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朝历史 商朝历史 周朝历史 汉朝历史 秦朝历史 三国历史 晋朝历史 南朝历史 北朝历史 隋朝历史 唐朝历史 宋朝历史 元朝历史 明朝历史 清朝历史
×取消主题

最新高考状元心得体会(汇总11篇)

栏目:四号文库 更新时间:2024-09-20 19:27:02 作者:文/会员上传 发布时间: 人气: 下载.docx文档
文章导读: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心得体会,它们可以是对成功的总结,也可以是对失败的反思,更可以是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悟。那么心得体会怎么写才恰当呢?下面我帮大家找寻并整理了一些优秀的心得体会范文,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高考状元心得体会篇一高考状元是所有学生......

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心得体会,它们可以是对成功的总结,也可以是对失败的反思,更可以是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悟。那么心得体会怎么写才恰当呢?下面我帮大家找寻并整理了一些优秀的心得体会范文,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高考状元心得体会篇一

高考状元是所有学生梦寐以求的成就,也是所有家长、老师和社会的期待。但是,如何成为一个高考状元并不简单。除了扎实的知识基础、高超的考试技巧和充足的实践经验,还需要具备超群的心理素质和正确的心态。在经历了一年的高考备战和一场精彩的高考后,我有幸成为了一名高考状元,今天我要分享我的心得体会。

第二段:奋斗

高考前的奋斗是艰苦而充实的。我经常在晚自习结束后留在教室里进行自习和提前复习,让自己充分掌握各科的知识点和考试技巧,为高考提前做好万全准备。我还积极参加各类模拟考试和竞赛,提高应试能力和综合素质。在这场无声无息的奋斗中,我不断追求进步和创新思维,努力将成绩提高到最高点。

第三段:坚持

高考前的坚持是必不可少的。大厦将倾,每日小积,这是我一直以来的信条。在这一年的备战过程中,学习成绩的差异是必然存在的,但我一直坚持自己的原则,不因成绩优劣而放松努力。我清楚自己的目标,并时刻提醒自己不要被外界的各种信息和情绪干扰,保持高度的自律和纪律性。高考前的最后一个月,我将所有的时间和精力都投入到复习中,每天化整为零地进行计划和安排,最终有效地提高了自己的成绩。

第四段:自信

高考前的自信是最妙的煽动力。在备考过程中,我时刻告诉自己,我一定能够成功,一定能够成为状元。这种自信来自于我对自己的认知和自我的自信,也来自于我的努力和实践。高考前的最后一天,我依然保持着这种自信,不断激励自己,直到考场上我完美发挥,稳居状元宝座。

第五段:收获

高考结束后,我得到的不仅是一份理想的高考成绩,更是一份珍贵的心灵收获。我感悟到了付出就会有回报的真谛,也深深领悟到了坚持就是胜利、自信就是动力的重要意义。同时,我也体会到了自己对自我掌控和心理调节的自我教育,这种体验将成为我人生的一笔财富和价值。如今,我已经走出高考的洪流,开始了新的征程,但那份参天的自信和坚定的信仰已经成为我生命中的一部分,将伴随我终身。

高考状元心得体会篇二

到自己考了第一,刘锦通反应很平静。

旷通说,自己不是特聪明的孩子,上小学的时候还觉得自己特笨呢,常常为了一个问题在那里冥思苦想,为的就是:为啥是这个样子呢?而上初一时自己也一直都时班级的十几名,不过自己一直都是一股劲,就是靠着一小步一小步提高,慢慢地就不一样了。

不少人都好奇,成绩好的孩子都是咋安排学习时间的。提到时间的安排,锦通笑了,也没有什么特别啦,不会在那里弄个表格什么的,一般都是随机安排,根据一周或者是一天各科的重点分量来安排,哪一科分量中就会倾斜一些。还有就是自己觉得稍稍薄弱的科目,就会“偷偷”的加时。说到这,锦通做了个鬼脸。

旷通说,如果一定要说点时间上的安排话,那就是自己不会熬夜,“睡太晚会影响第二天的学习质量的,再说了,成绩绝对不是靠时间堆出来的。”“一般每天都会在10点半左右就休息了,晚点也就是11点也休息了。最后初四冲刺的时候,也没有几次熬到12点的。

旷通说,自己原来是个话很少的人,刚上初中时甚至有同学笑话他是个“书呆子”。“后来我就想通了,自己一个人在那里思考并不会快乐,而多和同学交流常常还能碰出点火花呢。所以,现在他们都说我特别能说。”

语文:也要提炼归纳

旷通说,可能不少人都认为,提炼归纳是学数学之类的科目必须的,其实,对于语文还是挺重要的。这几科中,语文曾经是锦通最薄弱的科,150分的总成绩只能得不足120分。

如何提高的,锦通概括了四个字,“多读多看”。“别小瞧了这些,语文阅读不是占很大比重嘛,每次我都会非常细致的读阅读的原文,反复研究后面提出的问题,这中间要注意总结归纳,发现它们之间有‘共性’的地方,遇到不同的题则发现其‘个性’的地方,二者一结合,语文成绩就上来了。”

数学:不要局限于书本

初中时锦通曾经获得省数学竞赛一等奖,平时模拟考试也都会答140分以上,可他昨晚悄悄告诉记者,小学时数学成绩挺一般的,甚至可以说不好。后来接触了奥数,“我倒不是提倡大家都去学奥数啦,就是觉得,如果可以让自己的知识面稍稍高于课本一点点,不仅仅局限于书本那些,思维开阔一点,那么学数学就会成为一种乐趣。”

旷通说,数学题要做,不过要精选,别一套又一套做起来没完没了,这样会让自己失去对数学的兴趣的,“要少而精”。

外语:让自己在外语环境中

谈到外语,锦通平静的脸上生动了几分。“不少同学都觉得听力挺难,其实听说是分不开的,一定要张嘴,要会说了,自己才能真正听明白录音中的发音。”锦通说,虽然咱平时都不能随时随地接触到外教,但是可以想点“办法”啊,“外语老师不是都说要有语言环境嘛,一般有时间,我就会给自己放录音,可以的话就跟着他们讲,别怕错,就在那自己对自己说,让自己生活在自己‘造’的语言环境里。当然,如果能找到一个对话伙伴那是再好不过了。”

“外语的语法一定要准,这个还得靠练习,没有啥好办法。我和身边的同学都常犯的一个错误就是忽略细节,外语考试时常常会在小的语法方面丢分,就是那种特别简单的地方,于是就自己跟自己较针,怎么就错了呢,慢慢地就好了许多。”

物理:让心中的知识形成“反射”

“好多人开始学接触物理时都觉得挺难的,但是你要是抓住了物理知识间的那些‘细节’,记住它,就会发现物理其实并不太难。”锦通如是说,他中考[微博]前物理最好的模拟成绩是118分(满分120分)。

认真这个词,锦通说了几遍,“最初接触一个知识点时,一定要认真记,把它印在心里,书里的黑体字啊,划线的部分,都是需要认真关注的,都得认真记住……”

