的草坪,都可以成为我们与老师、同学们自由交流、碰撞思想的场所。在清华,如果你想要探究大数据的应用价值,你可以随时随地发起一场专题微沙龙,邀请计算机系的同学共同参与讨论;在清华,如果你是一名彻头彻尾的工科男博士,却想探讨中国a股底在何处,路在何方,你可以有机会与诺奖大师直面对话;在清华,如果你希望为自己的研究生生涯抹上一缕国际化的色彩,各类国际交流支持项目将帮助我们实现在海外研修的愿望。因此,我建议大家在校期间,充分利用清华提供的各类平台资源,抓住每一个可能的学科内、跨学科、国际化的交流机会,拓展自己的视野。
我体会,清华为我们营造了追随榜样,形塑习惯的氛围。去年的毕业生代表张如范师兄,在学期间包揽了“学术新秀”和特等奖学金这两项研究生最高学术荣誉。荣誉的背后,是他坚持每周都写下自己近期的科研成果和错漏,毕业时他的笔记已经有十几本之多。特等奖学金获得者祖充,每天早上都坚持花至少半个小时的时间阅读本领域最前沿的研究,几年下来从未间断。其实在清华,这些优秀的习惯并不独属于这些在同学们眼中“神一般的.存在”:每晚在紫操上我们总能看到一些熟悉的面孔,他们坚持每晚从实验室回来都要跑上3000米再睡觉;每个工作日的早上我们会发现大师兄总是第一个到实验室,检查大家昨晚的实验数据;即使在每年最热闹喧天的校庆日,我们发现还是很难在老馆抢到一个座位,那里静悄悄的只能听到同学翻书时的沙沙声。这些简单的习惯汇聚成榜样的力量,共同组成了清华人的精神特质,而这种精神特质也在传承中不断激励着我们前行。
我体会,清华为我们创造了跨越知识边界的环境。去年化学系的张希院士在给研究生新生的入学第一课上说过,要做到“心中有科学,眼中无学科”。作为研究生我们的任务是创造知识,而这种创造往往需要建立在对已有知识广泛涉猎的基础之上。钱钟书先生在清华读书时,曾发出过“扫平清华图书馆”的誓言。今天,清华这座校园所承载的知识容量不止体现在丰厚的藏书,更体现在为我们突破知识边界,探索崭新领域,提供了开放、包容、多元的教育环境。比如,选修一门创新创业课程,你便有机会和来自于不同专业的同学组成创业团队,利用一个学期的时间,经历将脑海中的粗浅想法转化成实体产品的全过程;比如,参加一次到西南边陲的社会实践,感受乡土中国的魅力与文化,丰富自己对国情的深刻理解;再比如,当自己的研究遭遇跨专业知识缺乏的瓶颈时,尝试预约真人图书馆中藏有的100多位各专业名师资源,他们将帮助我们打开通往研究的另一扇门。
同学们,清华足够大,这里为我们追求真理、实现梦想提供了优越的环境。这片环境是百年清华人,在奋斗和实践中一点一滴、不断积淀中形成的。它代表着这个园子的历史、精神和传统。从今天开始,你们将成为这片优越环境的受益者,更是这片环境的维护者和创造者。
衷心地希望大家在清华收获真知、结交挚友,在追寻理想的道路上,迈出更坚实的一步!
谢谢大家!
硕士研究生开学典礼发言稿篇二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我是来自公共卫生学院的xx。
在这个金色的九月,我们怀着求知的渴望,从五湖四海相聚在这里——一所百年名校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在这个万分激动并值得纪念的日子里,我谨代表20xx级全体研究生向学校各位领导、老师及全体教职员工致以最衷心的感谢和最崇高的敬意!
很荣幸,能在这个美丽的季节和大家相聚在同济,和大家一起分享收获的喜悦。我们很激动,能够凭着自己的努力从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我们很骄傲,能够在华中科技大学这所全国著名高等学府继续深造。我们很欣慰,百年的文化积淀、同舟共济、开拓创新的同济精神深深地吸引着我们,激励着我们。
“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无论我们出于何种原因选择读研,选择同济,我们都应当思考未来的研究生生活该如何度过。是随波逐流后的迷茫与逃避?还是开拓进取,在实践中成长,在思考中创新?是挤过独木桥后的花前月下?还是专注学习,不让光阴虚度?是在浮躁的社会和学术风气中迷失自我?还是潜心研究,努力培养个人的科学精神,提升人文修养,用心经营好自己的人生? 未来的研究生生活,应该是一个梦开始的地方,一个“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的新起点!今天,站在研究生这新的起点、新的高度上,我们也将有更加深入的探索与更高层次的`追求。这里我想通过三个词与大家共勉——目标、品行、责任。
同济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实现目标的舞台,那么你准备好了么?
