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朝历史 商朝历史 周朝历史 汉朝历史 秦朝历史 三国历史 晋朝历史 南朝历史 北朝历史 隋朝历史 唐朝历史 宋朝历史 元朝历史 明朝历史 清朝历史
×取消主题

高中美术教学反思(模板10篇)

栏目:三号文库 更新时间:2024-06-15 16:00:02 作者:文/会员上传 发布时间: 人气: 下载.docx文档
文章导读: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尝试过写作吧,借助写作也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范文怎么写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这里我整理了一些优秀的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吧。高中美术教学反思篇一《高中美术新课程标准》中指出......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尝试过写作吧,借助写作也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范文怎么写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这里我整理了一些优秀的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吧。

高中美术教学反思篇一

《高中美术新课程标准》中指出,美术是一种视觉艺术,在发展学生的视知觉,获得以视觉为主的审美体验,陶冶审美情操,提高生活品质等方面,具有其他学科难以替代的作用。著名艺术社会学家豪泽尔说过“人生来就是艺术家,但要成为鉴赏家却必须经过教育”。高中美术欣赏课的开设,正是要让学生在面对古今中外优秀的美术作品时,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对美术作品的分析和评价,去理解艺术家的创作初衷和体悟美术作品中内在的精神涵义,从而提高艺术修养,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和启迪智慧,扩大视野,陶冶情操,促进身心健康发展。然而在长期的教育环境或基于传统教育模式下,高中美术欣赏课的教学现状并不乐观。

一、高中美术欣赏课的现状与反思教师创新意识不强,课堂教学模式单一。

大多高中美术教师在学院中接受的专业技能训练多,美术史论、教学理论等的掌握则比较薄弱,而对其它相关学科的了解也非常缺乏,因此在教学中只能照本宣科,就教材论教材;此外,由于高中美术欣赏课开设时间不长,对于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的探索尚处于摸索阶段,可借鉴的成功经验较少,因此,教学中出现的问题较多,比较普遍的“一言堂”现象,就是只重知识传授,忽视对教学技能和课堂教学方法的研究和探索的结果。学生对美术课的重要性缺乏应有的认识。在当前仍然是应试教育的大环境下,由于非统考科目,高中美术欣赏课自然也得不到学生的重视。因此有的课堂上,就出现学生做其它学科的作业或打瞌睡等的情况。教学课时量少。目前,艺术课程虽走在“必修”的普及路上,但仍然是“调味”课。大部分高中美术课的开设安排,一般都为每班两周一课时,即隔周上课,由于所隔时间较长,知识得不到系统的识记和理解,也就不利于学生把知识整体化。纵观以上种种现状,高中美术教师应该面对现实,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从提高教师自身素养入手,转变教学观念,挖掘学科潜能,努力培养学生对美术的兴趣,积极探索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想方设法改变不良现状。

二、高中美术欣赏课的教学对策

(一)提升教学理念,师生共同发展新课程强调,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这就要求教师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保持开放的心态,把学校视为自己学习的场所。在实践中学习,不断对自己的课堂教学进行研究、反思,不拘一格的进行课堂教学的实践探索。如在学习《外国近现代雕塑》这一课时,教师作了以下的教学设计:1、让学生在本课中选择自己比较感兴趣的作品,然后把他们分成相应的若干组。2、由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各组欣赏和讨论。3、请学生表达个人的感受和见解,发表对作品的评价。4、教师作鼓励性评价,对学生发表的不足之处加以补充或改正。5、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并在全班进行探讨。6、指导学生在课外搜集资料进行更广泛的欣赏实践。在以上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要建立一个支持性的、宽容的课堂氛围,要鼓励每一位学生大胆的表达。对于高中生来说,他们虽然已具有一定的知识积累又有一定的生活经验,而且善于思考,但由于他们的生活经验不同,思考的角度不同,对于同一作品很可能会产生各种不同的评价,又由于学生经验能力所限,看法也许是幼稚或不全面的,但只要他们是认真的,真实的感受,教师就应给予尊重和认可。其次,教师要把自己作为学习的组织者和参与者。既要组织学生与学生的交流,又要主动而坦诚的与学生交流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同时也要能够承认自己的过失和错误。此外,还应该看到,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普及,学生学习的渠道越来越广泛,他们可以从网络上查找到很多相关的学习资料,因此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在课外去搜集资料,即可锻炼学生的学习能力,又可以扩大学生的视野。

(二)展示学科魅力,挖掘作品意蕴美术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美术作品不仅存在于艺术殿堂和博物馆中,也存在于人们的生活中,其中不仅有绘画、雕塑等以观赏性的为主的美术,更有如建筑、工艺设计等渗透到人类生活各个方面的实用性美术。在教学初期,教师应让学生对美术的范畴和功能有一个比较全面的了解,使学生充分的认识美术与生活的密切关系,以及美术对自身素养、能力、心理乃至整个人生的重要影响等,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美术欣赏课的积极性。在欣赏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让学生认识到,不论是绘画还是工艺,不论是具象还是抽象,都是美术家精心的构思并结合自己的思想感情和审美感受,按照自己的和时代的审美理想创造出来的。同时,美术家创作一件美术作品,除了通过完美的外在形式提示某一特定的主题之外,往往还有其更深层的内涵和更隐藏的意蕴,是一种文化、精神层面的要求与体现,是美术作品的最高价值所在,也是时代、社会、民族精神的写照。如青铜器和秦俑所体现的中华民族精神、古希腊艺术所体现的崇尚理想与科学的精神、文艺复兴时期艺术品中的人文主义思想、中国山水画中的意境和神宗意识等,使学生对作品产生深刻的理解,达到审美情感的升华。

(三)提高教学艺术,增强学科魅力教育家第斯多惠在教师规则中时明确指出:“我以为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没有兴奋的情绪怎么激励人?没有主动怎么能唤醒沉睡的人?”日本教育家斋滕喜博称提问为“教学的生命”。有效的教学提问可以指明学生的思考方向,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如在欣赏元代王冕的《墨梅图》时,教师先设问:“画中梅花与生活中的梅花有何不同?”然后用多媒体展示,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比较,初步认识到画中梅花的艺术特色,即只有一支横斜在画幅中间的梅花,作者用墨色画梅,画中还有题诗等。接着教师再用“画家为什么不用生活中所见的梅花的颜色,如红色、粉色来画呢?”、“画中的题诗与画中梅花有什么关系?”等问题引发学生思考,从而逐步领悟画家的创作意图,感受作者的胸怀和理想。继而再以“画家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情感和理想呢?”引导学生联想元代的历史背景,最终使学生领悟作品所体现的借物抒情、托物言志的艺术特色。