钧到记者重复“认真”这个词,锦通笑了,“真的,来不得一点含糊,物理老师都教我们要产生‘反射’嘛,我想认真了才会真的印在脑子里吧,见到试题,才会很快反映出来,然后才会有思路。”

化学:一环都别落

旷通说,如果大家觉得物理各个章节相对独立一点的话,那么化学就是更明显的一环扣一环,一环都不能落,都不能不“结实”。

不少同学都会觉得化学的实验题挺难的,可锦通自有心得,“实验题要多见,老师做实验时你得看细节,看历年真题时得善于归纳思路方法,别在那里背题,要真正的开阔思路。”

同学中不少人感觉基础比锦通好,可是答起化学题简答题时总是没有锦通得分高,“得答到点子上啊,拿到题得知道考的是哪个范围的知识,然后才具体到相应的点来分析,别东一下,西一下的答,这样会莫名其妙丢分的。”

高考状元心得体会篇三

a.在课堂上紧随老师思路,课下及时对知识总结、梳理。

b.每次考试后,还会主动进行试卷分析,剖析每道题的失分点,即便是考了满分,也会认真总结经验。哪个同学得分比自己高、哪个同学错题整理的好,他都要从别人的长处中虚心吸取经验,帮助自己更好地进步。

c.针对主观题失分现象,他就坚持每天做一道主观题,再请老师帮忙批改,仔细揣摩出题人的思路和考察范围,每道题都力求完美。

d.每次考试前,他都会根据近期学习的内容,主动总结反思,预先判断考试中可能涉及的题型和知识点,然后有针对性地复习。这也是他在全面掌握学习内容的基础上,主动学习、勤于思考的表现。

高考状元心得体会篇四

毕业中学:山东省莱州一中

高考总分:658分

单科成绩:语文135分、数学144分、英语142分、文综237分

考入: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

【模块记忆法】

把所有的知识点分成几个模块,然后在模块中再去细化,把它分成几部分,光记那些小部分,然后小部分合起来就是大部分。将知识要点化分为几大版块,分类记忆。

比如说历史,可以把它分成几个部分,比如中国近代史就可以分成抗争史、探索史、侵略史,还有近代化,一共四个部分。有了大致轮廓就可进行逐步深入的整理。

再比如说政治。大家都知道,政治应该分成政治、哲学和经济学这三部分。比如政治上热点专题部分,讲到“和谐社会”这个问题,你必然要从政治、哲学、经济学角度去考察。在三个角度中,每个角度都要去整理出“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等小分类。什么是和谐社会?为什么要建设和谐社会?怎么去建设和谐社会?以此类推,逐步细化。就是通过模块,一块一块逐步细化,再复杂的知识点都可以这样细化。我觉得这样记起来思路就非常地清晰,就能化难为易。

高考状元心得体会篇五

a.在课堂上紧随老师思路,课下及时对知识总结、梳理。

b.每次考试后,还会主动进行试卷分析,剖析每道题的失分点,即便是考了满分,也会认真总结经验。哪个同学得分比自己高、哪个同学错题整理的好,他都要从别人的长处中虚心吸取经验,帮助自己更好地进步。

c.针对主观题失分现象,他就坚持每天做一道主观题,再请老师帮忙批改,仔细揣摩出题人的思路和考察范围,每道题都力求完美。

d.每次考试前,他都会根据近期学习的内容,主动总结反思,预先判断考试中可能涉及的`题型和知识点,然后有针对性地复习。这也是他在全面掌握学习内容的基础上,主动学习、勤于思考的表现。

高考状元心得体会篇六

尤其是历史,在高考历史中得高分的学生,历史书往往因为反复阅读和勾画,纸都快破了。因此高三复习中看书是非常重要的,高考题的命题都是立足书本,可能题设和材料不同,但是考察的知识内容一定都是课本上的。

对于历史、地理和政治课本上的每一句话都要熟悉,重要的理论和提纲都要用笔勾画出来;因为只用眼睛扫视容易走神,而配合笔迹阅读的话更容易集中精力。

如果我们在平时把书上的内容吃透,而且能理解、会思考,那么文综高分也不过是手到擒来。

2、明晰概念

学习文综,首先会遇到概念,概念是学习文综的基石,基石不牢则大厦不稳,概念不理解文综成绩就很难提升。在学习中要非常注重对概念的把握,对于不理解的概念,自己学会先思考,有时可以和同学讨论,或者请教老师,不管是哪一种方法,都试图去用自己的语言把对新概念的理解清晰的表述出来。当你弄懂了一个又一个概念之后,明白了定义概念,就能够培养缜密的思维。

3、适量刷题

文综复习中,需要的刷题量没有高考数学那样大。虽然不建议拼命刷题,但是适量做题很有必要。

文综考试讲究题感,如果做题量不足或是长时间不做题,就会影响我们在做题时的反应速度和答题正确率。而且很多高考题或是模拟题的命题和角度非常新颖,我们做题的过程也是一个学习的过程,不能忽视。

对于那些自己不知所以然却侥幸蒙对的选择题也要彻底弄懂,凭借运气做对题目只是能是一时之快,把问题彻底搞懂,才能获得真正属于你自己的思路和能力。

4、理解记忆

文总也需要记忆,政、史、地每科都有大量需要记忆的内容,有人喜欢反复的背诵,有人喜欢理解性背诵。理解背诵会更好,一旦理解了就差不多记住了。

在记忆时寻找到一个事例,将所要记忆的内容与事例连接起来,也能达到很好的记忆效果。在做题时会遇到很多的学科术语,平时要有意地把它们记住,并力求在做题的时候尽可能的去应用,以达到熟能生巧的效果。

文档为doc格式

高考状元心得体会篇七

a.在课堂上紧随老师思路,课下及时对知识总结、梳理。

b.每次考试后,还会主动进行试卷分析,剖析每道题的失分点,即便是考了满分,也会认真总结经验。哪个同学得分比自己高、哪个同学错题整理的好,他都要从别人的长处中虚心吸取经验,帮助自己更好地进步。

c.针对主观题失分现象,他就坚持每天做一道主观题,再请老师帮忙批改,仔细揣摩出题人的思路和考察范围,每道题都力求完美。

d.每次考试前,他都会根据近期学习的内容,主动总结反思,预先判断考试中可能涉及的'题型和知识点,然后有针对性地复习。这也是他在全面掌握学习内容的基础上,主动学习、勤于思考的表现。

高考状元心得体会篇八

付宛璐,从焦作一中考入北京大学,保送本校攻读博士学位(硕博连读),地质学和经济学双学士学位,北京奥运会国家体育场志愿者,北京大学珠宝鉴定师。本科期间公费赴澳大利亚自然博物馆进行学术交流,研究生期间赴美国加州大学进行为期一年多的联合培养。曾获国家级李四光优秀大学生奖(国土资源部部长亲自颁奖)、北京市三好学生、北京市优秀毕业生、北京大学学术类创新奖,连续五年获得北京大学研究生最高奖学金校长奖学金,多次作为唯一的学生代表在颁奖大会、院庆、毕业典礼发表演讲,在加拿大的国际学术会议上获得优秀英文口头报告奖。热爱教育事业和珠宝行业,乐于分享。