在华中科技大学机械学院有一位老先生,他要求博士生必须会背《老子》和《论语》前七章,他说:“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没有先进的科学技术,一打就垮;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没有优秀的人文文化,不打自垮。”他就是华中科技大学的老校长——杨叔子院士。作为一名医学生,作为一名未来的医务人员,高尚的职业道德和个人修养与精湛的医术同等重要,这是人民医学家裘法祖院士告诉我们的,除此以外,每一名在同济读过书的人都会记得这样一句话:做人要知足,做事要知不足,做学问要不知足,这也是裘教授尽其一生感悟的人生哲理,这句话就刻在裘法祖广场的一个石碑上,在我看来,读懂这句话的时间不是在同济的两年、三年,而是我们的一生。
对这个词语我们都不陌生,当我们真正成为社会一分子的时候,责任是一份给我们的成年礼;当我们步入一个新环境的时候,责任则是一份见面礼。从我们踏入同济校门开始,从今天的开学典礼开始,我们身上就多了“同济人”这一责任。作为同济人,也许在以后的生活中我们会对她有一些不满,会有抱怨,但我们一定不要忘了,作为知名学府,她已经给我们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平台;我们更不要忘了,她那百年历史散发出的独特韵味。她的美丽,在生活,在细微,在悠然,在点滴知味,需要我们用心去感受、去发现。作为同济人,我们肩负着传承“同舟共济,开拓创新”这一同济精神的责任;作为同济人,我们肩负着让所有同济人更加骄傲、更加自豪的责任,作为同济人,我们肩负着让同济绽放出更加璀璨光芒的责任。这需要我们珍爱这片热土,珍惜这个机会,努力拼搏!。
最后,我想用八个字概括我今天的发言,那就是我们华科大的校训——“明德厚学,求是创新”。 明德不但是一种要求,要求我们章明伦理,完善品德,她更是一种大目标、大责任,古书《大学》里有: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作为一名华科大的学子,我们应该以“明天下人之德,新天下人”为自己的目标,自己的责任;作为一名医者,我们不但要医天下人之体,更应该医天下人之心。这需要我们厚学、求是、创新,需要我们一步一个脚印去践行我们的校训,去传承我们的精神。让我们携手前进吧!
谢谢大家!
硕士研究生开学典礼发言稿篇三
大家好!
首先,我非常高兴,更非常荣幸地在这里代表研究生导师,向20xx级全体入校的研究生同学们,表示衷心的祝贺和热烈的欢迎!欢迎你们的加入,因为你们不仅是学生,你们还将是我们导师研究的合作者、也将是推动学术研究和学校发展的长江后浪。
在这里,我想与同学们分享两句对我影响至深的话,这两句话都是我在读研究生阶段得到的,并一直让我受益到现在。
第一句是近20年前我读博士生报到时,中科院的徐国志院士跟我们座谈时说的话。
他说:“‘天才等于1%的天赋+99%的汗水’这句名言是不太对的,以我个人的经验应该是1%的天赋+98%的汗水+1%的性格”。1%的性格应该是什么呢?作为研究生的你们,需要具备或培养什么样的性格呢?答案很多,但有3点我认为特别重要:持久力、易沟通、淡泊心。
(1)持久力:学术研究需要查阅资料、推理、做实验、写报告...是一个漫长的积累、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需要恒心和持久力,没有任何捷径可走。进一步讲,学术研究是探索未知、发现创造的过程,既然是探索未知,失败常有而成功不常有,挫折会让人沮丧、动摇、甚至很崩溃,这也是每位研究生导师都亲身经历过的。
这时候,特别需要持久力,用足够的恒心和韧劲把研究继续下去。持久力会让你们发现“山穷水复、柳暗花明”。持久力是成功的垫脚石。
(2)易沟通:爱坚持的人有时容易钻牛角尖和偏执,如何避免呢?就需要与他人有良好的沟通。学术探讨是各位同学未来学习的一种重要方式。在这种探讨中,大家会努力讲清自己的观点、并让他人接受,进而共同推理思考。
在遇到分歧时,争论争吵也是必须的,由此会在更深层次上有新的认识和发现。学术探讨就需要并有助于培养我们与他人沟通的良好性格和能力,沟通让我们避免或减少偏执和错误。很多导师都有这样的经验,凡是跟导师、同学友好相处、有足够的沟通交流的学生,学术研究总会做得很好。
(3)淡泊心:学术研究的驱动力应该是对未知的好奇心和探索,而不是名利得失。在我看来,学术研究是追求绝对真理、绝对高度的过程,而过度在意眼前得失往往让人纠结于和周围小范围人去比较好坏高低、局限于追求学术的表面指标和相对优劣,而迷失了真正的研究方向和目标。
第二句要与大家分享的话是在我读硕士期间,一位老师教育我们的话。他说,“读书做研究的人最该具备的特质是什么?是不偏激、不盲从!” 这句话对于当时头脑发热、年少轻狂的我如醍醐灌顶。
在社会快速发展、信息爆炸的今天,我想,“不偏激、不盲从”对各位同学来说显得更加重要。学术训练的目的不仅仅在于培养我们做研究的能力,更重要的是塑造我们的心智,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我们的研究领域、理解身边的人和事、理解这个社会。
希望大家在面对各种学术观点、社会问题、混杂的网络信息时,能够用做学术研究一样的严谨态度和科学精神进行独立思考和客观判断,做到不人云亦云、不偏激行事,做既有包容心又有独立精神的人。
同学们,你们将开始一段新的学习、探索、创造的旅程,在这段旅程中每一位导师都将给你们当引路人,与你们同行、和你们一起探索创造。长江后浪推前浪,每一位导师更期待你们在这段旅程中,坚持梦想、不断完善自我、超越自我更能超越导师,成长为国家的栋梁之才。
祝福大家!
谢谢!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上午好!
很荣幸作为教师代表在此发言。
告别了假期的安静与沉寂,校园又充满了欢声笑语,我们迎来了2024级的新同学,你们是河北农业大学的新希望!我谨代表学校全体教师,热烈欢迎新同学的到来!
河北农业大学拥有110多年的历史,是我国高等农业教育的发祥地。学校以农业学科为优势,多学科协调发展,是一所具备专、本、硕、博、博士后等各个阶段培养能力的综合性高等学府。
作为这所学校的教师,我非常自豪!因为每年9月,我们都会看到一张张朝气蓬勃、热情洋溢的笑脸。面对着充满活力、积极向上的90后们,我也非常激动,因为在未来的几年中,我们将一起学习和生活,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我们又多了一批年轻的朋友!
