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记忆力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衰退,写作可以弥补记忆的不足,将曾经的人生经历和感悟记录下来,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忆。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范文吗?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介绍一下优秀的范文该怎么写,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小学数学六年级教学设计篇一
教学重点:
能准确描述平移,旋转,轴对称的过程
教学难点:
能利用所学知识设计漂亮的图案
教学方法:
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教具学具花瓣图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人入胜。
欣赏奥运会会徽,提问与之相关的常识;上网浏览部分历届奥运会会徽,思考这些图案的设计各有什么特点并交流感受。
二、合作探究、自主探索
1.引导学生分析花瓣图案是如何由简单图形a经过图形变换得到的,
2.操作演示
(1)演示四花瓣的作图过程,教师讲授四花瓣图案形成的基本知识;
(2)学生自主学习具体的操作步骤;注意将语言叙述完整,括号中是几个关键词。
小结:图案的设计可能是一种方法的连续使用,也可能是几种方法的组合使用。
3、合作探究书本37页(2),在交流讨论的基础上,通过演示让学生搞清做图的方法和关键。
三、尝试创作
2.请用基本的几何图形(如直线、射线、线段、角、三角形、四边形、多边形、圆、圆弧等),为班级“学习专栏”设计一幅题为“保护环境人人有责”的报头图案3作品互评展示学生所画的图案,就创意和构图进行自评和他评。
小学数学六年级教学设计篇二
教科书第105页-------106页,例3。练习二十三第7,8题。
1,知识目标:使学生认识环形,理解和掌握计算环形面积的方法。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逻辑思维及动手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
3,思想目标:通过对知识的学习,使学生了解环形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提高学生的生活能力。
掌握环形的解答方法,会计算有关环形的应用题。
掌握环形的解答方法,会计算有关环形的应用题。
设计意图:师生共同动手操作,直观演示。
1,引导学生画环形,剪环形,认识环形的特征,加深理解。
先画一个大圆,在大圆内再画一个同心圆,动手剪下小圆。
2,观察:剩余部分是什么图形?
3,通过刚才的动手操作,你认为这个图形的面积应该和谁的面积有关?
4,我们把像这样形状的图形叫环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种新的图形,圆环。
板书课题。
1,提问:在日常生活中,你都在哪见过环形?
介绍几种剪环形简便,快捷的方法。
2,进一步加强学生环形特征的认识,深化概念。
设计意图:充分调动学生的主体积极性,让学生来提问,并让学生回答所问的问题。
提问:环形中的大圆和小圆是什么关系?
学生:动脑思考后回答自己想了解环形的其他有关知识。
学生利用所学知识结合实际,解决实际问题。
回答:大圆面积-小圆面积
讲述:(1)这种方法行吗?能求出环形面积吗?
(2)现在就利用这种方法,算一算你们刚才自己剪出的'环形的面积。
(3)想一想,你们都需要知道什么条件?
师:我也剪了一个圆环,你们愿意帮助我计算出这个圆环的面积吗?
出示例题,规范解题过程。
图:
提问:你们有多少人用的是这种方法?还有其他方法吗?谁愿意把你的好方法介绍给大家。
方法2:
提问:谁知道他是根据什么做的?
教师:看来这两种方法都可以求出环形的面积,你愿意选择哪种方法?与同伴相互交流。
3,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实际练习。
设计意图:利用生活中的一些物体,进行实际测量计算,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小学数学六年级教学设计篇三
1.理解以“和倍”问题为基础的分数应用题的解题思路.会列方程解答此类应用题.
2.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
3.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理解应用的数量关系,找到题目中的等量关系.
教学难点
找准题中的等量关系.
教学过程
一、复习。(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
1、果园里有苹果树x棵,梨树的棵数是苹果树棵数的3/4。梨树有|棵。
苹果树和梨树一共有()棵。
2、饲养小组养了黑兔a只,白兔的只数是黑兔的5倍,白兔有()只;黑兔和白兔一共有()只。
二、生活引入.
1.老师说:你能解决这个问题吗?通过今天知识的学习,你们就能知道了.
2.板书课题:分数除法应用题。
3、学生读题,理解题意弄清谁是单位”1“,画出线段图.
4、分层指导。
思考:(1)根据我和杨莹的年龄和是42岁这个条件找到它的等量关系吗?