其实,作为20焦作一中唯一一个考入北京大学的幸运儿,我已经被邀请在各种场合分享过我的所谓“励志”故事和“高效”学习法——包括回母校对着年级尖子生做演讲,包括被亲戚朋友、七大姑八姨拉着给自己的孩子做“单独辅导”,从小学生到高三考生,都被我大碗大碗地灌过鸡汤。因此,现借此机会和平台把我的故事形成文字,也许并不全面系统,但希望我的分享能多多少少帮助那些有相似心路历程的师弟师妹。

不服输让我对“好好学习”觉醒更早

由于父母工作地点的原因,我读小学并没有进入“名校”:从最初山沟沟里的小学到后来对口二十三中(当时还有初中部)的解放东路第二小学。我也没有上过任何补习班和兴趣班,没学过钢琴、辩论、奥数或者演讲。因此,六年无忧无虑的小学时光让我的童年显得异常快乐和完整。大概由于记忆力比较好,专注力比较强,父母对我的学习也一直比较重视,年级第一就一直是我的囊中之物。

而故事的转折从小升初开始,按规定,六年级毕业考试的年级第一可以保送十七中,而我却在最关键的战役拿了第二名。接下来的那个暑假,让我印象最深的就是父母帮我跑关系进十七中的一幕幕,也正是这些让我突然意识到考场如战场,只有全力以赴好好学习,才对得起父母的艰辛付出。很快,机会来了!焦作市实验中学首次对全市小学毕业生进行公开招考,除了背水一战,我别无选择。成绩出来,我的成绩正好压线进场,一分不多一分不少。面对已经费尽周折取得通行证的十七中和每学期高出学费的二中分校,我对妈妈说我要证明自己,我要上我自己考上的学校。于是,我和其他来自学生路小学,塔南路小学等一众“名校”的孩子一起成为了二中分校第一届“小白鼠”:最初的校舍是实验中学的职工食堂,只有几件破旧的平房,连小操场都不是硬化路面。事实上,我们这些“小白鼠”是二中分校目前为止最成功的一届,仅我所在的一个班,就出了十多个985、211的学生,其中不乏本科就考入北大、清华、人大、浙大、北理工、北体、中央音乐学院的学生。当然,这是后话。

天道酬勤,最初的一学期最难熬却也进步最大,不服输的天性让我从垫底的入校成绩突围,逐步成为各科老师欣赏的“好学生”,洗脱了我的“黑历史”。我记得冬天天还未亮就坐上了仅有我一名乘客的“专用”公交车,我记得看着那些小学就学过初中知识并能说会道的“名校毕业生”我有多羡慕,我记得我厚着脸皮去向那些高手借作文本拿回家反复拜读,我记得在公交上背书、在骑车上学的路上观察草木行人构思金句美文,我记得我把小学养成的九点看电视睡觉的习惯硬生生改成了看书到十二点。第一次家长会,班主任对我妈说:你家闺女不聪明,但挺努力。

“打下江山”后的初中生活就显得轻松很多,虽然二中分校特别喜欢各种全校统考(入学考、月考、期中考、模拟考、期末考),考完还要张榜公示前百名的成绩。现在想来,那时的考试频率和压力完全不亚于高三。长相甜美和性格外向的女生开始谈恋爱,然而我天生“情窦晚开”,身边只有几个志趣相投(其实就是只爱学习的书呆子/学霸)的好姐妹,留短发且讨厌逛街,一年四季的衣服基本都是委托妈妈全权采购。长期霸占榜单前三甲的我,偶尔也参加辩论赛和学科竞赛,但考试成绩依然是我关注的唯一重点。

为了提高成绩、开阔视野,初中三年我有意识地看了很多课外书,包括当时很火的新概念作文,包括类似《红楼梦》、《穆斯林的葬礼》这些我尚且似懂非懂的大部头。逐渐地,我的作文成为范文的概率越来越高,同理,英语水平也跟着水到渠成似的提高。化学和生物是我最喜欢的课程,看课外书总是身心愉悦,模拟题做起来也得心应手。不喜欢数学和物理,但好在初中以知识点记忆和基本原理推到为主,反复做几道典型的例题基本就能触类旁通。初三备考的白热化阶段,班主任屡次在年级大会表扬我学习努力,各科老师在各班讲卷纸都会提到我的成绩有多好。没人再提到我“不聪明”,很多家长都会请教我妈如何培养出了一个年级第一的女儿。然而,继小升初的大坑之后,我在初升高依然没有绕过一个坑。

掌握知识并不是决胜大考的唯一关键

我从来不是一个关键时刻发挥稳定的选手,更不是什么黑马,这里要探讨的不是智商(iq)而是情商(eq),说白了就是面对大考的承压能力。二中分校的校领导本指望我考出市第一的中考成绩给母校争光,结果我只考出了全市五十多名的成绩。中考后我又考上了以批量保送北大小语种的郑州外国语中学,这一次,我本着“宁做鸡首,不做凤尾”的原则,选择了焦作一中,并暗暗下定决心要从焦作一中考上名校。游手好闲了一个暑假,没想到刚入校就劈头盖脸地来了场猝不及防的入校考试。第一场考试,我就考进了年级前三,这也让我深刻意识到掌握知识并不能保证我能决胜大考——很多时候,我们并不是读不好书,只是没考好试!爬过两次大坑,让我又一次提前觉悟:“心理战”往往比考试本身更可怕。认识这一点对于整个高中时期,尤其是高频模考的高三下学期,比头悬梁、锥刺股地玩命学习更重要(后文会详细讲到)。

是焦作一中搬入新校区,实行寄宿制的第一年。那一年焦作一中花坛没有绿化,操场没有修好,看台前始终立着三根不明所以的水泥柱子,仿佛佛龛前的三根香。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我开始一步一步接近“高考”。

有很多一中高一学生的家长问过我,曾经教过我的各科老师有哪些,能不能给他们的孩子推荐一些好的老师。我非常能体会家长的心情,这反映了两个问题:1、高一的学生和家长都明白提前规划高中学习的重要性;2、高考是一锤定音,高一的一切刚起步,想使劲却又无从下手。很幸运,我那时遇到了一批特别优秀的一中老师,比如语文老师党老师、物理老师马老师等,可惜这些老师现在已经不在一线教学了。我想说的是,虽然老师的经验有高低之分,但关键还在于这个老师的教法是不是适合学生,学生能否自主地学习,毕竟全国特级教师的班里依然会有考不上大学的孩子。还记得我的高一班主任侯老师是个刚从学校毕业的本科生,人很年轻,完全没有教学经验,但由于对学生很耐心,教学也很有自己的特色,全班同学学都很听话,上他的课更是认真。因此,高一那年,我们全班平均成绩也一路高歌猛进,可惜他在第二年就考上中科大的研究生去谋求深造了。