今后,我们既是师生,又是朋友,同时我也是你们的学长。19年前我和你们一样进入河北农业大学,在这里学习生活了7年,硕士毕业后留校。工作期间全脱产到吉林大学攻读博士学位,到清华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我深深地感到,在大学四年期间学到的知识和获取的能力是最为珍贵的。因此,我想和大家分享一些大学生活的经验,同时也是对你们的几点期望:
第一,进入大学校门,你就是大学生,你们要尽快转变角色,适应大学的学习和生活环境。在中学里,面对高考的压力,老师和家长都对你们提供了无微不至的关心和照顾,你们难免会养成听从安排的习惯,努力在既定的`路线上比别人走的更快、做的更好。
而大学是要为你们的未来发展打下基础,为你们走向成熟、走向社会做好准备。这里没有老师紧紧跟随,也没有家长天天庇护,你们将变得更加自由、更加独立,但同时你们可能会遇到各种困难和问题,在前行的道路上会跌跌撞撞。
因此,希望同学们要敢于经历挫败,学会独立自主,学会自我约束,坚强地面对一切,尽快寻找和发现自己的人生目标,从生活的自立走向人生的自立,把握自我,拥抱青春,走向成熟。
第二,大学的学习生活并不轻松,每个学科专业都设置了40多门课程。在大一和大二,你们会接触到与高中稍有衔接的高等数学、大学英语等基础课程,这些课程也是你们将来进入研究生阶段的必考课程,较快的讲课速度可能让你一时不适应,但同学们一定要刻苦努力,紧紧跟住,打好基础。
进入大三以后,你们会学习到各学科领域的多门专业课程,每个专业都会有多名具有硕士、博士学位的专业讲师、资深教授给大家授课。配有课程设计、试验实习、顶岗实习等各种实践环节,锻炼动手能力。希望同学们抓住大学阶段这一人生中最为宝贵的黄金学习期,做好学习规划,把有限的时间、精力投入到学习与实践中去。
第三,走进大学,便意味着你的一只脚已经步入社会,你们要学会承担社会责任。因此,希望同学们在大学期间,注重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和顽强的意志品格。要积极参加学校为大家提供的各种文体活动,积极参加大学生社团实践,展示特长,锻炼能力。
要广交朋友,包括男朋友和女朋友,同学之间要相互关心和体谅,学会理解和关爱、学会处理同学之间、朋友之间以及和师长之间的人际关系,锻炼交往能力。要文明上网,不信谣,不传谣,更不造谣,只传播正能量。希望同学们毕业时,带走的不只是老师教的知识和方法,更多的是自己综合发展的潜力和良好的人文素质,能为社会承担更多的责任。
同学们,作为你们的教师,我们深知自己肩负的责任和使命,在此,我代表全体教师向学校领导和所有新同学承诺:
我们会爱岗敬业,为人师表,严格地要求自己,真诚地关爱学生,做同学们的良师益友。时刻铭记“崇德、务实、求是”的校训,秉承“农业教育非实习不能得真谛,非试验不能探精微”的办学原则,按照“厚基础、宽口径、因材施教、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思路,搞好课程建设,讲好每一节课。
努力学习、勇于创新、拓宽视野、更新知识,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我们会全力以赴,担当起教书育人的重要责任和光荣使命,为培养适应新时期祖国建设发展需要、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有用之材而奋发进取!
最后,祝愿全体新同学在大学期间,放飞梦想、收获成功!
硕士研究生开学典礼发言稿篇四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亲爱的研究生新同学们,大家上午好:
伴随着金秋的到来,我们河北大学也迎来的新的丰收,这就是在座的所有优秀的学子。大家从全国各地汇聚到有着88年悠久历史的河北大学,带着各自的梦想与追求,带着社会和家人的希望与重托,共同来度过三年艰苦而充实研究生生活。我作为一名较为年轻的教师,诚惶诚恐的接受了本次发言的任务,首先,请允许我代表各位研究生导师,对所有博士生、硕士生的到来表示真诚的祝贺和欢迎。
下面,我想谈以下两方面和大家进行交流,并和各位新同学共勉:
一,进一步调整思想状态,增强认识水平。
首先,我们要把国家和社会的利益与自身发展紧密联系起来。跨入研究生学习阶段,标志着你们已经投身国家科技事业,成为国家科技创新队伍的一分子。国家的发展和需求,就是我们科学研究的源泉。研究成果的价值评判,也主要依据它对国家和社会的贡献度。所以,我们自身的利益和国家利益、社会高度紧密联系在一起。学问做得越深,爱国情节越重,这在吴大观等老一辈科学家身上都有鲜明的体现。如果我们只是围绕着自己的利益做文章,那这篇文章充其量也就是一篇表面文章,是一篇毫无价值的学术垃圾。站得高方能看得远,我们只有站到国家利益的高度上放眼全世界,才能找到属于国家同时也属于自己的学术成果。社会和科学越发展,这些道理会越变得现实。
其次,要用理论知识加强辩证的能力。理论研究很复杂,同时也很枯燥,但是我们要能够学会从理论中汲取其精髓。学会辩证的看问题,便是理论学习的一个重要收获。辩证,就是要从正方两方面看问题,全面准确的认识问题。这对于我们未来的学习和研究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最后,就是要培养良好的心理状态。无论我们出于什么样的原因和动机进行研究生阶段的学习,一个好的心态是我们顺利并高效的完成学业的必要保证。有人是真正热爱科学研究,但或许也有人是迫于某种压力,就业压力、人际关系的压力、家长的压力等等,如果我们只是为了缓解这些压力才来到这里进行学习,这种付出就太得不偿失了。这几年的时光,在我们一生中是最为宝贵的阶段,如果我们只是为了混这张研究生文凭而在这里虚度三年,我只能说,你会后悔一辈子。
二、要尽快进入研究状态。
研究生阶段的学习和本科阶段有着很大的差别。有人这样比方:本科阶段主要是“句号教学”,即给学生传授正确无误的知识;硕士阶段主要是“逗号教学”,即提出问题,指明方法,把结论留给学生自己去完成;博士阶段则是“问号教学”,即通过问题引导学生独立发现与解决更多更难的新问题,把问号拉成惊叹号,得出前人没有或与众不同的新结论。无论是硕士阶段还是博士阶段,只有敢于质疑,善于发现,勇于创新,才会终于成功!
