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朝历史 商朝历史 周朝历史 汉朝历史 秦朝历史 三国历史 晋朝历史 南朝历史 北朝历史 隋朝历史 唐朝历史 宋朝历史 元朝历史 明朝历史 清朝历史
×取消主题

教育综合改革 深化高等教育综合改革学习心得体会(精选9篇)

栏目:三号文库 更新时间:2024-06-23 19:54:02 作者:文/会员上传 发布时间: 人气: 下载.docx文档
文章导读: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肯定对各类范文都很熟悉吧。写范文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介绍一下优秀的范文该怎么写,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教育综合改革篇一通过规范的、专业的丧葬礼仪形式来告别死者,表达了生者对......

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肯定对各类范文都很熟悉吧。写范文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介绍一下优秀的范文该怎么写,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教育综合改革篇一

通过规范的、专业的丧葬礼仪形式来告别死者,表达了生者对逝去人的尊重与敬仰,提高了死者的尊严,彰显了生命的价值。

老师反反复复强调“殡葬无小事”。所以有形、规范、系统的服务礼仪,不仅可以树立员工和业主的良好形象,更可以塑造受业主欢迎的服务规范和服务技巧,能让员工在工作中赢得尊重、理解和信任。

殡葬服务业是一门特殊的服务业。特殊在,所有的服务行业都是直接为生者服务,惟独殡葬服务业的直接对象是死者,它的间接服务对象才是生者。它是“双重”服务,使逝者得以安息,使生者得以慰藉,我们的殡葬服务礼仪就更复杂化。

殡葬礼仪是社会精神文明的一个窗口,殡葬改革及殡葬服务关系到社会的稳定和和谐,关系到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物质文明和政治文明建设,关系到人口、环境、资源、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殡葬礼仪在构建和谐社会的道路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是和谐社会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殡葬礼仪在不断的完善与发展,也在教化着人们学会忠、孝、敬。要忠于事业、忠于国家;孝敬父母、孝敬长辈;敬畏神灵、敬畏自然。这才是殡葬礼仪的真正意义所在。

我们每一位殡葬服务员都有义务和责任,通过学习礼仪、传承礼仪,自然而然地成为这个民族和团体的一员。个人文明礼仪一旦养成,必然会在社会生活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我们应将特殊的服务融入每一个具体的服务项目中,将殡葬礼仪落实到殡仪服务员的每一具体行动上。忠于事业、做到“使逝者得以安息,使生者得以慰藉”。以前,在服务班总觉得自己很迷茫,因为不像其他班一样,防腐整容,设备班就有一个可以固定的方向,再怎么不行他们还是有一项可以拿出手的一技之长。而我们服务班学习的范围我自我感觉就比较广泛了,有司仪、礼仪、挽联写作、策划、业务洽谈等等,重点还是不知道什么才最适合自己。但是,从进大二以后,接触到这些必学的课程就开始一步一步有了自己的方向,就这学期来说,我最大的目标就是以后做一名优秀的司仪和业务洽谈人员,不管怎样先朝着这些目标慢慢努力,再在这个过程中不断充实自己,完善自己。希望以后能在郭老师的课程上学到更多的东西,同时感谢郭老师这么久以来对我们的付出及帮助。

教育综合改革篇二

2024年4月21日《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4年版)》颁布了,于是“五一”假期学校就布置了全体老师学习。打开课程标准的电子版,与前两版课程标准比较,修订的课标增加了很多新的内容。

课程目标上,语文学科的义务教育阶段“核心素养”时代,真真切切地到来了。首先核心素养的四个方面提法不同,分别是文化自信、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和审美创造,不再提“三维目标”了。课程目标分学段的要求,也不再是分以往的五个版块“识字与写字”“阅读”“写话、习作、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而是分成了四个领域:即“识字与写字”“阅读与鉴赏”“交流与表达”“梳理与探究”,创造性的新增的两个内容。

5月30日晚上,在网上听了省教科院周玲老师对2024版的课标的解读有了更深一层的认识,特别是“为何要修订课标”有了进一步的认识。三个导向:坚持目标导向,坚持问题导向,坚持创新导向。聚焦“立德树人”,强化课程育人导向;四个基础“识字与写字、阅读与鉴赏、交流与表达、梳理与探究”,以语文实践活动为基础;改进“知识为重、零散浅表、静态讲练、注重解题”,梳理课程改革的困难与问题;四个突破“核心素养、学习任务群、情境实践、学业质量”,强化课程综合性与实践性推动育人方式变革;三个结合“教、学、评”一致,体现正确的学业质量观,建立有序进阶、可测可评的学业质量标准。