对此,我的看法是,与其托关系找门路,把力气用在找老师的上面,不如提前了解最新高考改革动态、研究透保送和自主招生的政策,根据政策要求和学生的兴趣爱好,提前规划和准备学科侧重点、课外活动以及学科竞赛。这些才是在高考加分全部取消后唯一的“捷径”和“保险单”,才是其他地市重点高中的高一学生和家长关注最多的着力点。

军事理论里讲究“制信息权”——“制信息权是争夺未来战争主动权的基本内容”。对于高考这场战役也是这个道理,所谓“不怕做不到,就怕想不到”。这些规划到临近高考再去做就为时已晚,因为郑州的高中生、北京的高中生在高一就已经赢在起跑线上了。

“永远不要试图用战术上的勤奋,去掩饰你战略上的懒惰”,这里引用雷军的话,用在高中的学习和备考上可类比为:天天认真听讲、埋头做题是“战术上的勤奋”;而不愿做错题集、复习错题集,不愿花时间去反思学习方法和查漏补缺属于“战略上的懒惰”。前文所说的“制信息权”才是“战略上的勤奋”。

为什么战术上的“勤”就不能补“拙”?

因为没头苍蝇似的皓首穷经并不能弥补缺乏学习目标和动机带来的无效率,只能给家长、老师、同学甚至自己营造出一个“我很刻苦努力”的假象,除了能换来别人的宽容纾解和自己的心灵慰藉,一无是处!其实,不仅在高中校园里这样的学生比比皆是,大学校园里也是屡见不鲜,很多天天泡图书馆、自习室的学生,不仅简历没有那些把大学生活安排得丰富多彩的人好看,很多时候连绩点都不如后者高,评奖评优时自然全无优势。所以,不要忧心于老师不够好,不要归责于家长什么都不懂,更不要怀疑自己的努力和天分。没有任何人能阻止你获得更好的学习条件和学习方法,怕就怕你只看得到案头的一本书和一张纸。

于我而言,整个高中的前两年半都顺风顺水,基本实现了“宁做鸡首,不做凤尾”的目标。前5个学期,每次考试的总成绩基本排在年级前五,班里同学看排名向来从第二名开始看,我的总分永远比第二名高50分左右。据我老公(当时我高中班里的班长)后来说他们两个男生宿舍专门成立了一个基金,激励男同胞奋发图强打败第一名,可惜一直到高考毕业也没人能取走那笔钱,最后大家把钱拿出来吃了散伙饭。当然,顺风顺水并不代表没有刻骨铭心的努力。像所有“好学生”一样,从上高一开始,我就知道我的目标是要去重点大学享受一流的图书光、实验室,和权威的学者交流,和全国的优秀学子成为朋友。就是这样的憧憬,支撑着我高中的每一天:教室-食堂-宿舍三点一线,每天、每周、每月都有定时定量的复习任务和阅读计划,每次考完试都会把各科所有错题用彩色的笔全部抄写下来并在下一次考前认真复习(从高一到高三的各科错题集最后有厚厚一摞),一旦发现不懂的问题马上找同学或老师请教(有时自习课探讨问题也会因此招惹了讲台上负责看班的老公点名批评)。

我的幸运在于,我所在的班里有好几个小伙伴并没有因为我总考第一而对我心存芥蒂(我相信你们所有人的班里都不乏这样那样的戒备心和嫉妒心),反而非常乐意和我交流,包括后来考上武汉大学的小c,还有成绩虽然不好但总会有出奇制胜的解题思路、写得一手好宋词并且时常语不惊人死不休的同桌。和他们“切磋”不仅让我提升了学习效率,也在我整个高中生活暗淡无趣的基调里平添许多欢声笑语。从最终的效率和结果看,这也是“战略上的勤奋”。

失败是人生的常态,成功是人生的偶然

新未来分享焦作高考状元谈心得:我眼中的天道酬勤

真正的“高考凶猛”是从高三最后一个学期开始的。对于师弟师妹来说,最终极的问题恐怕就是:快高考了,我该怎么提分?写到这里,我翻出了我在高三最后一学期的日记本。第一篇是从年1月2日开始记的,最后一篇的日期是2024年5月31日。我曾把这本记录了我成绩起伏和内心挣扎的日记连同厚厚的错题集都借给了去高补的好朋友,据说这本日记在她那比高三更暗无天日的一年给了她很多力量。副标题的这句“失败是人生的常态,成功是人生的偶然”端端正正地写在日记本的第一页。

失败是人生的常态,成功是人生的偶然。所有的失败都有因果,而所有的成功都有撞大运的成分。我常向高三的学生和家长提起我们那一届“火箭班”(全年级文理前20组成的尖子班)大部分学生高考成绩比平时模拟成绩至少低20分的情况,包括我在内。高考向来不乏让人跌破眼镜的折戟沉沙,也从来不缺让人喜出望外的黑马,比如平时成绩从来上不了一本线的老公高考裸分竟然620分(高考语文成绩竟然比我这个模拟考曾考出语文满分的人还高)。

为什么会这样?

那我们应该怎么办?

1.宣泄的出口:内向的师弟师妹可以选择记日记,记录下你的每一个“触目惊心”和“患得患失”的小情绪;但我更建议师弟师妹能敞开心胸,和三五好友一起探究和分享彼此的困境和体会。因为一个人的寂寞和痛苦最容易被自己放大,而交流后你会发现你真的并不是一个人:你会发现原来这个知识点所有人都没掌握好,你会发现原来用他的这个思路可以从根本杜绝你犯过多次的错误。无论怎样的发现,对你来说都是莫大的收获,避免你钻牛角尖或进入恶性循环。如果前方有坑,那就让自己早点掉进去,快点爬出来。别人掉过的坑,能绕过去就绕过去,干嘛还要再去试试深浅!

