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朝历史 商朝历史 周朝历史 汉朝历史 秦朝历史 三国历史 晋朝历史 南朝历史 北朝历史 隋朝历史 唐朝历史 宋朝历史 元朝历史 明朝历史 清朝历史
×取消主题

把铁路修到拉萨去教学案例及反思(精选8篇)

栏目:四号文库 更新时间:2025-04-13 15:57:01 作者:文/会员上传 发布时间: 人气: 下载.docx文档
文章导读:人的记忆力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衰退,写作可以弥补记忆的不足,将曾经的人生经历和感悟记录下来,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忆。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范文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欢迎大家分享阅读。把铁路修到拉萨去教学案例及反思篇一1......

人的记忆力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衰退,写作可以弥补记忆的不足,将曾经的人生经历和感悟记录下来,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忆。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范文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欢迎大家分享阅读。

把铁路修到拉萨去教学案例及反思篇一

1.默读全文,了解青藏铁路是一条怎样的铁路,建设者在修建中遇到了哪些困难。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感受建设者对修筑铁路和西部大开发的满腔热情。

3.认识本课14个生字,搜集和交流青藏铁路和西部大开发的相关资料。

了解青藏铁路是一条怎样的铁路,建设者在修建中遇到了哪些困难,感受新一代建设者遇到的困难以及克服困难的艰巨与顽强毅力。

理解冰碴子、冻土区、高原缺氧、混凝土喷射等术语的含义。

1课时

青藏铁路有关资料,西藏风光短片、课件。

1、这个单元里,我们观赏了一碧千里的大草原,游览了神秘的丝绸之路,今天,我们将去了解另一段感人的'故事。首先,请欣赏一首名叫《天路》的歌。可以跟唱。但是要想一想这首歌主要想表达一种怎样的思想感情。

1.读完课文,你觉得青藏铁路是一条怎样的路?让学生把从课文中了解到的说一说。

2、这的确是一条艰难的铁路ddd介绍一段关于青藏铁路的资料(青藏铁路全长1956公里,有960公里的海拔高度在4000米以上,其中550公里的地段穿越高原常年冻土地带。其最高点位于海拔5072米,被誉为“离天最近的铁路”和“世界上最高的铁路”。)(解释“冻土区”:一年四季覆盖着坚硬的冰,有些坚冰厚度达一百多米,是高原地区修建铁路遇到的最大难题。)而其中,风火山隧道是世界海拔最高、线路最长的冻土隧道,是高原地区修建铁路遇到的最大难题,但是最终,这只巨大的拦路虎却一次次低下了高傲的头。

3.(屏幕出示句子:“风火山,这只巨大的拦路虎一次次低下了高傲的头。”)请同学从课文中找出这个句子,然后思考:

(1)为什么说风火山是只巨大的拦路虎?

(2)为什么风火山一次次低下了高傲的头?

请再次默读课文,边读边圈点,看看工人们遇到了哪些困难,他们又是怎样克服困难的。

【学生默读课文,思考以上问题,然后,读挑出来的句子,从与文本的对话中回答问题】

4、围绕“把铁路修到拉萨去”这个中心句和线索,进一步领会铁路工人的崇高品质:

这么多巨大的困难能难倒我们勇敢坚强的工人们吗?不能!工人们心中只有一个坚定的信念,那就是ddd“把铁路修到拉萨去!”

课件出示这句话,并指导学生迅速浏览课文,看看课文中几次出现了这句话,画出来,分别是在什么情况下出现这句话的。

当工人们想到西藏人们还过着没有铁路、闭塞的生活时,他们喊出了“把铁路修到西藏去!”的口号。这是一种_______的口号。

把铁路修到拉萨去教学案例及反思篇二

黄昏我站在高高的山岗,看那铁路修到我家乡。一条条巨龙翻山越岭,为雪域高原送来安康。那是一条神奇的天路,带我们走进人间天堂。青稞酒酥油茶会更加香甜,幸福的歌声传遍四方!在悦耳的歌声里,学生一点点静下心来,沉浸其中。一首《天路》,开始了今天的学习。