“学习任务群”是本次修订课标新提出来的一个概念,我觉得是对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再升级。老师们对“学习任务群”很是困惑,我在困惑中感觉很新鲜。课标中提出“教师要明确学习任务群的定位和功能,准确理解每个学习任务群的学习内容和教学提示。在此基础上,综合考虑教材内容和学生情况,设计不同类型的学习任务,依托学习任务整合学习情境、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和学习资源,安排连贯的语文实践活动。注重语文与生活的结合,注重听说读写的内在联系,追求语言、知识、技能和思想情感、文化修养等多方面、多层次目标发展的综合效应。”回想本学期的语文综合性学习,轻扣诗歌大门,其实我的教学活动设计就是学习任务群的实施。任务一:我从单元整体设计出发,带领学生早读时读大量的现代诗歌,让学生找出现代诗歌形式特点。学习《三月桃花水》这篇美文时,我把一个自然段以现代诗的形式呈现给学生,再让学生把其他自然段改写成诗的形式,为学习现代诗单元做好铺垫。任务二:在学习第三单元课文时,为了更好地理解诗歌表达的情感,在预习课文时让学生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在课下查找,搜集冰心、艾青、叶赛宁、戴望舒的资料,以及关于他们创作诗歌的背景故事,在课堂学习时与同学们分享。如此这般学生能更好地理解诗人所要表达的情感,更重要的是孩子们很乐意做这样的学习活动。任务三:学习单元诗歌时,学生很容易理解现代诗的形式,无论是朗读还是仿写,都有一定的兴趣,他们更明白诗歌有节奏美、韵律美、形式美、形象美。等到综合性学习,编诗歌集,小组类分工明确,有设计封面、目录、抄写等分工组合,又是语文学科与美术学科的整合学习;每个小组所选诗集内容不同,他们的学习任务也就不同。这一综合性学习活动,把学习前、学习中、学习后的知识及连接起来,从课内走向课外,从活动走向课堂在走向活动,现代诗歌也真正地走进学生的内心。

本次节假日、休息日对新版课标地学习,我也从初步认识到比较深入的了解了新课标的修订,能够把之前的教学实践与给我新鲜感内容的“学习任务群”进行连接,再以“学习任务群”的方式重新梳理,给出理解性地阐述,在跨学科学习的过程中提高学生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我想这就是本次学习2024版课标的最大收获。

教育综合改革篇三

试点二级学院取消行政级别,今年起师范生免费教育,实施专业同城跨校整合9日下午,记者从山东省政府新闻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获悉,我省出台高等教育综合改革33条,敲定今后一个时期高教改革的时间表、路线图。其中,将实施弹性学制,允许学生休学创业,修业年限最长可延至8年。另外,今年,我省将选择5所左右省属高校试点取消二级学院行政级别,实行职员制。

试点二级学院取消行政级别

省教育厅副厅长郭建磊介绍,4月22日,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推进高等教育综合改革的意见》,这是今后一个时期我省高等教育综合改革的指导性文件。《意见》共7部分、33条。

其中,在改革用人制度方面,我省将开展二级学院取消行政级别改革试点。创新二级学院管理体制,选择5所左右省属高校试点取消二级学院行政级别,实行职员制,进一步理顺校院两级管理体制,提高二级学院管理的专业化水平。

参照同类别同等级人员任职年限和条件,建立有利于相关人员职业发展的'职级晋升、交流任职、薪酬分配等制度体系。鼓励高校在二级学院开辟试验区,扩大其人、财、物等方面的管理权,形成局部优势,打造学术高地,突显办学特色。

206月底前,将制定省属高校取消二级学院行政级别试点方案。12月底前启动改革试点,持续推进。

今年起师范生免费教育

我省将建立人才需求预测分析机制,根据社会需求和产业发展布局,增加工学、农学类专业,鼓励新兴学科专业发展。提升医学、教育学类专业办学层次,年6月底前出台实施办法并启动实施实施师范生免费教育,提高职业吸引力和人才培养专业化水平。

同时,稳定法学、经济学、管理学类专业,整合理学、文学、历史学、哲学、艺术学等科类专业。实施专业同城跨校整合,将重复布点多、不符合学校发展定位和办学特色的专业,整合到专业优势突出的学校。

我省还将建立办学规模定期核定机制,根据培养周期,以办学能力、社会需求等为依据,动态调控办学规模。2024年逐校核定办学规模,确定规模上限,对超过上限的学校,将逐渐调减招生计划。

全省本科高校推行学分制

我省将扩大学分制改革范围,每年增加试点学校10所左右,到年,全省本科高校全面推行学分制。

今后,通过深化学分制改革,形成学生自主选择专业、课程、学习进程和任课教师的机制,建立与学分制相配套的学生管理、教师评价等制度体系。

同时,创新教学方式、方法,构建自主学习、多元学习模式,鼓励小班教学,开展启发式、讨论式、探究式、参与式教学,大力提倡案例教学。完善学习方式,发挥在线课程作用,加强慕课、微课和混合式课程建设和教育信息化建设,增强学生运用网络资源学习的能力。

允许学生休学创业

实施弹性学制,允许学生休学创业,修业年限最长可延至8年。对完成规定学业的学生及时核发学业证书,按学期审核学位授予资格、办理就业报到手续。

教育综合改革篇四

月20日,记者从吉林大学了解到,吉林大学组织申报的法律硕士、工程硕士(车辆工程)及公共管理硕士共三个专业学位类别(领域)通过专家评审,获准试点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

此次综合改革试点工作将以“转变教育理念,创新培养模式,改革管理体制,提高培养质量”为指导思想,在专业学位研究生选拔制度、培养方案、培养模式、考核与评价方法、师资队伍建设、奖助贷体系和就业服务体系、高校内管理体制与机制等方面进行改革与完善,促进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更好地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对高层次应用型人才的需要,并逐步建立健全具有中国特色的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制度。