此外,好的艺术作品往往留有艺术遐想的空间,应当让学生展开合理想象的翅膀,自己去感受艺术的魅力。如在欣赏外国现代绘画夏加尔的《我和我的故乡》时,就可以让学生随着作品中景象展开丰富的联想,跟随自己的想象,去感受那带有童话色彩的宁静而又祥和的梦幻气息,去体验那魂牵梦绕的思乡之情。教师只需把作者的生平和经历稍加提示即可。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也是现代教育教学中能提高教学效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教学艺术手段。如在欣赏《二十世纪外国绘画》时,让学生对二十世纪的时代背景有较全面的了解是很有必要的。为了能更快更全面的让学生了解,采用多媒体技术是目前行之有效的教学手段。如把世界大战影片片段、工业革命的成果等进行播放和展示,既可以大大提高教学效率,又可以创设课堂情境,为接下来开展学生的自主欣赏奠定了基础,无形中也加强了美术与历史、政治等学科之间的联系。

此外,人们常说艺术是相通的。在美术欣赏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恰当的引入音乐,可以起到调动情绪、丰富感受、创设氛围的作用。如在欣赏绘画作品《百老汇的爵士音乐》时,让学生欣赏一段爵士乐;在欣赏中国古代山水画时,一边播放着古乐《高山流水》,一边会使人的视觉、听觉乃至整个身心都得到美的感受和体验,继而能帮助欣赏者对作品作出更准确的欣赏和评价。

总之,要改变当前高中美术欣赏课的不良现状,美术教师就应该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引下,首先要树立“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要善于挖掘学科中的人文因素,努力探索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激发和维持学生对美术的兴趣,使学生能积极地与教师一起遨游于璀璨的艺术海洋里,共同感受、探讨和欣赏,使美术欣赏课成为学生与教师共同感受美、领悟美的殿堂。

高中美术教学反思篇二

在传统教学模式中,美术的多种技法单纯*临摹,出示教师范作,这样做虽然使学生掌握得非常牢固,能积累许多素材。但是,长期以往的教学,会造成学生的创造力衰退,依赖别人已有的东西,造成儿童画的公式化。因此,当设题让学生创作时,学生会说:“我什么也画不出来”,“太难了”,“还是照抄课本上的吧”,而美育就是要促进学生智力发展,培养学生创造力。要造就一批新型人才,就必须从小在他们的心灵上播下“独创”的种子。

通过引导学生从光的角度看,从装饰寓意手法表现,学生明白了,只要画面需要,什么颜色都可以去画,以此类推,学生敢于用多种手法表现事物,表现内心的情感。其次,运用各种学科的优点,融会贯通,促进创造思维的发展。每门学科都有自己的优点和不足,只要能够取长补短,充分利用,那会使你的课完美得多。如我在教“小鸟”一课时让学生闭上眼睛听鸟的各种叫声;在教色彩时让学生听一组音乐之后再与色彩对号入座;让学生大胆尝试,让学生把画好的画倒过来挂等等。更重要的还是要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教师要善于运用一个微笑,一个赞赏的动作,一句亲切的话语,一个肯定的眼神。让学生从心理上消除恐惧和自卑,帮助学生树立信心。这样学生才会敞开心胸,尽情地用夸张变形的涂抹表现心中的思想,这是纯粹心灵的流露,这为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提供了前提。

文档为doc格式

高中美术教学反思篇三

美术教学的创作理念,具有多重意义,既包括教学模式的创新和转变,又包括基于美术教学特点的教学思想更新。下面是有20xx高中美术教学反思,欢迎参阅。

针对我校高一美术新课程模块教学的一些现状,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我的反思如下:

首先,新课改对高中美术教师的综合素质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教师是美术教学活动的主体,扮演的是文化传递者的角色,其条件是“闻道在先”,“术业有专攻”。国家普通高中美术新课程标准中,为了实现美术课程各模块的教学要求,对教师的专业知识和教学能力提出了相应的更高要求,要求在高中担任教学任务的教师必须具备能开设3个或3个以上模块的知识结构和教学能力。因此,作为美术教师就要具备丰富的知识,广泛的了解和接纳来自不同时代、不同社会、不同艺术流派的美术作品,形成一种建立于世界文化基础上的审美文化态度。为了丰富教学内容,必须多种渠道接受美术信息。

其次,新课改对美术课堂的要求。为了激发学生对美术欣赏课的兴趣,调动课堂气氛,使学生尽快地投入到艺术作品中去,我认为,教师在教学方法上应有所突破,切忌千篇一律、作品分析避免面面俱到。如果每件作品都是“形象造型生动、构图均衡稳定、色彩层次丰富 ”之类的老套数,学生们便会感到枯燥乏味,这样的讲解不但达不到教学目的,甚至可能会适得其反,使学生产生厌学情绪,当然也就没有任何欣赏的意义了,更激不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在鉴赏模块中,常常要作一些诸如作者介绍、时代背景、作品意义的阐述。这还不够,还需要进行较深入的艺术分析,包括形式美要素和技艺处理方面的知识,只有学生感受和鉴赏美的能力得到实实在在的增强,才有可能更深刻的认识作品的内涵,只有使学生真正掌握了分析作品的方法才有可能从中受到启发获得感悟。应该鼓励学生参与教学过程,使他们在参与中从体验出发,运用比较的方法,积极开展对作品的评论,在活动中增强能力。

美术欣赏教育是以视觉欣赏为主,欣赏教学所需的范图和音像质量要精美,缺少必要的设备设施和辅助材料、资料,势必使美术欣赏教育的效果大打折扣。我具体做法是:利用学校的幻灯机、投影仪、等现代化手段,通过对图像的欣赏,比较(横向比、竖向比),提示、议论、提问,最后总结归纳。有的内容还可配放音乐。,如抽象画蒙特里安“百老汇的爵士乐”的欣赏等等。视听结合,如临其境,再辅以历史背景,作者生平及创作指导思想的介绍,加深对作品内涵的理解和作品效果的体验。

在雕塑模块的教学中,我结合具体情况开设了石膏雕塑,将教师讲解、示范、启发、引导和学生动手实践、思维拓展结合起来,开课过程中,我和学生之间有了很好的互动,学生之间也获得了充分的协作交流,模块结束时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艺术教育不会在短期内看到效果,但却是影响人一生的教育。我希望通过我的努力给学生的思想注入新的活力。

高中美术教学以欣赏为主线,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全面发展。它的这一特点决定了艺术课堂教学说采用的方法有别于其他学科。高中的学生已经形成较独立的个性,有自己的主张,而艺术课也不是高考项目,学生对艺术课的学习态度大部分取决于教师。“亲其师,信其道”所以作为教师,上课要先抓住学生的心,学生接受我了,自然也就接受了我的课。

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参与十分重要。教师要特别注意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教学过程,勇于提出问题,掌握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注重自主,探究,合作式学习,让他们在学习中学会主动发展,同时还要让学生认识到不论是绘画还是工艺,不论是具体还是抽象都是美术家精心的构思并结合自己的思想感情和审美感受,按照自己和时代审美理想创造出来的;同时,美术家创作一件美术作品除了通过完美的外在形式提示某一特定的主题之外,往往还有更深层的内涵和更隐敝的意蕴是一种文化精神层面要求和体现美术作品的最高价值所在,也是时代、社会、民族精神的写照。如:青铜器和秦俑所体现中华民族精神;古希腊艺术所体现崇高理想与科学的精神;文艺复兴时期艺术品中的人文主义理想;中国山水画中的意境和神宗意识等,使学生对作品产生深刻理解,达到审美情感的升华。