5.学生练习,集体订正,说明思路。
三、尝试练习
(一)出示例3
例3.饲养小组养的白兔和黑兔共有18只,其中黑兔的只数是白兔的.白兔和黑兔
各有几只?
1.读题,理解题意弄清谁是单位”1“,画出线段图.
2.小组回答:
(1)根据饲养小组养白兔和黑兔共有18只这个条件找到它的等量关系吗?
(2)根据黑兔的只数是白兔的这个条件,可以把谁设为?白兔、黑兔的只数用含
有的式子怎么表示?
3.学生练习。
4.学生打开书本对答。(65页)
解:设白兔的只数为只,黑兔的只数是.
白兔只数+黑兔只数=总只数
答:白兔有15只,黑兔有3只.
4.教师提问:这道题还可以怎样列式?
18÷(1+)什么意思?
(二)写出下面应用题的等量关系,只列出含有未知数的等式,不解答.
1.商店运来苹果和沙果350筐,其中沙果的筐数是苹果的,苹果和沙果各有多少筐?
2.商店运来的苹果比沙果多60筐,其中沙果的筐数是苹果的,苹果和沙果各有多
少筐?
教师归纳:今天学习的应用题在解答时要根据分率句确定单位”1“,把单位”1“设为.
另一个数就是几分之几.根据已知条件列出方程解答.
四、巩固练习.
(一)变式练习
(二)对比练习
1.李明家九月份用水18吨,十月份用的水是九月份的,九月份和十月份一共用水多
少吨?
(三)选择练习
果园里苹果树和桃树共350棵,其中苹果的棵数是桃树的,桃树有多少棵?
解:设桃树有棵.
a.b.
c.d.
五、质疑总结.
1.用方程解这类题的关键是什么?
2.用算术方法解答时应注意什么?
六、板书设计
分数除法应用题
解:设老师的年龄是岁.
......老师年龄
答:老师30岁,杨莹12岁.
小学数学六年级教学设计篇四
人教版小学美术五年级上册第三课《美丽的纹样》。
二、【教学目标】
2、技能目标:尝试设计一组美丽的适合纹样;
3、情感目标:通过欣赏和设计适合纹样,提高学生的审美、设计能力以及美化生活的能力。
三、【制定依据】
1、内容分析:
《美丽的纹样》是人教版小学美术五年级第九册中的一节造型表现及设计应用课程,主要是学习“适合纹样”的相关知识。在新课程中对于五年级的造型表现及设计应用的教学目标有明确要求:“运用对比与和谐、对称与均衡、节奏与韵律等组合原理,了解一些简单的创意,设计方法和媒体的加工方法,进行设计和装饰,美化身边的环境。”基于以上要求,我将本课的教学重点设计为:通过欣赏,了解什么是适合纹样,从而尝试设计出新颖、美观的适合纹样。将本课的教学难点设计为:学习基本骨架的绘制,掌握适合纹样的制作方法。
2、学生实际:
学生通过二、三、四年级对“二方连续”、“四方连续”以及“对称图案”的学习,在造型表现及设计应用领域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在此基础上安排“适合纹样”的学习是十分合理的,符合循序渐进的认知规律。
四、【教学准备】
教具:课件、填图游戏稿,示范工具;
学具:直尺、自己喜欢的作画工具等。
五、【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师:同学们,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些漂亮的图片,你们边欣赏边思考:你看到了什么?发现了什么?指名生回答。
2、师:同学们讲得很棒,总而言之这些简单的图案经过组合以后,就变得非常美丽,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就是《美丽的纹样》。
(二)探索学习
1、了解适合纹样:刚刚我们欣赏的图案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去掉了他们的外型以后,里面的图案形成的形状仍然跟外面的形状一样,也就是说这些图案都非常适合他们的外型,我们把这样的图案叫做适合纹样。
2、适合纹样有多种组织形式,请大家看图片,看看有哪些形式?(开火车答)
3、师总结:离心式:它的特点是图案由中心向四周发散,用手势比划一下。4、学生尝试介绍向心式、离心向心结合式、旋转式、综合式以及均衡式:
5、师提示:均衡式这种样式比较特殊,前面几种形式都是有一定的规律的,而这种形式是不规则的,他在视觉上给人一种平衡的效果。
(三)欣赏启发
1、早在远古时代,我们的祖先们就已经将适合纹样运用于生活中了,请大家欣赏课件中的图片。
2、请你想一想,适合纹样在我们的生活中还常常运用在那些地方?(生举例,师课件展示适合纹样在生活中运用的图片若干)
3、欣赏了这么多精美的图片,我想大家一定很想知道怎样来制作这些美丽的纹样,下面我们就一起来了解适合纹样的制作方法:师向大家介绍三个步骤:定尺寸、定外框、定基本骨架线。
4、学生思考,并说一说怎样制作基本骨架线?