据了解,试点工作周期为年9月至206月,教育部将适时组织有关专家对试点工作进行检查、评估和总结。

相关热词:吉林大学研究生教育专业学位

教育综合改革篇五

湖北、湖南、广西农村教育综合改革及职业教育

考察报告

盟教育局职成教科  范如海

为了深入贯彻全国职业教育和农村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全面落实盟委、行署在全盟经济工作会议上提出的战略目标,学习借鉴外地的成功经验,积极推进我盟农村教育综合改革工作和职业教育工作快速、持续发展,盟教育局组织了以副局长刘华为团长、助理调研员聂作鹏为副团长的教育学习考察团,赴湖北省、湖南省和广西壮族自治区学习考察农村教育综合改革和职业教育工作。考察团于4月1日在北京市集中出发。4月12日在广西荔浦县结束,历时12天。

一、考察收获

本次考察所选择的地区都是经济相对落后的中西部省区中的县市;湖北省英山县、湖南省怀化市、广西荔浦县。考察团听取了当地县、市教育行政部门领导的经验介绍,参观考察了英山县理工中专学校、怀化市旅游学校和万昌中等专业学校(民办)、荔浦县杜莫镇中学和双江镇中学共3所中等职业学校(其中1所民办)和2所农村初中,听取了校长们的办学经验介绍。考察团成员的总体印象是:这些地区的农村教育和职业教育比我盟改革起步早、思想更解放,形式多样化、办学体制活。

(一)针对大量未升学的毕业生调整农村初中办学方向,定位人才培养目标,巩固“普九”成果,推行农村教育综合改革,切实做到为农村服务。

1、湖北省英山县位于大别山南麓,属丘陵地区是国家级贫困县,初中毕业生升入高中段的升学率50%多,与我盟相近。针对近50%不能升学的农村初中实际,英山县通过实施教育兴农四大工程推进、深入农村教育综合改革,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一是初中职业培训工程。在全县初中开展实用技术培训,实行分层教学、分类技术、分段安排。初中实用技术培训坚持立足实际、注重实用、讲求实效的原则,传授农村急需的实用技术。二是职校“五联服务”工程。全县农村初中学校本着“广泛性、典型性、辐射性”的原则,精心选择教育兴农联系村、校、场(厂)、组、户。优先为联系村、场(厂)、组、户培训农村实用人才,免费放映科学技术录像资料,免费提供科普小册子,适时指导生产、适度给予资金和物资支持定时为联系学校培养培训教师。三是成校“双百千万”工程。“双百”是县、乡、村三级成人文化技术学校分别联系100个科技示范组,推广200项农村实用技术;“双千”是建立1000个庭院经济示范户,人均年收入达到2024元;“双万”是树立10000个科技致富带头人,使其家庭年收入超过20000元。达到选准一个项目、开发一项技术、培训一批人才、致富一方农民的目的。四是小学职教渗透工程。全县小学开展“二课二能”的职业技术教育。“二课”是上好劳动课、职业技术课,“二能”是学生能掌握基本劳动技能,能帮助家庭致富。县教育局还组织编写了《农村种养技术》乡土教材。

2、荔浦县是桂北一个以农业为主的半山区县。1994年在广西农村率先“普九”后,县委县政府大胆改革,在全县农村初中全面开展以“绿色证书”培训为主要内容的职业技术教育,纳入县“绿色证书工程”总体规划,政府设立专项经费,由县农村教育综合改革领导小组统一部署,明确各乡镇党委、政府和农业科技部门的具体责任和义务,教育部门积极主动,狠抓落实,开辟出“普九”后农村初中教育深化改革,为农村经济建设服务的宽阔通道。主要做法,一是统一规定全县初中在全面渗透的基础上,根据自愿实行“2.5+0.5”分流,分流后集中专业课培训。二是统一要求在上好“绿色证书”专业课的同时,增加一些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开展多种形式的职业、劳技小组活动,激发学生多方面的兴趣,培养多种劳动技能。三是县“绿证办”统一编印了《科学种养技术》作为专用教材,学校也自编乡土教材。四是县教育局将此项工作列为教育目标量化管理。五是县“绿证办”安排各“绿证”专业的主管部门按国家农业部制定的标准,统一组织专业知识考试和实践技能考核。

(二)中等职业学校办学以就业为导向,以出口拉动进口,培养有知识、懂技术、能经营、善管理的技能型人才。

1、湖北省英山县理工中专原是一所县级职业高中,在校生几百人。1999年英山县将教师进修学校、电大和县成人中专合并为县理工中专。1999年全日制在校生858人,2024年2528人,2024年有望达到3100人。2024年学校进省重点,2024年进国家重点。校长胡维富介绍,由于县财政困难,学校主要靠自身发展。学校教职工186人,在岗141人,2024年工资支出264万,财政只拨92万元,学校自开工资172元。学校近几年还投入近200万元用于建楼和设备购置。学校的成功经验就是拓宽出口,以此拉动招生。学校坚持常年招生,长短结合。根据学生自愿将在校生分为综合高生、对口高考生和中专打工生三部分。三类教学班收费不同,每学期每生学费850——1250元不等。综合高中班人数约占20%,主要学习普通高中课程,兼学一、二门专业课,毕业后参加普通高考。对口高考班学生数占30%,开设中等职业文化课和专业课,毕业后参加职业对口高考,近几年对口升学上线均为100%。打工班人数最多,收费也最高,毕业后学校负责联系推荐就业,就业率连续几年在95%以上。学校由一名副校长专抓就业工作,在北京、上海、深圳等地有30家实习、用人和联合办学基地或企业,学校就业工作不是靠中介机构,而是在深圳、上海设就业办事处,常年有两个职工驻点,联系就业。