艺术课是最让人心动的一门学科,它让学生在接受艺术熏陶的同时也轻松地接收一些本学科外的知识。可是艺术课尤其是美术,单一的欣赏内容,过分的知识化、理性化,学生的热情不会坚持很久,部分学生或者浮躁,或者我行我素。于是,一堂艺术课就成了尴尬的自习课或休闲课。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那单一的,枯燥的美术教学已远远不能适应当前的学生。作为美术教师我们应根据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根据学生自己的需要来设计美术课堂的教学,从而使每一个学生都在良好的情绪中通过丰富新颖的教学内容、方法等不断获取新知识。比如说《新的实验》这一课,关于电子科技所创作出来的美术作品,对于我们现在的90后学生来说早已不稀奇了,为了调动学生的上课胃口,我把这部分的内容改为另一种对于学生来说很稀奇的艺术——行为艺术,达到了我预期中的效果,学生都很感兴趣,听的也特别认真。

此外,我的课力求在一个轻松活跃的课堂气氛中完成,想要达到这个目的,课堂情况就必须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应变了,比如说:我所带的高一年有七个班级,每个班的情况都不一样,所以对他们所用的教学方法也不一样。一班的学生属于过分活跃类型,所以课堂上及时抑制他们过于兴奋的情绪是主要任务,否则会严重跑题;三班的学生又属于过分淡定型,所以三班的课要时不时的幽默一下,调动他们的上课情绪。让学生以开心轻松的上课情绪跟着我的教学思路和教学设计走,从而在不知不觉中把课堂知识掌握了,这对于我自己来说也有一些成就感,对以后的教学也更加有信心了。

在接下来的教学中,我会再接再厉,确立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以激发和维持学生的兴趣为主,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为核心,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美术”,让学生因为有“美术”而快乐。

高中艺术教学内容以欣赏为主线,强调学生的“心到”、“眼到”,艺术教师在钻研教材、备课,设计教学模式,寻求教学方法时可能花了不少功夫,到了课堂上,有的学生对这部分内容感兴趣,有的对那部分感兴趣,如:中国古代绘画,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绘画和外国近代绘画,学生对这些内容喜好不同,在精力分配上悬殊很大,而女同学喜欢服装的多一些,到教学“现代服饰艺术”这部分内容时可能比较专注,“心”到是学生学习的内部驱动力,“心”到与不到,全*教师组织调度;整齐与否,决定最终的教学效果。艺术课原本是最让人心动的,艺术课(尤其是美术)单一的欣赏内容,教师力求“活”而有趣,但千变万化始终是一个欣赏,过分的知识化、理性化,学生的热情不会坚持很久,久而久之,部分学生“心”不到位了,“眼神”也走了,对于艺术课他们也就开始走过场,或者浮躁,再不然就是:你们上课,我行我素。于是,一堂艺术课就成了有板有眼的自习课或休闲课。高中教学不同于小学和初中,又说又表演的教学方式不太适合,“表演”课自然是不会出现的,偶尔的“故事会”也不能多用,“快乐的大本营”到了超级大班,拥挤的空间会让你窒闷得喘不过气来。到了这个时候,学生不用意志来控制自己,艺术课决不可能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由此可见,艺术课同样需要学生的意志介入和意志投入。

从现阶段来看,高中艺术课,尤其是美术教材缺少让学生“手动”的教学内容,实地考察参观应当另论。但在欣赏内容的基础上,多一部分实际操作的练习,教学内容活而丰富,更能满足多数同学的学习需求,极大地增强他们的学习兴趣。小学、初中有了动手实践的内容,大学里也有相关部分知识,而在高中阶段却出现“断层”现象。实际技能训练不是少部分参加艺术高考学生的专利。教育普及既然是面向全体学生,这部分内容就不能空缺。因为真正的知识,它的本身内涵是丰富的,也是全面的。大纲鼓励教师灵活机动,但这当中还得有一个“约定”尺度和纲要,否则又容易走形成“专业”课了。

当前,艺术课正走在“必修”的普及路上,不过它仍然是“调味”课,缺少不行,又不能将它提升到一定高度,教师在很多时候充当的是类似“变脸”一样的角色。许多教师认为,反正学校也不重视,评职最后,待遇最低,上艺术课没人会看得起,所以,在这样的环境下,教师创新意识不强。前几年,地理、生物课也非应试科目,教学景况和艺术课相差无几,但自从加盟理科综合考试科目起,成绩上去了,地理、生物教师一下也摇身变成升学考试举足轻重的显赫人物了。艺术课呢,还是那样……更多时候只能服从教学需要,为主课让路,在主课与主课的磨合中客串“润滑剂”、点缀物。最终主课丰收了,艺术课也未能实现“丛中笑”的初衷。显而易见,艺术教师在这当中的“色调”关系非常微妙。

高中美术教学反思篇四

高中美术教学以欣赏为主线,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全面发展。本文是本站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中美术教学反思随笔,欢迎参考!

针对我校高一美术新课程模块教学的一些现状,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我的反思如下:

首先,新课改对高中美术教师的综合素质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教师是美术教学活动的主体,扮演的是文化传递者的角色,其条件是“闻道在先”,“术业有专攻”。国家普通高中美术新课程标准中,为了实现美术课程各模块的教学要求,对教师的专业知识和教学能力提出了相应的更高要求,要求在高中担任教学任务的教师必须具备能开设3个或3个以上模块的知识结构和教学能力。因此,作为美术教师就要具备丰富的知识,广泛的了解和接纳来自不同时代、不同社会、不同艺术流派的美术作品,形成一种建立于世界文化基础上的审美文化态度。为了丰富教学内容,必须多种渠道接受美术信息。

其次,新课改对美术课堂的要求。为了激发学生对美术欣赏课的兴趣,调动课堂气氛,使学生尽快地投入到艺术作品中去,我认为,教师在教学方法上应有所突破,切忌千篇一律、作品分析避免面面俱到。如果每件作品都是“形象造型生动、构图均衡稳定、色彩层次丰富 ”之类的老套数,学生们便会感到枯燥乏味,这样的讲解不但达不到教学目的,甚至可能会适得其反,使学生产生厌学情绪,当然也就没有任何欣赏的意义了,更激不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在鉴赏模块中,常常要作一些诸如作者介绍、时代背景、作品意义的阐述。这还不够,还需要进行较深入的艺术分析,包括形式美要素和技艺处理方面的知识,只有学生感受和鉴赏美的能力得到实实在在的增强,才有可能更深刻的认识作品的内涵,只有使学生真正掌握了分析作品的方法才有可能从中受到启发获得感悟。应该鼓励学生参与教学过程,使他们在参与中从体验出发,运用比较的方法,积极开展对作品的评论,在活动中增强能力。