2.找到自己的节奏,只要能前进就不怕速度慢(成功不可复制):高三后半段经常会出现各科尖子不断更换的情况,要“赢下这场战役”就不要盯着坐在第一把交椅的那一小撮人。高三下学期大大小小的考试太多了,第一名的那个人会更迭,每个人有每个人的节奏和模式,以人为标尺只能乱了自己的脚步;而你需要盯住的是自己的高考目标——比如,680分上北大或600分上郑大。扎扎实实地经历了各种大大小小的失败后,我并没有邯郸学步似的学习尖子生的“先进模式”,而是始终盯着自己的那个名校梦(当时是复旦梦,听过我演讲的师弟师妹知道其中原委)一步一步往前走,等待柳暗花明的那一刻。现在回想起来,我当时为了节省时间复习对自己也是挺狠的:熄灯后搬着凳子去洗漱间做模拟题(当然,高三下的时候很多人都这么奋斗),午晚饭时间从来都是等到就餐高峰过后再去食堂快速吃点残羹冷炙,在放假半天的周六晚上和周日上午经常就我一个人在宿舍吃泡面、缩在被窝看书(那时候学校为了鼓励学生周末半天假回家是不给空调供电的)。当时,因为常常憧憬大学的惬意,并不觉得苦或累。听过一个说法,学霸和学神就是能把别人觉得牛逼但苦逼的事做的很享受。算不上学霸或学神,但我当时就是这么一个老实又享受吃苦的好孩子,我坚信越努力就能越幸运。那种超重压下的癫狂状态,就是我自己的节奏。老公到现在还会提起高考倒计时后,他站在楼上走廊放空的时候总能看到我向食堂暴走的场景。你看,作为高考一匹小黑马,这就是他的节奏——累了就去走廊放放空,课间和男生们在教室后面踢矿泉水瓶锻炼身体,晚上和宿舍室友打一些无聊的赌。这些休闲方式在当时的我看来既无趣又奢侈,对我无效。

3.你可以不自信,但不要忘记感恩:每个人都会有自我怀疑的时候,就像我的老同桌说的“想要自信,那就多考好几次”。但,说起来容易,做到难啊。我也无数次怀疑自己配不上复旦那么好的学校,在高三下学期我的成绩一度滑到年级二十左右的时候,北大于我更是肥皂泡里幻影,想都不敢想。但有一种精神念力是持续有效的,那就是对父母、对老师、对帮助你的同学和师兄师姐的感恩之心。进入“火箭班”的后期,我经历过心理状态最差的一段时间,我的父母果断同意让我走读,每天晚自习后,我就和几个小伙伴一起拼车回家。那段时间,我不仅吃的好,休息的好,也能感受家中温情给予我的动力,让我快速的调整好了状态。我并不是在鼓励一中的师弟师妹走读,还是那句话,找到自己的节奏。我要说的是,在备考的关键时期,你一定能从各方面感受到父母加倍的关切,班主任、年级长甚至各科老师的各种“私人定制式的”指导。千万不要把这些看做负担(部分人可能不可避免的会有负担感和逆反心理,家长就得注意方式了),而是应该学着感恩这些人对你的付出。你要相信,没有人盯着你的失败,也没有人笑话你深陷泥潭,那些愿意听你倾诉、愿意和你分析问题的人唯一的期望就是你不要被暂时的失败打倒。体会感恩的力量,你就会学着跳出案头的阿拉伯数字和abc,跨出唯分数是从的怪圈,站在人生的高度上思考“我这么努力是为了什么?我现在的努力能让我和爱我的人过上理想中的生活吗?”。而这,才是让你受益终生的思维模式,不枉你走过高考这一遭。

没想到一提笔就洋洋洒洒写了这么多,不知对这么长的文字大家能否坚持看下去。anyway,这就是我大学前的寒窗故事和一些不成熟的体会,故事的后来就是我在十八岁生日那天收到了北大的录取通知书,虽然在此之前复旦和中科大招生办的老师多次打电话给我父母保证我报考就能随意选专业(我们那时候还是估分报志愿)。我在曾经无数次幻想的种.种画面里,选择了“长发飘飘走在未名湖畔”这个最遥远的画面,这其中有故事也有运气,我很感恩。

这不是一篇方法论,因为这世上没有万金油。对于那些想知道如何复习、如何制定学习计划的师弟师妹,我们这些师兄师姐就在这里。在此,我只是希望用我的故事和大家分享我对“天道酬勤”的认识:有目标(梦想),有高效的战略和战术,有能支撑你持续战斗的动力,越努力才能越幸运!

高考状元心得体会篇九

付宛璐,20xx年从焦作一中考入北京大学,20xx年保送本校攻读博士学位(硕博连读),地质学和经济学双学士学位,2024年北京奥运会国家体育场志愿者,北京大学珠宝鉴定师。本科期间公费赴澳大利亚自然博物馆进行学术交流,研究生期间赴美国加州大学进行为期一年多的联合培养。曾获国家级李四光优秀大学生奖(国土资源部部长亲自颁奖)、北京市三好学生、北京市优秀毕业生、北京大学学术类创新奖,连续五年获得北京大学研究生最高奖学金校长奖学金,多次作为唯一的学生代表在颁奖大会、院庆、毕业典礼发表演讲,在加拿大的国际学术会议上获得优秀英文口头报告奖。热爱教育事业和珠宝行业,乐于分享。

其实,作为20xx年焦作一中唯一一个考入北京大学的幸运儿,我已经被邀请在各种场合分享过我的所谓“励志”故事和“高效”学习法——包括回母校对着年级尖子生做演讲,包括被亲戚朋友、七大姑八姨拉着给自己的孩子做“单独辅导”,从小学生到高三考生,都被我大碗大碗地灌过鸡汤。因此,现借此机会和平台把我的故事形成文字,也许并不全面系统,但希望我的分享能多多少少帮助那些有相似心路历程的师弟师妹。

不服输让我对“好好学习”觉得更早

由于父母工作地点的原因,我读小学并没有进入“名校”:从最初山沟沟里的小学到后来对口二十三中(当时还有初中部)的解放东路第二小学。我也没有上过任何补习班和兴趣班,没学过钢琴、辩论、奥数或者演讲。因此,六年无忧无虑的小学时光让我的童年显得异常快乐和完整。大概由于记忆力比较好,专注力比较强,父母对我的学习也一直比较重视,年级第一就一直是我的囊中之物。

而故事的转折从小升初开始,按规定,六年级毕业考试的年级第一可以保送十七中,而我却在最关键的战役拿了第二名。接下来的那个暑假,让我印象最深的就是父母帮我跑关系进十七中的一幕幕,也正是这些让我突然意识到考场如战场,只有全力以赴好好学习,才对得起父母的艰辛付出。很快,机会来了!焦作市实验中学首次对全市小学毕业生进行公开招考,除了背水一战,我别无选择。成绩出来,我的成绩正好压线进场,一分不多一分不少。面对已经费尽周折取得通行证的十七中和每学期高出2024学费的二中分校,我对妈妈说我要证明自己,我要上我自己考上的学校。于是,我和其他来自学生路小学,塔南路小学等一众“名校”的孩子一起成为了二中分校第一届“小白鼠”:最初的校舍是实验中学的职工食堂,只有几间破旧的平房,连小操场都不是硬化路面。事实上,我们这些“小白鼠”是二中分校目前为止最成功的一届,仅我所在的一个班,就出了十多个985、211的学生,其中不乏本科就考入北大、清华、人大、浙大、北理工、北体、中央音乐学院的学生。当然,这是后话。

天道酬勤,最初的一学期最难熬却也进步最大,不服输的天性让我从垫底的入校成绩突围,逐步成为各科老师欣赏的“好学生”,洗脱了我的“黑历史”。我记得冬天天还未亮就坐上了仅有我一名乘客的“专用”公交车,我记得看着那些小学就学过初中知识并能说会道的“名校毕业生”我有多羡慕,我记得我厚着脸皮去向那些高手借作文本拿回家反复拜读,我记得在公交上背书、在骑车上学的路上观察草木行人构思金句美文,我记得我把小学养成的九点看电视睡觉的习惯硬生生改成了看书到十二点。第一次家长会,班主任对我妈说:你家闺女不聪明,但挺努力。