2、湖南怀化市是湘西的地级贫困地区。共有53所中等职业学校,中职在校生6万多,其中民办职业学校数和在校生数均占总校数和总在校生数的50%。高中段在校生职普比为57:43。

怀化市旅游学校是一所公办学校。教职工130多人,在校生2024多人。学校每年收入300多万元。近几年每年毕业生600——700人,除少数部门(不足1/10)参加对口升学外,其余主要是就业。在怀化市就业的很少,主要是广州、深圳、珠海、北京、上海等地,毕业生就业率超过98%。

万昌职业学校是一所民办学校。是1996年由汪义成个人创办的,在校生由当年的400人发展到现在4000多人。每年招生1000多人。学校始终坚持“订单”方式办学,长班教育与短期培训相结合,实行“招生、专业培训、介绍就业、跟踪管理”一条龙服务,形成了“劳务公司+职业学校+用工单位+跟踪管理”的办学模式。学校每年毕业生就业率在98%以上。今年毕业生1000多人,而校长收到的订单已尼龙袜3000人。学校在收入上吃“三块”:培训费、输出费、跟踪管理费(与企业达成协议,毕业生毕业进岗的一段时间内由学校管理,企业出钱)。

怀化市职业教育走在全国的前列的原因,一是政府给予政策支持。每年把职业学校招生数列入政府、教育两个系列目标中。二是学校办学方式灵活,以“订单”方式办学为主,学校与30多家外资企业有办学协议,常年在发达地区设有就业办事处,有一名学校领导专抓就业工作。三是学校重视专业课和实验学习课,加强专业设备建设。怀化市职业学校文化课和专业课的比重为3:7,强调学生的专业理论和专业技能,增强毕业生就业竞争力。以上两所学校的专业教学设备和规模在全省一流。四是狠抓教育教学质量。学校在校生80%以上为农村,所以大部分为住宿生。学校对在校生管理非常严格,在教学上加强评估。

二、考察带来的启示和思考

(一)关于我盟农村教育综合改革工作

1、加强农村教育综合改革工作,强化“三教统”筹和“农科教”结合,必须依靠政府特别是县、乡政府的重视,统筹和领导。

2、我盟农村教育综合改革应启动新一轮实验,滚动发展新的实验区,并制定评估标准。

3、农村教育综合改革工作不能千篇一律,各地区和各学校必须结合本地区的产业特点和学校的特点探索本地区农村教育综合改革的方法和途径。

4、从初中开始加强职业课的渗透力度;对不升学或升学无望的学生实行分流教育,培养其一技之长。

5、在县、乡政府的统筹协调下,农村成人文化技术学校的科技培训工作和农牧民科技培训工作,全部由农村中学管理和承担。

6、进一步加强基地建设,发挥实验、示范、推广作用。

7、加强教材建设和地方乡土教材建设。农村教育综合改革工作无论采取何种形式,都要有结合本地区产业特点的乡土教材。

8、着力推广巴岱中学的经验。

(二)职业教育工作

1、加大招生工作力度。政府在职业学校招生上必须制定相应的促动政策采取多种措施,加大招生工作力度。

2、加强对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指导,并将毕业生就业工作列入对职业学校工作的评估内容之中。职业学校必须加大就业指导和毕业生就业工作力度,必须由专门领导负责,专人抓,常年抓,跟踪看抓。就业工作不要仅依靠中介机构,学校必须有专人直接参与。

3、学校要加强广泛的联合办学,实行“订单”教育。

4、中职校必须注重练内功,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增强产品的市场竞争力。调整课程结构,加强专业理论和专业技能教学,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增强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

教育综合改革篇六

此次综合改革试点工作将以“转变教育理念,创新培养模式,改革管理体制,提高培养质量”为指导思想,在专业学位研究生选拔制度、培养方案、培养模式、考核与评价方法、师资队伍建设、奖助贷体系和就业服务体系、高校内管理体制与机制等方面进行改革与完善,促进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更好地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对高层次应用型人才的`需要,并逐步建立健全具有中国特色的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制度。

据了解,试点工作周期为9月至6月,教育部将适时组织有关专家对试点工作进行检查、评估和总结。

教育综合改革篇七

2024

57

号)精神,全面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结合我区工作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促进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为主线,以改进教育管理方式、增强办学活力为重点,按照胆子要大、步子要稳的工作要求和先行试点、逐步推进、全面展开的工作步骤,切实有效地推进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创造一批各具特色的典型经验和先进做法,形成一批可持续、可复制的政策措施和体制机制创新成果。

一是坚持立德树人。

遵循教育规律,把培育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教育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强化顶层设计,努力构建基于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教育体系。

二是坚持质量为要。

切实增强质量意识,严格教育教学过程管理,强化教育督导和质量监测,大力培育名校、名师和名校长。加大开放力度,深化国际国内交流合作,拓展国际视野,提升国际化水平。

三是坚持改革为先。

把保证

“三个优先”“三个增长”作为教育改革的基本保障,坚持问题导向,围绕全区教育综合改革的新形势、新任务,承接全国、全市教育综合改革任务,在办学体制、管理体制、考核机制、激励机制等方面深化改革,实现创新突破,增强发展活力。

四是坚持依法治教。

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和教育法律法规,依法加强教育管理,构建新型教育治理格局。全面推进依法行政,严肃查处违法违纪行为,依法维护学校和师生合法权益。全面推进依法治校,大力加强法治教育,提高学校治理法治化、科学化水平。