美术欣赏教育是以视觉欣赏为主,欣赏教学所需的范图和音像质量要精美,缺少必要的设备设施和辅助材料、资料,势必使美术欣赏教育的效果大打折扣。我具体做法是:利用学校的幻灯机、投影仪、等现代化手段,通过对图像的欣赏,比较(横向比、竖向比),提示、议论、提问,最后总结归纳。有的内容还可配放音乐。,如抽象画蒙特里安“百老汇的爵士乐”的欣赏等等。视听结合,如临其境,再辅以历史背景,作者生平及创作指导思想的介绍,加深对作品内涵的理解和作品效果的体验。

在雕塑模块的教学中,我结合具体情况开设了石膏雕塑,将教师讲解、示范、启发、引导和学生动手实践、思维拓展结合起来,开课过程中,我和学生之间有了很好的互动,学生之间也获得了充分的协作交流,模块结束时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艺术教育不会在短期内看到效果,但却是影响人一生的教育。我希望通过我的努力给学生的思想注入新的活力。

高中艺术教学内容以欣赏为主线,强调学生的“心到”、“眼到”,艺术教师在钻研教材、备课,设计教学模式,寻求教学方法时可能花了不少功夫,到了课堂上,有的学生对这部分内容感兴趣,有的对那部分感兴趣,如:中国古代绘画,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绘画和外国近代绘画,学生对这些内容喜好不同,在精力分配上悬殊很大,而女同学喜欢服装的多一些,到教学“现代服饰艺术”这部分内容时可能比较专注,“心”到是学生学习的内部驱动力,“心”到与不到,全*教师组织调度;整齐与否,决定最终的教学效果。艺术课原本是最让人心动的,艺术课(尤其是美术)单一的欣赏内容,教师力求“活”而有趣,但千变万化始终是一个欣赏,过分的知识化、理性化,学生的热情不会坚持很久,久而久之,部分学生“心”不到位了,“眼神”也走了,对于艺术课他们也就开始走过场,或者浮躁,再不然就是:你们上课,我行我素。于是,一堂艺术课就成了有板有眼的自习课或休闲课。高中教学不同于小学和初中,又说又表演的教学方式不太适合,“表演”课自然是不会出现的,偶尔的“故事会”也不能多用,“快乐的大本营”到了超级大班,拥挤的空间会让你窒闷得喘不过气来。到了这个时候,学生不用意志来控制自己,艺术课决不可能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由此可见,艺术课同样需要学生的意志介入和意志投入。

从现阶段来看,高中艺术课,尤其是美术教材缺少让学生“手动”的教学内容,实地考察参观应当另论。但在欣赏内容的基础上,多一部分实际操作的练习,教学内容活而丰富,更能满足多数同学的学习需求,极大地增强他们的学习兴趣。小学、初中有了动手实践的内容,大学里也有相关部分知识,而在高中阶段却出现“断层”现象。实际技能训练不是少部分参加艺术高考学生的专利。教育普及既然是面向全体学生,这部分内容就不能空缺。因为真正的知识,它的本身内涵是丰富的,也是全面的。大纲鼓励教师灵活机动,但这当中还得有一个“约定”尺度和纲要,否则又容易走形成“专业”课了。

当前,艺术课正走在“必修”的普及路上,不过它仍然是“调味”课,缺少不行,又不能将它提升到一定高度,教师在很多时候充当的是类似“变脸”一样的角色。许多教师认为,反正学校也不重视,评职最后,待遇最低,上艺术课没人会看得起,所以,在这样的环境下,教师创新意识不强。前几年,地理、生物课也非应试科目,教学景况和艺术课相差无几,但自从加盟理科综合考试科目起,成绩上去了,地理、生物教师一下也摇身变成升学考试举足轻重的显赫人物了。艺术课呢,还是那样……更多时候只能服从教学需要,为主课让路,在主课与主课的磨合中客串“润滑剂”、点缀物。最终主课丰收了,艺术课也未能实现“丛中笑”的初衷。显而易见,艺术教师在这当中的“色调”关系非常微妙。

高中美术教学以欣赏为主线,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全面发展。它的这一特点决定了艺术课堂教学说采用的方法有别于其他学科。高中的学生已经形成较独立的个性,有自己的主张,而艺术课也不是高考项目,学生对艺术课的学习态度大部分取决于教师。“亲其师,信其道”所以作为教师,上课要先抓住学生的心,学生接受我了,自然也就接受了我的课。

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参与十分重要。教师要特别注意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教学过程,勇于提出问题,掌握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注重自主,探究,合作式学习,让他们在学习中学会主动发展,同时还要让学生认识到不论是绘画还是工艺,不论是具体还是抽象都是美术家精心的构思并结合自己的思想感情和审美感受,按照自己和时代审美理想创造出来的;同时,美术家创作一件美术作品除了通过完美的外在形式提示某一特定的主题之外,往往还有更深层的内涵和更隐敝的意蕴是一种文化精神层面要求和体现美术作品的最高价值所在,也是时代、社会、民族精神的写照。如:青铜器和秦俑所体现中华民族精神;古希腊艺术所体现崇高理想与科学的精神;文艺复兴时期艺术品中的人文主义理想;中国山水画中的意境和神宗意识等,使学生对作品产生深刻理解,达到审美情感的升华。

艺术课是最让人心动的一门学科,它让学生在接受艺术熏陶的同时也轻松地接收一些本学科外的知识。可是艺术课尤其是美术,单一的欣赏内容,过分的知识化、理性化,学生的热情不会坚持很久,部分学生或者浮躁,或者我行我素。于是,一堂艺术课就成了尴尬的自习课或休闲课。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那单一的,枯燥的美术教学已远远不能适应当前的学生。作为美术教师我们应根据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根据学生自己的需要来设计美术课堂的教学,从而使每一个学生都在良好的情绪中通过丰富新颖的教学内容、方法等不断获取新知识。比如说《新的实验》这一课,关于电子科技所创作出来的美术作品,对于我们现在的90后学生来说早已不稀奇了,为了调动学生的上课胃口,我把这部分的内容改为另一种对于学生来说很稀奇的艺术——行为艺术,达到了我预期中的效果,学生都很感兴趣,听的也特别认真。

此外,我的课力求在一个轻松活跃的课堂气氛中完成,想要达到这个目的,课堂情况就必须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应变了,比如说:我所带的高一年有七个班级,每个班的情况都不一样,所以对他们所用的教学方法也不一样。一班的学生属于过分活跃类型,所以课堂上及时抑制他们过于兴奋的情绪是主要任务,否则会严重跑题;三班的学生又属于过分淡定型,所以三班的课要时不时的幽默一下,调动他们的上课情绪。让学生以开心轻松的上课情绪跟着我的教学思路和教学设计走,从而在不知不觉中把课堂知识掌握了,这对于我自己来说也有一些成就感,对以后的教学也更加有信心了。

在接下来的教学中,我会再接再厉,确立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以激发和维持学生的兴趣为主,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为核心,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美术”,让学生因为有“美术”而快乐。