“打下江山”后的初中生活就显得轻松很多,虽然二中分校特别喜欢各种全校统考(入学考、月考、期中考、模拟考、期末考),考完还要张榜公示前百名的成绩。现在想来,那时的考试频率和压力完全不亚于高三。长相甜美和性格外向的女生开始谈恋爱,然而我天生“情窦晚开”,身边只有几个志趣相投(其实就是只爱学习的书呆子/学霸)的好姐妹,留短发且讨厌逛街,一年四季的衣服基本都是委托妈妈全权采购。长期霸占榜单前三甲的我,偶尔也参加辩论赛和学科竞赛,但考试成绩依然是我关注的唯一重点。

为了提高成绩、开阔视野,初中三年我有意识地看了很多课外书,包括当时很火的新概念作文,包括类似《红楼梦》、《穆斯林的葬礼》这些我尚且似懂非懂的大部头。逐渐地,我的作文成为范文的概率越来越高,同理,英语水平也跟着水到渠成似的提高。化学和生物是我最喜欢的课程,看课外书总是身心愉悦,模拟题做起来也得心应手。不喜欢数学和物理,但好在初中以知识点记忆和基本原理推导为主,反复做几道典型的例题基本就能触类旁通。初三备考的白热化阶段,班主任屡次在年级大会表扬我学习努力,各科老师在各班讲卷纸都会提到我的成绩有多好。没人再提到我“不聪明”,很多家长都会请教我妈如何培养出了一个年级第一的女儿。然而,继小升初的大坑之后,我在初升高依然没有绕过一个坑。

掌握知识并不是决胜大考的唯一关键

我从来不是一个关键时刻发挥稳定的选手,更不是什么黑马,这里要探讨的不是智商(iq)而是情商(eq),说白了就是面对大考的承压能力。二中分校的校领导本指望我考出市第一的中考成绩给母校争光,结果我只考出了全市五十多名的成绩。中考后我又考上了一批量保送北大小语种的郑州外国语中学,这一次,我本着“宁做鸡首,不做凤尾”的原则,选择了焦作一中,并暗暗下定决心要从焦作一中考上名校。游手好闲了一个暑假,没想到刚入校就劈头盖脸地来了场猝不及防的入校考试。第一场考试,我就考进了年级前三,这也让我深刻意识到掌握知识并不能保证我能决胜大考——很多时候,我们并不是读不好书,只是没考好试!爬过两次大坑,让我又一次提前觉悟:“心理战”往往比考试本身更可怕。认识这一点对于整个高中时期,尤其是高频模考的高三下学期,比头悬梁、锥刺股地玩命学习更重要(后文会详细讲到)。

20xx年是焦作一中搬入新校区,实行寄宿制的第一年。那一年焦作一中花坛没有绿化,操场没有修好,看台前始终立着三根不明所以的水泥柱子,仿佛佛龛前的三根香。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我开始一步一步接近“高考”。

有很多一中高一学生的家长问过我,曾经教过我的各科老师有哪些,能不能给他们的孩子推荐一些好的老师。我非常能体会家长的心情,这反映了两个问题:1、高一的学生和家长都明白提前规划高中学习的重要性;2、高考是一锤定音,高一的一切刚起步,想使劲却又无从下手。很幸运,我那时遇到了一批特别优秀的一中老师,比如语文老师党老师、物理老师马老师等,可惜这些老师现在已经不在一线教学了。我想说的是,虽然老师的经验有高低之分,但关键还在于这个老师的教法是不是适合学生,学生能否自主地学习,毕竟全国特级教师的班里依然会有考不上大学的孩子。还记得我的高一班主任侯老师是个刚从学校毕业的本科生,人很年轻,完全没有教学经验,但由于对学生很耐心,教学也很有自己的特色,全班同学学都很听话,上他的课更是认真。因此,高一那年,我们全班平均成绩也一路高歌猛进,可惜他在第二年就考上中科大的研究生去谋求深造了。

对此,我的看法是,与其托关系找门路,把力气用在找老师的上面,不如提前了解最新高考改革动态、研究生保送和自主招生的政策,根据政策要求和学生的兴趣爱好,提前规划和准备学科侧重点、课外活动以及学科竞赛。这些才是在高考加分全部取消后唯一的“捷径”和“保险单”,才是其他地市重点高中的高一学生和家长关注最多的着力点。

军事理论里讲究“制信息权”——“制信息权是争夺未来战争主动权的基本内容”。对于高考这场战役也是这个道理,所谓“不怕做不到,就怕想不到”。这些规划到临近高考再去做就为时已晚,因为郑州的高中生、北京的高中生在高一就已经赢在起跑线上了。

“永远不要试图用战术上的勤奋,去掩饰你战略上的懒惰”,这里引用雷军的话,用在高中的学习和备考上可类比为:天天认真听讲、埋头做题是“战术上的勤奋”;而不愿做错题集、复习错题集,不愿花时间去反思学习方法和查漏补缺属于“战略上的懒惰”。前文所说的“制信息权”才是“战略上的勤奋”。

为什么战术上的“勤”就不能补“拙”?

因为没头苍蝇似的皓首穷经并不能弥补缺乏学习目标和动机带来的无效率,只能给家长、老师、同学甚至自己营造出一个“我很刻苦努力”的假象,除了能换来别人的宽容纾解和自己的心灵慰藉,一无是处!其实,不仅在高中校园里这样的学生比比皆是,大学校园里也是屡见不鲜,很多天天泡图书馆、自习室的学生,不仅简历没有那些把大学生活安排得丰富多彩的人好看,很多时候连绩点都不如后者高,评奖评优时自然全无优势。所以,不要忧心于老师不够好,不要归责于家长什么都不懂,更不要怀疑自己的努力和天分。没有任何人能阻止你获得更好的学习条件和学习方法,怕就怕你只看得到案头的一本书和一张纸。

于我而言,整个高中的前两年半都顺风顺水,基本实现了“宁做鸡首,不做凤尾”的目标。前5个学期,每次考试的总成绩基本排在年级前五,班里同学看排名向来从第二名开始看,我的总分永远比第二名高50分左右。据我老公(当时我高中班里的班长)后来说他们两个男生宿舍专门成立了一个基金,激励男同胞奋发图强打败第一名,可惜一直到高考毕业也没人能取走那笔钱,最后大家把钱拿出来吃了散伙饭。当然,顺风顺水并不代表没有刻骨铭心的努力。像所有“好学生”一样,从上高一开始,我就知道我的目标是要去重点大学享受一流的图书馆、实验室,和权威的学者交流,和全国的优秀学子成为朋友。就是这样的憧憬,支撑着我高中的每一天:教室-食堂-宿舍三点一线,每天、每周、每月都有定时定量的复习任务和阅读计划,每次考完试都会把各科所有错题用彩色的笔全部抄写下来并在下一次考前认真复习(从高一到高三的各科错题集最后有厚厚一摞),一旦发现不懂的问题马上找同学或老师请教(有时自习课探讨问题也会因此招惹了讲台上负责看班的老公点名批评)。