着眼发展和完善现代教育制度,着力推进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到

2024

年,初步建成布局结构合理、教育质量优良、特色项目鲜明、国际交流活跃的临空都市教育强区。

一是基本实现办学条件一流。

优化教育设施布局,建成投用一批城乡学校,完成学校升级改造,完善实验室、功能室建设,解决城区学校

“入学难”问题。实现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基本建成“智慧校园”,形成教育信息化体系,教育资源和办学条件达到全市先进水平。

二是基本实现师资队伍一流。

师德师风明显好转,敬业奉献精神明显增强,教育教学业务能力明显提高。国家级、市级教学成果奖获奖等次和数量进入全市前列,正高级教师、特级教师、市级名师比例进入全市前列,努力造就一批在市内、业内具有较大影响的教学名师、学科带头人、未来教育家。

三是基本实现教育质量一流。

调整教育结构,完善教育体系。义务教育质量监测水平进入全市前列,迈上优质均衡发展的快车道,学前教育和高中阶段教育基本普及,学前一年和三年入园率分别达到

99%

90%

以上,初中毕业生升入高中阶段的比例达到

99%

以上,中职毕业生一次性就业率保持在

99%

以上,高考水平进入主城区第一方阵。

四是基本实现特色品牌一流。

建成在全市有较大影响的示范性学校

5

所、特色学校

30

所以上。引进或筹建国际学校

1

2

所,建成重点中学国际部、职业教育国际培训学校

3

5

个,建立国外友好学校

30

所以上,打通国际交流通道和国际化人才培养渠道,教育国际化水平进入全市领先行列。

2024

年,初步建成办学条件一流、师资素质一流、教育质量一流、品牌影响一流的临空都市教育强区。

全面推进阶段(

2024

年)。在

2024

年启动全区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基础上,发挥好区级统筹指导作用,做好改革的顶层设计,着力破解制约教育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问题,加快解决人民群众最期盼解决的热点难点问题。

重点突破阶段(

80%

的教育改革任务基础完成,初步建立现代教育体系。

优化提升阶段(

年)。完成全部教育改革任务,梳理总结改革经验,巩固改革成果,着力推动各种教育制度有效整合,基本实现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1.

推进办学体制改革。

突出教育公益性,健全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办学主体多元、办学形式多样、充满生机活力的办学体制。健全完善基础教育办学体制,大力推行“集团化”联合办学,探索实施学区制管理,有序实施基础教育资源整合。健全完善职业教育办学体制,鼓励行业、企业举办职业学校和参与办学,探索试点“校企合一”,形成园校互动、资源共享、校企融合的新型职业教育格局。坚持“两条腿”走路,健全完善社会力量办学体制,全面落实公共财政对民办教育的扶持政策,鼓励优质公办学校通过品牌输出、管理植入等多种形式支持民办教育发展,满足群众对教育的多元化需求。关心支持高等教育,积极引进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优化驻区高校发展环境,服务和推动驻区高校发展。强化校地共建,在开发园区建立联合实验室,在高等院校建立联合办公室,提升研发水平、促进产业升级。

2.

推进管理体制改革

。探索建立“区管校用”的教师管理体制,全区教职工编制总额和岗位设置总量按有关规定核定,区教育行政部门统筹实施动态管理。完善政府购买服务机制,多渠道补充学校后勤服务人员。健全中职学校外聘专业教师机制,外聘专业技术能手按照工作经费每人每年

4

万元的标准纳入财政预算,提高职业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完善教育系统干部管理体制,各学校(幼儿园、直属单位)校级干部、区管学校二级班子正职由区委教育工委考核、任免、交流,区管学校校级干部由区委考核、任免、交流。完善镇街教管中心管理体制。

3.

推进激励机制改革。

建立教学质量和技能大赛奖励机制,对业绩突出的单位和个人给予奖励。改革校级干部绩效考核制度,由区教育行政部门统一考核。建立优秀人才激励制度,设立未来教育家、学科带头人、教学名师、骨干教师、双师型教师专项工作经费,由区教育行政部门考核发放。

4.

推进督导机制改革。

成立区政府教育督导委员会,下设区政府教育督导室,配备一定数量的专兼职人员,统筹督政、督学、监测工作,独立行使政府教育督导职能。实行督学聘任制,

4

5

所公办学校聘任

1

2

次教育质量监测。推进督导结果公告制度,强化督导结果运用,作为被督导单位和主要负责人考核、任免的重要依据。

1.

完善教育布局规划。

加强城市建成区学校布局调整,做好迁建和改扩建规划,有效整合和扩大城市建成区教育资源。加强新城区学校布局规划修订,统筹零星教育用地,合理调整学校布局。加快编制开发新区学校布局规划,合理确定学校服务半径,科学预留发展空间,超前规划布局各类学校。合理规划农村学校布局,原则上一个镇布局

1

所中学和

2

3

所小学、

1

所公办中心幼儿园。建立布局调整规划论证、听证制度,严禁挤占教育用地。城市开发建设、旧城改造、新农村建设与学校建设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使用,需要迁移学校的按照“先建后拆”的原则重建学校。

2.

加快城区学校建设。

建立开发新区学校建设考核机制,纳入国有公司绩效考核体系,确保学校建设质量和进度。完成重庆八中、职教中心龙兴校区等

10

所政府性投资新建学校工程,完成渝北中学、实验中学等

10

所城区学校扩建工程,实施松树桥中学、庆龄幼儿园等

10

所学校升级改造,引进

10

10

个开发新区配套中小学校建设并交付区政府使用,新增开发小区配套幼儿园

20

所以上。

3.