科学研究是一件辛苦的事情,它既需要在冷板凳上“坐”学问,也需要到生产第一线去“跑”学问。只“坐”不“跑”会脱离实际,只“跑”不“坐”会缺乏深度。两者做好一件都不容易,更何况我们还要同时兼顾。在研究生学习过程中,我们要尽快找准自己的研究方向,和导师一起确定研究目标,全面搜集和整理资料,并要针对自己的研究内容进行大量的调查研究。要培养好的学习和研究的习惯,把别人认为是枯燥的活动变得充实生动起来,这样才会最终拿出优秀的成果。我们要争取达到杨振宁先生的境界,他把科学研究比作呼吸:很重要,并且一刻不停,但是又不觉得累。
最后我想说的是,我们要学会用“爱”来激励自己,爱国家,爱集体,爱别人,爱自己,爱我们身边的一切。有了爱,我们才会觉得工作学习就有了充足的动力,会觉得随时随地都充满着灿烂的阳光。同学们,让我们共同用爱来拥抱美好的未来吧,相信未来会给我们每个人带来丰厚的回馈!
谢谢大家。
1.秋季研究生开学典礼发言稿
2.研究生开学典礼新生代表发言稿【精选】
3.春季开学典礼教师发言稿
4.学校春季开学典礼领导发言稿
5.2024小学春季开学典礼校长发言稿
6.2024-开学典礼校长发言稿
7.2024开学典礼新生代表发言稿
8.大学开学典礼学生代表发言稿
9.春季开学典礼发言稿
10.小学2024春季开学典礼发言稿
硕士研究生开学典礼发言稿篇五
尊敬的邱校长,各位老师,各位同学,大家上午好!
今天有幸作为教师代表在这里发言,非常高兴。首先,对各位研究生新同学表示衷心的祝贺和热烈的欢迎!
35年前,我从江苏考到清华,成为清华园的新成员;30年前,我和你们一样,成为清华的研究生。我想我和大家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向往清华、敬仰清华,过去是,现在仍然是。你们来了,清华园增添了生龙活虎的新成员,我们是一家人了!我想对你们说三句话。
我和学校的广大老师一样,从内心都不希望各位同学吃苦。但是做研究,需要创新,国家的发展需要创新,创新不只是解决问题,更需要找问题、提问题,这种问题还必须足够前沿、足够水准,难找啊,吃不香、睡不着,有时郁闷啊,还要想方设法找,或许你会还进入到“无人区”,你如何还能挺得住,这叫能吃“苦”!
我相信大家都听说过,吃“苦”是一种财富。在吃“苦”过程中积累起来的能力、成果将是你一生的财富。
有一种精神,叫中国女排。这种精神,就是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清华的校训是自强不息,清华人当以修身自强,有宽广的胸怀,坚忍不拔的毅力,坚定的信心、决心、恒心。在清华,你就是要练就这种能吃苦的本领,不荒废自己的青春年华,在奋斗中享受成长的过程,在探索中享受研究的快乐。
不是人人天生爱思考,但做研究要创新,就离不开思考。
诺贝尔奖得主丹尼尔·卡尼曼写过一本书叫《思考,快与慢》,书中认为,我们的大脑有快与慢两种思考方式。快思考是直觉性的,通常是无意识的,判断迅速;慢思考通常是有意识的、理性的,通过调动注意力来分析和解决问题。但是一般人都有偷懒的倾向,通常容易选择快思考,乃至不思考,久而久之没了思考的习惯。多年来我接触过的研究生不少,能力强的也很多,但爱思考的学生不多。
做好的研究尤其离不开理性思考,否则难有大的创新,需要静得下心、沉得住气、钻得进去;凡事多问一个为什么,把问题想深入,针对疑难问题就是要钻牛角尖,这种思考的习惯需要下大决心去培养。
做好的学问,爱思考还要勤学好问。在学习的过程中思考,在思考的过程中学习。好问至关重要,把问题描述清楚本身就是一种能力,通过提出问题,与他人互动思考,形成正反馈,互为启发、互为促进,产生新思想,这种能力很重要,就在研究生阶段培养。
清华有一个优良传统,叫做“真刀真枪做毕业设计”。研究的问题是从实践来,而不是从杂志缝里来,解决了实际中的问题,成果就落地了,就是脚踏实地。清华的这个传统影响了一代又一代清华学子,清华之所以蜚声国内外、之所以值得我们敬仰,与坚持与发扬光大这个优良传统是分不开的。
我们的研究要结合国家的需求做,国家需要你们,从点滴做起,理论结合实践,一步一个脚印。你为解决实际问题研制的一个小系统,一个软件包,或是发现的一个新现象…,都将是你留下的`脚印!在清华未来的学习中,实实在在的留下你们的脚印,它定能助你腾飞,跨越前行!
同学们,你们赶上了好时候!