把铁路修到拉萨去!这句话是课文的题目,又在文中反复出现,是作者行文的线索。在教学时,我首先出示句子把铁路修到拉萨去,确实不是一件简单的事。然后让学生在整体感知课文的基础上,说说从课文哪些地方感受到把铁路修到拉萨去的.不简单,不容易。学生在默读课文的过程中找到了阻碍筑路大军前进的困难所在,并纷纷联系实际发表自己的看法。那么,这些困难,我们的建设者们又是怎样克服的呢?请从文中找出答案,并谈谈你的体会。这个问题较好回答,学生能轻松得从第6、9自然段中获取答案,并且抓住文中关键的词语,如昼夜、反复、彻夜通明、废寝忘食、夜以继日等,感受建设者充满智慧,不畏困难、坚持不懈的精神。

课文题目在文中一咏三叹,这个简单有力的句子,铿锵有力,掷地有声。前后出现了四次,均使用了感叹号,充分反映了建设者们执著的精神。其次,这句话在开工前、遇到困难和克服困难时反复出现,在文中前呼后应,与尾句拉萨已经遥遥在望形成一条穿珠的彩线。这里提到的第一个特点,学生能发现,也能较好地进行感悟。而第二个特点,则需要教师适当地引导感受,学生才能更好地学习文章写作上的特点。

一节课下来,能较好地完成教学任务,但有一些环节还很粗糙,比如教师的评价语、本课小练笔的安排等,希望在今后的教学中能注意这些问题并及时、较好地解决。

把铁路修到拉萨去教学案例及反思篇三

1.认知“妖、娆”等14个生字。

2.理解课文内容。学习联系上下文,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体会挑战极限,勇创一流的青藏铁路精神,感受建设者勇克难关,顽强拼搏的英勇气概。

了解把铁路修到拉萨去所遇到的困难,感受勇克难关的英勇气概,体会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教学课时

收集相关资料

同学们,你们知道吗,过去,为了西部的发展和繁荣,老一辈建设者献出了自身的青春和热血;如今,为了加快西部的建设,新一代建设者正踏着他们的'足迹,献出自身的智慧和力量。今天,俺们所要学习的课文《把铁路修到拉萨去》就将介绍这些建设者们是怎样通过艰辛的劳动才取得的成果。

齐读课题。

(1)知道青藏铁路是一条什么样的铁路;

(2)建设者在修建青藏铁路的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是怎样克服的;

(3)搜集有关西部大开发的资料。(此项任务可放在学习完成后再做)

(1)检查生字字音及组词情况;

(2)把不理解的句子提出来,进行归纳,为全班交流作准备。

自读提示中哪个问题对理解全文最为重要?(第二个问题。文中有一句话反复出现,这句话是“把铁路修到拉萨去”就强调了这一点。)

,着重理解在修建过程中,建设者都遇到了哪些困难,是怎样克服的?请勾出课文中相关语句,联系实际或收集的资料进行批注,小组交流。(同学自学勾画,小组讨论交流)

困难(1):“正在修建的是一条全世界海拔最高、线路最长的高原冻土铁路。”

困难(2):“恶劣天气和极度缺氧轮番向这支队伍进攻。”

克服困难(1):

“科技人员昼夜在隧洞里实地观察,发现冰岩温度变化的规律。经过反复观测、分析和实验,他们终于找到了喷射混凝土的最佳温度,制服了逞凶一时的冻土。”

克服困难(2):

“科技人员废寝忘食、夜以继日地实验、攻关,经过两百多次的失败,世界上第一座大型高原制氧站建成了!”

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再一次有感情的朗读全文,升华情感,深刻体会到“把铁路修到拉萨去的确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它是全体突击队员和科技人员的一起心愿!”

正是建设者挑战极限,勇创第一的精神,正是建设者勇克难关,顽强拼搏的气概,才有了一次次实验,一次次攻关,一次次失败,一次次胜利。今年7月1日,青藏铁路将试运行通车,同学们假如有机会坐火车到拉萨去,请一定不要忘记修建这条铁路的建设者们为之而付出的血汗!希望你们以后也能成为这样的建设者!