实现农村学校提档升级。

完成茨竹中心校迁建工程。完成玉峰山中学、大湾明德小学等

8

所学校寄宿制项目建设,完成华蓥中学、龙兴中心校等

20

所学校升级改造,全面完成农村学校改水、改厕、改电项目。建成统景镇等

3

个中心幼儿园。完成农村学校教师周转房改造。统筹推进农村学校文化建设,形成各具特色的校园文化。

4.

推进教育信息化建设。

完成教育城域网升级改造,提高带宽接入标准,实现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以“智慧教室”为切入点,逐年扩大试点范围,基本完成“智慧校园”建设。推进教育信息化发展战略,施实“互联网

+

”行动计划,促进优质资源共享。发挥“数据谷”优势,依托“云计算”技术,建立教育大数据分析系统,提高教育针对性和决策科学化水平。加强教育信息化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完善教育信息化服务体系。推动课程教学与信息资源的有机整合,促进学习方式转变,满足学生多元化和个性化的学习需求。

1.

推进学前教育普惠化。

制定并实施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完善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公办民办并举的办园体制,支持社会力量以多种形式举办学前教育,清理整顿非法幼儿园。建立普惠性幼儿园生均公用经费等级补助制度,提高普惠性幼儿园补助标准,吸引优质幼儿园进入普惠系列。完善家庭经济困难幼儿入园补助政策,扩大补助范围,提高补助标准。

2.

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化。

强化政府职能,统筹城乡教育资源配置,完成“全面改薄”任务,加强标准化学校建设,完善寄宿制学校设施设备。完善城乡学校捆绑发展和对口帮扶机制,全面加强学校师资队伍、课程教学建设,推进义务教育在办学条件、师资队伍、管理水平、教育质量等方面高位均衡。严格执行义务教育招生免试就近入学,妥善安排进城务工农民工子女和流动人口子女入学。加强义务教育学籍管理,严控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辍学。全面落实重点中学高中招生指标

70%

以上到校制度。

3.

推进高中教育优质化。

实施普通高中发展促进计划,集中办好一批理念先进、环境优美、质量拔尖、影响力大的优质学校。加强高中教育质量管理,强化质量目标考核,重点本科上线率进入全市先进行列。深化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加强普通高中精品选修课程和课程创新基地建设。创新普通高中多样化培养模式,满足不同潜质、不同个性学生的发展需求。巩固扩大德语班办学成果,加强重点中学国际班或国际部建设,探索高中学生国际交流新途径。推进普通高中布局调整,适度调整普通高中招生计划,促进普职规模大体相当。

4.

推进职业教育品牌化。

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推进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紧紧围绕临空制造基地、临空商务中心、临空物流枢纽、临空会展中心建设,加快调整专业结构,形成对接紧密、特色鲜明的中职专业布局。巩固扩大国家首批中职示范校成果,建成全国一流中职学校。发挥市级装备制造教育集团优势,加强重点专业建设,新增市级以上重点专业

2

3

个。创新教学、培养模式,全面推行“双证书”制度,深化校企合作,推进职业教育资源跨区域、跨行业共建共享。广泛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农村实用技术培训、三峡移民培训和企业职工岗前、转岗、提升培训,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奠定坚实基础。

1.

着力深化素质教育。

坚持立德树人,加强和改进学生德育工作,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教书育人全过程。强化学生文明礼仪和良好习惯养成教育,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切实规范办学行为,全面开齐开足课程,深入开展课程辅助活动。创新实施体育、艺术、科技“

2+2

”项目计划和“

1+5

”行动计划,制定特色项目和特色学校建设计划,积极创建国家、市级特色项目学校。制定发展青少年校园足球方案,全面推进校园足球运动,提高校园足球普及水平和竞技能力。

2.

着力提高教学质量。

全面实施国家教育质量标准,实行教育质量校长问责制。加强学前教育管理,坚持科学保教方法,遵循幼儿身心发展规律,保障幼儿快乐健康成长。深入推进义务教育“卓越课堂”五年行动计划,增强课堂教学效果。建立中考、高考目标责任制,创新教学质量目标奖励机制,全面提高中考质量,大力提升重点本科上线率。完善中职学校教学质量内部保障体系和中职学生综合素质多元立体评价体系,提高中职毕业生就业创业能力。推进五年一贯制、“

3+4

”本科试点,拓宽学生成长和发展的“立交桥”。加强技能培养和技能竞赛,深化职业技能鉴定,培养造就更多高层次技能人才。

3.

着力推进名校建设。

充分发挥重庆八中等市级名校的示范引领作用,探索名校建设新途径。建立名校建设对象遴选机制,推行项目管理,对中小学、幼儿园优质学校进行重点打造,从专家指导、经费保证、政策支持等方面给予优先保障,力争建成在全市有较大影响的示范性学校

5

8

所。深入推进市级示范(特色)高中建设,创建市级示范(特色)高中

1

2

所。

4.

着力强化教研科研。

加强教师进修学校建设,积极创建教师进修学院,建成区域干部教师培训基地。完善区级、片区、学校教研制度,定期开展教学研究活动,积极推进教学方法改革。健全完善区级优质课大赛制度,提高教师教学水平。强化区级教育科研课题管理,突出教育教学实用型课题研究,提高教育科研针对性和实效性。积极申报和承担市级、国家级教育科研课题研究,提高研究水平和科研质量。

5.