高中美术教学反思篇五

当今我国的教育正处在一个巨大的历史转折期,学生经历着空前的观念撞击和文化震荡。新课程改革是中国教育发展史上一次伟大的革新,这对于我们每位教育工作者来说,即是一次挑战也是一次机遇。美术欣赏成为普通高中的一门必修课,在我国也仅有十年左右的时间,但它是中国美术教育教学方面的一项重大决策。作为一名新课程改革的先行者,我们必将肩负起对美术新课程改革进行探究与践行的义务。在长期的高中美术教学中,我曾经有过诸多迷茫和困惑,也有过太多慰籍与欣喜。以下本人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对高中美术欣赏教学的几点肤浅见解。

高中美术教学反思篇六

美术高考已好几十多年了,送走了很多届高考美术考生,个人感觉在美术高考的辅导中,素描起着基础而重要的作用,在素描教学中,作为教师考虑了很多,而学生对于“学”则触及得相当的少,缺乏阶段的总结,在素描学习中就会长期停留于简单的描摹上,同时一些思想上的认识也不能及时得以疏清,很长一段时间都没有明显的进步。所以在素描教学中,关于素描的“教”、“学”及相关的经验想法,教师与学生都完全有必要进行探究性的思考。

素描是运用单色的线条、体面来塑造物像的形体结构、明暗及空间关系的一种绘画形式。每一个刚刚步入造型艺术大门的学子,总是先从素描学习入手。因为单色的素描绘画,是研究造型的方法与规律的最直接有效的形式。从这个意义上可以说,素描是一切造型艺术的基础。同时,素描也是一门独立的艺术学科,优秀的素描作品并不逊色于任何一种绘画艺术品,古今中外大师们的素描艺术成就就充分证明了这一点。

学生对于概念的理解往往停留在表面上,这在写生素描静物中,很多学生机械的照抄光影这一错误的认识,表现得非常的明显。从这一点来说,学生根本没有理解概念其本质性的东西。

辅导美术高考学生也有这么长的时间了,每一届来的学生都有很多思想上的误区,比如认为学习美术是考大学的捷径,认为不用太努力就能考上理想的学校,而且很多中学班主任也这样认为,把文化成绩不好的学生都动员来学习美术,客观的说很多中学都有这样的观念误区。而目前美术高考其实并不容乐观,很多好的专业对专业文化线都要求较高,正是这种观念,让学生一开始学习基础素描的时候,态度就不能得到良好的形成。有很多学生还停留在平时对一两幅卡通画临摹的成就感中,不能正确认识美术高考,不能正确认识绘画这些观念都较大程度的阻碍了学生在开始进行基础素描练习中的一种良好心态的建立。因此很多学生不能及时调整心态,认识美术中的首要基础课程素描的学习,在学习中产生了挫折感,畏难心理,不自信心理,这种前期理想化与后期现实之间的矛盾显得尤为突出,于是,学生往往就在美术的前期学习就中断。

在美术学习中,基础素描的学习显得尤为重要,它对以后色彩、石膏、真人写生都是一个良好的铺垫,但这个阶段的重点主要放到了对形体、结构、明暗、空间的刻画上去了,这些课题都是非常理性的东西,学起来难免有一定的枯燥感,在这样一个前提下,我们在这阶段的教学中就应当首先做好学生对美术的全面认识了解,不要让学生在懵懵懂懂中进入第一步的素描训练,进一步通过优秀的素描绘画中的赏析,让学生理解素描的概念,特别是对素描本质上的东西的了解,同时在素描静物的写生中,我们要时时处处注意学生兴趣的培养,比如一组多物体静物,一般都要涉及到对比,比如长与短、高与矮、宽与窄、粗与细、刚于柔……。在写生之前,这些特点我们可以想象成人的外貌形体特点,把无生命的静物当成有血有肉的人来表现,区分出他们的各自特点,这样我们在建立兴趣的时候就找到了一个建立点。总之在基础素描的学习中,学生应该有耐心、自信的心理,刻苦不畏困难的精神,同时对素描还要进行理论上的全面认识。这样才能打好学习美术的第一步。

高中美术教学以欣赏为主线,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全面发展。它的这一特点决定了艺术课堂教学说采用的方法有别于其他学科。高中的学生已经形成较独立的个性,有自己的主张,而艺术课也不是高考项目,学生对艺术课的学习态度大部分取决于教师。“亲其师,信其道”所以作为教师,上课要先抓住学生的心,学生接受我了,自然也就接受了我的课。

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参与十分重要。教师要特别注意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教学过程,勇于提出问题,掌握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注重自主,探究,合作式学习,让他们在学习中学会主动发展,同时还要让学生认识到不论是绘画还是工艺,不论是具体还是抽象都是美术家精心的构思并结合自己的思想感情和审美感受,按照自己和时代审美理想创造出来的;同时,美术家创作一件美术作品除了通过完美的外在形式提示某一特定的主题之外,往往还有更深层的内涵和更隐敝的意蕴是一种文化精神层面要求和体现美术作品的最高价值所在,也是时代、社会、民族精神的写照。如:青铜器和秦俑所体现中华民族精神;古希腊艺术所体现崇高理想与科学的精神;文艺复兴时期艺术品中的人文主义理想;中国山水画中的意境和神宗意识等,使学生对作品产生深刻理解,达到审美情感的升华。

艺术课是最让人心动的一门学科,它让学生在接受艺术熏陶的同时也轻松地接收一些本学科外的知识。可是艺术课尤其是美术,单一的欣赏内容,过分的知识化、理性化,学生的热情不会坚持很久,部分学生或者浮躁,或者我行我素。于是,一堂艺术课就成了尴尬的自习课或休闲课。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那单一的,枯燥的美术教学已远远不能适应当前的学生。作为美术教师我们应根据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根据学生自己的需要来设计美术课堂的教学,从而使每一个学生都在良好的情绪中通过丰富新颖的教学内容、方法等不断获取新知识。比如说《新的实验》这一课,关于电子科技所创作出来的美术作品,对于我们现在的90后学生来说早已不稀奇了,为了调动学生的上课胃口,我把这部分的内容改为另一种对于学生来说很稀奇的艺术——行为艺术,达到了我预期中的效果,学生都很感兴趣,听的也特别认真。

此外,我的课力求在一个轻松活跃的课堂气氛中完成,想要达到这个目的,课堂情况就必须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应变了,比如说:我所带的高一年有七个班级,每个班的情况都不一样,所以对他们所用的教学方法也不一样。一班的学生属于过分活跃类型,所以课堂上及时抑制他们过于兴奋的情绪是主要任务,否则会严重跑题;三班的学生又属于过分淡定型,所以三班的课要时不时的幽默一下,调动他们的上课情绪。让学生以开心轻松的上课情绪跟着我的教学思路和

教学设计

走,从而在不知不觉中把课堂知识掌握了,这对于我自己来说也有一些成就感,对以后的教学也更加有信心了。

在接下来的教学中,我会再接再厉,确立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以激发和维持学生的兴趣为主,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为核心,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美术”,让学生因为有“美术”而快乐。

针对我校高一美术新课程模块教学的一些现状,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我的反思如下:

首先,新课改对高中美术教师的综合素质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教师是美术教学活动的主体,扮演的是文化传递者的角色,其条件是“闻道在先”,“术业有专攻”。国家普通高中美术新课程标准中,为了实现美术课程各模块的教学要求,对教师的专业知识和教学能力提出了相应的更高要求,要求在高中担任教学任务的教师必须具备能开设3个或3个以上模块的知识结构和教学能力。因此,作为美术教师就要具备丰富的知识,广泛的了解和接纳来自不同时代、不同社会、不同艺术流派的美术作品,形成一种建立于世界文化基础上的审美文化态度。为了丰富教学内容,必须多种渠道接受美术信息。

其次,新课改对美术课堂的要求。为了激发学生对美术欣赏课的兴趣,调动课堂气氛,使学生尽快地投入到艺术作品中去,我认为,教师在教学方法上应有所突破,切忌千篇一律、作品分析避免面面俱到。如果每件作品都是“形象造型生动、构图均衡稳定、色彩层次丰富 ”之类的老套数,学生们便会感到枯燥乏味,这样的讲解不但达不到教学目的,甚至可能会适得其反,使学生产生厌学情绪,当然也就没有任何欣赏的意义了,更激不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在鉴赏模块中,常常要作一些诸如作者介绍、时代背景、作品意义的阐述。这还不够,还需要进行较深入的艺术分析,包括形式美要素和技艺处理方面的知识,只有学生感受和鉴赏美的能力得到实实在在的增强,才有可能更深刻的认识作品的内涵,只有使学生真正掌握了分析作品的方法才有可能从中受到启发获得感悟。应该鼓励学生参与教学过程,使他们在参与中从体验出发,运用比较的方法,积极开展对作品的评论,在活动中增强能力。

美术欣赏教育是以视觉欣赏为主,欣赏教学所需的范图和音像质量要精美,缺少必要的设备设施和辅助材料、资料,势必使美术欣赏教育的效果大打折扣。我具体做法是:利用学校的幻灯机、投影仪、等现代化手段,通过对图像的欣赏,比较(横向比、竖向比),提示、议论、提问,最后总结归纳。有的内容还可配放音乐。,如抽象画蒙特里安“百老汇的爵士乐”的欣赏等等。视听结合,如临其境,再辅以历史背景,作者生平及创作指导思想的介绍,加深对作品内涵的理解和作品效果的体验。

在雕塑模块的教学中,我结合具体情况开设了石膏雕塑,将教师讲解、示范、启发、引导和学生动手实践、思维拓展结合起来,开课过程中,我和学生之间有了很好的互动,学生之间也获得了充分的协作交流,模块结束时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艺术教育不会在短期内看到效果,但却是影响人一生的教育。我希望通过我的努力给学生的思想注入新的活力。

高中美术教学反思篇七

高中艺术教学内容以欣赏为主线,强调学生的“心到”、“眼到”,艺术教师在钻研教材、备课,设计教学模式,寻求教学方法时可能花了不少功夫,到了课堂上,有的学生对这部分内容感兴趣,有的对那部分感兴趣,如:中国古代绘画,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绘画和外国近代绘画,学生对这些内容喜好不同,在精力分配上悬殊很大,而女同学喜欢服装的多一些,到教学“现代服饰艺术”这部分内容时可能比较专注,“心”到是学生学习的内部驱动力,“心”到与不到,全*教师组织调度;整齐与否,决定最终的教学效果。艺术课原本是最让人心动的,艺术课(尤其是美术)单一的欣赏内容,教师力求“活”而有趣,但千变万化始终是一个欣赏,过分的知识化、理性化,学生的热情不会坚持很久,久而久之,部分学生“心”不到位了,“眼神”也走了,对于艺术课他们也就开始走过场,或者浮躁,再不然就是:你们上课,我行我素。于是,一堂艺术课就成了有板有眼的自习课或休闲课。高中教学不同于小学和初中,又说又表演的教学方式不太适合,“表演”课自然是不会出现的,偶尔的“故事会”也不能多用,“快乐的大本营”到了超级大班,拥挤的空间会让你窒闷得喘不过气来。到了这个时候,学生不用意志来控制自己,艺术课决不可能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由此可见,艺术课同样需要学生的意志介入和意志投入。

从现阶段来看,高中艺术课,尤其是美术教材缺少让学生“手动”的教学内容,实地考察参观应当另论。但在欣赏内容的基础上,多一部分实际操作的练习,教学内容活而丰富,更能满足多数同学的学习需求,极大地增强他们的学习兴趣。小学、初中有了动手实践的内容,大学里也有相关部分知识,而在高中阶段却出现“断层”现象。实际技能训练不是少部分参加艺术高考学生的专利。教育普及既然是面向全体学生,这部分内容就不能空缺。因为真正的知识,它的本身内涵是丰富的,也是全面的。大纲鼓励教师灵活机动,但这当中还得有一个“约定”尺度和纲要,否则又容易走形成“专业”课了。

当前,艺术课正走在“必修”的普及路上,不过它仍然是“调味”课,缺少不行,又不能将它提升到一定高度,教师在很多时候充当的是类似“变脸”一样的角色。许多教师认为,反正学校也不重视,评职最后,待遇最低,上艺术课没人会看得起,所以,在这样的环境下,教师创新意识不强。前几年,地理、生物课也非应试科目,教学景况和艺术课相差无几,但自从加盟理科综合考试科目起,成绩上去了,地理、生物教师一下也摇身变成升学考试举足轻重的显赫人物了。艺术课呢,还是那样……更多时候只能服从教学需要,为主课让路,在主课与主课的磨合中客串“润滑剂”、点缀物。最终主课丰收了,艺术课也未能实现“丛中笑”的初衷。显而易见,艺术教师在这当中的“色调”关系非常微妙。

看过高中老师美术教学反思的人还看了:

1.中学美术教学反思随笔

2.初中美术老师教学随笔

3.六年级美术教学反思随笔

4.小学美术教学反思随笔

5.谈初中美术教育教学反思

高中美术教学反思篇八

首先,教师专业知识不足,课堂教学模式单一。大多高中美术教师在学院中接受的专业技能训练多,美术史论、教学理论等内容的掌握则相对薄弱,因此,教学中出现的问题较多,比较普遍的是“讲授式”教学,就是只讲作品本身,而没有把作品放到当时的时代背景下,缺乏知识的系统性。

其次,学生对美术课的重要性缺乏应有的认识。在一考定终身的压力之下,非高考科目自然得不到学生的重视,因此有的课堂上,就出现学生做其它学科的作业或打瞌睡的情况。

再次,课时得不到保证,教学课时量少。目前,艺术课程虽走在“必修”的普及路上,但仍然是“小三门”。大部分高中美术课的开设安排,一般都为两周一课时,由于所隔时间较长,知识得不到系统的识记和理解,也就不利于学生把知识整体化和系统化。

纵观以上种种现状,高中美术教师应该面对现实,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从提高教师自身素养入手,转变教学观念,挖掘学科潜能,努力培养学生对美术的兴趣,积极探索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想方设法改变不良现状。