4*把铁路修到拉萨去

海拔最高、线路最长的冻土铁路

重重困难天气恶劣一一克服

极度缺氧

把铁路修到拉萨去教学案例及反思篇四

本文是一篇略读课文,文章传递出的精神才是本节课重点需要同学们去领悟的知识点。因此本节课我设计的重难点是体会文章重点词句,体会修建青藏铁路的重要意义,感受建设者无私奉献、乐观向上和科学创新的精神。因此,本节课在深入研读环节我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以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展开教学,学生能在合作的学习中不断体会情感,也能在合作学习中找准自己在课堂上的地位。顺利实现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

把铁路修到拉萨去教学案例及反思篇五

教学目标:

1.认识“妖、娆”等14个生字。

2.理解课文内容。学习联系上下文,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感受建设者勇克难关,顽强拼搏的英勇气概。

教学重、难点:了解把铁路修到拉萨去所遇到的困难,感受勇克难关的英勇气概,体会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教学课时:一课时

课前准备:收集相关资料

教学过程:

一、谈话,揭示课题

你们知道吗,过去,为了西部的发展和繁荣,老一辈建设者献出了自己的青春和热血;如今,为了加快西部的建设,新一代建设者正踏着他们的足迹,献出自己的智慧和力量。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把铁路修到拉萨去》就将介绍这些建设者们是怎样通过艰辛的劳动才取得的成绩。齐读课题。

二、根据提示,初读课文

1.自读导语,理清学习本文有几个方面的要求。

(1)知道青藏铁路是一条什么样的铁路;

(2)建设者在修建青藏铁路的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是怎样克服的;

(3)搜集有关西部大开发的资料。(此项任务可放在学习完成后再做)

2.初读课文。

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不理解的句子用横线画出来。

3.小组交流:

(1)检查生字字音及组词情况;

(2)把不理解的句子提出来,进行归纳,为全班交流作准备。

三、再读课文,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

1.全班分组合作读课文。

2.提问:自读提示中哪个问题对理解全文最为重要?

3.指导读课文,着重理解在修建过程中,建设者都遇到了哪些困难,是怎样克服的?请勾出课文中相关语句,联系实际或收集的资料进行批注,小组交流。(学生自学勾画,小组讨论交流)

4.全班交流遇到的困难:

困难(1):“正在修建的是一条全世界海拔最高、线路最长的高原冻土铁路。”困难(2):“恶劣天气和极度缺氧轮番向这支队伍进攻。”

5.面对困难,建设者们是怎样克服的?

克服困难(1):

“科技人员昼夜在隧洞里实地观察,发现冰岩温度变化的规律。经过反复观测、分析和实验,他们终于找到了喷射混凝土的最佳温度,制服了逞凶一时的冻土。”

克服困难(2):

“科技人员废寝忘食、夜以继日地实验、攻关,经过两百多次的失败,世界上第一座大型高原制氧站建成了!”

6.还有哪些不理解的词语、句子(交流)。

7.再次有感情的朗读全文,升华情感,深刻体会到“把铁路修到拉萨去的确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它是全体突击队员和科技人员的共同心愿!”

四、拓展延伸

简介青藏铁路工程概况

板书设计

4.把铁路修到拉萨去

海拔最高、线路最长的冻土铁路

天气恶劣极度缺氧

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精思子自知。以上就是给大家分享的12篇把铁路修到拉萨去教学设计把铁路修到拉萨去教案,希望能够让您对于把铁路修到拉萨去教学设计的写作更加的得心应手。

把铁路修到拉萨去教学案例及反思篇六

1、默读全文,了解青藏铁路是一条怎样的铁路,建设者在修建中遇到了哪些困难。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感受建设者对修筑铁路和西部大开发的满腔热情。

3、认识本课14个生字,搜集和交流青藏铁路和西部大开发的相关资料。

了解青藏铁路是一条怎样的铁路,建设者在修建中遇到了哪些困难,感受新一代建设者遇到的困难以及克服困难的艰巨与顽强毅力。

理解冰碴子、冻土区、高原缺氧、混凝土喷射等术语的含义。

1课时

青藏铁路有关资料,西藏风光短片、课件。

一、《天路》引读

1、这个单元里,我们观赏了一碧千里的大草原,游览了神秘的丝绸之路,今天,我们将去了解另一段感人的故事。首先,请欣赏一首名叫《天路》的歌。可以跟唱。但是要想一想这首歌主要想表达一种怎样的思想感情。