师小结:可以用对折的方法,也能用尺子量中点的办法定基本骨架线。
(四)尝试练习:
师:同学们一定很想展示一下自己的身手吧?下面就请你设计一幅适合纹样。要求:
1、先选好某种外形,再根据外形设计填充图案;
2、利用前面学过的对比色或邻近色知识来装饰适合纹样。
(五)评价小结
1、学生介绍自己的作品(从图案、组织形式、色彩等方面来介绍);
学生互相评价。
2、教师点评、小结
同学们的图案设计得非常精彩,相信你们这些小设计师,以后一定能让我们的世界变得更美。
(六)拓展延伸
课后请同学们尝试用电脑绘画中的画图软件,制作适合纹样。
小学数学六年级教学设计篇五
教材第9页例5、练一练,练习二第5~9题。
使学生进一步认识体积的计算方法,能根据不同的条件求圆柱的体积,学会计算圆柱形容器的容积,井能应用于实际求出所容物体的重量。
计算圆柱形容器的容积。
根据不同的条件求圆柱的'体积。
(1)底面积3平方分米,高4分米;
(2)底面半径2厘米,高2厘米;
(3)底面直径2分米,高3分米。
追问:圆柱的体积是怎样计算的?(板书:v=sh)
提问:什么是容积?它与物体的体积有什么区别?我们是按什么方法计算容积的?
我们已经学习过圆柱的体积计算,知道了容积和容积的计算方法。这节课,就在计算圆柱体积的基础上,学习圆柱的容积计算。(板书课题)
出示例5,读题。提问:这道题求什么?你能计算它的容积吗?请大家仔细看一下题目,解答这道题还要注意些什么?(统一单位或改写体积单位,取近似数)指名学生板演,其余学生做在练习本上。集体订正,说明每一步求的什么,怎样求的。同时注意是怎样统一单位和取近似值的。
1.做练一练第1题。
指名两人板演,其余学生分两组,每组题做在练习本上。集体订正。
2.做练一练第2题。
让学生在练习本上完成。指名学生口答算式,老师板书。结合让学生说一说是怎样想的。
3.口答练习二第6题。
让学生默读题目。提问:第(1)题怎样想?求出了容积怎样求第(2)题?为什么?
4.做练习二第9题。
让学生做在练习本上:指名口答算式或方程,并让学生说既怎样想的。
课堂作业:练习二第7、8题。
家庭作业:练习二第5、6题。
小学数学六年级教学设计篇六
教学目标:
使学生比较系统地掌握分数应用题的解答方法。弄清稍复杂的分数应用题是从基本题扩展而来的,抓住关键提高学生的辩别能力。
使学生能够正确地选择适当的方法解答分数(百分数)应用题。
教学过程:
指导学习例题
基本复习
谁能根据这两个已知条件提出简单的用分烽解的问题并列出相应的算式。(水彩画是蜡笔画的几分之几?50/80;蜡笔画是水彩画的几分之几?80/50)
稍复杂分数应用题的复习:
根据上面已知条件,教师提出“蜡笔画比水彩画多几分之几”谁会列式并算出结果?(学生列式教师板书(80-50)÷50=3/5)如果提出“水彩画比蜡笔画少几分之几”又该怎样列式?结果又是多少?学生列式教师板书(80-50)÷80=3/8)
提问:解答以上问题列式的关键是什么?关键弄清哪个量是哪个量、哪个量比哪个量多(少)几分之几。“是”和“比”后面的量就看作单位“1”的量做除数,前面的量则做被除数。
稍有变化的复习题:根据上面总结的解题关键,我们来讨论下面两个问题。(教材111页的两道小题,可一一出示后让学生列式解答。)
总结解答方法:
找准题中单位“1”的量。
看单位“1”的量是已知还是未知。(单位“1”的量是已知就用乘法解答,否则可用方程解)
单位“1”的量×几分之几=几分之几的量
完成教材111页例4的“想一想”:
教师强调说明解题方法一样。因为这里的分数与百分数都是表示两个数的相除关系,实质是一样的,只是形式不同,如最前面的基本题中最后结果要化成百分数。
3.巩固练习
只列式说得数
完成教材113页的“做一做”。
小军看一本240页的书,第一天看了全书的1/5,第二天看了全书的1/4。
1)240×1/5求的是()。
2)240×(1/4-1/5)求的是()。
3)240×(1/4+1/5)求的是()。
4)240×(1-1/4-1/5)求的是()。
解答下面各题
光明学校的男生数占全校学生的33%,比女生少170人,女生有多少人?