着力扩大教育开放。

坚持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开展多层次、宽领域的教育交流与合作。吸引境外知名学校、教育和科研机构以及企业,合作设立教育教学、实训、研究机构或项目。积极引进或筹建国际学校,探索多种方式利用国外优质教育资源。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国际交流与合作,增加学生在校期间赴国外学习进修、见习实习机会,选派骨干校长和优秀教师赴境外学习、培训。积极引进国际通行的职业资格证书和优质职业教育课程,大力培养国际化技能人才。加强与国内沿海和发达地区、港澳台地区的教育交流与合作。

1.

加强师德师风建设。

加强教育系统党的建设,把各级党组织建设成为领导教育事业发展的坚强核心和战斗堡垒,把全体党员培养成为引领教育事业发展的排头兵,带动师德师风和教育行风持续改善;全面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两个责任”,加大反腐倡廉力度,保障教育事业健康发展。认真贯彻落实《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深入开展师德师风教育,形成师德师风教育新常态。加大优秀典型教师宣传力度,引导广大教师树立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的良好形象。完善师德师风考核机制,强化考核结果运用,实行师德师风“一票否决”。开展规范教师从教行为专项行动,严厉查处违规补课、有偿家教、买卖生源等行为。

2.

加强干部队伍建设。

全面加强教育系统干部队伍思想建设、作风建设、廉政建设和规范化、专业化建设。切实加大校长培养力度,着力造就一批在全市具有较大影响的名校长。坚持标准拓宽思路,创新选人用人方式,建立干部选拔、任免、交流长效机制。全面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和“三严三实”要求,切实加强干部日常监管,健全完善校级干部考核评价制度。加强市内外干部培训基地建设,开展新任校级干部任前资格培训,定期选送校级干部参加高级研修和挂职锻炼。完善校级后备干部培养、选用机制。全面落实校级干部任课、听课、评课制度。

3.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认真贯彻落实幼儿园、小学、中学、职业学校、特殊教育学校教师专业标准。严把教师入口关,拓宽选聘渠道,重点解决结构性缺编问题。完善教育人才引进办法,有针对性地引进一批高学历、高水平的专业技术人才和学科带头人。以提高教师专业教学能力、信息技术应用水平为重点,加大国培、市培、区培、校培力度。创新开展名师培养,推进区级名师工作室常态化、优质化,力争创建

1

2

个市级名师工作室,培养一支全市领军的名师队伍。建立名师、特级教师送教到校制度,发挥名师队伍的示范引领作用。落实教师交流补助资金,建立完善工作长效机制。探索农村学校音体美等学科教师走教制,促进紧缺学科教师均衡配置。

4.

加强教研员队伍建设。

健全完善公开遴选制度,配齐配强教研员队伍。建立完善退出机制,优化教研员配置。加强教研员培训,提高教学研究、教学指导能力。建立教研员教学示范制度和定点帮扶学校制度,培养锻炼教师队伍。创新教研员绩效考核办法,突出所任学科教学教研业绩、定点帮扶学校成效、组织和参加市级以上优质课比赛等重点,强化综合考核和结果运用。

1.

优先保障教育投入。

加强教育经费预算管理,优先保障教育基本支出和重点项目资金需求,专项经费足额纳入财政预算。足额征收城市教育费附加、地方教育附加,及时、全额划拨区教育行政部门安排用于教育事业。积极鼓励和引导社会、企业和公民个人捐资助学。

2.

健全完善公共财政保障体系。

全面落实教师个人政策性待遇,依法保障教师平均工资水平不低于当地公务员平均工资水平。建立各类学校生均公用经费逐年提高机制,保障学校正常运转。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经常性经费按照不低于教职工基本工资和绩效工资总额

2.5%

的标准,全额纳入财政预算。

3.

深化拓展教育民生。

继续实施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一杯奶”工程,逐步扩大非寄宿制贫困学生“爱心午餐”覆盖面。健全完善农村留守儿童关爱机制,多渠道解决残疾儿童少年、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入学。全面落实普通高中贫困学生资助政策,探索建立普通高中贫困学生“两免一补”机制。全面落实中职学生资助政策和国家助学金制度,完善家庭困难的高中阶段毕业生就读高职学校补助制度。做好生源地贫困大学生贷款工作。

成立渝北区教育教育综合改革领导小组,切实承担起推进教育改革的责任,积极支持教育改革。采取联合调研、部门会商等方式,共同研究解决教育改革重大问题;加强政策协调,将改革及时落实情况纳入部门考绩,建立改革突破考评机制。发挥人大、政协等组织监督、促进作用,发挥教育领域学会、协会在教育综合改革中的作用。

加大对改革试点学校的政策支持力度,研究出台改革试点转示范的办法,加大推广力度,充分发挥试点的引领和带动作用。通过召开座谈会或现场推进会等方式,在更大范围乃至全区推广典型做法和经验。把改革试点成效作为资源配置的重要依据,对成效显著的以适当方式予以奖励。

密切跟踪改革试点进程,定期通报情况,加大督查力度,加快实施进度。各镇街教管中心和学校要建立健全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目标责任制,强化责任意识和责任约束,落实责任人,确保可衡量、可检查。建立健全重大改革决策稳定风险评估机制,切实维护教育系统和谐稳定。