几个月前,清华迎来了105周年校庆。此前,李兆基科技大楼启用、李文正图书馆落成,艺术博物馆也将在9月份开馆。相较于我们求学时期,现在的清华有更加丰富的学术资源,从海量的图书馆文献资源,到各种大型科学研究公共平台;从一流的师资队伍,到才华横溢的同窗好友;从门类齐全的学科分布,到各领域的顶级讲座。科学研究土壤肥沃,学术环境优越;学校也支持大家的个性成长,如全额支持学生的各类优秀原创作品出版。在清华做科研、做学术是幸福的,也是幸运的。
再过五年,是建党100周年,你们或毕业或即将毕业,我国将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正是需要你们大展身手的时候;再过30年,你们就是我现在这个年龄,即将迎来新中国成立100周年,我国将成为世界科技强国,你们那时已是国家的中坚和精英。你们值得为此做好准备!
同学们,“盛年不重来,岁月不待人”。希望你们珍惜在清华求学的机会,在这个更创新、更国际、更人文的清华园中,你们寻找心中的灯塔,不忘初心,为你们精彩的人生而来,为清华的荣誉而来,为国家的富强而来!
最后,祝愿各位研究生新同学在清华学习期间开开心心、收获满满!也祝各位老师、各位领导身体健康、工作顺利!
谢谢大家!
硕士研究生开学典礼发言稿篇六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我是来自公共卫生学院的xxxxxx。
在这个金色的九月,我们怀着求知的渴望,从五湖四海相聚在这里——一所百年名校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在这个万分激动并值得纪念的日子里,我谨代表20xx级全体研究生向学校各位领导、老师及全体教职员工致以最衷心的感谢和最崇高的敬意!
很荣幸,能在这个美丽的季节和大家相聚在同济,和大家一起分享收获的喜悦。我们很激动,能够凭着自己的努力从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我们很骄傲,能够在华中科技大学这所全国著名高等学府继续深造。我们很欣慰,百年的文化积淀、同舟共济、开拓创新的同济精神深深地吸引着我们,激励着我们。
“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无论我们出于何种原因选择读研,选择同济,我们都应当思考未来的研究生生活该如何度过。是随波逐流后的迷茫与逃避?还是开拓进取,在实践中成长,在思考中创新?是挤过独木桥后的花前月下?还是专注学习,不让光阴虚度?是在浮躁的社会和学术风气中迷失自我?还是潜心研究,努力培养个人的科学精神,提升人文修养,用心经营好自己的人生?未来的研究生生活,应该是一个梦开始的地方,一个“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的新起点!今天,站在研究生这新的起点、新的高度上,我们也将有更加深入的探索与更高层次的追求。这里我想通过三个词与大家共勉——目标、品行、责任。
同济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实现目标的舞台,那么你准备好了么?
在华中科技大学机械学院有一位老先生,他要求博士生必须会背《老子》和《论语》前七章,他说:“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没有先进的科学技术,一打就垮;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没有优秀的人文文化,不打自垮。”他就是华中科技大学的老校长——杨叔子院士。作为一名医学生,作为一名未来的医务人员,高尚的职业道德和个人修养与精湛的医术同等重要,这是人民医学家裘法祖院士告诉我们的,除此以外,每一名在同济读过书的人都会记得这样一句话:做人要知足,做事要知不足,做学问要不知足,这也是裘教授尽其一生感悟的人生哲理,这句话就刻在裘法祖广场的一个石碑上,在我看来,读懂这句话的时间不是在同济的两年、三年,而是我们的一生。
对这个词语我们都不陌生,当我们真正成为社会一分子的时候,责任是一份给我们的成年礼;当我们步入一个新环境的时候,责任则是一份见面礼。从我们踏入同济校门开始,从今天的开学典礼开始,我们身上就多了“同济人”这一责任。作为同济人,也许在以后的生活中我们会对她有一些不满,会有抱怨,但我们一定不要忘了,作为知名学府,她已经给我们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平台;我们更不要忘了,她那百年历史散发出的独特韵味。她的美丽,在生活,在细微,在悠然,在点滴知味,需要我们用心去感受、去发现。作为同济人,我们肩负着传承“同舟共济,开拓创新”这一同济精神的责任;作为同济人,我们肩负着让所有同济人更加骄傲、更加自豪的责任,作为同济人,我们肩负着让同济绽放出更加璀璨光芒的责任。这需要我们珍爱这片热土,珍惜这个机会,努力拼搏!。
最后,我想用八个字概括我今天的发言,那就是我们华科大的校训——“明德厚学,求是创新”。明德不但是一种要求,要求我们章明伦理,完善品德,她更是一种大目标、大责任,古书《大学》里有: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作为一名华科大的学子,我们应该以“明天下人之德,新天下人”为自己的目标,自己的责任;作为一名医者,我们不但要医天下人之体,更应该医天下人之心。这需要我们厚学、求是、创新,需要我们一步一个脚印去践行我们的校训,去传承我们的精神。让我们携手前进吧!
谢谢大家!
硕士研究生开学典礼发言稿篇七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我是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专业级硕士研究生孙诗尧。今天,很荣幸作为在校生代表在这里发言。在此非常感谢研究生处的领导、老师给予我这次机会。
十月的黔地高原,江澄水碧,遍野云锦。十月的莘莘学子,硕果传喜,朝气蓬勃。值此秋风送爽、喜迎新生之际,我代表在校生向所有辛勤耕耘的老师们道一声:“老师,您辛苦了!”,向所有满怀期望的师弟、师妹们道一声:“祝贺你们成为贵州民族大学的一名硕士研究生!”