(此二题可供班级中优等生解答,对学习有困难的同学可做教材练习二十八第一题。)
4.全课总结(略)
小学数学六年级教学设计篇七
六年级下册《有趣的平衡》教学反思《有趣的平衡》是本册书上设计的三个主题鲜明的综合应用活动这一,其目的是让学生综合应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问题进一步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获得运用数学解决问题的思考方法,从而培养学生研究和解决问题意识和能力。本课就是学生在掌握了比例知识的基础上设计的。在本节课的教学上,在上课之前教师就要求学生每四人小组合作制作实验用具,学生自己动手,找一小段粗细均匀的长木条,在木条上打孔(均匀),找出中点,然后拴绳子待用。课中,提出小组合作要求和活动步骤,使整个活动规范有序。然后通过学生填入表格中的数据,直观分析得出结论:左边的刻度数乘棋子数=右边的刻度数乘棋子数,并强调每个环节的一些重点要求,使学生理解后再操作,取得好的效果。这节课之所以成功,有以下几点:
1、功夫体现在课外,本节课是一个操作性很强的活动课,课前学生的准备非常重要,本节课准备比较充分。
2、课中探究,教师没有包办代替,而是提出活动要求后,适时给予指导
本节课也有不足:就是没有很好地运用反比例知识进行扩展。同时教学中,我也发现少数学生不认真,缺少与同学合作意识,对数学知识的应用有难度。
[六年级下册有趣的平衡教学反思]
小学数学六年级教学设计篇八
教学目标:
1、在操作、探究活动中,逐步理解一个整体,建立单位“1”的概念,理解分数的意义。
2、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应用意识。
3、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进一步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l教学重点:
理解单位“1”和分数的意义。
l教学难点:
理解单位“1”和分数的意义。
l教学准备:
教具准备:自制教学课件
学具准备:小棒、练习纸
l设计意图: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在课前通过与学生的谈话引出分数后,短短的一句“关于分数,你已经知道了什么”唤起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找到了新知与旧知的链接点,接着又借助媒体教学手段向学生介绍分数的由来,适时渗透了数学文化思想。使学生的思维开始了“起跑”。
作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我力求引在核心处,拨在关键处,让学生自主探究、补充概括,借助于课堂这个思维“运动场”,不着痕迹地引导学生理解分数的真正含义。从引导学生“起跑”到“加速”,最后“冲刺”,水道渠成,促使每个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
l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通过师生之间的谈话引出分数。
2、关于分数,你已经知道了什么?
3、提出要求:
二、分数的产生
1、板书课题
师:课前我们一起聊到了分数,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来认识分数。
师:你知道古人是怎样表示分数的吗?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三、理解分数的意义
1.理解一个整体
(1)、找出各种材料的1/4。
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些材料,你能分别找到它们的四分之一吗?
师:那就请同学们开动脑筋,分一分、涂一涂,找出它们的1/4。
然后同桌之间说一说,你是如何找到它们的1/4的。听明白了吗?
(2)、汇报交流
教师进行规范:
生:我把正方形平均分成4份,这样的一份就是这个正方形的1/4。
生:我是把这条线段平均分成4份,这样的一份就是这条线段的1/4。
突出整体:
师:这里的1/4是如何得到的呢?
生:我把4个苹果平均分成4份,这样的一份就是这个整体的1/4。
师:这是他的想法,还有不同想法吗?