全面深入宣传我区教育改革,最大限度凝聚改革共识,争取各方理解支持,为改革营造良好舆论氛围。建立媒体深度参与宣传报道教育改革的机制,完善教育改革新闻发布制度,主动通报改革进展,掌握舆论主动权,集中力量对改革取得重大成效的典型经验进行重点宣传。建立教育宣传信息考核制度,加强舆情监测、研判,提高热点舆情应对能力,为办好人民满意教育、加快建设临空都市区作出积极贡献。

教育综合改革篇八

陕西省以优秀博士论文评选为突破口,加大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力度,今年以来,以创新省级优秀博士学位论文评选制度与奖励机制为抓手,改变以往以当年参加评选全国优秀博士论文未获奖励的'论文为当年省级优秀的认定法,为专家会议分类评审的评选法,使优秀论文的评选在数量上和广度上都大幅提升。

目前,陕西省共有研究生招生培养单位59个,其中博士研究生培养单位33个,博士授权一级学科179个,硕士授权一级学科467个,在学博士研究生1.7万人,在学硕士研究生约10万人。作为反映研究生教育质量核心标志的“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近三年来我省获得了16篇,位居全国第四。

据省学位办负责同志介绍,往年陕西省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只有20多篇,今年达到80篇。陕西省制定了优秀论文的奖励办法和“名导师”遴选办法,对获得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一次或连续三年获得省优秀博士学位论文的指导教师,授予“研究生指导名师”称号。

同时,陕西省将开展研究生培养示范工作站建设,举办陕西省研究生创新成果展等,推动全省研究生教育改革不断深入。

教育综合改革篇九

在面临如此众多的问题下,应做出怎样的改变使高校汉语言文学脱离这种尴尬处境,如何调整才能让大学生对这门课程充满期待而不是厌倦,解决这些问题成了当前高校人文教育中需要重点关注的话题,想要彻底解决这些问题必然需要对当前的教育模式进行深入挖掘并科学探索,在结合以往的知识经验的基础上,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通过在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上的转变从根本上对汉语言文学课程做出改革,从而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和修养。

2.1教材编排及选择

教材内容的得当对学生兴趣的提高有直接的作用,选择内容时应根据高校学生的专业实际挑选教材内容教学,在能够引起学生兴趣的前提下将语言的精神继承性及工具应用性在讲授课程时表现出来,内容涉及到人文精神领域时可以结合文章中表达出的感情和体现出的内涵进行细致生动的讲解,对学生体会人生真谛及永恒情感等能起到引导和鼓励作用,同时在学生的个性及人格完善方面有更为积极的影响。内容涉及到应用性文章时,就可以指导学生对文字表达能力,对语言概括抽象能力的实际运用,也就能在驾驭语言文字方面给予学生更多的技巧提供。

2.2教学方法模式的转变

目前的众多高校多媒体教学都已经普及,利用这样的科技优势可以很好的实现对教学模式的转变,传统的填鸭式教学存在弊端就是学生和教师之间无法形成有效的互动,单纯的被动接受知识不会引起学生太大的兴趣,如今可以通过各种终端模拟的方式让学生对教学内容产生更多兴趣,对有些可以使用多媒体演示及进行艺术欣赏的课程完全可以依靠科技手段实现,课堂中设置不同的场景模式进行对话或者表演式教学能够让学生参与到课程的教学中来,更有利于知识的接纳和获取。

2.3教师角色的转变

传统上高校教师扮演的是一个讲述者和知识播撒者的角色,对于学生来说与教师之间难免存在距离,如果能够将教师的这种角色进行适当的调整,从一个严肃冷傲的长者变成一个亲切热情的朋友,那么在传授知识上会有更多的便利性,因为这种距离感的消失带来的是发自真心的交流,知识的碰撞也就会更加激烈,在生活中和学生打成一片,对个人发展及对汉语言文学的教学都有积极的作用。

2.4评测方式的改革

以往的评测方式局限在单纯的闭卷或者开卷考试,一张试卷决定分数显得不够全面和客观。在今后的发展中要做到能够采用多种测评方式结合,开卷与闭卷并举,课堂活跃度及平时表现等多种形式综合来对学生的学习质量进行测评,客观合理且能够引起学生的参与热情。同时在考生的答案评改上,要灵活处理答案标准,“言之有理即可”或者“没有错误就有正确的可能”等观点能够让成绩的客观性得到体现,在成绩的处理上可以摆脱以往的具体分数设定,以分级的形式作为最后评定结果比如abc级别等能够让学生在心理上更乐于接受。

参考文献

[1]邓楠.大学语文改革探析[j].湖南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24.

[2]杨秀芝.大学语文课程建设的几点思考[j].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2024.

[3]余亮开.大学语文教学的反思与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2024.

[4]赵飞.大学语文教学的现状与改革的几点思考[j].吉林教育科学(高教研究版),2024.

[5]曾加荣.大学语文课程的定位与改革[j].高等教育研究(成都),2024.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搜索文档

分享到:
赞助商AD位
个性签名:无意影响世界,但求安顿自己。
近期热门
赞助商AD位
格言警句:天下本无事,庸人自扰之。
本站最新文章
本栏图文推荐
赞助商AD位
格言警句:天下本无事,庸人自扰之。
网站首页|关于本站|网站地图
趣历史感谢每一位喜欢本站的人,欢迎将本站分享给你的朋友!历史知识尽在 ─ 趣历史!
本站部分内容来源于互联网,若无意侵犯您的权利,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鲁ICP备2021008856号-18 Copyright © 2021-2024 趣历史 www.028gtxx.cn 版权所有
DOW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