在这里,我谈谈自己的感受。不妥之处,还请大家迎批评、指正。
第一,学会做人。
中国近代学者王国维说:“无高尚伟大之人格,而有高尚伟大之文章者,殆未之有也。”这就是说,要想做好学问,必然先要学会做人。做人,这是穷尽一生也讨论不尽的话题。但至少,我们作为硕士研究生,应该把精神品性、学术良心、独立品格,广博的文化与社会理解力作为终生目标。我们也应深怀感恩之心,为师长们厚重的勉励,更为前辈们的学术认同。作为社会生产,学术需要自由与开放,更需要传承与创新。所以,作为贵州民族学术的后生,我们还应该是具有创新精神的人。
第二,居安思危。
在认清形势、认识自己的基础上,我们应该好好思考一下,我能做什么?我将来要做什么?现在应该怎么做?我们与别人的差距到底在哪里?不管考博、考公务员,还是到企业厉炼,只有在保持一种乐观态度而非盲目自大、妄自菲薄的同时,对自己的发展做一番理智地审视,我们才能够做到上手快,下手早,也才能为贵州这片热土的繁荣发展添砖加瓦、贡献力量。
第三,天道酬勤。
我想我们的学习至少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首先,在打牢专业理论基础的同时,我们也需要广泛涉猎文学、哲学等方面书籍。
其次,通过浏览知名网站、积极参加学术会议与学术讲座等方式,时刻关注本专业的研究动态。
再次,努力钻研,勤于思考。我想我们应该习惯长久地陷入对某一个问题进行思索的状态。在这样的状态里,我们煎熬着,也幸福着,更能体验到人之所以为人的创造性实践活动。
幸运的是,我们贵州民族大学拥有一支较高品质的导师队伍。他们或潜心治学,成果丰厚;或劝勉后学,甘当人梯;或不遗余力,孜孜不倦。我记得潘善斌教授说过“你不要管别人怎么说,就去学自己的、做自己的;当你出成绩的时候,别人的嘴巴自然就闭上了”,还说过“在我们这个地方,认认真真写作,认认真真搞科研,是可以做出成绩来的”;我记得龙海燕教授说过“我们需要一批热爱语言的学生,需要一批把语言当做终身事业的学生”;我记得汪文学教授说过“我们要有种‘问题意识’,要去寻求与‘问题’相遇的偶然”。青山隐隐,墨绿如黛,等孤独的时间静静爬满高原的.枝头,大山会将老师们这些深切而挚诚的回音刻成理想的沧海桑田,刻成现实的生命相依。
何彪老师曾说:“你们是硕士研究生,你们写的论文要对得起这个身份,要对得起这五个字。”我想,人生,是由各种身份与情感组成;人生也只为这三个字:对得起。正如我们的校园精神:奋发蹈厉,庄敬自强。一个民族,一个族群,一个人,只有奋发蹈厉、庄敬自强,才会走过破晓以前的寥廓沉寂,才能在一片浩淼的海浪中寻得骊珠。
让我们秉承“自强不息,全面发展”的校训,以独立的人格精神与充盈的学术智慧迎接未来,相约美好明天!正如美国诗人桑德堡所说:“我告诉你昨天是落下的夕阳/是已逝去的风/我们的面前只有一个充满明天的海洋/一个充满明天的天空/我们在日落时说/明日又是新的一天”。
最后,衷心祝福我们的母校明天会更好!衷心祝愿在座的领导、老师身体健康、身心愉快!衷心祝愿师弟、师妹们学业有成,再创佳绩!
谢谢大家!
硕士研究生开学典礼发言稿篇八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亲爱的研究生新同学们:
大家上午好!
伴随着金秋的到来,我们河北大学也迎来的新的丰收,这就是在座的所有优秀的学子。大家从全国各地汇聚到有着88年悠久历史的xx大学,带着各自的梦想与追求,带着社会和家人的希望与重托,共同来度过三年艰苦而充实研究生生活。我作为一名较为年轻的教师,诚惶诚恐的接受了本次发言的任务,首先,请允许我代表各位研究生导师,对所有博士生、硕士生的到来表示真诚的祝贺和欢迎。
下面,我想谈以下两方面和大家进行交流,并和各位新同学共勉:
首先,我们要把国家和社会的利益与自身发展紧密联系起来。跨入研究生学习阶段,标志着你们已经投身国家科技事业,成为国家科技创新队伍的一分子。国家的发展和需求,就是我们科学研究的源泉。研究成果的价值评判,也主要依据它对国家和社会的贡献度。所以,我们自身的利益和国家利益、社会高度紧密联系在一起。学问做得越深,爱国情节越重,这在吴大观等老一辈科学家身上都有鲜明的体现。如果我们只是围绕着自己的利益做文章,那这篇文章充其量也就是一篇表面文章,是一篇毫无价值的学术垃圾。站得高方能看得远,我们只有站到国家利益的高度上放眼全世界,才能找到属于国家同时也属于自己的学术成果。社会和科学越发展,这些道理会越变得现实。
其次,要用理论知识加强辩证的能力。理论研究很复杂,同时也很枯燥,但是我们要能够学会从理论中汲取其精髓。学会辩证的看问题,便是理论学习的一个重要收获。辩证,就是要从正方两方面看问题,全面准确的认识问题。这对于我们未来的学习和研究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最后,就是要培养良好的心理状态。无论我们出于什么样的原因和动机进行研究生阶段的学习,一个好的心态是我们顺利并高效的完成学业的`必要保证。有人是真正热爱科学研究,但或许也有人是迫于某种压力,就业压力、人际关系的压力、家长的压力等等,如果我们只是为了缓解这些压力才来到这里进行学习,这种付出就太得不偿失了。这几年的时光,在我们一生中是最为宝贵的阶段,如果我们只是为了混这张研究生文凭而在这里虚度三年,我只能说,你会后悔一辈子。
研究生阶段的学习和本科阶段有着很大的差别。有人这样比方:本科阶段主要是“句号教学”,即给学生传授正确无误的知识;硕士阶段主要是“逗号教学”,即提出问题,指明方法,把结论留给学生自己去完成;博士阶段则是“问号教学”,即通过问题引导学生独立发现与解决更多更难的新问题,把问号拉成惊叹号,得出前人没有或与众不同的新结论。无论是硕士阶段还是博士阶段,只有敢于质疑,善于发现,勇于创新,才会终于成功!