生:把4个苹果看作一个整体,平均分成4份,这样的一份就是这个整体的1/4。
师:说得不错。只要把这4个苹果看作一个整体,平均分成4份,这样的一份就是这个整体的1/4。
进行知识迁移:
生:我是把8个三角形看作一个整体,平均分成4份,这样的一份就是这个整体的1/4。
(3)小结:
提问:刚才我们在不同的材料里找到了四分之一,找的过程中有什么相同的或不同的地方。
不同点:材料不同。
跟进:但我们都把这些材料看成了一个整体,这个整体可以是一个物体也可以是多个物体。
相同点:都是把这个整体平均分成4份,表示了这样的一份,得到了这个整体的四分之一。
2、理解单位“1”。
(1)深化理解一个整体
学生自主创作:
师:现在,老师为同学们准备了一些小棒。同桌合作,任选一些小棒,分一分、找一找他们的1/4。开始吧。
交流汇报:
师:你用几根小棒表示1/4?你把几根小棒看作一个整体?你能说说这个1/4的含义吗?(多说几个)
学生说4根小棒、8根小棒,师:4根小棒、8根小棒都可以看作一个整体
(2)揭示单位“1”。
师:说的真好。在数学中,通常把一个整体叫做单位“1”。把单位“1”平均分成4份,这样的一份可以用1/4来表示。(板书单位1)
师:如果一个菠萝用三分之一表示,他是把什么看作单位1呢?——果然如此。
师:如果2个橘子用五分之一来表示,她的单位1,又是多少呢?你是怎样想的?
师:同学们真是了不起!已经能很快地找到单位1了。
3.理解分子、分母的含义
(1)、找其他分数
那就请同学们动手涂一涂,用阴影表示出这个分数,并把这个分数写在下方,再和你的同桌说一说这个分数的含义。
(2)、汇报交流
师:谁愿意和大家交流一下你所找到的分数?
生:把4个苹果看作单位1,平均分成4份,这样的2份就是2/4。
(3)比较:
师:在刚才同学们动手涂一涂,写一写的时候,老师发现,有些同学找到了,这几个分数。(课件使用说明:点击课件出现:
师:观察这些分数,你发现了什么?
生:分母都是4
师:为什么分母都是4呢?
生:因为都是平均分成了4份
师:把什么平均分成4份?——单位“1”。
师:要是单位“1”平均分成5份,分母是几呢?——5。平均分成6份——分母就是——6。
师:分母其实就是表示——平均分的份数
师:同学们的观察力可不一般呐。还有什么发现吗?
生:分子各不相同,都差1
师:分母为什么会不一样呢?
生:取的份数不同
师:平均分成4份,取这样的一份就是1,两份就是——2,三份就是——3
师:分子其实就是表示——取的份数
师:同学们不仅观察能力强,分析、概括能力也很出色。
4.揭示分数的意义。
(1)逐步理解分数的意义
师:我们通过动手分一分,涂一涂等方法已经认识了很多的分数。
现在老师再写一个分数5/9,你能说说它的含义吗?
生:把单位“1”平均分成9份,这样的的5份,就是单位1的5/9。
师:已经会用单位1来说了,真好。谁也愿意来试一试呢?
生:把单位“1”平均分成9份,这样的的5份,就是单位1的5/9。
师:说的真好。如果不是平均分成9份,板书5/(),那么它的含义是什么呢?
生:把单位“1”平均分成很多份,取这样的5份,就是5/()。
师:很多份可以是几份?——2份,3份……
师:我们可以用一个词来表示(板书:若干份)
师:如果取的份数也不是5份了,板书()/(),那么这个分数的含义是什么呢??
生: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取这样的若干份,就是()/()
师:可以取这样的一份,也可以取这样的……几份。
小结:像同学们所理解的,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这样的一份或几份都可以用分数来表示。(板书)这就是我们今天所学的分数的意义。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2)理解分数单位
师:分数和整数一样,也有计数单位。像这样表示其中一份的数我们叫做分数单位。
1/4,2/4,3/4,4/4的分数单位就是——1/4
师:5/9的分数单位?
生:1/9
师:5/99
生:1/99
师:()/1000
生:1/1000
师:老师都还没说分子呢,你怎么就知道分数单位了?
生:分数单位就是表示一份的数
师:也就是说一个分数的分母是几,这个分数的分数单位就是——几分之一
师:那3/4里有几个这样的分数单位呢?5/9里有几个这样的分数单位呢?
5.总结: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合作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
四、练习巩固。
师:看来同学们的收获还真不少。请同学们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分数。
1.填一填
(1)说说3/5的意义
(2)同意吗?