高中美术教学反思篇九

《高中美术新课程标准》中指出,美术是一种视觉艺术,在发展学生的视知觉,获得以视觉为主的审美体验,陶冶审美情操,提高生活品质等方面,具有其他学科难以替代的作用。著名艺术社会学家豪泽尔说过“人生来就是艺术家,但要成为鉴赏家却必须经过教育”。高中美术鉴赏课的开设,正是要让学生在面对古今中外优秀的美术作品时,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对美术作品的分析和评价,去理解艺术家的创作初衷和体悟美术作品中内在的精神涵义,从而提高艺术修养,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和启迪智慧,扩大视野,陶冶情操,促进身心健康发展。

然而在长期的教育环境或基于传统教育模式下,高中美术鉴赏课的教学现状并不乐观。

一、高中美术鉴赏课的现状与反思

(一)、教师创新意识不强,课堂教学模式单一。

大多高中美术教师从高等院校接受的专业技能训练多,美术史论、教学理论、艺术概论等知识方面则显得比较薄弱,对其它相关学科知识的了解更显溃乏。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只能照本宣科,就教材论教材,画下一个园,就跑那一个圈;此外,由于高中美术鉴赏课开设时间不长,对于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的研究尚处于探索阶段,可以借鉴的成功经验比较少。因此,教学中出现的问题自然就较多,普遍的现象就是大家熟知的“一言堂”,只注重教师的教法,忽视学生的学法;只注重书本知识的讲授,忽视课堂教学技能、教学方法的研究和探索,尤其忽视了教学内容与学生发展的关系。

(二)、学生对美术课的重要性缺乏应有的认识。

从当前的教育大环境来看,高中的应试教育还是大方向,其根基无法动摇,社会对学校升学率的关注和评价,家长对教学效果、学科成绩的关注和评价,学生对教师能力、教学效果的关注和评价,无一例外的与高考搭上线。结果是,非高考内容的的高中美术学科,自然得不到社会、家长和学生的重视。反映在高中美术鉴赏课的课堂上,就是好学生总想利用该时间做其他学科的作业,学困生真的就成了“学困生”,——上课就犯困。

纵观上述现状,我觉得,高中美术教师应该面对现实,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从提高教师自身素养入手,转变教学观念,挖掘学科潜能,努力培养学生对美术课的兴趣,积极探索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想方设法改变不利于教学的现状。

二、高中美术鉴赏课的教学对策

(一)提升教学理念,师生共同发展

新课程强调,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这就要求教师要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保持开放的心态,把学校视为自己学习的场所,把课堂看做提高能力的领地,在实践中学习,在探索中发展,不断对自己的课堂教学进行研究、反思,从而,不拘一格的去丰富课堂教学,把每一节课看做是通向典范的起点。以下是我在教学中总结的一点经验,拿出来晒晒,愿得到同仁的赐教。

我在上《外国近现代雕塑》这一课时,尝试性的作了以下教学设计:1、让学生在本课中选择自己比较感兴趣的作品,然后把兴趣点一致的同学分到一组,这样可以分成相应的若干组。2、由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各组鉴赏和讨论。3、请学生表达个人的感受和见解,发表对作品的评价。4、教师作鼓励性评价,对学生发表的不足之处加以补充或改正。5、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并在全班进行探讨。6、指导学生在课外搜集资料进行更广泛的鉴赏实践。在以上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要建立一个支持性的、宽容的课堂氛围,要鼓励每一位学生大胆的表达。对于高中生来说,他们虽然已具有一定的知识积累又有一定的生活经验,而且善于思考,但由于他们的生活经验不同,思考的角度不同,对于同一作品很可能产生各种不同的评价。又由于学生经验和能力所限,看法也许是幼稚或不全面,但只要他们是认真的,真实的感受,教师就应给予尊重和认可。

其次,教师要把自己作为学习的组织者和参与者。既要组织学生与学生的交流,又要主动而坦诚的与学生交流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同时也要能够承认自己的过失和错误。此外,还应该看到,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普及,学生学习的渠道越来越广泛,他们可以从网络上查找到很多相关的学习资料,因此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在课外去搜集资料,即可锻炼学生的学习能力,又可以扩大学生的视野。

(二)展示学科魅力,挖掘作品意蕴

美术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美术作品不仅存在于艺术殿堂和博物馆中,也存在于人们的生活中,其中不仅有绘画、雕塑等以观赏性为主的美术,更有如建筑、工艺设计等渗透到人类生活各个方面的实用性美术。因此,教师在教学之初,应让学生对美术的范畴和功能有一个比较全面的了解,使学生充分的认识到美术与生活的密切关系,以及美术对自身素养、能力、心理乃至整个人生的重要影响,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美术鉴赏课的积极性。另外,在鉴赏课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让学生认识到,不论是绘画还是工艺,不论是具象还是抽象,都是美术家精心的构思并结合自己的思想感情和审美感受,按照自己的和时代的审美理想创造出来的。同时,美术家创作一件美术作品,除了通过完美的外在形式提示某一特定的主题之外,往往还有其更深层的内涵和更深厚的意蕴,是一种文化、精神层面的要求与体现,是美术作品的最高价值所在,也是时代、社会、民族精神的写照。如青铜器和秦俑所体现的中华民族精神、古希腊艺术所体现的崇尚理想与科学的精神、文艺复兴时期艺术品中的人文主义思想、中国山水画中的意境和抒怀山河之美的情怀等,使学生对作品产生深刻的理解,达到审美情感的升华。

(三)提高教学艺术,增强学科魅力

教育家第斯多惠在教师规则中明确指出:“我以为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没有兴奋的情绪怎么激励人?没有主动怎么能唤醒沉睡的人?”日本教育家斋滕喜博称提问为“教学的生命”。因此,有效的教学提问可以指明学生的思考方向,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如在鉴赏元代王冕的《墨梅图》时,教师先设问:“画中梅花与生活中的梅花有何不同?”然后用多媒体展示,让学生通过比较,初步认识到画中梅花的艺术特色,——在画幅中间横斜出枝的一枝梅花,墨色点花,书法题诗。接着教师再用“画家为什么不用生活中所见的梅花的颜色,如红色、粉色来画呢?”、“画中的题诗与画中梅花有什么关系?”等问题引发学生思考,从而逐步领悟画家的创作意图,感受作者的胸怀和理想。继而再以“画家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情感和理想呢?”引导学生联想元代的历史背景,最终使学生领悟作品所体现的借物抒情、托物言志的艺术特色。