科学研究是一件辛苦的事情,它既需要在冷板凳上“坐”学问,也需要到生产第一线去“跑”学问。只“坐”不“跑”会脱离实际,只“跑”不“坐”会缺乏深度。两者做好一件都不容易,更何况我们还要同时兼顾。在研究生学习过程中,我们要尽快找准自己的研究方向,和导师一起确定研究目标,全面搜集和整理资料,并要针对自己的研究内容进行大量的调查研究。要培养好的学习和研究的习惯,把别人认为是枯燥的活动变得充实生动起来,这样才会最终拿出优秀的成果。我们要争取达到杨振宁先生的境界,他把科学研究比作呼吸:很重要,并且一刻不停,但是又不觉得累。
最后我想说的是,我们要学会用“爱”来激励自己,爱国家,爱集体,爱别人,爱自己,爱我们身边的一切。有了爱,我们才会觉得工作学习就有了充足的动力,会觉得随时随地都充满着灿烂的阳光。同学们,让我们共同用爱来拥抱美好的未来吧,相信未来会给我们每个人带来丰厚的回馈!
谢谢大家。
硕士研究生开学典礼发言稿篇九
各位领导:
大家早上好!
我是植物病理专业xx级硕士新生,我叫。很荣幸能作为研究生新生代表在这里发言。
在这个骄阳似火的九月,我们相聚在xx大学的校园,用火一样的热情去迎接即将来临的新挑战。请同学们环视下自己身边的人,他们就是在考研大战中与你并肩作战的战友。回首往事,那个蝉鸣聒噪的午后,坚守在书桌旁伏案苦读的我们;那个月明星稀的夜晚,独自走在回宿舍路上的我们;那个寒风凛冽的清晨,断然钻出温暖被窝的我们考研磨练了我们的意志,坚定了我们的信念,让我们对人生有了新的感悟。
曾经我们还在考场为自己的理想而拼搏,现在我们为了实现梦想聚在一起。来到了xx大学,来到了资源环境学院。这里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浓郁的学术氛围,有一位位德高望重的老先生,也有一批批年轻有为的青年教师,更有如家人般温暖的老师和同学。多年来学院在学术科研上硕果累累,向社会各界输送了大批的优秀人才。三年的研究生生活转瞬即逝,我们一定要好好珍惜这良好的学习氛围,无论严寒或酷暑任何的困难都不停歇我们求知的脚步。
20xx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xx年华诞,中华崛起,祖国富强,让我们倍感骄傲。也让我感受到青年人肩负的社会责任。亲爱的同学们虽然我们来自五湖四海,但现在我们有了一个共同的名字——华农人。让我们在这里,和睦相处,认真学习,刻苦钻研,自立自强。让我们发扬华农人“笃学明德、躬行践履、建业自强、求精图新”的丁颖精神,成长为有知识有担当的青年,一同承担起振兴中华的重任。
研究生的学习生活是艰苦的,严谨的,也不乏快乐。我们要正确树立人生目标,戒骄戒躁,脚踏实地,劳逸结合。以我们的实际行动为即将到来的xx大学x年校庆献礼。
最后,以一首歌词与大家共勉“你是不是像我在太阳下低头,流着汗水默默辛苦的工作,我知道我的未来不是梦”,我们的未来不是梦,祝愿大家都能拥有三年充实而无悔的研究生生活!祝愿我们的资环我们的华农,明天更加美好。谢谢大家。
硕士研究生开学典礼发言稿篇十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亲爱的研究生新同学们:
大家上午好。
伴随着金秋的到来,我们河北大学也迎来的新的丰收,这就是在座的所有优秀的学子。大家从全国各地汇聚到有着88年悠久历史的河北大学,带着各自的梦想与追求,带着社会和家人的希望与重托,共同来度过三年艰苦而充实研究生生活。我作为一名较为年轻的教师,诚惶诚恐的接受了本次发言的任务,首先,请允许我代表各位研究生导师,对所有博士生、硕士生的到来表示真诚的祝贺和欢迎。
下面,我想谈以下两方面和大家进行交流,并和各位新同学共勉:
首先,我们要把国家和社会的利益与自身发展紧密联系起来。跨入研究生学习阶段,标志着你们已经投身国家科技事业,成为国家科技创新队伍的一分子。国家的发展和需求,就是我们科学研究的源泉。研究成果的价值评判,也主要依据它对国家和社会的贡献度。所以,我们自身的利益和国家利益、社会高度紧密联系在一起。学问做得越深,爱国情节越重,这在吴大观等老一辈科学家身上都有鲜明的体现。如果我们只是围绕着自己的利益做文章,那这篇文章充其量也就是一篇表面文章,是一篇毫无价值的学术垃圾。站得高方能看得远,我们只有站到国家利益的高度上放眼全世界,才能找到属于国家同时也属于自己的学术成果。社会和科学越发展,这些道理会越变得现实。
其次,要用理论知识加强辩证的能力。理论研究很复杂,同时也很枯燥,但是我们要能够学会从理论中汲取其精髓。学会辩证的看问题,便是理论学习的一个重要收获。辩证,就是要从正方两方面看问题,全面准确的认识问题。这对于我们未来的学习和研究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最后,就是要培养良好的心理状态。无论我们出于什么样的原因和动机进行研究生阶段的学习,一个好的心态是我们顺利并高效的完成学业的必要保证。有人是真正热爱科学研究,但或许也有人是迫于某种压力,就业压力、人际关系的压力、家长的压力等等,如果我们只是为了缓解这些压力才来到这里进行学习,这种付出就太得不偿失了。这几年的时光,在我们一生中是最为宝贵的阶段,如果我们只是为了混这张研究生文凭而在这里虚度三年,我只能说,你会后悔一辈子。
研究生阶段的学习和本科阶段有着很大的差别。有人这样比方:本科阶段主要是“句号教学”,即给学生传授正确无误的知识;硕士阶段主要是“逗号教学”,即提出问题,指明方法,把结论留给学生自己去完成;博士阶段则是“问号教学”,即通过问题引导学生独立发现与解决更多更难的新问题,把问号拉成惊叹号,得出前人没有或与众不同的新结论。无论是硕士阶段还是博士阶段,只有敢于质疑,善于发现,勇于创新,才会终于成功!