(3)3/8的分数单位是多少?有几个这样的分数单位。
2、点击生活
哪位同学愿意来读一读,并说说其中分数的意义。
(1)、我校五年级学生约占全校学生的1/6
(2)、长江约3/5的水体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
师:还有几分之几的水体没受污染呢?
师:受污染水体多还是没受污染的水体多?——怎么想的?
师:有什么想说的?——要保护环境
师:看来同学们很有环保意识。那你希望,长江受污染的水体占长江水体的几分之几呢?
师:大家都有美好的希望,那就让我们拿出实际行动,共同来保护环境。
(3)、姚明的头部高度约占他身高的1/8
师:我们的身体中还蕴藏着很多分数,有兴趣的同学课后可以去查一查资料。
五、总结全课、质疑问难
师: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问题?
小学六年级数学《分数的认识》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搜索文档
小学数学六年级教学设计篇九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第29页的例8及相关练习。
1、理解一个数连续除以两个数,改成除以这两个数的积的算理。
2、理解一个数乘以一个数的多种简便算法的算理。
正确、合理地进行简算,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情感态度:通过灵活、合理的简便算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重点:使学生理解除法性质及其乘、除法的多种简便算法的算理。
难点:选择合理的简便算法。
一复习导入:
1、听算:24×5=25×4=8×125=20×5=
1250÷125=560÷56=等。
2、复习减法性质:板书:a—b—c=a—(b+c),逆运用:a—(b+c)=a—b—c。
3、课件出示情境图,引入新课。
二、探究学习新课。
(一)除法性质。
(1)审题,找出已知条件和问题。
(2)按照老师要求列综合式解答。
方法一:先求每个小组购买树苗用了多少钱?方法二:先求一共买了多少棵树苗?
1250÷25÷51250÷(25×5)=50÷5=1250÷125=10(元)=10(元)
答:每棵树苗10元钱。
(3)引导学生观察两种解法,初步发现:1250÷25÷5=1250÷(25×5)。
2、出示29页的例8的问题(2):每支羽毛球拍多少钱?
(1)问:要解决这个问题,需要哪两个条件?(让学生在例题中找,指名回答,师据生回答在例题中划出。)
(2)放手让学生小组合作探究,列式解答。
(3)指名汇报,师板书如下:
330÷5÷2330÷(5×2)=66÷2=330÷10=33(元)=33(元)
再次发现:330÷5÷2=330÷(5×2)。
(4)出示:240÷5÷6()240÷(5×6),810÷27÷3()810÷(27×3),让学生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符号。
3、引导学生观察、比较这几组算式的左右两边各有什么特点?
4、小组讨论,归纳概括规律。(课件出示文字,师据生回答板书字母公式。)
5、练习:怎样简便就怎样算。
2024÷125÷81280÷16÷8640÷5÷64630÷(9×5)
(二)一个数乘以一个数的多种简便算法。
1、再看例8。出示(1)王老师一共买了多少个羽毛球?
(1)找出所需条件,放手让学生列出算式,板书:12×25。
(2)小组合作探究,寻找不同的简便算法。
(3)启发、引导学生想出这种算法:
12×25=12×100÷4=1200÷4=300
2、再看例8,师在例题里划出“还买了25筒羽毛球,每筒32元,”问:根据着两个条件,又可以提出什么问题?(买羽毛球一共花了多少钱?)
