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朝历史 商朝历史 周朝历史 汉朝历史 秦朝历史 三国历史 晋朝历史 南朝历史 北朝历史 隋朝历史 唐朝历史 宋朝历史 元朝历史 明朝历史 清朝历史
×取消主题

骆宾王的《于易水送人》反映出了内心的什么情感?

诗词名句 2025-04-09 15:33:02 文/会员上传 下载.docx文档
文章导读:骆宾王的《于易水送人》反映出了内心的什么情感?骆宾王自幼就被称作神童,自视甚高,没想到长大之后经年累月难有建树,令诗人难掩心中痛苦,越发难以自解,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  于易水送人  【原文】  此地别燕丹,壮士发冲冠。昔时人......

  骆宾王的《于易水送人》反映出了内心的什么情感?骆宾王自幼就被称作神童,自视甚高,没想到长大之后经年累月难有建树,令诗人难掩心中痛苦,越发难以自解,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

  于易水送人

  【原文】

  此地别燕丹,壮士发冲冠。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

  【译文】

  当年荆轲就是在这里与燕国太子丹告别,他慷慨激昂,勇往直前去刺杀秦王。如今这些人都已不在,唯有这条易水河丝毫未变,河水依然那么冰冷。

  【鉴赏】


  骆宾王自幼才学出众,但仕途坎坷,数次被贬黜,一生命运多舛。对官场失意的悲愤,对武后王朝的不满,更坚定了其匡复李唐、成就功名的强烈信念。然而现实中难以实现自己的抱负。这首《于易水送人》,就真实地反映了诗人当时的苦闷之情。

  诗人于易水边送别友人,随之想到了荆轲刺秦王的历史事件。前两句借用这个典故,意欲抒发诗人胸怀大志却难有建树的悲愤心情。

  据《史记·刺客列传》记载,战国末年,为抵御强大的秦国吞并六国之势,燕国太子丹派遣荆轲行刺秦王。荆轲临行前,太子丹带领众宾客,如高渐离、宋意等人,穿着丧服于易水畔相送。高渐离击筑(我国古代的一种击弦乐器),荆轲歌曰:“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歌毕,“士皆瞋目,发尽上指冠”。

  文中的“此地”即指易水。“壮士发冲冠”,不仅准确地描述了当时群情激越的悲壮情境,更表达了诗人对荆轲的敬佩之情。本诗突破了以往以送别为题材的诗歌的常用手法,以对历史事件的叙述作为开篇,直接抒发内心激愤的情感,借古喻今,并为后文抒发感情埋下伏笔。

  尾句是全篇的主旨句,诗人触景生情,以易水联结古今,借古人的强烈情感表达内心的愤慨。“已”、“犹”两个词作为连接词,使诗句富有韵律。整句流畅自然,深切的悲壮情怀令人感同身受。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分享到:
赞助商AD位
个性签名:无意影响世界,但求安顿自己。
近期热门
赞助商AD位
格言警句:天下本无事,庸人自扰之。
本站最新文章
本栏图文推荐
赞助商AD位
格言警句:天下本无事,庸人自扰之。
网站首页|关于本站|网站地图
趣历史感谢每一位喜欢本站的人,欢迎将本站分享给你的朋友!历史知识尽在 ─ 趣历史!
本站部分内容来源于互联网,若无意侵犯您的权利,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鲁ICP备2021008856号-18 Copyright © 2021-2025 趣历史 www.028gtxx.cn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