科学研究是一件辛苦的事情,它既需要在冷板凳上“坐”学问,也需要到生产第一线去“跑”学问。只“坐”不“跑”会脱离实际,只“跑”不“坐”会缺乏深度。两者做好一件都不容易,更何况我们还要同时兼顾。在研究生学习过程中,我们要尽快找准自己的研究方向,和导师一起确定研究目标,全面搜集和整理资料,并要针对自己的研究内容进行大量的调查研究。要培养好的学习和研究的习惯,把别人认为是枯燥的活动变得充实生动起来,这样才会最终拿出优秀的成果。我们要争取达到杨振宁先生的境界,他把科学研究比作呼吸:很重要,并且一刻不停,但是又不觉得累。
最后我想说的是,我们要学会用“爱”来激励自己,爱国家,爱集体,爱别人,爱自己,爱我们身边的一切。有了爱,我们才会觉得工作学习就有了充足的动力,会觉得随时随地都充满着灿烂的阳光。同学们,让我们共同用爱来拥抱美好的未来吧,相信未来会给我们每个人带来丰厚的回馈!
谢谢大家。
硕士研究生开学典礼发言稿篇十一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我是来自公共卫生学院的xx
在这个金色的九月,我们怀着求知的渴望,从五湖四海相聚在这里——一所百年名校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在这个万分激动并值得纪念的日子里,我谨代表2024级全体研究生向学校各位领导、老师及全体教职员工致以最衷心的感谢和最崇高的敬意!
很荣幸,能在这个美丽的季节和大家相聚在同济,和大家一起分享收获的喜悦。我们很激动,能够凭着自己的努力从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我们很骄傲,能够在华中科技大学这所全国著名高等学府继续深造。我们很欣慰,百年的文化积淀、同舟共济、开拓创新的同济精神深深地吸引着我们,激励着我们。
“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无论我们出于何种原因选择读研,选择同济,我们都应当思考未来的研究生生活该如何度过。是随波逐流后的迷茫与逃避?还是开拓进取,在实践中成长,在思考中创新?是挤过独木桥后的花前月下?还是专注学习,不让光阴虚度?是在浮躁的社会和学术风气中迷失自己?还是潜心研究,努力培养个人的科学精神,提升人文修养,用心经营好自己的人生? 未来的研究生生活,应该是一个梦开始的地方,一个“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的新起点!今天,站在研究生这新的起点、新的高度上,我们也将有更加深入的探索与更高层次的追求。这里我想通过三个词与大家共勉——目标、品行、责任。
在华中科技大学机械学院有一位老先生,他要求博士生必须会背《老子》和《论语》前七章,他说:“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没有先进的科学技术,一打就垮;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没有优秀的人文文化,不打自垮。”他就是华中科技大学的老校长——杨叔子院士。作为一名医学生,作为一名未来的医务人员,高尚的`职业道德和个人修养与精湛的医术同等重要,这是人民医学家裘法祖院士告诉我们的,除此以外,每一名在同济读过书的人都会记得这样一句话:做人要知足,做事要知不足,做学问要不知足,这也是裘教授尽其一生感悟的人生哲理,这句话就刻在裘法祖广场的一个石碑上,在我看来,读懂这句话的时间不是在同济的两年、三年,而是我们的一生。
对这个词语我们都不陌生,当我们真正成为社会一分子的时候,责任是一份给我们的成年礼;当我们步入一个新环境的时候,责任则是一份见面礼。从我们踏入同济校门开始,从今天的开学典礼开始,我们身上就多了“同济人”这一责任。作为同济人,也许在以后的生活中我们会对她有一些不满,会有抱怨,但我们一定不要忘了,作为知名学府,她已经给我们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平台;我们更不要忘了,她那百年历史散发出的独特韵味。她的美丽,在生活,在细微,在悠然,在点滴知味,需要我们用心去感受、去发现。作为同济人,我们肩负着传承“同舟共济,开拓创新”这一同济精神的责任;作为同济人,我们肩负着让所有同济人更加骄傲、更加自豪的责任,作为同济人,我们肩负着让同济绽放出更加璀璨光芒的责任。这需要我们珍爱这片热土,珍惜这个机会,努力拼搏!。
最后,我想用八个字概括我今天的发言,那就是我们华科大的校训——“明德厚学,求是创新”。 明德不但是一种要求,要求我们章明伦理,完善品德,她更是一种大目标、大责任,古书《大学》里有: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作为一名华科大的学子,我们应该以“明天下人之德,新天下人”为自己的目标,自己的责任;作为一名医者,我们不但要医天下人之体,更应该医天下人之心。这需要我们厚学、求是、创新,需要我们一步一个脚印去践行我们的校训,去传承我们的精神。让我们携手前进吧!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