3、放手让学生自己列式解答,然后把不同的算法板书。
三、巩固练习。(略)
四、课堂总结。
五、作业布置。《新课堂》第17页的习题。
教学反思:
除法运算性质是在学生学习了加法、乘法运算定律和减法性质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让学生理解并掌握“一个数连续除以两个数,可以用这个数除以两个除数的积。”是教学的重点,而学习这个运算性质的目的是为了学生能更简便灵活地进行计算,因此我有意识地强化了“根据算式特点灵活运用除法运算性质进行简便计算。”这也是本课的难点。为了突破重难点,我在设计时作了这样的处理:
1、教学中渗透学习方法的指导。
因为有减法性质的基础,我认为学生应用类比迁移能够比较自然地想到除法的运算性质,所以我依托“类比迁移”的数学思想,以“半放半扶”的教学思想,和有意识地合理处理教材,联系学生的`知识实际和生活实际(解决生活中的问题等),引导学生展开自主探究。采用这种教学思路的更多意义在于渗透一种“学习方法”,这对培养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应该是有帮助的。
2、有意识地强化了“要根据算式特点合理选择方法灵活计算”这一数学思想,并将这个难点分散与各个环节。如在(1)新授环节,解决例题时,引导学生按要求想出两种方法(方法一:1250÷25÷5方法二:1250÷(25×5)),引导学生比较后有意识地追问,如果让你选择一种,你会选哪一种?为什么?引导学生初步体会可以根据算式中的数据特点,灵活选择简便的方法进行计算。(2)练习设计中渗透和强化在巩固除法运算性质的同时,用你认为最合理的方法进行计算。
3、注意了解答应用题的学法指导。如学习例8时,通过引导学生:
(1)由问题找条件;
(2)由条件提问题等方式引导他们学会审题,在此基础上,再由学生选择方法列式解答。与此同时,还注意了引导学生按照不同思路寻求应用题的不同解法和计算题的不同简便算法,既拓展了学生的思维,也培养了运用知识的灵活性。
不管对教材和学生的理解是否到位和准确,也不管教学环节的设计是否合理,要上好一节课还在于课堂节奏的有效把握。本课现场教学是有遗憾的。
2、过高估计了学生的能力,导致浪费了不少时间。如补充例题:“要求学生按照老师给出的思路列综合式解答”就是这样。
3、由于时间问题,未能按预定设计完成巩固练习。
一节原本可以上得很轻松自如的课却出乎意料地变成紧张急促,着实值得自己反思。有遗憾就会有收获,“追求课堂实效,重视课堂节奏。”还需要在平时不断历练。
小学数学六年级教学设计篇十
1、使学生认识扇形统计图,进一步明确扇形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体会各种统计图的特点,初步学习选择合适的统计图表示数据信息。
2、使学生能根据绘制出的扇形统计图分析数据所反映的一些简单事实,能作出一些简单的推理与判断,进一步认识统计是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策略和方法。
3、使学生在学习统计知识的同时,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体会各种统计图的特点,学会选择合适的统计图。
一、基础训练,引入新知
1 、复习旧知。
提问:在简单的统计里我们学习过哪些知识,其中条形统计图和
折线统计图各有什么特点?
2、引入新课。
呢?这就是本节课要学习的内容。
二、探究体验,获取新知。
1、议一议。
出示例1的扇形统计图。问:这个统计图上都有什么特点?
出示讨论提纲:
(1)圆代表( );
(2)扇形代表( );
(3)扇形的大小反映( );
(4)各个扇形所占的百分比之和为( )。
根据学生回答小结:扇形统计图能清晰地反映出各部分数量与总数量之间的关系。
2、算一算。
出示信息:我国国土总面积是960万平方千米。
你能用计算器算出各类地形的面积分别是多少吗?请算出,并填入中。
三、变式拓展,自主建构。
比一比。(练一练)
我国的国情,地大物博,人口众多。和世界比一比,你有什么想法?
学生交流。教师相机进行国情教育。
四、当堂检测,评价反思。
1、练习一第1题。
提问:每个统计图里的圆表示什么?各个扇形部分表示什么意思?引导学生对两个统计图中的项目进行具体的比较,再交流。
2、练习一第2题。
引导学生观察扇形统计图,并估计各扇形区域与花生米果盘区域的大小关系,用百分数表示各部分。
3、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对扇形统计图有了哪些认识?扇形统计图有什么特点?
4、课堂作业
练习一第3题。
小学数学六年级教学设计篇十一
教学内容:
教材有关成数的内容
教学目标:
结合具体事物,经历认识成数、解答有关成数实际问题的过程。
1、了解成数的含义,会解答有关成数的实际问题。
2、对成数问题有好奇心,获得运用已有知识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
教学重点:
理解成数与分数、百分数的关系
教学难点:
解决有关成数的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商业上与百分数有关的术语是折扣,你知道农业上与百分数有关的术语是什么吗?
农业收成,经常用成数来表示,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研究成数的相关问题。
二、探究体验,经历过程
1、成数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十分之几,通称几成。
例如,一成就是十分之一,也就是百分之十。二成呢?三成五呢?(学生交流)
2、除了农业上,你还在其它地方见过成数吗?举例说说
(工业生产、在旅游业等说出实例)
3、成数与折扣相比,你发现了什么?