二、文本探究

1、 读完课文,你觉得青藏铁路是一条怎样的路?让学生把从课文中了解到的说一说。

2、这的确是一条艰难的铁路介绍一段关于青藏铁路的资料(青藏铁路全长1956公里,有960公里的海拔高度在4000米以上,其中550公里的地段穿越高原常年冻土地带。其最高点位于海拔5072米,被誉为“离天最近的铁路”和“世界上最高的铁路”。)(解释“冻土区”:一年四季覆盖着坚硬的冰,有些坚冰厚度达一百多米,是高原地区修建铁路遇到的最大难题。)而其中,风火山隧道是世界海拔最高、线路最长的冻土隧道,是高原地区修建铁路遇到的最大难题,但是最终,这只巨大的拦路虎却一次次低下了高傲的头。

3、(屏幕出示句子:“风火山,这只巨大的拦路虎一次次低下了高傲的头。”)请同学从课文中找出这个句子,然后思考:

(1)为什么说风火山是只巨大的拦路虎?

(2)为什么风火山一次次低下了高傲的头?

请再次默读课文,边读边圈点,看看工人们遇到了哪些困难,他们又是怎样克服困难的。

【学生默读课文,思考以上问题,然后,读挑出来的句子,从与文本的对话中回答问题】

4、 围绕“把铁路修到拉萨去”这个中心句和线索,进一步领会铁路工人的崇高品质:

这么多巨大的困难能难倒我们勇敢坚强的工人们吗?不能!工人们心中只有一个坚定的信念,那就是“把铁路修到拉萨去!”

课件出示这句话,并指导学生迅速浏览课文,看看课文中几次出现了这句话,画出来,分别是在什么情况下出现这句话的。

当工人们想到西藏人们还过着没有铁路、闭塞的生活时,他们喊出了“把铁路修到西藏去!”的口号。这是一种_______ 的口号。

把铁路修到拉萨去教学案例及反思篇七

有的课型全文的中心表达比较集中,写作对象及其特点比较鲜明,新课前可以直接置疑。由疑问直扣中心和重点,来理解主要内容,明确写作目的,体悟文本情感。

如《把铁路修到拉萨去》可引导置疑“工人是怎样修路得?”“修这条路有什么作用?”“祖国修得铁路很多,为什么要写修这条路呢?”问题有了,学习内容就明确了,后面的教学就不言而喻。

〖小学语文教育生活化的初步探索与实践·阅读教育生活化〗

过去阅读教育中教师只注重了书本知识的教育,把书本知识填鸭式地灌输给学生,忽视了学生的生活体验。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只能按照书本“人云亦云”,缺少了想象力和创造力,失去了阅读的兴趣。

叶圣陶说过“作者胸有境,入境始觉亲”。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应使课文内容和社会生活相结合,让学生从抽象、复杂、虚拟的课本中解脱出来,把课文所描绘的客观情景和现象生动地展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如临其境,自发地、主动地去获取知识。同时,学生联系已有的生活经验,去体验,去感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多方面的素质得到了发展,提高适应未来社会的能力。

课前让学生收集相关资料,丰富他们的生活经验。每一篇课文都是用语言文字记录着一定的生活信息。由于学生生活经验缺乏,对课文中的生活信息理解还存在着一定的障碍,以致不能在头脑里将语言文字还原成客观事物,想象不到课文所描述的生活画面,得不到主观感受,引不起兴趣,因而不能很好的理解课文内容。

例如《把铁路修到拉萨去》一课中,让学生在课前查阅了拉萨的位置和青藏高原的自然情况,学生能够初步感受到那里恶劣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因而课堂上,通过教师的适当引导,学生便能够深刻理解了筑路工人修筑铁路环境是多么恶劣,在世界屋脊修筑了一条开创历史先河的铁路需要克服多少困难,从而产生了强烈的情感共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由自主地对筑路工人坚强的意志和敢于克服困难的精神充满了的赞美和景仰之情,学习效果不言而喻。