此外,好的艺术作品往往留有艺术遐想的空间,应当让学生展开合理想象的翅膀,自己去感受艺术的魅力。如在鉴赏外国现代绘画夏加尔的《我和我的故乡》时,就可以让学生随着作品中景象展开丰富的联想,跟随自己的想象,去感受那带有童话色彩的宁静而又祥和的梦幻气息,去体验那魂牵梦绕的思乡之情。教师只需把作者的生平和经历稍加提示即可。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也是现代教育教学中能提高教学效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教学艺术手段。如在鉴赏《二十世纪外国绘画》时,让学生对二十世纪的时代背景有较全面的了解是很有必要的。为了能更快更全面的让学生了解,采用多媒体技术是目前行之有效的教学手段。如把世界大战影片片段、工业革命的成果等进行播放和展示,既可以大大提高教学效率,又可以创设课堂情境,为接下来开展学生的自主鉴赏奠定了基础,无形中也加强了美术与历史、政治等学科之间的联系。此外,人们常说艺术是相通的。在美术鉴赏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恰当的引入音乐,也可以起到调动情绪、丰富感受、创设氛围的作用。如在鉴赏绘画作品《百老汇的爵士音乐》时,让学生鉴赏一段爵士乐;在鉴赏中国古代山水画时,可以播放着古乐《高山流水》,使学生的视觉、听觉乃至整个身心都得到美的感受和体验,继而能帮助鉴赏者对作品作出更准确的鉴赏和评价。

总之,要改变当前高中美术鉴赏课中尚存的不良现象,就应该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引下,正确要树立“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勇于和善于挖掘学科中有益于学生健康发展的因素,探索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激发和强化学生对美术学科学习的兴趣,使学生能积极地与教师一起遨游于璀璨的艺术海洋里,共同感受、探讨和鉴赏,使美术鉴赏课成为学生与教师共同感受美、领悟美的一段又一段美妙的时光。

高中美术教学反思篇十

当前,我国中小学生课业负担十分沉重,而高中教育由于受当前我国考试制度、升学制度的影响和制约,学生的课业负担更是到了不堪其负的程度。我们可以看到,在初中美术学习中,多数学生对美术的学习尚有着较浓厚的学习兴趣的。相对体育、音乐学科来说,美术要求学生的天赋没有那么的高,只要有兴趣,胡乱涂鸦两笔都可以是作品。而在小学和初中阶段他们都有丰富的课余时间来满足自己的兴趣和爱好,到了高中阶段则不然,目标只有一个,“挤过独木桥,走进象牙塔。”为了应对高考,他们已经没有多余的时间来满足兴趣了。沉重的课业压力只会让学生产生厌学、弃学的心理。故而,激发学生对美术欣赏课的兴趣,使其乐学、爱学是高中美术教师首要之举。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引导学生进入知识殿堂的向导,一旦学生对某事有兴趣,心理上就会处在一种亢奋状态,学习起来便感到其乐无穷。要在课堂教学中吸引学生,首先要使所选择的美术作品能形象地吸引学生,并在情感上打动学生,引起学生的兴趣。

例如欣赏《米罗维纳斯》时我是这样导入课题的:“在西洋美术史上有三双最美丽的手,请同学们猜猜是哪三双手?”这设疑就如一石激起千层浪般大家都“骚动”起来了。紧抓住同学们迫切想了解的答案心理,屏幕上分别展示三幅作品中手的局部放大图,“下面请同学们猜猜,这三双手分别是谁的呢?”——“圣母玛丽亚、蒙娜丽莎、米罗维纳斯”。“再请同学们想想,为什么这三双手被誉称为西方美术史中最美丽的手呢?”——这三双手性质不同,感受也迥然有异。圣母玛丽亚的手,是一般的手,代表天下母性的手,具有着神圣、慈爱的共性;蒙娜丽莎的手,是个别的手,只属于达芬奇笔下十六世纪意大利贵妇人的手,有着“丰满”、“优雅”、“柔美”的个性;米罗维纳斯的手,则是想象的手,是肉眼看不到的,只有用心灵去想象。虽然维纳斯没有视觉的手,但我们相信,会在每一位站在她面前的观众的心目中,为她创造出一双最美丽的手……。

?米罗维纳斯》是许多学生都熟悉的一尊世界闻名的塑像,这从古代残迹中留下的艺术精品虽不完整,但在艺术上却又被看成是完美的典范,维纳斯究竟美在什么地方?这些知识学生似懂非懂。因此,面对这既熟悉又陌生的女神,学生从审美上会产生一种迫切想了解的“冲动”。为了引起学生对作品的关注,课堂讲解中可适当穿插一些与作品或作者有关的趣闻轶事。如:从19世纪以来,各国选美的标准均为据米罗维纳斯的尺寸。故而有人戏言,维纳斯是人类选美最早的“世界小姐”;维纳斯失去的两只手臂的原来姿势究竟是怎样的呢?“右手拿着苹果呢?还是拿着别的东西?”“左手举多高,伸多远?弯曲到什么程度?”“眼睛和手的关系如何?”“她的手在干什么?”这么多的复原图中到底哪个复原方案是正确的呢?还是觉得无论哪个方案都没有现在的断臂维纳斯更美、更动人,更接近艺术本质。因为她是艺术家与大自然和时间共同创造的绝无仅有的杰作。

有的美术作品画面是情节性的,教师如果仅从构图、色彩、线条等形式美因素去分析,学生是不太愿听的。此时教师可从美术作品的“情节”入手,激发学生的兴趣。学生一旦被带入情节,情节过程会引起他们的关注,被情节中冲突所吸引,并占有整个心灵,情节外的思维活动被抑制。

?最后的晚餐》是文艺复兴时期大师达芬奇的名作,学生大多知道犹大出卖耶酥的故事,壁画中13个神态各异的形象吸引了学生,谁是叛徒犹大?这是学生最关切的。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观察作品中的各个人物,以“找出叛徒”为任务来进行展开。向学生说明作品画面紧紧地抓住了原来传说中耶稣对门徒说的一句话:“我实实在在告诉你们,你们当中有一个人要出卖我了”,来刻划十二个门徒听了这话后所表现出来的不同的神情和性格特征。作品中犹大的面孔整个是黑暗的,由于惊慌失措,犹大身不由主地向后倾,同时死死地抓住他的钱袋。与犹大恰成鲜明对比的是坐在中央的耶稣,态度安详,从他背后窗户中射进来的夕阳光辉,是他的形象更加突出。耶稣和犹大,一个崇高,一个卑鄙,对比十分鲜明。在欣赏地过程中如果教师再辅以介绍艺术家创作过程有趣的情节,定会吸引学生,激起他们欣赏的极大兴趣。

应该说每一幅美术作品、每一位艺术家的后面都有许多情节可以发现。教师在教学中应懂得利用学生的好奇心理,通过多媒体手段或问题的设置创设各种有利于教学的情境,以各种新奇的手法去激发学生学习美术欣赏的兴趣。

分享到:
赞助商AD位
个性签名:无意影响世界,但求安顿自己。
近期热门
赞助商AD位
格言警句:天下本无事,庸人自扰之。
本站最新文章
本栏图文推荐
赞助商AD位
格言警句:天下本无事,庸人自扰之。
网站首页|关于本站|网站地图
趣历史感谢每一位喜欢本站的人,欢迎将本站分享给你的朋友!历史知识尽在 ─ 趣历史!
本站部分内容来源于互联网,若无意侵犯您的权利,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鲁ICP备2021008856号-18 Copyright © 2021-2024 趣历史 www.028gtxx.cn 版权所有
DOW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