4、教材第9页例2
学生交流理解题意
学生独立解决问题,老师巡视了解情况,指导个别学生。
学生交流自己的'想法
对于学生的解法不强求统一,只要合理就要给予肯定和鼓励。
三、课堂练习
第9页做一做
四、课末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同学们有哪些收获?
五、课后作业
2、某水泥厂5月份销售水泥875吨,比4月份减少二成。4月份水泥销售量是多少吨?
板书设计:
成数
几成就是百分之几十
二成就是20%三成五就是35%
小学数学六年级教学设计篇十二
3、一部儿童电视剧共336分钟,分8集播放,每集大约播放多长时间?
4、春雨小学389名学生去参观自然博物馆,每辆车准乘45人,租9辆车够吗?
5、有530把椅子,分5次运完,平均每次运多少把?如果分4次运呢?
6、一个画展每天的开放时间是8:00—17:00,这个画展每天展出多长时间?
7、一场排球赛,从19时30分开始,进行了155分钟,比赛什么时候结束?
8、小明买20枚8角的邮票和30枚2元的邮票,一共要付多少钱?
10、篮球场的长是28米,宽是15米。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半场是多少平方米?
11、一个正方形,它的周长是64米,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12、一个游泳池的长是25米,小明游了3个来回。他游了多少米?
13、一个人每月大约产生37千克垃圾。我家三口人,一年要产生多少垃圾?
14、有9600千克的货物,两辆车4次就能运完。平均每辆车每次运多少千克?
15、图书馆共有126本书,放在3个书架,每个书架有6层。平均每层放几本?
小学数学六年级教学设计篇十三
课题no.3-5
班级姓名小组小组评价
学习目标:
1、掌握用方程和算术方法解决稍复杂的“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实际问题。学会运用线段图帮助分析数量关系。
2、在分析数量关系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极度热情,全力以赴,精彩展示,做最好的自己。
重点:掌握解决稍复杂的“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实际问题的方法。
难点:学会分析题中数量之间的关系。
使用说明与学法指导:
先由学生自学课本,经历自主探索总结的过程,并独立完成自主学习部分,通过独立思考及小组合作,能够掌握用方程和算术方法解决稍复杂的“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实际问题。学会运用线段图帮助分析数量关系。
并独立完成导学案,然后学习小组讨论交流,让同学们进行展示,小组间互相点评,补充之后由老师进行点拨,最后巩固知识。
一、自主学习:
1、自学课本p39-p40页
2、直接写出得数。
3、画线段图表示下面各数量关系,并写出等量关系式。
1)、杨树比柳树少。
2)、柳树比杨树多。
二、合作探究:
例1、美术小组有25人,美术小组的人比航模小组多,航模小组有多少人?
要求:1)、画线段图表示题中的数量关系。
2)、用方程和算术方法两种方法解答。
小结:解决稍复杂的“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实际问题的解题关键是:
要点提示:解答分数应用题,在找准单位“1”的同时,还要看清所要求的问题与单位“1”的关系。
三、学以致用:
1、想一想,填一填。
商店运来彩电150台,(),运来空调多少台?
1)、空调比彩电少,列式是()。
2)、150除以(1-),条件是()。
3)、空调比彩电多,列式是()。
4)、彩电比空调多,列式是()。
2、列式计算
1)、一个数的是的,求这个数。
2)、与的积再除以,商是多少?
3)、的倒数的3倍减去,差是多少?
四、解决问题:新课标第一网
3)、一筐苹果的是16千克,吃去这筐苹果的,还剩多少千克?
新课标第一网
小学数学六年级教学设计篇十四
一、填空题。
1、两位数乘两位数,积可能是位数,也可能是()位数、
3、在下面的()里填上适当的名称、
()()=路程工效时间=()
单产量()=总产量()()=总价
4、省略位后的尾数,求近似数、
728()、391、()、7094、()
二、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
1、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扩大10倍,积也扩大10倍。()
2、6980=7000。()
3、两个因数的末尾一共有三个0,积的末尾至少也有三个0。()
4、知道每支铅笔的价钱和买的支数,求一共用去多少钱,就是求单价。()
5、8个46再加上20个46,算式是46(8+20)。()
三、文字题、
1、48个15是多少?
2、一个数是102,另一个数比这个数的25倍少87,另一个数是多少?
四、应用题、
1、一个篮球32元,学校买了18个,要付多少元?
2、饲养场养白兔68只,黑兔57只、养鸡的只数是兔子的'12倍、养鸡多少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