在学习《丝绸之路》前,让学生通过网络搜集“丝绸之路”地理路线、贸易情况、出使西域的历史名人故事等资料,导入新课时,让学生在世界版图上画出丝绸之路所经过路线,介绍这条商贸大道的历史作用和“丝绸之路”之名的由来。详实的资料,激发了学生探究的兴趣,阅读教学得以有效展开。

把铁路修到拉萨去教学案例及反思篇八

1.认识14个生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体会条理清晰的表达特点。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3.挑战极限,勇创一流的青藏铁路精神,感受建设者勇克难关,顽强拼搏的英勇气概。

4.继续增加对西部大开发的了解。

1.了解把铁路修到拉萨去所遇的困难,感受勇克难关的英勇气概。

2.学习课文条理清晰的表达方法。

教学难点

增进对西部的进一步了解,培养对西部的感情。

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课前查找有关青藏高原、青藏铁路及拉萨等方面的资料。

教师准备:搜集相关图片。

教学时间

1课时

1.回忆:詹天佑在资本主义国家的阻挠和要挟下,修建了中国的第一条铁路;今天中国人修建的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线路最长的高原铁路。詹天佑率领工人们顽强拼搏,以创新设计和吃苦精神克服了重重困难;西部建设者凭着科技和奉献精神,攻克了世界级难题。从比较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中国在经济和科技上的发展,今非昔比的繁荣昌盛。

2.我们今天来学习第4课,教师板书课题:把铁路修到拉萨去

1.默读课文,说说青藏铁路是一条什么样的铁路。

2.建设者在修建青藏铁路的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是怎样克服的。

3.将收集到的有关西部大开发的资料,讲给同学听。

4.学生自学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5.检查学生自学生字,新词的情况。

6.把铁路修到拉萨去,成为文章的主线,文章中出现了几处?(四处)

师:要把铁路修到拉萨去,确实不是一件简单的事!那么,在修建过程中,建设者都遇到了哪些困难,又是怎样克服的?生自读课文,画出相关的语句,并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和小组内的同学进行交流。

出示句子:“把铁路修到拉萨去,确实不是一件简单的事”。

(学生交流,教师主要抓住以下几点随机点拨。)

1.“正在修建的是一条世界海拔最高,线路最长的高原冰土铁路。”

(1)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词语:文中哪些句子说明了什么是“冻土”“海拔”。

(2)联系资料谈谈高原冻土给施工带来了哪些阻碍?

(3)从“昼夜”“反复”,你体会到了什么?联系生活实际谈一谈。

(4)指导朗读第5、6自然段,感受那种战风雪,斗严寒,在生命禁区的高原,进行施工的现场。

2.“恶劣天气和极度缺氧轮番向这支队伍进攻”,

(1)理解词语:哪些词语体现了科技人员的艰辛?

(2)想象“废寝忘食”“夜以继日”的工作情景。

(3)指导朗读第8、9自然段,感受天气恶劣,又特别,又凶险,又繁重的施工现场。

进一步使学生体会到“把铁路修到拉萨去,确实不是一件简单的事!”

1.再一次朗读全文,要把自己的豪迈建立在建设者的勇克难关,顽强拼搏之上,共奏生命强音,谱写铁路建设史的新篇章。

2.把此时你最想表达的感情表达出来。和同桌商量一下,尽情抒发你对建设者们的崇尚、爱戴、赞美之情。

板书设计

4*把铁路修到拉萨去

海拔最高、线路最长的冻土铁路

重重困难天气恶劣一一克服

极度缺氧

分享到:
赞助商AD位
个性签名:无意影响世界,但求安顿自己。
近期热门
赞助商AD位
格言警句:天下本无事,庸人自扰之。
本站最新文章
本栏图文推荐
赞助商AD位
格言警句:天下本无事,庸人自扰之。
网站首页|关于本站|网站地图
趣历史感谢每一位喜欢本站的人,欢迎将本站分享给你的朋友!历史知识尽在 ─ 趣历史!
本站部分内容来源于互联网,若无意侵犯您的权利,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鲁ICP备2021008856号-18 Copyright © 2021-2025 趣历史 www.028gtxx.cn 版权所有
DOW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