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朝历史 商朝历史 周朝历史 汉朝历史 秦朝历史 三国历史 晋朝历史 南朝历史 北朝历史 隋朝历史 唐朝历史 宋朝历史 元朝历史 明朝历史 清朝历史
×取消主题

刘备率75万大军伐吴为何不带上诸葛亮

历史趣闻 2023-10-23 18:06:01 文/会员上传 下载.docx文档
文章导读:章武元年(221年),刘备为报关羽之仇,倾蜀汉全国之兵七十五万征讨吴国。战役开始时刘备屡战屡胜,相继攻取峡口,巫地(今湖北巴东)和秭归等要地。但最终却被陆逊以逸待劳,一把大火烧掉了刘备的七百里连营,刘...

章武元年(221年),刘备为报关羽之仇,倾蜀汉全国之兵七十五万征讨吴国。战役开始时刘备屡战屡胜,相继攻取峡口,巫地(今湖北巴东)和秭归等要地。但最终却被陆逊以逸待劳,一把大火烧掉了刘备的七百里连营,刘备损兵折将,“仅以身免”。自此之后,刘备元气大伤,他一生所追求的复兴汉室的梦想也在此战后彻底成了泡影。那么,在这场赌上了蜀汉国运的战争中,刘备为何没让诸葛亮跟随大军作为军师参战,反而让他留守成都。导致自己被一个“春秋方壮”的陆逊打趴下了呢?我们先来看看作为二十四正史之一的《三国志》对诸葛亮的评价吧。

据《三国志》记载:"(诸葛亮)识治之良才,管、萧之亚匹矣",“于治戎为长,奇谋为短,理民之干,优于将略”"应变将略,非其所长"。

综合来讲,就是说诸葛亮是一个管仲,萧何式的人物,擅长于治理国政民生,以及处理少数民族的事务。但是却不擅长于行军行伍、运筹帷幄,决胜千里。也就是说,历史上的诸葛亮,更倾向于是一个政治家而非亲临火线的军事家。而刘备是一个类似于汉高祖刘邦的一个自身才华不高,但是却善于用人的君主,好钢要使在刀刃上的道理刘备自然是明白的。

正所谓“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在刘备讨伐东吴的战争中,诸葛亮最大的任务应当是为这浩浩荡荡的七十五万大军筹措军马粮草,保障武器供应,这样才能做到人尽其才。其实无论是现代战争还是古代战争,打仗打的就是后勤保障,正所谓“大炮一响,黄金万两”就是这个意思。

毛主席对于决定战争胜负的关键有一个著名的论断:“战争力量是决定战争胜负的决定性因素”(《毛泽东军事文集》第2卷,第297页。)所谓战争力量,指的国家能够动员的用于战争的人力、物力、财力等,包括武器装备、战争物资等等。

在夷陵之战中,如果没有诸葛亮在后方为刘备的七十五万大军保障后勤供应,那么这支在三国时期仅次于赤壁之战时曹操的八十三万大军的庞大军队吃什么,穿什么,受伤了怎么办,武器坏掉了怎么办。所以,刘备率七十五万大军征讨东吴时没带上诸葛亮是一个正确的用人决定。只不过,刘备在夷陵之战中报仇心切,而且战术运用不当,最后被陆逊所败,留下了千古遗憾,也令后人不胜唏嘘。

以史为镜:“满招损,谦受益”。无论是做生意、还是人际交往,凡事都要为自己留一条后路(历史上倾全国之兵出击的一般都不会有好结果,如三国时官渡之袁绍,赤壁之曹操,夷陵之刘备),话不要说得太满,事不要做得太绝。否则遇到风险与变故受损失的终究还是自己。举例:上世纪九十年代有些做生意的老板四处举债、把手里的钱全投了出去结果赔得血本无归,家破人亡等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分享到:
赞助商AD位
个性签名:无意影响世界,但求安顿自己。
近期热门
赞助商AD位
格言警句:天下本无事,庸人自扰之。
本站最新文章
本栏图文推荐
赞助商AD位
格言警句:天下本无事,庸人自扰之。
网站首页|关于本站|网站地图
趣历史感谢每一位喜欢本站的人,欢迎将本站分享给你的朋友!历史知识尽在 ─ 趣历史!
本站部分内容来源于互联网,若无意侵犯您的权利,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鲁ICP备2021008856号-18 Copyright © 2021-2025 趣历史 www.028gtxx.cn 版权所有