我的幸运在于,我所在的班里有好几个小伙伴并没有因为我总考第一而对我心存芥蒂(我相信你们所有人的班里都不乏这样那样的戒备心和嫉妒心),反而非常乐意和我交流,包括后来考上武汉大学的小c,还有成绩虽然不好但总会有出奇制胜的解题思路、写得一手好宋词并且时常语不惊人死不休的同桌。和他们“切磋”不仅让我提升了学习效率,也在我整个高中生活暗淡无趣的基调里平添许多欢声笑语。从最终的效率和结果看,这也是“战略上的勤奋”。

失败是人生的常态,成功是人生的偶然

新未来分享焦作高考状元谈心得:我眼中的天道酬勤

真正的“高考凶猛”是从高三最后一个学期开始的。对于师弟师妹来说,最终极的问题恐怕就是:快高考了,我该怎么提分?写到这里,我翻出了我在高三最后一学期的日记本。第一篇是从2024年1月2日开始记得,最后一篇的日期是2024年5月31日。我曾把这本记录了我成绩起伏和内心挣扎的日记连同厚厚的错题集都借给了去高补的好朋友,据说这本日记在她那比高三更暗无天日的一年给了她很多力量。副标题的这句“失败是人生的常态,成功是人生的偶然”端端正正地写在日记本的第一页。

失败是人生的常态,成功是人生的偶然。所有的失败都有因果,而所有的成功都有撞大运的成分。我常向高三的学生和家长提起我们那一届“火箭班”(全年级文理前20组成的尖子班)大部分学生高考成绩比平时模拟成绩至少低20分的情况,包括我在内。高考向来不乏让人跌破眼镜的折戟沉沙,也从来不缺让人喜出望外的黑马,比如平时成绩从来上不了一本线的老公高考裸分竟然620分(高考语文成绩竟然比我这个模拟考曾考出语文满分的人还高)。

为什么会这样?

那我们应该怎么办?

1、宣泄的出口:内向的师弟师妹可以选择记日记,记录下你的每一个“触目惊心”和“患得患失”的小情绪;但我更建议师弟师妹能敞开心胸,和三五好友一起探究和分享彼此的困境和体会。因为一个人的寂寞和痛苦最容易被自己放大,而交流后你会发现你真的并不是一个人:你会发现原来这个知识点所有人都没掌握好,你会发现原来用他的这个思路可以从根本杜绝你犯过多次的错误。无论怎样的发现,对你来说都是莫大的收获,避免你钻牛角尖或进入恶性循环。如果前方有坑,那就让自己早点掉进去,快点爬出来。别人掉过的坑,能绕过去就绕过去,干嘛还要再去试试深浅!

2、找到自己的节奏,只要能前进就不怕速度慢(成功不可复制):高三后半段经常会出现各科尖子不断更换的情况,要“赢下这场战役”就不要盯着坐在第一把交椅的那一小撮人。高三下学期大大小小的考试太多了,第一名的那个人会更迭,每个人有每个人的节奏和模式,以人为标尺只能乱了自己的脚步;而你需要盯住的是自己的高考目标——比如,680分上北大或600分上郑大。扎扎实实地经历了各种大大小小的失败后,我并没有邯郸学步似的学习尖子生的“先进模式”,而是始终盯着自己的那个名校梦(当时是复旦梦,听过我演讲的师弟师妹知道其中原委)一步一步往前走,等待柳暗花明的那一刻。现在回想起来,我当时为了节省时间复习对自己也是挺狠的:熄灯后搬着凳子去洗漱间做模拟题(当然,高三下的时候很多人都这么奋斗),午晚饭时间从来都是等到就餐高峰过后再去食堂快速吃点残羹冷炙,在放假半天的周六晚上和周日上午经常就我一个人在宿舍吃泡面、缩在被窝看书(那时候学校为了鼓励学生周末半天假回家是不给空调供电的)。当时,因为常常憧憬大学的惬意,并不觉得苦或累。听过一个说法,学霸和学神就是能把别人觉得牛逼但苦逼的事做得很享受。算不上学霸或学神,但我当时就是这么一个老实又享受吃苦的好孩子,我坚信越努力就能越幸运。那种超重压下的癫狂状态,就是我自己的节奏。老公到现在还会提起高考倒计时后,他站在楼上走廊放空的时候总能看到我向食堂暴走的场景。你看,作为高考一匹小黑马,这就是他的节奏——累了就去走廊放放空,课间和男生们在教室后面踢矿泉水瓶锻炼身体,晚上和宿舍室友打一些无聊的赌。这些休闲方式在当时的我看来既无趣又奢侈,对我无效。

3、你可以不自信,但不要忘记感恩:每个人都会有自我怀疑的时候,就像我的老同桌说的“想要自信,那就多考好几次”。但,说起来容易,做到难啊。我也无数次怀疑自己配不上复旦那么好的学校,在高三下学期我的成绩一度滑到年级二十左右的时候,北大于我更是肥皂泡里幻影,想都不敢想。但有一种精神念力是持续有效的,那就是对父母、对老师、对帮助你的同学和师兄师姐的感恩之心。进入“火箭班”的后期,我经历过心理状态最差的一段时间,我的父母果断同意让我走读,每天晚自习后,我就和几个小伙伴一起拼车回家。那段时间,我不仅吃的好,休息的好,也能感受家中温情给予我的动力,让我快速地调整好了状态。我并不是在鼓励一中的师弟师妹走读,还是那句话,找到自己的节奏。我要说的是,在备考的关键时期,你一定能从各方面感受到父母加倍的关切,班主任、年级长甚至各科老师的各种“私人定制式的”指导。千万不要把这些看做负担(部分人可能不可避免地会有负担感和逆反心理,家长就得注意方式了),而是应该学着感恩这些人对你的付出。你要相信,没有人盯着你的失败,也没有人笑话你深陷泥潭,那些愿意听你倾诉、愿意和你分析问题的人唯一的期望就是你不要被暂时的失败打倒。体会感恩的力量,你就会学着跳出案头的阿拉伯数字和abc,跨出唯分数是从的怪圈,站在人生的高度上思考“我这么努力是为了什么?我现在的努力能让我和爱我的人过上理想中的生活吗?”。而这,才是让你受益终生的思维模式,不枉你走过高考这一遭。

没想到一提笔就洋洋洒洒写了这么多,不知对这么长的文字大家能否坚持看下去。anyway,这就是我大学前的寒窗故事和一些不成熟的体会,故事的后来就是我在十八岁生日那天收到了北大的录取通知书,虽然在此之前复旦和中科大招生办的老师多次打电话给我父母保证我报考就能随意选专业(我们那时候还是估分报志愿)。我在曾经无数次幻想的种种画面里,选择了“长发飘飘走在未名湖畔”这个最遥远的画面,这其中有故事也有运气,我很感恩。

这不是一篇方法论,因为这世上没有万金油。对于那些想知道如何复习、如何制定学习计划的师弟师妹,我们这些师兄师姐就在这里。在此,我只是希望用我的故事和大家分享我对“天道酬勤”的认识:有目标(梦想),有高效的战略和战术,有能支撑你持续战斗的动力,越努力才能越幸运!

高考状元心得体会篇十

北京20xx年高考文科状元被北京四中张韵凝摘得,总分695。曾获“我与航天”全国青少年载人航天征文活动一等奖。状元的诞生除了自身的天赋和努力,老师的培养也非常重要。在张韵凝的班主任陈年年老师看来,张韵凝有两个特点非常好。一是心特别静,愿意为目标作出努力。心里事儿比较少的人才能更强大。二是很爱读书,尤其偏爱文学类图书。她喜欢的作者有村上春树、三毛等人。因为喜欢三毛,张韵凝报了北大提前批的西班牙语(三毛的丈夫荷西是西班牙人)。

河北高考文科状元于潇:一步一个脚印不断进步

“这个孩子特别坚强,很有韧性。”班主任宁可说,于潇的目标比较高,但有时成绩不太理想,所以身体和心理的压力都很大,“但是她特别坚强,都挺过来了。”在第一次和第二次模拟考试的时候,于潇的成绩在年级70名左右,而第三次模拟考试,成绩在150名左右,能有今日文科夺冠的成绩,宁可认为,主要归功于于潇的坚强。宁可是于潇的政治老师,让他印象深刻的是,于潇对每道题都很关注,力求一分不丢。他介绍说,为了对接高考,衡水中学一直采用网上阅卷的形式,学生只能看到总分,看不到每道题的具体得分,“每次考试后,于潇总是第一个找到我,要求看看是哪些题丢分。”宁可评价说,于潇是特别重视总结和反思的孩子,这也帮助她一步一个脚印不断进步。“于潇比较随和,和同学们处的关系都不错。”于潇是宿舍长,在她的带动下,宿舍八个人学习都很努力,成绩都很理想。

高考状元心得体会篇十一

我叫伍晓倩,是东安一中应届毕业生,今年取得全市裸分(687分)第一的成绩,名列全省理科第18名,原因是多方面的。我总结出以下七条高中学习的方法和体会,希望对正在拼搏的同学们有所启发和帮助。

一、基础要打好。很多同学在进入高中时抱有这样的想法——我高一玩一年,等高二高三再学习。其实这是不妥的。因为学习是一个逐渐深入的过程,一开始学习的就是所谓基础,基础没学好的话,之后复习的时候,就会感到很吃力,会很容易让人产生放弃的念头。二轮复习时,同学们也许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改变学习计划,但在新课和这种专攻基础的阶段,还是要跟着老师的步伐来,这样才能掌握全局。

二、学习要专心。人每天的有效学习时间是11个小时,而实际上高中每个同学上课的时间已经达到,那么成绩之所以会有高下之分,很大一部分就是由是否专心决定的。有些同学看似也很努力,每天都在读书,成绩却总是上不去,就是因为他们心有旁骛。事实上如果每天全身心地利用好学校安排的那些时间,再适当地自己加加班,成绩自然会有所提高。

三、做题要扎实。我在高中学习时感触最深的就是有些题目你明明会做,却仍然会做错。后来反思,才发现当初自己以为会做这一类题了,就大略看一眼就跳过了,而后来做错就是我们常说的“眼高手低”。所以,即使是简单题,仍然有做的价值,而近年高考题目也并不是很难,所以基础题不能丢分。此外,在一开始学习的时候,我就坚持一个原则——做题可以错,但绝对不能猜。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猜的答案即使是对的,仍然是没有意义的。因为只有你自己错了,才能有深刻的记忆,才能保证下次遇到类似的题不错。

四、学会独立思考。平时学习在有迷惑时,我一般不会轻易去问老师,而是会努力自己思考,而在苦苦思考不得之后,才会去请教。事实上,学习过程中,大多数问题都是能够靠自己领悟搞定的,而一般来说老师讲的经常是自己所想不到的关键,听完后会让人有恍然大悟之感。就是因为独立思考,才能在做题方面举一反三,不会因题目变了个形式就又不知道做了。高考的题目虽然不难,但形式都是比较新的,就是对独立思考的能力要求较高。

五、抓住别人忽略的时间。每个人一天的时间都是相同的,一些同学抱怨作业做不完,而其他同学却还能完成自己买的习题的原因就是对一天时间利用程度的不同。每天的课间十分钟有时就可以利用来完成上堂课老师布置的作业,另外,在中午和下午的吃饭时间里也可以挤出时间来做题或是记忆当天老师的上课内容。天道酬勤。没有人能够轻轻松松考出好的成绩,若想在成绩上有突破,就必要付出更多的努力。

六、松弛有度,高效学习。高中三年里难免会遇到压力很大的时候,尤其是在考试不断的高三,压力有时让人喘不过气来。在这个时候,最好不要压迫自己去学习,因为心情不好也会使学习效率下降,导致学习达不到预期的效果,从而又会使信心下降,压力更大,从而形成恶性循环。这时应找一些能让自己适当放松的活动,比如和朋友散散步、听听歌,当心情好起来时再去做题就不用去担心效率的问题。

七、保持良好心态。面对人生的关键——高考,不少同学会慌了阵脚,导致高考时出现失误。其实高考考的不仅是能力,更是一个人的心态。在许多次模拟考试中,同学们就应该认真对待,把它们当作高考来考,那么真正到了高考时,就能够像平常对待模拟考试时一样,淡然面对,考出自己的真实水平。高考的题有形式新的特点,那么就要求同学们能够面对新题足够镇定冷静,一开始就应给自己暗示:这道题仍然是换汤不换药,我一定能攻克它。在许多次考试中,我发现,考试前给自己的信心极为重要,这样才能保证自己在做题时不会慌乱,毕竟高考就像出兵打仗,一开始阵脚乱了,那最后就极有可能是失败收场。

分享到:
赞助商AD位
个性签名:无意影响世界,但求安顿自己。
近期热门
赞助商AD位
格言警句:天下本无事,庸人自扰之。
本站最新文章
本栏图文推荐
赞助商AD位
格言警句:天下本无事,庸人自扰之。
网站首页|关于本站|网站地图
趣历史感谢每一位喜欢本站的人,欢迎将本站分享给你的朋友!历史知识尽在 ─ 趣历史!
本站部分内容来源于互联网,若无意侵犯您的权利,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鲁ICP备2021008856号-18 Copyright © 2021-2024 趣历史 www.028gtxx.cn 版权所有
DOW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